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http://meddaily.org/2018/03/29/john-rockefeller-big-pharma/
人體自我治癒的能力和很多治癒疾病的自然療法一直隱藏在公眾的視線之外,取而代之的是合成藥物,這些藥物不能治癒任何疾病,只能暫時緩解不適,而且從長遠來看弊大於利。
西醫有一些優勢,在突發情況下是很好的控制手段。但現在是該讓人們認識到西醫或對抗療法是側重於使用藥物、放射治療和外科手術的時候了。這是約翰·洛克菲勒(John Rockefeller)的發明,大型製藥公司就是由他創建的。
如果今天你要談論植物或其他整體療法的治療特性,很多人會認為你是一個奇怪的人。
就像其他任何事情一樣,政治和金錢被用來動搖人們的思想,以鼓勵人們接受對他們自己不利的東西。
這一切都始於約翰·D·洛克菲勒(JohnD.Rockefeller,1839-1937年)對自然療法的壟斷——他是一個石油大亨,也是美國第一個億萬富翁。
在1900年左右,科學家們發現了「石化產品」。這使我們有能力從石油中創造出各種各樣的化學產品。例如,第一個塑料,稱為膠木(又稱「電木」或酚醛樹脂),就是在1907年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與此同時,科學家還發現了幾種維生素,並發現許多物質都可以從石油中提取。
這對洛克菲勒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他看到了可以同時壟斷石油、化工和醫療行業的巨大權杖!就這樣,大型製藥公司成立了…
石化產品最棒的地方在於——所有產品都可以申請專利,並以高額利潤出售。
但是洛克菲勒的壟斷醫療產業計劃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當時,自然療法/草藥在美國非常流行。那時候的美國,幾乎有一半的醫生和醫院都在使用歐洲和美洲土著的知識進行整體醫學實踐。
作為壟斷者的洛克菲勒,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去擺脫最大的競爭對手——自然療法/替代療法。
於是,他採用了經典的「製造問題-解決問題-製造問題-解決問題」策略。也就是說,先製造一個問題去嚇唬人,然後提供一個預先計劃好的解決方案,但是這個解決方案不是真的能解決問題,甚至還會製造新的問題。如此,先恐懼,再依賴,然後出現更多問題,最後形成習慣性依賴,惡性循環。
洛克菲勒去見了他的朋友安德魯·卡耐基(Andrew Carnegie)。卡耐基是另一位靠壟斷鋼鐵行業賺錢的富豪,他策劃了一項計劃。他們從著名的卡耐基基金會派了一個叫亞伯拉罕·弗萊克斯納(Abraham Flexner)的人到全國各地旅行。這個人走訪了150多家大學,報告了全國的醫學院和醫院的狀況,並收集分析大量數據後撰寫了「弗萊克斯納報告」。該報告裡不僅有對當時北美醫學教育亂象的尖銳批評,也有對醫學教育體系乃至社會環境的改革建議。該報告產生了由大型製藥公司控制的現代醫學。
不用說,該報告提到了需要對醫學教育體系改革,並要改組和整合我們的醫療機構。因為這份報告,超過一半的替代醫學學校和醫院很快就被大型製藥公司關閉了。
順勢療法(替代醫學的一種,是建立在身體自愈能力基礎上的自然療法)和天然藥物被嘲笑和妖魔化,使用自然療法/替代療法來進行治療的醫生甚至被逮捕和監禁。
為了改變其他醫生和科學家的觀點和思想,洛克菲勒向大學和醫院捐贈了1億多美元。他成立了一個名為「普通教育委員會」(GEB)的慈善組織。
這是經典的胡蘿蔔加棍棒的方法——威逼利誘。
在很短的時間內,醫學院系被合理化和同質化。所有的學生都在學習同樣的東西,那就是「醫術就是關於專利藥品的使用」。
科學家們在研究植物如何治療疾病方面獲得了巨額補貼。但他們的研究目的卻是鑑別植物中的化學物質,並在實驗室裡重新合成一種類似但不完全相同的可申請專利的化學藥品。
「給病人吃藥」成了現代醫學的口頭禪,大型製藥公司獲得了巨大的利潤。
你覺得科赫兄弟(共和黨得罪不起的金主)很壞嗎?
100年後的我們,培養出的醫生對營養、草藥或整體療法的益處一無所知。我們的整個社會都在為大型製藥公司的利益服務。
美國將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5%用於醫療保健,這應該被稱為「病人護理」。
大型製藥公司只關注於症狀,而不是專注於治療,他們只關心自身的利潤。這造就了依賴性的客戶。別提癌症、糖尿病了,就連自閉症、哮喘甚至流感都無法真正治癒。
為什麼應該有真正的補救措施?因為這是一個由政治寡頭和財閥建立起來的醫療體系,而不是由救死扶傷的醫生所建立的。
說到癌症,別忘了,「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前身叫「美國控癌協會」)就是洛克菲勒在1913年創立的。
在乳腺癌宣傳月裡,看到被洗腦後的人們接受著痛苦的化療、放療和手術,我們感到非常難過。以下是約翰·D·洛克菲勒的一段話,這概括了他對「世界新秩序」的看法:
「我不想要一個思考者的國家。我想要一個工人的國家。」
——約翰·d·洛克菲勒(1903)
精彩文章連結:
戴旭:美國建立世界帝國的目標能否得逞?
中國布了30年的局,美國才看懂,已經徹底晚了!
西方把高科技賣給印度,卻對中國嚴密封鎖背後的真相
2016年7月南海仲裁危機,一個可以載入史冊的偉大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