壘包
本壘是五角形的白橡膠板,一、二、三壘是內部充填柔軟材料的正方形的白色帆布包。
本壘是約43.2公分之邊向投手板,約30.5公分的另兩個邊分別和一壘線和三壘線一致。一壘和三壘的壘包要充全放入內野的內側,二壘的壘包要釘在中心點上。
壘包因泥巴汙染時,可用白漆或石灰弄白。
投手板
投手板是投手向打者投球時,必須將其軸足要踩觸的地方。這個投手板是寬約61公分,長約15.2公分的長方形,用白橡膠板或漆白的木板造成的。
土墩
投手板的地方稱為土墩(mound)土墩是從地面要高出約38.1公分填土築成,在此將使投手板和地面水平埋入,而且自投手板向各壘線造成緩和的傾斜坡。
打擊區
打者擊球時站立的地區,畫在本壘的兩側長度約1.8公尺,寬度約1.2公尺。
捕手區
投手自進入投球姿勢至投向打者之間,捕手應該要留守的地方,設在本壘後面,長度約2.4公尺,寬度約1.1公尺。
次棒席
下一棒等待打擊時站立的地方,直徑1.5公尺的圓形,距離打擊區約10公
尺在一壘側和三壘側各設一處。
三英尺線
三英呎線是自本壘和一壘的中間往一壘方面,壘線的外側三英呎的地方所畫的線。
跑壘員要跑此線和壘線之間。稍微的偏差,不妨礙守備是不會被判出局,如果跑出線外,裁判員認為有妨礙守備時,會被判出局。
界內地域和界外地域
本壘至一壘和三壘延伸到外野的牆壁的直線,以及其垂直的上方空間的內側部份稱為界內地域,外側部份稱為界外地域。
界內地域之中,一壘─二壘─三壘─本壘連結起來約27.4公尺平方的地域為內野,外側為外野。
特別競賽場規則
棒球規則裡,如前所示,對競賽場的廣度有規定,可是符合規定的競賽場,不會很多。那麼像校園裡,比規定狹窄的地方就不能比賽嗎?
在業餘棒球,尤其在軟式棒球,比賽開始前,裁判員和兩隊的經理商量,按當地的實際情形,作成特別規則,按其規定舉行比賽,就是正式比賽了。例如外野有鐵柱或有繁茂的樹叢時,打球碰到鐵柱就算二壘安打,或進入樹叢中就各跑者進一個壘等規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