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膚色那麼深,為何不是黃種人或黑色人種,而是白種人
印度是我國的陸上鄰國,因此有不少朋友都到過印度去旅遊,印度和中國類似,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同時也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過不管來自什麼民族,印度人的膚色都普遍要偏深,甚至有的看起來和黑人一樣烏黑髮亮。但是一直以來,在世界範圍內有這樣一個說法,印度人是白種人,不是黃種人,為何膚色如此深的印度人成了白種人呢?
其實單純依靠人的膚色來進行人種的劃分就是不嚴謹的,我們如今經常使用的白種人、黃種人等概念,依據的都是人類的體貌特徵,尤其是人的頭骨的特徵。按照這些規則,雖然說人種的稱呼與膚色掛鈎,實際區分和膚色沒有太多的關係,因此看起來膚色深的印度人不等同於他們就不能屬於白種人。白種人的顱骨比起黃種人來說要稍微立體一些,而黃種人的顱骨相對扁平,印度人的顱骨更為立體,這也是印度人被說成白種人的原因。
印度確實在古代有大量的雅利安人從北方南下進入,這支雅利安人主要來自伊朗高原,雅利安人和如今歐洲的日耳曼人等一樣,都是白色人種。但是在雅利安人進入之前,印度已經有土著居民居住,土著居民多半為黃種人。在雅利安人進入後,對土著居民進行了驅逐,壓縮了他們的生存空間,並確立了種姓制度。在這些種姓中,白人佔據了較高地位的種姓,而原住民則多半被劃為低等種姓。
由於從高緯度地區遷入低緯度,適應當地氣候的雅利安人及其後裔,膚色逐漸變得更深,從膚色上看已經很接近原住民了,但是體貌特徵卻還是保留著白種人特徵。這就是為何印度白人膚色普遍偏深,甚至還要黑過很多黃種人的原因。仔細觀察的話,他們普遍都保留著高鼻深目,顱骨飽滿渾圓的特徵,和亞洲地區的很多低緯度國家的黃色人種差異顯著。
但是,單純以白種人來簡單劃分印度人是不太嚴謹的,一來雅利安人及其他白人後裔只是印度人中的一部分,印度人細分起來如今主要有身材矮小的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亞人(僅僅因為和澳大利亞土著樣貌相似,二者不一定有關係)、達羅毗茶人(歐羅巴人種)、雅利安-旁遮普人、東亞人種。而且印度歷史上,是一個人口流動頻繁的國家,也曾多度遭到侵略。因此印度人很多其實都是混血人種,印度也一直被科學家稱為是「人種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