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有句諺語說:「創造, 繼承,毀滅」。
這句諺語和中國古語「富不過三代」意義很是相似,他們共同想體現的就是第三輩人身上將會毀掉先祖留下來的財富。
這兩句話看似簡單,但是它們卻是真正的豪門定律,鮮少能有豪門貴族能逃脫這個定律。
但是這個家族,它是豪門貴族中的例外,400年的時間裡長盛不衰,祖孫12代都是富豪,至今家族的莊園仍舊屹立不倒,它就是——河南的康氏家族。
河南康家
通過經商從而富甲一方
康氏家族一開始時並不是從事經商的,而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依靠著種地為生。
直到康氏家族的第六代康紹敬開始從商,康紹敬從小就十分的熱愛學習,後來也是一舉高中,成為了明朝的管理地方交通還有鹽務方面的官員。
在明朝的時候,手工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我國的造船業有了很大的進步,所以有一些人想要利用水運賺錢,康紹敬作為管理交通的官員,自然也是發現了商機,所以康氏家族也開始進行起了運輸業。
當時,商戶也可以介入鹽業,加之康紹敬管理鹽務,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很多的方便,所以康氏家族就開始了水運販鹽。
清朝水運行業
後來,康氏家族條件變好,後人也有了越來越好的讀書學習條件,所以康氏家族進入官場的人也是越來越多,在經商的道路上也是順風順水,壟斷了陝西地區的布市,甚至還接手了一些軍需品訂單。
康氏家族通過經商完成了資本的積累,在康氏家族最繁榮的時期,有人寫過這樣一話:「馬跑千裡不吃別家草,人行千裡儘是康家田」。
在繁榮時期的康氏家族擁有很多的土地,和著名的富豪沈萬三、阮子蘭一起被大家稱為是「三大活財神」,可見康氏家族究竟有多有錢,富可敵國。
買田置地,修建康氏莊園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喜歡追求安穩,所以一直有著買田置地,修建莊園的傳統,康氏家族也不例外,在最富有的時候,康氏家族修建了如今在河南的康氏大莊園。
康氏莊園依山傍水,可謂是修建在了風水寶地之上,也是幾大著名的莊園之一。
康氏莊園的佔地面積很大,修建的十分氣派,在莊園裡面,不僅僅只有住宅,還有許多的供族人娛樂的休閒區。
康氏莊園不光很大而且很美,是一座集"古、大、雅、美"於一體的恢弘建築群,更是封建堡壘式建築的代表。從康氏莊園的身上,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古建築的美感,更多的是康氏家族的財富,要有多少的財富,才會修建出來這樣的莊園。
「康百萬家族」名稱的由來
康氏家族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康百萬家族」,但是康百萬並不是康氏家族中的一個人名,而是整個康氏家族的名稱,而且「康百萬」這三個字還是慈禧太后御賜給康氏家族的。
在晚清時期,社會動蕩,慈禧太后逃難到了西安,眾所周知,慈禧太后對於生活質量的要求很高,所以她在逃難的路上非常不適應,因為馬車一路顛簸,而且食物也不能滿足慈禧太后的高要求。
康氏家族的大家長看到了這個機會就給慈禧太后修建了一所行宮,還通過太監李蓮英捐獻了數百萬的康氏家族的家產給慈禧太后。
康氏家族雖然十分的富裕,但是並沒有參與到政治當中, 所以並不被朝廷重視,而且朝代的興亡也會影響商業的發展。
慈禧太后看到康氏家族修建的行宮還有數百萬的捐獻十分的開心,就給康氏家族取了一個名字「康百萬」,這也就是康百萬家族的由來了,當然,康百萬對於康氏家族也是實至名歸的。
在社會大背景下,康氏家族也逐漸沒有了生意,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哪怕是走了下坡路,康氏家族積累的資產也是夠族人生活很多年了。
慈谿西逃圖
但是族人哪能看著祖祖輩輩的商業江山就此結束,在他們心中,祖先的商業江山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們一定要守住這個江山。首先就得讓朝廷重視,通過朝廷再次東山再起。
「留餘」思想教育後代
中國從古至今有許多像康氏家族一樣的富豪家族,但是這些家族都是曇花一現,創業容易守業難,先祖通過創業致富,但是卻對後輩疏於管教,最終後輩敗光了家產,整個家族就此結束。
但是康氏家族卻傳承了400年,祖孫12代都是富豪,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定律,沒有出現有不良風氣的後代,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良好的家風。
康氏家族十分重視對於後世子孫的教育,成由勤儉敗由奢,雖然家族十分的富有,但是他們仍舊教育後代要勤儉節約,不能浪費,而且康氏家族還有一個祖訓,就是不論做什麼都要「留餘」。
「留餘」兩字刻在了康氏莊園的某個牌匾上,時刻的提醒著子孫後代,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留有餘地。
留餘字匾
正是因為有良好的家風的指引,所以康氏家族的子孫後代一直都踐行著「留餘」的思想,勤儉節約,遇事留有餘地,所以康氏家族輝煌了12代。
到了康氏家族第十三代的時候,因為社會十分的動蕩,經商艱難,所以第十三代傳承人只能看著康氏家族沒落,沒有辦法力挽狂瀾的他選擇了輕生。康氏家族的輝煌也就到此結束了。
康氏莊園後來也被充公了,康氏家族的族人也搬了出來,如今康氏家族的許多後人沒有經商,而是從事著各行各業,但是他們在各行各業都做的很好,康氏莊園也仍舊屹立在河南省,彰顯著曾經康氏家族的輝煌。
對於康氏家族,我們是敬佩的,康氏家族的十二代富豪都離不開良好家風的指引,我們也要重視起家風的傳承,將良好的家風傳承下去,讓良好的家風影響著子孫後代,這樣才會讓一個家族經久不衰,不會是曇花一現。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