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產業生態圈www.ecosport.cn
棒球重回奧運大家庭
這項運動也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關注
棒球少兒培訓的前景如何呢?
文 :劉金濤
責編:郭了個日
在12月13日結束的第九屆亞洲U12少年棒球錦標賽上,中國隊位列日本、韓國和中華臺北之後,在八個參賽國中排名第四位。雖然這次錦標賽只是中國棒球的冰山一角,但也多少反映出中國棒球與頂尖國家的差距。
中國棒球成績雖然有待進一步提升,但仍然有不少鍾愛棒球的人執著於棒球的魅力。他們將目光投向了棒球市場,選擇了面向青少年和家長的培訓生意。
如今,這些大大小小的棒球基地的生意怎麼樣?棒球培訓將如何推動未見雛形的中國棒球事業呢?
棒球在中國火過、冷過,但依然有人愛著
「1998年,MLB的西雅圖水手隊想要跟我籤約,雖然最終沒去成,但這證明中國人能打好棒球,」孫嶺峰曾是中國棒球國家隊的隊長,在退役後成立了強棒未來。
他告訴生態圈:「棒球玩得好的國家和地區除了美國,就是韓國、日本、臺灣,同樣的,棒球運動也是非常適合中國人的。」
的確,棒球運動的魅力不言而喻,這項起源於英國的運動集運動、智慧、團隊精神,比賽懸念無窮,熟諳規則的球迷深深為之著迷,在全世界有大約5億棒球迷。據研究機構數據顯示,棒球產業在全世界體育產業總產值中佔比12%,排名僅在足球和橄欖球之後,位列第三。然而,國內棒球市場卻沒有想像中火爆。
2008年那支擊敗中華臺北隊的國家隊
事實上,棒球進入中國已有一個世紀之多。1907年,北京匯文書院與通州協和書院就曾進行棒球比賽,1940年前後,劉伯承元帥將棒球作為投擲手榴彈的輔助訓練。「棒球被稱為『軍球』的那段歷史是它最輝煌的時候,」來自鈦棒球的朱鶴告訴我們。
建國後,棒球運動的普及率不斷下降,職業聯賽(CBL)直到2002年才開始。2012-2014年因棒球退出奧運會,職業聯賽支持銳減,停辦兩年,這當頭一棒延緩了國內棒球的發展。
如今,隨著棒球重新回歸東京奧運會,目前CBL擁有6支A組和4支B組共十隻球隊,每賽季也有十周共30輪比賽。但在國人當下快節奏和高壓力下的生活狀態下,一場長達三、四個小時的棒球比賽和複雜的規則,難以形成強烈的觀賽氛圍,比賽上座率著實不高。
上座率不算出色
當然,聯賽的狀況不佳,並不代表棒球不適合中國。強調團隊協作、不強調身體對抗的棒球,對獨生子女的團隊精神是一種鍛鍊,而投擲訓練也能促進家庭參與和溝通交流。
MLB中國區高級總監王鵬表示,棒球教會了孩子失敗的意義,「如果30%的球你能擊出安打,你將會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棒球選手——70%的時間裡你都在失敗,但失敗的經驗能帶來規律與成功,這跟時下流行的『逆商管理』不謀而合。」
雖然棒球有諸多益處,但業內人士告訴我們,棒球沒能進入中小學教育系統,導致在全國校園的普及中受到了極大的制約。
此外,場地也成為限制棒球運動的一大原因,社會球場少之又少,而開設了棒球課的學校只能將操場和足球場改造成上課地點。
因此,門檻不高、能提供教學甚至專業場地的棒球培訓機構便有了生意。
棒球運動,是一項富人運動嗎?
「棒球是非常適合做培訓的,因為不培訓的話孩子本身沒有什麼機會學。」孫嶺峰說道。棒球培訓存在著待挖掘的市場,這也讓孩子和家長在課餘時間多了一個選擇。
業餘培訓很多時候還是要基於興趣愛好,棒球的魅力也吸引了不少孩子們和家長的目光。「棒球運動能夠吸引孩子和家長參與其中,有些孩子來了之後還能再拉動幾個,」鈦棒球的朱鶴對棒球的魅力很有信心。
另一方面,留學的低齡化也推動了棒球培訓的發展,「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出國後能儘快融入國外文化,因此他們便把棒球看為一個橋梁,但這類還是少數。」夢想英雄棒球的魏肇融向生態圈介紹說。
MLB棒球發展中心也輸送了不少小球員到國外
據了解,棒球培訓機構的教師多為退役國手和職業運動員,加上場地及設備等,每堂課的費用有200-500元左右,而成人則是每人三、四百元一天,因此目標消費人群便落在近年來崛起的中產階級。但事實上,棒球運動的成本並不單單在教練、服裝和裝備上。
「棒球課是貴,但更多的是貴在場地成本。」朱鶴道出了其中的原因,雖然以鈦棒球以培訓為主,但其場地也是一個室內足球場,此外成立一年的鈦棒球目前也承接一些公司團建和商業活動,「僅靠棒球培訓業務難以支撐,課程雖貴但盈利並不高。」朱鶴表示。
鈦棒球的室內場地
場地成本雖然高,但是其實要求並不複雜。「棒球培訓大多數孩子年齡較小,場地不需要太多,」孫嶺峰告訴生態圈,目前強棒未來20人的教練團隊服務於二十多個培訓點和學校,聚集了包括青少年和愛好者在內的2000位會員,據他透露,強棒的年盈利有兩百到三百萬。
除了棒球培訓公司自己提供場館,培訓課程也開進了學校。據了解北京的中小學約有三成的學校開設了棒球課,大部分是與棒球培訓機構合作教學和推廣,「夢想英雄棒球目前合作了8個中小學和1個大學,」魏肇融告訴我們。
棒球的全套裝備,一套要數百到數千
目前看來,在各方的努力下,棒球興趣培訓的蛋糕正在逐漸變大,但對於小學員的評級、升學和職業化發展等有關出口問題,目前棒球興趣培訓班難以給出一個很好的解決方式。
巨頭尚未出現,棒球培訓該如何推動棒球市場?
有關體育培訓,在全國有2000多員工的宏遠時代是個不錯的榜樣,其聯合創始人郭嚴美曾表示,「場館是培訓機構規模擴大的關鍵因素。」生態圈曾報導的足球培訓機構索福德,最先布局的也是場地。
畢竟,有場地在手中之後,利潤就會大大增加,也便於往全國各地的推廣。但這個籃球、足球培訓中很清晰的商業邏輯,對於棒球培訓來說,卻是個始終難以邁過的坎。
孫嶺峰和他的愛心棒球隊
除了前面提到的場地費用較高,另外一個面臨的問題是場地相對比較偏僻。強棒未來在國內棒球培訓機構中是較大的一個,強棒在望京的某培訓基地籤下了三分之二塊操場,作為新的固定培訓點,此外,前不久孫嶺峰在昌平區的愛心棒球基地落成,新的打擊館和打擊訓練場也在規劃中。
雖然場地設施很不錯,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場地距離市中心商圈偏遠,與擊劍、冰球、籃球場等可以安排在商場內的場館相比,棒球場地位置在培訓市場中難言優勢。
另外據朱鶴透露,在北京約20家培訓機構中,絕大部分仍以流動和改造的場地為主,「大部分的棒球培訓點距離市中心都遠,租金貴是最大的問題。」朱鶴說道。
不僅是鈦棒球,場地的問題極大限制了棒球培訓的生意,「拿錢租棒球場,但棒球培訓的利潤一般且不夠穩定,所以我找了很多人都不幹,」魏肇融說道,很多培訓機構在校園合作中不斷推廣,力圖擴大棒球市場,尤其是青少年市場,由此衍生的棒球英語教學也順勢成為培訓業務中的一部分,提供國內外的學校對接也成為魏肇融下一步發展計劃。
孫嶺峰表示:「當人均GDP超過12000美金的時候,棒球的發展的拐點就會出現。」去年國家體育總局發文提到2025年棒球產業規模超500億元,這個數字也表明了國家對棒球發展的態度,加之處在冰雪運動紅利期的年代,我國的棒球產業想要沸騰,仍需要政策和資本的更多支持。
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國內消費水平的提高與體育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棒球培訓的市場需求也會水漲船高。能夠提供優質服務和多業務線的培訓機構,在青少年培訓市場中會有越來越多的機會,完成一記「本壘打」——形成良好的商業模式並在全國得到推廣,或許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對於中國的棒球產業而言,想要依靠棒球培訓來從根本上提升國內的棒球氛圍,或許不太現實。而想要進一步普及棒球運動,並使包括職業聯賽在內的棒球產業鏈不斷增長和完善,需要包括棒球培訓在內的全行業人士的不斷努力,這需要很長時間的進步和演變。但對於中國棒球而言,幾年甚至十幾年等待都是值得的。
「棒球沒有理由不火!」孫嶺峰拍著桌子說道。
責編:郭了個日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其他圖片來自網絡
推薦閱讀
點擊進入官網,後臺回復【加入生態圈】入駐生態圈小夥伴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