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包含大量未經科學證明的知識和觀點,部分說法也超越了常識,請謹慎甄別閱讀,如有不適,請停止閱讀。
如果我說,金字塔是地球上第五輪智慧文明的遺蹟,而非什麼四五千年前古埃及人純人力搭建起來的,那麼你可能會和現在的主流科學認知一樣(無論是我國的還是埃及的),把我批判的體無完膚!
胡夫金字塔
我們從小看到的教科書中是這樣描述金字塔的:
世界七大奇蹟之首的大金字塔是由智慧的古埃及人民建造的,他們大約建造在公元前2650年左右,也就是4670年前,當時的人們靠純人力切割石灰巖和堅硬的花崗巖,搬運到沙漠中建造了這座高達146.5米(保留至今還有約139米高),邊長230米,由260多萬塊巨石組成的八面體金字塔。
金字塔傾斜的側面被認為是仿照太陽發散的光芒的樣子
而建造金字塔的目的則是把它當作法老的陵墓,法老過世以後被製作成木乃伊安葬在金字塔內,並且金字塔傾斜的側面被認為是仿照太陽發散的光芒的樣子,寓意法老安葬在金字塔內變成太陽神獲得永生。
針對上述兩段教科書上的描述,我想提出幾個疑問和大家一起探討。
第一點,若大金字塔建造於4670年前,也就是公元前2650年左右,那麼在這個古埃及還處於青銅時代的時間點上,人們是用什麼技術開鑿和切割這些硬度達到了6-8度的花崗巖呢?
第二點,建造金字塔的石灰巖輕的有1.5噸,而有些花崗巖則重達100多噸,最重的估計有160噸,在古埃及那個年代靠什麼方法把這些石塊運上幾十米甚至一百多米高的位置並精確堆砌在一起的?
第三點,260萬巨石搭建而成的金字塔,這麼浩大的建築工程,在沒有現代塔吊、起重機的四千五百年前得需要多少勞動力,勞作多少天才能完成?以埃及那時的人口和國力可能嗎?
第四點,大金字塔作為法老的陵墓,這個說法很牽強,有這麼顯眼的陵墓嗎?且舉國之力就是為了法老死後安葬?
接下來,我們詳細探討下上述四個問題。
首先,4600多年前,處於青銅時代的古埃及是沒法開採切割堅硬的花崗巖的,更別提把它們和石灰巖一起精確地堆砌成一座巨型金字塔了。
純人工開鑿巖石
根據維基解密上關於金字塔的描述顯示,吉薩金字塔群中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建造於公元前2589至2566年,也就是埃及的第四王朝時期。
我們先不說這時候古埃及第四王朝的科技水平如何,來看看同一時期其他人類文明所處的狀態:
我們中國當時處於「三皇五帝」的神話傳說時代,考古學上講就是龍山時代前期,主要代表文化有山東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河南廟底溝二期文化,當時這些文化中心已經有城市顯現,並且發掘出了殘缺的城牆、城壕,但是埃及同一時期發現的城市卻遠沒有中國多,中國的大,反倒是金字塔這一項獨樹一幟,顯得很是突兀!
大汶口出圖的陶罐和陶鼓
這一時期西亞文明也進入了城邦時代,大家熟知的蘇美爾文明就是代表,典型的考古證據就是烏魯克城市聚落遺址,面積大概有5.5平方公裡,而我國的良渚遺址約有8平方公裡。 蘇美爾人還建了自己風格的金字塔-塔廟,但大小和金字塔一對比就顯得小巫見大巫了。
蘇美爾人的城邦
歐洲代表的文化是基克拉迪斯文化,代表遺蹟埃夫伯裡遺址,是一種聚落形式,還稱不上是城市,這種環形的聚落面積大概有0.1平方公裡,但保存比較完整。
古印度這一時期著名的就是摩亨佐達羅古城了,面積有2.5平方公裡的大型城市遺址,裡面甚至有公共浴池、下水道和大型蓄水池,也是挺先進了。
摩亨佐達羅古城遺址
說了這麼多其他地區同一時期的文明發展狀況,就是為了說明在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文明都處於石器時代,也就蓋蓋石頭房子,大一點的聚落,而古埃及竟然能建造出高達146米的山一般的建築,這明顯是世界文明進程中的異類啊,這相當於別人都在蓋平房時,你就開始建超高層建築了???
回到正題,古埃及第四王朝屬於奴隸制社會,青銅文明時期,而青銅器皿最早出現在古埃及第二王朝時期,從第二王朝的國王哈賽凱姆威(Khasekhemwy約公元前2690年)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壺、青銅鑿子和銅斧。
銅斧、鑿子等銅製工具
人們推測古埃及人是先用銅鑿子在花崗巖上開小孔,再用木楔子打進去,然後灌水,木頭被水浸泡後膨脹進而脹開,顯然這個說法有兩個致命漏洞:
一個是青銅的硬度為5-6度,而花崗巖的硬度則高達6-7度,所以拿軟的青銅鑿子去開採硬的花崗巖,這是不現實的!
二是這種方法需要等木楔浸泡很久才能產生膨脹,這個工時可耗費不起。
純人工開鑿花崗巖
但有科學家試驗出來一種新的方法,那就是用青銅做的鋸子去鋸開花崗巖。
方法就是開鋸時鋸口四周撒上很多的石英砂,這些石英砂晶體硬度大於花崗巖,便可以在銅鋸的帶動下磨碎花崗巖,從而切割下整塊的巖石!但是,這個方法又沒有考慮時效,每小時最多作業量是30立方釐米的花崗巖,還需要三個人協作!簡單計算下,一塊3立方米的花崗巖3個人協作,且每天工作12個個小時需要:3000000/30/12=8333.3天,8000多天將近22年才切下一塊3立方米的花崗巖?!
實驗使用銅鋸切割花崗巖
所以說,從金字塔的建造時間處在青銅文明時期來推測,當時的古埃及人民是不具備開採切割花崗巖的先進工具和技術的。
接下來,我們來探討第二點,古埃及人民是否有辦法將輕則1.5噸的石灰巖和重則上百噸的花崗巖舉升到幾十米,甚至上百米高的位置並精確地堆砌在一起。
要知道在四千五百年前壓根就沒有塔吊、起重機這種建築用的重型機械的,就算智慧的古埃及人民成功地開採了大量的石灰巖石和花崗巖,並且運送到了建築工地,那他們怎麼解決舉升這些巨型石塊到指定位置呢?
現代建築業的塔吊
第一種假說是坡道法,也就是鋪設一條傾斜度5°左右的坡
道,在坡道上鋪上滾木,使用繩子捆綁住巨石人力牽引至高處,坡道隨著金字塔高度的提升而抬升。
坡道法
顯然,這是個十分不靠譜的方法,因為修建一條坡度為5°左右的土坡,而且還要每個面都修建,其工程量遠比修建金字塔要大得多;再者說,這麼高的坡道,要保證它不會坍塌,需要做好嚴密的防護措施,還要精確計算出它的傾斜角度,支撐角度和加高高度的時機等等,所以說建造這麼大型的坡道本身就是一件浩大工程,為了建造金字塔而又去修建一個比建金字塔更浩大工程是得不償失的!
第二種假說是馬斯塔巴方法,也就是一層一層的階梯式建造的,這樣就不用額外建造坡道增加工程量了。它的依據就是,考古學家在位於埃及首都開羅以南約100公裡的貝尼蘇韋夫省,發現了一座已經坍塌了的金字塔- 美杜姆金字塔(Meidum Pyramid)。據考證這座金字塔可能是距今4600年前斯尼夫魯的統治期間內所建造,它有著明顯的7個階梯,四方形階梯中心結構似乎暗示那些光滑的石灰巖外立面是後期再「貼」上去的,最後形成一個錐形陵墓。
美杜姆金字塔
這個假說有著很大的缺陷,那就是美杜姆的高度只有65米,不足胡夫大金字塔高度的一半,那就意味著若胡夫金字塔也是按照這種階梯式建造的,那它的每一層階梯起碼有20多米高,或許第一階梯更高,就算只有20米,那將這些巨石抬升至20米高空以當時人力和機械也是不可能;況且美杜姆金字塔的建造石材都很小,跟胡夫金字塔的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第三種是螺旋坡道的方法,在建設底層時,圍繞金字塔堆沙,就像盤山公路一樣圍繞著金字塔一圈。這個方法好處是充分利用隨處可見的沙子,同時沙子具有流動性,摩擦力小便於拖動石塊運輸,並且使用畜力如牛、驢、象拖運石塊時會自然地將沙子堆高,不用人力專門增加沙坡高度,科學家經過計算,建造胡夫金字塔只需要繞著它堆兩圈坡度為6°的沙坡即可,沙坡總長度為1.5公裡,工程量約200萬m³的沙子。
螺旋坡道法
看似這個方法的確是可行,但是我們考慮兩點:一個是沙子的確是可以就地取材,但是沙子的流動性怎麼解決,那麼巨大工程量的鬆散的沙坡如何固定?最重要的是,金字塔是一個精密的建築,它的四個角邊線完美的在塔尖匯合,若是螺旋沙坡的話,那金字塔的四個角會被一直掩埋在沙堆當中,測量人員怎麼去確保這些巨石拼接成的四個邊最終完美交匯於頂端?
再者說,200萬m³的沙子啊,要知道胡夫金字塔的體積是260萬m³,這不是相當於又建了一座金字塔嗎,工程量也太大了!
第三個要探討的問題,以大金字塔260萬塊巨石的工程量,古埃及第四王朝有沒有足夠的國力去建造它。
這個問題不僅我們想問,早在2500年前,也就是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遊歷至古埃及時也向當地居民問起這件事,當地居民的回答是,法老強迫全埃及的人民分成每10萬人一組的方式輪流工作3個月,僅僅是建造拖動石頭的道路就花費了10年,修建金字塔又花費了20年時間。這一描述可以在希羅多德的著作《歷史》當中找到詳細記錄。
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
這個10萬人花30年間建造金字塔的說法我就持懷疑態度,首先第四王朝的胡夫法老在位時間是公元前2589-2566年,在位24年,按照一即位就開始修建金字塔來說,那胡夫都死了6年了才建好大金字塔,法老就等了6年才下葬?
再者,公元前5世紀距離公元前26世紀,這中間可是有2000年的跨度,當地居民口口相傳到如今的說法可信度有多高,中間信息失真缺失的程度有多少?
修建金字塔的油畫
最主要的是,古埃及在第四王朝時期真有那麼強大國力去修建金字塔嗎?
根據《世界人口歷史圖集》記載,埃及第四王朝屬於埃及「古王國」時期,其存在時間在公元前3000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人口在初期估計有100萬。那麼修建金字塔需要每年20萬人,加上後勤保障、監工、測繪、軍隊、家眷等等起碼要30萬人+!
金字塔石塊運輸
用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且都是壯勞力去修建金字塔?暫且認為神權和王權可以調動全國三分之一的壯勞力上工,那麼誰去種糧食呢?誰去抵禦外敵入侵?30萬人的吃喝拉撒這個巨型消耗是怎麼解決的?
答案顯而易見,以古埃及第四王朝的國力尤其是人口根本不足以修建這個大金字塔!
第四個要探討的,就是金字塔的作用,如果真是古埃及人建造了它當做法老的陵墓。那麼有幾個問題就明顯說不過去!
作為古埃及的統治者,神權的代言人,擁有至高無上權利的法老,死後竟然被安葬在一個小小的面積不足一百方的墓室裡?墓室裡牆壁上既沒有精美的歌頌法老功德的壁畫,也沒有記錄法老生平的象形文字,甚至連陪葬品都沒有,最重要的是墓室裡的法老木乃伊呢?什麼都沒有!
寒磣的法老「墓室」
法老的陵墓怎麼說也要十分雄偉,隱秘,安全啊!怎麼可能這麼招搖,蓋一個一百多米超高層建築向世界宣布這是我偉大的陵墓,全世界的盜墓賊你們趕緊過來吧,這裡面裝著我生前無數的財寶!
而我的依據就是古埃及的帝王陵墓帝王谷的選址,它位於尼羅河西岸的金字塔形山峰庫爾恩山巔之上,這裡埋葬著古埃及新王朝時期法老的陵墓,著名的圖坦卡蒙陵墓就在這裡。帝王谷位置偏僻荒無人煙,而且在懸崖峭壁上開鑿陵墓是很隱蔽的位置,可以保證法老死後不受打擾。這裡才是真正的陵墓,有壯觀雄偉的女法老哈姬素(Hatshepsut)神殿、梅迪涅特哈布神殿,裡面都有精美的壁畫和大量文字浮雕。不像寒磣的金字塔國王墓室裡面除了花崗巖石棺,什麼都沒有!
帝王谷法老神殿
哈姬素(Hatshepsut)神殿
所以說,幾十萬人費勁建造了30年的浩大工程,就是為了把法老安葬到那不足百十平米的小墓室內是說不通的,金字塔的作用絕對不是一個小小的墓室那麼簡單。
法老墓室狹小
那麼金字塔真正的建造年代是什麼時候?是誰建造了金字塔?建造金字塔作用到底是什麼呢?
歷經滄桑的大金字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