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民警帶了幾株疑似罌粟苗,讓西安植物園的相關人員鑑定。種植者解釋說只是當花來養,僅僅用於觀賞。鑑定結果表明,這幾株植物都是罌粟。這位居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觸犯了法律。
罌粟,是製取鴉片的主要原料,國家明文禁止種植和銷售。西安警方查處的非法種植罌粟案件中,大部分種植者因「無知」而誤種罌粟,另外,還有用於治病和食用等藉口。
罌粟本無過
罌粟,一年生草本植物。在古埃及,罌粟花被稱為「神花」,我國明代的文豪形容罌粟花「妍好千態」……
罌粟的原產地是小亞細亞、印度和伊朗。六朝時,罌粟傳入我國並開始種植。宋朝時,罌粟的藥用價值出現在一些醫書裡。元朝時,中醫對它的副作用有了認識,建議人們慎用。站在植物的角度上,罌粟並無過錯。錯的是人類不加約束的欲望和對金錢的貪婪。
5月18日的《華商報》刊登了一條消息,一市民舉報西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內驚現「罌粟花」,民警趕到發現是觀賞植物虞美人。虞美人和罌粟同是罌粟科罌粟屬植物,它們的花型相似,但還是有區別。罌粟單棵生長,莖粗壯、整體光滑。株高60~90釐米,養護恰當的話,可以達1.5米。葉子不分裂,葉緣呈鋸齒狀,莖葉上有白粉。花瓣厚實,花徑可達10釐米。果實飽滿,個頭大,呈橢圓形或酒罈形,直徑3~5釐米,果梗上無毛,含有較多的白色乳汁。虞美人主根生出多個子株,莖纖細、布滿絨毛,梢頭彎曲。株身高40~60釐米。葉子呈羽狀深裂、葉面較窄。莖葉上沒有白粉。花瓣薄如蟬翼,花徑一般5~6釐米。果實較小,直徑大約1釐米,果梗上有絨毛。
生鴉片具有麻醉、鎮痛、治咳、止瀉等功效,早在公元前1500年埃及的藥物志《埃伯斯紙草書》中就有記載。北宋時,罌粟首次入選中國藥典《開寶本草》,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罌粟「為澀腸止瀉之聖藥」。17世紀的英國醫生、臨床醫學的奠基人託馬斯·悉登漢姆稱:「無論從罌粟能控制的疾病數量,還是從它能消除疾病的效率來看,沒有一種藥物象它那樣有價值,沒有它,醫學將是個跛子……」罌粟的神奇藥效,均歸功於其果實中含有的多種生物鹼,但這些生物鹼,為人類去除病痛的同時,有可能使人成癮,成為民間常說的「鴉片鬼」。
所以,我國對罌粟種植嚴加控制,除藥用科研外,一律禁植。
據了解,經世界衛生組織批准,全世界只有中國、印度、西班牙、法國、荷蘭、澳大利亞等少數國家種植罌粟。我國唯一合法的罌粟種植基地在甘肅,有多少農場種植?種植面積多少?都是國家機密。種植基地設電絲鋼網,武警戰士24小時看守。只有國家指定的藥廠才可以提煉罌粟,罌粟的一切附屬物會被焚毀深埋。由於我國對於罌粟種植有嚴厲的法律約束,生活中大家很難見到罌粟活體植株。但罌粟會以我們意想不到的方式,進入我們的生活乃至身體。
去年秋天陝西省曝光的火鍋底料、涼皮、羊雜湯等小吃中,先後檢測出罌粟殼的成分。不良商家在「美食」中添加罌粟殼,這些成分會浸滲到湯汁裡,食用後容易使人體產生依賴性而成癮。
初次食用加了罌粟殼的食品後,心跳加快、臉紅,吃後不易入睡等感覺。過後卻對這種食物產生依賴。如對某種食物有所懷疑,最好提取不少於50毫升的湯汁,送到專門的毒品檢測機構去化驗,以打擊非法餐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