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5月12日訊昨天(11日)下午,在南京浦口天浦路28號附近,發現有一條無名河,水體中出現「紅蟲聚集」,有時呈帶狀,綿延近百米,有時成雲團狀。查閱資料後得知,水面上的「紅雲」其實是微小的「紅蟲(水蚤)」大量聚集而形成的,水體富營養化是造成其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
當日下午,筆者駕車經過南京天浦路28號附近,發現橋下有一條東西方向無名小河,河兩邊水中泛著大片的紅色,密密麻麻蠕動著。不過,有數不清的紅蟲子在蠕動,小紅蟲在水裡不停遊動,看得人心裡直發毛,那紅蟲對水質有影響嗎?通過網絡搜索了解到,「紅蟲」學名「水蚤」,屬於節肢動物。因能在短時間內大量繁殖,呈一片紅色,故稱紅蟲。一般春季氣溫較高時發育,是淡水水域中最常見的浮遊動物,是魚類的餌料。
據了解,紅蟲本身無害,也不會破壞水質。紅蟲暴發與水「肥」有關。最近天熱少雨,河道的流動性又差,造成水體營養富集,為藻類及浮遊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對環境不會造成大的影響,因此市民不必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