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曝大理西洱河河水「變紅」 初步鑑定為紅蟲聚集

2020-12-03 中國新聞網

網曝大理西洱河河水「變紅」 初步鑑定為紅蟲聚集

  昨日上午,一位大理市民從西洱河畔高樓上往下看,突然發現河面上泛著大片的紅色。他把拍到的圖片發到微博上,立即引起了眾多網友的猜測、議論。記者從大理州環保局了解到,水體中大片的紅色是由一種淡水水域中常見的小型水生浮遊動物聚集在水面上造成的。這種小動物體內含有血紅素,身體呈淡紅色,老百姓一般用來養金魚,對環境不會造成大的影響,不必恐慌。

  新聞連結

    蘇州河河水變紅

  5月11日午後,西康路橋附近的蘇州河裡,如同被打翻了紅色染料,河水大面積泛紅。水務部門解釋,這應該是紅色魚蟲的集中「爆發」,這與連日高溫之下,又突然轉涼大有關係。蘇州河整治辦公室的金小姐告訴記者,接報後,他們立即和多個部門聯繫。根據專業人士勘查,這應該是河中紅色魚蟲的「大遊行」,始作俑者是這幾天反常的天氣。魚蟲爆發對河水質量也不會產生影響,市民無需擔憂。

    目擊:上午河段鮮紅

  昨日中午,記者在西洱河節制閘下遊河面上看到,緊挨著閘門的水體呈鮮紅色,再往下就呈淡紅色。鮮紅色水體區域,看上去似乎有難以計數的小紅蟲子在蠕動。幾位正在河岸上觀察的市民說,上午整段河面都是鮮紅的,中午太陽光線太強,小紅蟲子沉到水下去了。

  常年在西洱河邊垂釣的市民楊大爺說,「西洱河河水泛紅的現象,從閘門至黑龍橋這一段(河道)上,兩三天前就出現了。開始時是隱隱約約的紅色,今天大量集中,就像是一條條紅線漂浮在水裡。早上和傍晚特別明顯,中午又少一些。最早的時候出現在黑龍橋那邊,隨後被風吹過閘門這邊來了。」

    究因:它們將河水變紅

  大理州環境臨測站站長趙明告訴記者,5月11日至12日傍晚,西洱河閘門至黑龍橋之間河面上漂浮起了大量的紅色生物,引起了市民的關注。接到市民爆料後,大理州環境臨測站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於5月12日傍晚到實地進行了調查、取樣、分析,得出了初步結論:水面上聚集的紅色生物為浮遊動物中的枝角類動物,是一類小型的甲殼蟲,一般體長為0.2~3.0毫米,以浮遊藻類、原生動物、細菌為食物。經初步鑑定,此次樣品中的物種屬於枝角目,真枝角部,盤腸溞科。

  枝角類俗稱水溞科或紅蟲,廣泛分布於淡水、海水和內陸半鹹水中,是水產經濟動物苗期,特別是青、草、鱅魚苗培育的中後期以及魚種培育階段的重要天然餌料。淡水枝角類,主要棲息於湖泊與池塘中,尤其是水草蔓生的淺水區域,靜水水體中更適宜生存。絕大多數是廣溫性的,大多數適溫為16~28℃之間。

    分析:氣溫升高浮遊動物大量繁殖

  據環保部門的初步分析,由於近期氣溫回升,西洱河水體流動性差,加之降雨使地表汙物進入水體,為枝角類浮遊動物提供大量食物,是西洱河河面紅色生物大量繁殖富集的原因。枝角類浮遊動物為淡水水域中常見物種,良好水體中數量較少。因此建議近期對西洱河閘門以下水體進行置換。(秦蒙琳)

相關焦點

  • 【南京】河水「紅」了竟是蟲子作怪
    【南京】河水「紅」了竟是蟲子作怪 來源:中國江蘇網   作者:江蘇網徐福庚   2017-05-12 09:46:00
  • 前天大理「魚群跳躍」,昨天石寶山「群猴下山」!大家都在猜...
    近日關於「大理西洱河魚群跳躍」的視頻在朋友圈流傳西洱河罕現「魚群跳躍」6月15日傍晚,大理西洱河突然出現大群白鰱魚躍出水面,吸引了數百名市民圍觀、垂釣。這邊關於「西洱河魚躍」現象剛剛得到釋疑6月16日一段大理劍川石寶山猴群奔跑聚集的視頻在網上流傳又引發了一些市民的猜想石寶山「猴群下山」網友李先生說,他也是從朋友圈看到的視頻,視頻的具體拍攝時間及視頻的其他信息他也不清楚
  • 紅蟲到底有沒有毒?
    其實紅蟲就是搖蚊幼蟲,並不是其他的紅線蟲或者其他生物,而釣友常常會將水蚤,搖蚊幼蟲,紅線蟲都錯誤當做紅蟲,那麼我們就分別來說一說水蚤、紅線蟲、紅蟲是否有毒。第一種:水蚤水蚤,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門,甲殼綱,鰓足亞綱。水蚤俗稱「紅蟲」,是枝角類動物的通稱。體小,呈卵圓形,左右側扁,長僅1~3毫米。
  • 大理上千條魚跳出洱海引發市民擔心,很多半米長,是地震前兆嗎?
    最近幾天,雲南大理上千條魚跳出洱海水面引起市民擔心,有很多超過了半米長,是地震前兆嗎?儘管大理不是一個地震頻發的地方,但除了2013年洱源縣發生過5.5級地震以外,1925年大理、鳳儀一帶也曾發生過7級大地震,並且,這場強震之後還發生一場大火。
  • 網傳鯽魚尾鰭上的紅蟲能在人體存活?
    有網友稱,這些蟲子可能是紅線蟲或紅蟲,它們會汙染水體,還能在人體內存活。網友所說是否屬實?日前,《洛陽晚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劉先生釣的鯽魚尾鰭上有紅色蟲子(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最近,我市釣友劉先生在微信朋友圈曬出的一張照片引起不少網友關注。從照片上清晰可見,幾條紅色條狀蟲子藏在一條鯽魚的尾鰭中。
  • 深圳大量羅非魚死因初步認定為缺氧,河水檢測未發現工業汙染
    該局初步判斷死魚原因為枯水期魚群擱淺聚集缺氧所致。截止下午傍晚,丁山河河道內的死魚基本清理完畢,丁山河又恢復了往日平靜。回訪現場:丁山河死魚已清理完畢 3日下午南都記者回訪現場,發現從丁山河國際低碳城環坪路至上遊汙水處理廠的河道內已看不到漂浮的死魚,儘管河裡仍能看到羅非魚,除了動作有點木訥地逐流浮遊外,似乎並無大礙,河道裡腥臭味也不復再有。
  • 南京金川河裡成千上萬「紅蚯蚓」同時起舞 場面頗為壯觀
    成千上萬扭動著的「紅蚯蚓」既壯觀,又讓人噁心。武家敏攝     中國江蘇網5月15日訊(記者 郭蓓 通訊員 武家敏) 拿著魚竿帶著魚餌,南京市民劉先生一有機會就去家門口的金川河釣魚。一問情況,原來是金川河裡不明噁心「紅蟲」讓他暫時放棄了外出釣魚。     記者來到南京市下關區金川河水域,只見河裡密集地漂浮著如長紅蚯蚓的生物,「起碼有成千上萬條,」劉先生捂著嘴對記者說。就在靠近入江口西岸的一塊水域裡,記者看到了大量扭動著的生物,遊來竄去,聚集靠河岸邊,場面甚是壯觀。
  • 大理天然溶洞發現野生弓魚 傳說能遊上蒼山
    原標題:古人推崇的「魚魁」 傳說能遊上蒼山 大理天然溶洞發現野生弓魚 人工授精 溶洞中遊出的野生弓魚 大理裂腹魚從標準到變大的多個樣本(從右至左)侯允清纂《鄧川州志》記載:大理「惟工魚為多,其色如銀,狹長如鰷,無鱗少骨,味鮮美,產洱海中」。《古今圖書集成禽蟲典》中也記述:弓魚「出洱海,如鰷而鱗細,長不盈尺」。因其肉多脂肥厚,入口即化,明代四川籍學者楊升庵品嘗後推崇備至,稱之為「魚魁」。清代學者師範曾為之吟下「內腹含瓊膏,圓脊媚春酒」的詩句。洱海周圍的白族鄉親則將其讚美為「洱海花」。  弓魚體形不大,體長180~285毫米。
  • 合肥南淝河上漂浮著一團紅 紅色小蟲可能是沙蟲
    大量紅蟲聚集漂浮在水面上「快看啊,河面上怎麼一片紅色?」探訪:河面上漂浮著一團紅昨日下午,記者根據市民的提示,來到了大東門附近的南淝河。記者站在淮河路橋上看到,南淝河的水面上確實有很多紅色漂浮物。記者注意到,河面有青苔的地方,紅色漂浮物就越多,面積也越大。記者發現,淮河路橋附近的南淝河水面上至少有幾十團紅色漂浮物。隨後,記者走下河堤,用木棍挑了一些紅色漂浮物上岸。
  • 大理洱海水杉刷屏朋友圈!冬日暖陽間徹底紅了,趕快去打卡!
    大理洱海水杉刷屏朋友圈!冬日暖陽間徹底紅了,趕快去打卡吧! 2020年,大理新地標——洱海生態廊道,已成為大理的網紅新旅遊之地。
  • 怎樣處理的紅蟲餵魚最好最安全? 魚飼料紅蟲處理方法
    紅蟲是魚類很好的餌料,含有高蛋白。紅蟲又叫血蟲、實際是搖蚊的幼蟲。生活在河塘汙泥中,但要求水是流動和潔淨的。  紅蟲分為人工培育和野外打撈,野生紅蟲數量稀缺,打撈過程艱辛。不管是人工培育還是野外打撈回來的紅蟲都要經過多重工序後才可以安全的餵魚:鹽水消毒-臭氧殺菌-低溫急速冷凍技術所製成的紅蟲,其營養成分價值不但可完全保存下來,甚至比活的紅蟲更佳。
  • 河南大學發布最新情況通報;網曝大理一商家辱罵遊客:沒錢別出來玩...
    消防員緊急抵達現場救援,下井為老人穿戴救援繩索,齊心協力將老人拉出紅薯窖。營救過程中,老人手裡拎著的桶阻礙了救援進程,但無論身邊人如何勸說,老人始終沒有鬆手。事後了解到,這是老人為女兒準備的中秋禮物。目前,老人已送醫救治。 ⊙儀式感!
  • 為什麼黑坑禁用紅蟲,老闆說紅蟲會汙染水質,其實這才是根本原因
    全國大多數黑坑無一例外都禁用紅蟲,一旦有釣友不遵守,處罰是相當嚴重的。這是為什麼呢?紅蟲有這麼可怕嗎?什麼是紅蟲"紅蟲」是淡水水域浮遊動物中枝角類的統稱,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綱,鰓足亞綱。由於其大量聚集在一起時呈紅色,因此稱為「紅蟲」,枝角類是魚類良好的天然餌料,因此又稱其為「魚蟲」。紅蟲如何釣魚每年初春和冬季,天氣寒冷的時候,釣魚人多採用紅蟲為餌,將幾條紅蟲捆在一起,如同一朵盛開的菊花,入水以後對魚有極大的吸引力。黑坑禁止紅蟲釣餌的理由1、汙染水質紅蟲是否汙染水質,我問過國內多家餌料開發廠家的技術研究人員。
  • 網紅經濟看日照:變「加法」為「乘法」 做大城市IP
    一時間,整個城市都在逐步加快步伐,尋找線上產業與實體經濟的全新「結合點」,為未來數十年的城市發展積聚長紅動力。這一系列動作被認為是日照發力新興產業,實現「換道超車」願望的重要一步——發展網紅經濟,已成為日照拓展多元化地方經濟的一項重要舉措。
  • 央視曝早孕網紅事件 快手凌晨作出回應
    央視曝早孕網紅事件,快手凌晨作出回應。4月1日消息,近日央視《新聞直播間》節目報導了短視頻平臺出現大量未成年懷孕視頻,以未成年生子為噱頭,爭相炫耀。快手回應央視曝早孕網紅4月1日凌晨,在節目中被點名的快手在在官方微博上做出回應,稱進行了全站清查,查刪封禁了一批視頻和帳號,同時關閉推薦功能,升級人工智慧識別系統,加強核查。
  • 邂逅蝴蝶泉雲南大理自助遊完全攻略
    (二)三塔景區   三塔是去大理旅遊的必到之處。   三塔位於大理古城(中和鎮)西北2公裡的蒼山應樂蜂下,原有崇聖寺(即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所云「天龍寺」),現寺宇已毀,僅存三塔。主塔又名千尋塔,始建於唐代,為密簷式方形空心磚塔,16級,高69。13米,其塔基前有「永鎮山川」四個大字,筆力雄渾蒼勁,氣勢磅礴,為明代沐世階所書。
  • 雲南第一臺自主安全電腦在大理誕生
    6月24日,在大理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中國長城(雲南)網信事業配套保障工程項目產品下線,標誌著雲南第一臺自主安全電腦在大理誕生。中國長城作為網信產業國家隊、主力軍、排頭兵,通過聚焦新一代網信核心技術攻關、突破,形成了「芯—端—雲」完整生態鏈,孕育出長城「飛騰+麒麟+安全」網信產業生態,形成了體系化的核心優勢。
  • 「網紅」變「長紅」,重慶夢幻奧陶紀極限蕩繩活動成「爆款」!
    「網紅」變「長紅」,奧陶紀一直在帶給遊客更多驚喜和期待。至2015年建園以來,奧陶紀不斷豐富娛樂項目,完善周邊設施服務,提高遊客旅行體驗度。2017年,奧陶紀景區的天空懸廊項目榮獲金氏世界紀錄,為紀念這一時刻,奧陶紀在2018年6月舉辦了第一屆極限蕩繩挑戰節,在天空懸廊和雲端廊橋之間,搭設了一根蕩繩,身穿威亞服,帶上安全頭盔,在距谷底300米高的雲端廊橋上,縱身一跳,讓成千上萬的挑戰者能夠飛躍吉尼斯,突破極限。
  • 我國唯一沒有被汙染長江支流,雨天河水變「血水」,兩岸毒蛇成群
    赤水河這個名字的由來也很奇幻,據說每當下雨的時候,赤水河就會變成紅色的,遠遠的看去就像是一條血河一樣,其實只是因為在下雨後,水流量增大,河水之中會夾雜著一些泥沙,所以才會呈現出紅色其實關於這個河水變紅,當地還有一個魔幻的傳說,據傳在長江裡面有一條龍王,這條龍王平時的時候比較安靜,但是每當打雷下雨的時候,龍王就開始暴躁了,龍王發怒後,河水就變成了紅色的,除了變成紅色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