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在草原上建立的遊牧帝國,是一個多民族、多部落的國家。
匈奴帝國並不是一個由單一民族組成的國家。
匈奴人之中包含了蒙古語族、通古斯語族、突厥語族、葉尼塞語系、烏拉爾語系,印歐語系的一些民族。
其中蒙古語族、通古斯語族的民族是黃種人,而印歐語系的民族則是白種人,突厥語族、葉妮塞語族和烏拉爾語系的民族從外貌上看,既有一些黃種人的特點,也有一些白種人的特點。
在匈奴帝國的東邊居住著以蒙古語族為主體的民族,而在帝國的西部居住著以印歐語系民族為主體的民族,那麼整個匈奴帝國是以哪個民族為主體民族呢?中外學者對於這個問題向來是莫衷一是。
根據中國古代的文獻資料,我們可以知道,匈奴人與蒙古語族、華夏族的關係比較密切,《史記·匈奴列傳》記載道:「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又說:「自淳維以至頭曼千有餘歲,時大時小,別散分離,尚矣,其世傳不可得而次雲。」
淳維是夏桀的兒子,夏朝滅亡以後,淳維逃到了北方草原,建立了匈奴帝國。
匈奴帝國早期的王室成員很有可能就是華夏族,後來慢慢融入到遊牧民族之中。
在先秦時期,中原地區的王室成員逃到邊地建立新政權的例子有很多,比如箕子東奔朝鮮半島建立了箕子朝鮮、古蜀王子在越南北部建立了甌雒國等等。
與蒙古語族關係密切的匈奴人,後來成為了鮮卑人和蒙古人的祖先之一。
匈奴帝國遭受到漢帝國的軍事打擊以後,分裂為北匈奴和南匈奴。
北匈奴在公元91年開始向西遷徙,約於公元4世紀中葉進入到東歐的頓河流域,並進一步深入到了歐洲的腹地。
北匈奴在西遷的過程中融入了一些印歐語系的民族,歐洲歷史文獻上記載的匈人,很有可能就是匈奴人。
公元370年,匈人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匈人帝國,這個帝國存在了不到100年的時間就瓦解了。
匈人作為一個民族也消失了,融入到了歐洲其他民族之中。
今天的匈牙利人與匈人有一些淵源關係,當然匈牙利的主體民族是馬札爾人,馬札爾人屬於烏拉爾語系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