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還有這麼嚇人的「狠角色」!海洋日既畏又敬

2020-12-03 瀟湘晨報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作為生活在這個71%的面積都被海洋包裹的星球上的人類,這片深藍的背後,有無盡的夢幻繽紛,有豐饒的自然饋贈,亦隱藏著未知的恐懼。生活在海洋表面幾千米以下的生物,在黑暗與高壓的極端環境中演化出了「自成一派」的生存法則,以一種「放飛自我」的姿態絕處逢生。它們因「生活所迫」而演化出的恐怖樣貌使之成為無數傳說中異獸的原型,成為了深海恐懼症「患者」的夢魘。

皺鰓鯊

圖源:Oceana

被稱為「活化石」的皺鰓鯊保留了鯊魚這一物種祖先的原始特徵,歷經千年未曾改變。「鯊如其名」,這種生活在大西洋與太平洋海底500-1500米左右的鯊魚因其頭部有帶有褶皺的鰓裂而得名,又因其外型酷似鰻魚而得名「擬鰻鮫」。皺鰓鯊的繁殖能力與捕獵能力,也隨著時間的演進而令人敬畏。皺鰓鯊的胚胎會從卵黃囊中獲取能量,雌性皺鰓鯊只有在其後代能夠獨立生存時才能生育。成年皺鰓鯊體長能達到2米,主要捕食魷魚,也以魚類甚至其他鯊魚為食。

盲鰻

圖源:Instagram

水蛭般的細長身形,生長著銳利角質齒的吸盤嘴,令人厭惡又膽寒的獵食方式……生活在海底1600米深處的盲鰻在深海世界「臭名昭著」,扮演著「送葬者」的角色,像極了克魯蘇神話中的異性生物。世界上大約有76種盲鰻,它們缺乏下頜,一旦瞄準獵物,即將死或已死的魚類,盲鰻會將吸盤口吸附在其身上,刮出一個缺口慢慢吸食。倘若獵物是條大魚,它們會鑽進獵物身體裡吞噬。很多捕撈船都能在魚類的殘骸中看見盲鰻的身影。這樣「食屍鬼」般的寄生生活也讓盲鰻的眼睛退化到了皮下,但它的嗅覺和觸鬚卻極其靈敏,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合適的獵物。

無臉鱈鰻

圖源:Fishes of Austrilia

生活在4000米海底的無臉鱈鰻並沒有《千與千尋》中的無臉男那麼可愛。這一神秘的魚種已有近百年未曾出現在人類面前。就在去年,一隊科學家在澳大利亞東海域的科考中再次發現了無臉鱈鰻。這一神秘的深海魚類面目模糊,近似於中國神話中對「混沌」的描述,又如同《哈利·波特》中的攝魂怪。研究人員在一些樣本發現了其隱藏在皮膚之下的眼睛,在其球狀頭部下面是一個相對較小的嘴部結構,密集分布的牙齒能夠吞食多種甲殼綱動物。

大西洋狼魚

圖源:Oceana

廣泛的分布在北大西洋中的狼魚長著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兇猛面孔,屬於鯰魚的一種。這種掠食性魚類的特徵是嘴巴裡充滿尖銳的犬齒狀牙齒,但卻以海膽和大型蝸牛等堅硬或有刺的無脊椎動物為食,除非被激怒,否則它不會對人類具有攻擊性。沿海的漁民深諳它的性格,但其兇猛醜陋的性格還是讓人敬而遠之。大西洋狼魚的兇猛還會體現在爭奪配偶上。雄性狼魚用牙齒死死咬住對方的頭部,戰勝的一方會守護著「妻子」白頭偕老。雄性狼魚頭上遍布的傷疤讓其本就醜陋的外表更顯可怖,但卻是榮譽與尊嚴的象徵。

歐氏尖吻鮫

圖源:Oceana

歐氏尖吻鮫又名劍吻鯊,如同精靈般的長長的劍吻讓其形象極具辨識度,因此得名goblin shark(小精靈鯊)。這一稀有物種生活在「地球的底端」,在深海中保持著近乎隱形的狀態,很長一段時間內,就連科學家對其的了解都非常有限。歐氏尖吻鮫嘴裡尖利的50顆牙齒令人毛骨悚然,長長的吻感應靈敏,雖然長期的深海生活讓其肌肉鬆弛、反應遲緩,但他們能在黑暗中快速找到獵物。有趣的是,成年雌性歐氏尖吻鮫比雄性的體型要大,目前最大的歐氏尖吻鮫標本是在澳洲塔斯馬尼亞被發現,約有3.9米長。最大的歐氏尖吻鮫可達5.4-6米長。

吸血鬼烏賊

圖源:Instagram

吸血鬼烏賊又稱幽靈蛸,生活在1000米的深海中。深紅色的軀體、扇動的鰭狀物,膠凍狀的形態讓它看起來真的像是從吸血鬼電影中走到了現實世界。形似章魚、烏賊,又不同於它們的吸血鬼烏賊是前二者的祖先,據說在億年前因躲避蛇頸龍的獵食從淺海移居深海,數億年未曾改變形態。在它的8隻「腕」當中,包裹著一排釘子一樣的尖牙,當有動物碰到其觸手時,便會迅速移動,用觸手將獵物包裹吞噬。而當鯊魚等天敵靠近時,釘子般的尖牙又隨著觸手外翻,把身體緊緊包裹住,成為了一道鎧甲。

安康魚

圖源:Oceana

若說安康魚是地球上長相第二醜陋的魚,便「沒魚」敢稱第一。世人對它的態度從「蛤蟆魚」、「結巴魚」這些暱稱上可見一斑。安康魚學名鮟鱇魚,生活在全球溫帶海洋50米到100米深的海底,以其天然的「發光魚竿」而聞名。鮟鱇魚背鰭第一棘的皮瓣豎立在它的巨口上方,在幽暗的海底發出螢光,誘使趨光的魚蝦類沉入水中,守株待兔。目前已知的鮟鱇魚有250多種,只有雌性才擁有標誌性的生物發光「釣竿」。另外鮟鱇魚肝的味道鮮美,被稱為「海中鵝肝」。

擲彈兵魚

圖源:蒙特雷灣水族館研究所

擲彈兵魚又稱鼠尾魚,比例很大的頭部、嘴巴和大眼睛加之細長的身體,和如鼠尾般的尾巴,讓擲彈兵魚擁有了這兩個「稱號」。目前已知的擲彈兵魚約有300多種,生活在溫暖和溫帶水域。與許多深海魚類一樣,擲彈兵魚的側線系統發達,位於頭部、嘴唇和下巴下方的感應觸鬚為其在深海的生活「助攻」。它身體上的氣囊生長著獨特的肌肉,可利用這些肌肉來「撐開」氣囊並發出聲音,這在求偶和交配中會起到作用。科學家還在某些種類中的腹部中間發現了發光器官。

幽靈鯊

圖源:蒙特雷灣水族館研究所

這一外表酷似食屍鬼、瞳孔散發著綠色幽光的生物被恰當地命名為「幽靈鯊」,與《聖誕夜驚魂》中骷髏傑克的狗零零莫名神似。像鯊魚和魔鬼魚一樣,幽靈鯊也是一種軟骨魚類。棲息在世界各地的溫帶至寒冷水域2500米左右的深度,全球大約有47種幽靈鯊,長度在0.6米到2米之間。考古證據表示,這一物種已經存在了數百萬年。最早的幽靈鯊頭骨化石標本距今約2.8億年,於1980年代在南非出土。

勃氏新熱䲁

圖源:Instagram

憑藉一張大嘴叱吒江湖,說的恐怕就是勃氏新熱䲁這種「渾身上下全是嘴」的生物了。這種同樣「不忍直視」的生物分布於東太平洋北美洲沿岸海域,從舊金山到加利福尼亞的海域裡都能找到它的蹤跡。勃氏新熱䲁的這張大嘴不僅用於捕食魚類及甲殼類,還用於爭奪領地時的搏鬥。這種兇猛的魚類擁有極強的領土意識,為了爭奪領土,兩隻雄性勃氏新熱䲁會將自己的嘴張至最大,其寬度甚至超過了自身。

桶眼魚

圖源:蒙特雷灣水族館研究所

桶眼魚又稱幽靈魚,你可以從它感光度極強的、近乎透明的頭頂上看到它全部的「腦容量」。2009年,蒙特雷灣水族館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使用遠程控制攝像機首次觀察到這種奇異的魚類,它們管狀的眼睛可以在任何微弱的光線下旋轉,無死角地鎖定獵物。

水滴魚

圖源:Instagram

水滴魚又名憂傷魚或軟隱棘杜父魚,生活在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沿岸600~1200米的海底,一副天生的悲傷臉使之成為「全世界表情最憂傷」的魚。在一場英國動物保護人士發起的「沒有最醜,只有更醜」的「選醜」比賽中,水滴魚曾「榮登」榜首。

日本蜘蛛蟹

圖源:Instagram

日本蜘蛛蟹即巨螯蟹,是現存最大的甲殼動物,生活在太平洋500-1000米深的海域。其蟹螯在拉伸後,最多可達4米長。

高鰭蜥魚

圖源:Instagram

若是忽略了高鰭蜥魚的魚鰭,這種生活在海底1000米的魚類很像是一種爬行動物。從摩洛哥、加彭到北愛爾蘭和地中海的海域,都發現過這種它的身影。其鋒利的牙齒和寬大的嘴巴使之在海底可以輕鬆捕獲獵物。

鮑水母

圖源:Instagram

這種精靈般輕盈的深海生物在黑暗中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光,過著離群索居抑或「殖民」的生活,以濾食的方式生存。

【來源:環球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海底10000米深處有多「嚇人」?人體能承受嗎?潛水員都往後退!
    海底10000米深處有多「嚇人」?人體能承受嗎?潛水員都往後退!地球的整體面貌71%都是海洋,陸地的部分是少之又少,而人們就是生活在陸地之上的,對於海洋之下,人們還需要更久的時間去探索,現在人們對宇宙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除了地球地面上的一些東西,對於海底下海洋的生物,了解的也是非常的少,而在海底的最深處11000米之下,人類命為馬裡亞納。那麼在這海底之下到底存在著什麼呢?
  • 《海底小縱隊:火焰之環》發新款海報 新角色亮相
    《海底小縱隊:火焰之環》蠟筆版海報1905電影網訊 12月11日,講述海底危機火焰之環全面爆發,小縱隊全員踏上拯救保護之旅的「海底小縱隊」IP這一次,電影曝光「蠟筆」版海報和四款單人角色海報,小縱隊全員集合、各司其職,為保護海洋做好全面準備。
  • 極地海洋公園、海底世界、奧帆博物館……青島一大批景區恢復開放...
    此外,還有這些青島人可享受免票政策↓↓↓醫護人員免費入園  為感謝全國醫護人員的堅守奉獻,截至2020年12月31日,青島海昌極地海洋公園面向持有國家認可的有效醫護執業證件的醫護人員實行免票政策,並對青島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免費贈送家庭年卡。
  • 其中,還有一個「狠角色」日漸臨近……
    今年第8號颱風「範斯高」(強熱帶風暴級)的中心今天(5日)早晨5時位於日本鹿兒島偏東方約690公裡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緯30.3度、東經137.6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0級(28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82百帕,七級風圈半徑200-280公裡。
  • 「車讓人,人快行」,杭州斑馬線互敬日不僅升級,還有自己的IP「斑斑...
    這份美好,是2018年杭州公交集團倡議打造「1.11斑馬線互敬日」主題公益活動開始的,如今已經迎來第四年。今年,「1.11斑馬線互敬日」全面升級,覆蓋範圍從「杭州市」升級為「浙江省」,從單一事件升級為多事件聯動。今天(1月11日),在杭州武林廣場東跑道,一輛主題巴士、一個憨態可掬的「斑斑」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 盤點《海底小縱隊》裡那些有趣可愛的角色
    盤點《海底小縱隊》裡那些有趣可愛的角色BBC熱播海洋探險動畫《海底小縱隊》於2014年7月正式登陸央視少兒頻道首播。精緻的畫面呈現與天馬星空的想像力,更增添了動畫的觀賞性與趣味性。接下來讓我們細數作品中那些代表人物吧!
  • 《慶餘年》劇情播了一半,沒露過正臉的閆冰雲,是個「狠」角色
    那麼,言冰雲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狠」角色呢?如此神秘的男子,背後還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嗎?雖然沒下轎子,也沒露臉,那揮出的劍直指範閒,看得出確實是個狠角色。跟活潑機靈的魏無羨相比,言冰雲這個角色的性格截然不同。同樣是心懷大義的古裝美男子,言冰雲作為雙面間諜,雖是世家子弟,更加成熟而隱忍。從演員本身來講,肖戰就是自帶流量和熱度的「狠角色」,在《慶餘年》裡未露面就已經火了。
  • 來自《夢幻迪士尼》中的狠角色們
    在電影世界中,刻畫一個極富個性的「狠角色」,可以「激化矛盾」,讓劇情更加曲折動人、跌宕起伏,從而創造極高的收視票房。正如《獅子王》中奪走辛巴「王位」的皇叔刀疤,每次出場都會在影片中掀起高潮,讓影片生色不少。
  • 盤點《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中的那些可愛角色
    盤點《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中的那些可愛角色《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是由迪士尼公司出品的3D動畫電影,該片故事發生在影片第一部結束後一年,講述小丑魚尼莫和父親馬林協助藍唐王魚多莉找尋父母的全新曆險。多莉女主角多莉是《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中的一條陽光開朗的藍唐王魚。
  • 日媒:中方擴大海底地形命名 提升「海洋強國」影響力
    參考消息網2月26日報導 日媒稱,在日本命名地形較多的專屬經濟區周邊的西太平洋,中國近年來頻繁對海底地形開展命名活動,2011年以來已經命名28處地形。日媒稱,今後,中國還有可能在日本專屬經濟區內開展命名活動。外務省對此加強了警惕。
  • 巨齒鯊:海底探險出意外,李冰冰傑森斯坦森對抗遠古殺人鯊
    時至今日,人類對於海洋的探索也才進行了極為有限的一部分。對於地球表面佔比高達71%的海洋,人類的未知領域還有很多,充滿著各類的知識盲點。海洋深處有什麼?海洋究竟有多深?海溝深處是否存在著獨特的生態系統?諸如此類的問題一直吸引著人們去發現,尋找一個答案。
  • 【世界海洋日特刊】邂逅海底精靈 (4/16)
    【世界海洋日特刊】邂逅海底精靈 (4/16) "← →"翻頁
  • 曾經的海洋霸主,巨齒鯊也敬它三分,滅絕原因讓人哭笑不得
    該團隊的研究人員表示稱,後續有可能利用現代克隆技術復活著這種史前巨獸,既可以用於研究用途,亦可將他們投放回北極圈地帶,有助於恢復生態平衡。有資料顯示,地球存活至今的歲數至少有45億年,在這麼一段漫長的歲月中,自然界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生物。時光流逝、鬥轉星移,無數生物都無法掙脫生老病死的規律,湮滅在歲月的長河中。
  • 考古學家在海底發現巨型化石,它們復原的模樣,揭示遠古海洋之謎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在揭秘之前,小編先給您說幾個經久不衰的海底巨獸傳聞:1817年8月,一艘美國貨輪從麻薩諸塞州港口駛出,剛出去1海裡就有人大喊海裡有「水怪」。船長也聞訊趕來,他用望遠鏡觀察了幾分鐘後,便掏出手槍朝著「水怪」射擊,其中一顆子彈擊中了它的腦袋,然後它就迅速沉入了海底。
  • 海洋科普 | 海底地形
    但是,海洋的魅力遠不止這些,海洋深處還有著深邃的海溝、連綿起伏的海嶺、平坦寬闊的海底平原、蜿蜒曲折的海底峽谷等,甚至還有噴發巖漿的火山。整個海底地形可劃分為大陸邊緣、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3種基本地形。大陸邊緣為陸地與洋底之間的過渡地帶,大洋中脊是海洋底部連綿不斷的巨大山脊,大洋盆地即大洋中脊與大陸邊緣之間的寬闊地帶。
  • 鋸鰩:無性生殖的海洋白色幽靈
    看到它們誇張的造型,就知道這些傢伙並不好惹,佔身長三分之一左右的鋸劍,兩側邊緣還有鋒利的吻齒,令人生畏。這些大劍不僅僅是鋒利這麼簡單——它們可是高科技武器!「劍士」能在黑暗中感知敵人和獵物的位置,可謂是「致命殺手」了。它們不僅「劍技超群」,體型也是大的嚇人,最大的個體可以生長到7米長!這一古老的物種是鯊魚的近親,最早的化石見於白堊紀。然而,鋸鰩的生長速度較慢,產下的幼體極易受其他食肉魚類的攻擊。
  • 秋颱風才是真正「狠角色」
    厲害的在後頭,秋颱風才是真正「狠角色」數據顯示,1949年至2018年,夏季颱風生成個數815個,多於秋季生成個數792個,但是,秋季超強颱風個數222個,高於夏季的148個,秋季超強颱風佔比28.0%,高於夏季的18.2%。此外,颱風中心氣壓越低,颱風強度越強。
  • 廈門科技館海洋展廳全新對外開放 還搬來「海底世界」
    1月18日,廈門科技館海洋展廳歷時一年半的策劃籌備建設後,正式對外開放。 值得一提的是,新展廳還有國內首個問題探究+沉浸式海洋展廳;4大探究式主題,覆蓋2000平米展區;36件全新互動展品,打造沉浸式升級體驗
  • 海洋中的奧秘:大海深處的「海底人」
    但是上個世紀圍繞海洋生物勘察所獲得的一系列發現卻推翻了這一說法,或許除了人類之外,地球上還有其他智慧生物與人類共存,那就是所謂的「海底人」。在人類目前對於海洋的探索中,只有不足5%的區域被探索到,而95%的區域中究竟有什麼?沒人說得清。「巨齒鯊」、「史前恐龍」、「巨型水怪」、「亞特蘭蒂斯」、「姆大陸」、或許就存在於佔據地球面積70%的海洋之中,當然,這其中或許也包括「海底人」。
  • 海底一萬米到底有什麼?為什麼潛水員都感覺可怕
    我們熟知的海底生物有珊瑚,魚類等,實際上不同的海洋深度,生活的魚類也是複雜多變哦,比如我們愛吃的帶魚,就生活在海底一百米的世界,而海洋也能夠通過陽光進行光合作用,但是太陽光最深離開海底兩百米。而海底五百米的地方呢,就是藍鯨的地盤了,藍鯨基本上在這裡棲息,是不是跟想像的不太一樣呢。而六百米的海底就比較危險了,這裡可以看到海洋中傳說中的「一霸」,是屬於兇猛類的鯨,叫做獨角鯨,而它最可怕之處應該要說它非常威猛的長牙吧,是令人害怕的存在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