3月19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第七次全體會議。大會經投票表決,任命李幹傑為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部長,任命陸昊為自然資源部首任部長。50歲的陸昊成為本屆國務院組成部門中最年輕的部長。
李幹傑從環保部部長到生態環境部部長,基本符合人們的判斷。而新組建的自然資源部,首任部長為什麼會是陸昊?
新組建的自然資源部由國土資源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國家海洋局、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八大部門的職責重新整合而成。
自然資源部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著力解決自然資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間規劃重疊等問題,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
作為承載生態文明戰略的新部門自然資源部,所做的工作必然是開創性的,按照職責設定,自然資源部整合了多個部委的自然資源管理職能,初期的工作的必須大刀闊斧。陸昊顯然被委以重任,擔任這一開路先鋒。
畢業於北京大學的陸昊屢創中國政壇年齡紀錄,人文社會科學背景,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在仕途上也屢創先河。
他曾是西安唯一的中學生黨員;是「文革」後北大經直選產生的第一位學生會主席;27歲時,北京最年輕的國有大型企業「一把手」;32歲時,北京最年輕的正廳級幹部;35歲時出任北京市副市長。
在西安讀高中時,18歲的陸昊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據西安當地的媒體報導,陸昊是當時西安市唯一一名中學生黨員,也是西安共青團市委唯一的中學生委員。陸昊本人也曾笑稱「我是陸家的第一個黨員,比父親入黨還早一年多」。
被保送北大後,陸昊以20歲的年齡成為「文革」後北大首位直選產生的學生會主席。
1989年初,陸昊被保送厲以寧教授的研究生,是當時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三個系裡唯一被保送讀研的學生。
有媒體報導稱,作為國務院 總理李克強的同門,陸昊深得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的信賴,陸昊還為恩師撰寫了《中國當代經濟學家學術評傳》中的厲以寧卷。厲以寧教授「欽點」陸昊為此書的撰稿人,顯示了這位當代中國經濟學界巨人對陸昊的偏愛。
陸昊27歲接手北京市制呢廠,1998年經營狀況窘迫的北京制呢廠,最終扭虧為盈,陸昊也因此獲得北京市第三屆「十大傑出青年」。
在北京制呢廠工作時,他撰寫了在經濟界引起反響的《「當期效益」與國有企業活與死》,其中有關解決國有企業債務負擔的政策建議,最後被國家經貿委和央行採納。
1999年8月,在就任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主任後,他領導中關村進行系列創新:國內第一家有限合夥的投資機構,國內第一家不核定競爭範圍的企業,國內第一家無形資產佔註冊資本金比例百分之百的企業,國內第一家外商與自然人合資的合資企業。
根據早先的報導,陸昊給人的印象是:思維敏銳又穩重得體,「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者」,這與陸昊大學畢業後長期在基層工作不無關係。
2003年1月,35歲的陸昊在北京市第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北京市副市長、併兼任市委工業工委書記、市經委主任等職,負責北京市工業、安全生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和信息化方面的工作。
當時創副省級高官「最年輕」記錄,一時引發熱議,被媒體稱為「陸昊現象」,即:理論水平和專業化背景、創新性思維和創造性表現、國際化視野等等。
在副部級崗位上歷練5年後,2008年5月,時年41歲的陸昊被宣布接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在2012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大上,陸昊當選中央委員會委員。
2012年11月陸昊入選十八屆中央委員後,2013年3月卸任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循歷任團中央主帥卸職後赴地方主政的慣例,陸昊在2013年3月20日下午「空降」至黑龍江任省委副書記,2013年6月到2018年3月,任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省長,省政府黨組書記。
19日上午,陸昊被任命為自然資源部首任部長,擔起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的職責。
編輯:徐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