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3人物事跡四王淑芳:青春逐星辰 王淑芳人物簡介觀看心得
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衛星導航系統,從1994年項目啟動至今,北鬥導航已經走過了24年的攻關歷程。而從做北鬥到用北鬥,這24年,她的每一步也都與北鬥寸步不離。
1994年10月,正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讀大四的她,因為一場特殊的招生宣講會,懷著修身治學、技術報國的理想,毅然放棄外企工作機會,參軍投身北鬥系統建設。從設計師到主任設計師,她見證了北鬥的問世和成長。
2007年,作為最懂北鬥的人,為了北鬥的成長壯大,也為讓北鬥的成果更多惠及民生,她又放棄軍隊的所有成就和可能撲面而來的國家大獎,轉業到交通行業,承擔第二代北鬥導航系統首個民用示範工程,成為北鬥產業化推廣和交通信息化領頭人。
她說:自己的青春換來北鬥的成功,讓中國崛起,讓世界矚目,就是付出再多也值得!
她說:科研就像打遊戲,通關了很快樂,希望更多年輕人能參與進來。
生活中的她,愛家人、愛貓咪、愛詩歌,也始終在用一顆詩意的情懷,詮釋著一個女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攻關與日常生活,家國使命與兒女情長。
她是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導航中心副主任王淑芳。
榜樣3人物事跡五印春榮:英雄也情長 印春榮人物簡介觀看心得
從雲南保山支隊龍陵大隊醫務室一名軍醫,到奮戰在緝毒一線讓毒販聞風喪膽的緝毒警察,他不是刑偵科班出身,卻憑藉超人的智慧和無謂膽識,成為偵辦主力和公安邊防部隊緝毒第一人。
30餘年軍旅生涯,28年緝毒生涯,他遊走生與死的邊緣,歷經血與火的考驗。
數百次深入邊境一線,30多次喬裝打入販毒集團內部臥底偵查,偵破販毒案件3234起,抓獲毒品犯罪嫌疑人4246名,繳獲各種毒品4.62噸、易製毒化學品487噸、毒資3520餘萬元,個人參與緝毒量創公安邊防部隊之最。
他說,「我們在邊境多查一克毒品,百姓就少受一份害!」
他說,「我比我所有犧牲的戰友都要幸運。」
他是「八一勳章」獲得者,雲南省公安邊防總隊普洱市支隊原支隊長、現任公安部邊防局司令部副參謀長的印春榮。
他是英雄無畏的緝毒神探,卻也是一個常年不能回家的丈夫、父親。
榜樣3人物事跡六朱仁斌:只為百姓笑 朱仁斌人物簡介觀看心得
也曾經少室山習武把功底練,也曾經出外面經商被鄉親贊;卻因著一份鄉愁在心間,七年前回村將書記的擔子肩。
都說安吉好山好水好風景,為何魯家村破舊髒亂如這般?
扶額蹙眉把問題想,一張藍圖繪心間。想盡辦法籌資金,鋪路通水將設施建;東奔西走找項目,想辦法把村民來動員。
如今18家農場片連片,小火車穿梭在其間,開門是花園出門是景,鄉親們收入也翻了番。美麗經濟成示範,「魯家模式」被點讚,不忘鄰村小夥伴,抱團發展朋友圈。
他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的實踐者,也是電視劇《青戀》中男主角的原型。
2011年,因為一份鄉愁,在外經商辦企業的他回村當選為安吉縣魯家村黨支部(後獲批村黨委)書記,新上任的村兩委班子下定決心拋開過去舊老觀念,緊跟時代,啟動美麗鄉村建設工程。
村裡「髒亂差」,村帳上負債纍纍,他就從改變村裡的衛生環境入手,想盡辦法籌集資金,完善基礎設施,改變村莊的面貌。
村裡沒有名人故居、沒有古村落、沒有風景名勝、沒有像樣產業,他就依託魯家村的山地丘陵地形,立足全局對村莊、產業、環境提升等統一規劃,發展美麗經濟……
從憑藉一己擔當回村建設家鄉,到喚起村民信任,開辦家庭農場創業,「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六七年的功夫,魯家村從一個髒亂差的浙北小山村蛻變成一個「出門皆風景,入眼是花園」的田園綜合體,並開始輻射周邊村莊。
他說:「魯家村能有今天,靠的是一步一個腳印苦幹加巧幹,靠的是父老鄉親的支持,他們最可愛。」
他說,「美麗鄉村建設的最終成果就是讓農民富起來、笑起來。」
他是浙江省安吉縣遞鋪街道魯家村黨委書記朱仁斌,也是鄉親心中的「文武書記」「PPT書記」和「火車頭書記」。
榜樣3人物事跡七趙忠賢:院士不高冷 趙忠賢人物簡介觀看心得
從1976年開始高臨界溫度超導體研究,半個世紀以來,他的名字始終與超導緊密相連。
作為開啟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先驅之一,他最早在我國提出要探索高溫超導體,最早建議成立國家超導實驗室……為我國超導發展在落後50年的情況下,實現了從起步、追趕,到躋身世界前列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百餘年超導研究史中,出現了兩次高溫超導重大突破,他及其合作者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即獨立發現液氮溫區高溫超導體和發現系列5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並創造55K紀錄。
在科學技術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的今天,高溫超導領域,他和他的團隊,不斷吸引著一批又一批年輕人,推動中國高溫超導研究躋身到國際前列。
他說,「核心科學技術,只能靠自己幹出來。要把個人志趣與國家命運結合在一起,合作攻關,報效國家。」
他說,「我願做鋪路石子,讓年輕的朋友大展宏圖。」
他是2016年度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趙忠賢。
榜樣3人物事跡八國測一大隊:只步測河山 國測一大隊人物簡介觀看心得
西安城南,大雁塔北,測繪路旁,駐紮著中國經濟建設的一支野戰軍隊伍。自1954年成立以來,這支隊伍的幾代人滿懷理想和激情,投身祖國的測繪事業,測天量地,只步為尺,用青春和生命默默丈量著祖國的壯美河山。
他們成立於國家百業待興之時,在國防和經濟建設急需測繪依據的時候披掛出徵。從珠峰之巔到東海之濱,從炎熱的南海到酷寒的北疆,年輕的隊員們在風雲莫測的土地上負重攀登、艱苦跋涉,一次又一次填補了祖國大地的測繪空白。
他們總是出現在國家的高峰險灘,冒著高寒缺氧的危險,用生命將測量覘標矗立於珠峰之巔;深入崑崙山腳下的無人區,填補了西部地區地形圖的空白;穿越茫茫南湖戈壁和浩瀚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進行中國地殼運動觀測;輾轉東海之濱、在南海暗礁,完成海島礁測繪……
建隊64年來,他們先後六測珠峰、兩下南極、36次進駐內蒙古荒原、46次深入西藏無人區,48次踏入新疆腹地,足跡遍布全國除臺灣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徒步行程近6000萬公裡,相當於繞地球1500多圈,測出了近半個中國的大地測量控制成果。
他們先後承擔完成了國家大地控制網、高程網、重力網建設與維護,開展了國家基本地形圖測繪、海島礁測繪、應急救災與災後重建測繪,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科學研究提供了大量的、高精度的測繪產品。
他們是國家測繪事業的一支尖兵鐵旅,也是長途往返的候鳥,一年出去10個月,回來待兩個月,綠葉發時出徵,樹葉黃時歸來。
他們是一支能打硬仗、打勝仗的英雄團隊,也是天涯思親的遊子,也惦記著故鄉的雲故鄉的風,還有故鄉泥土吹來的芬芳。
他們是自然資源部下屬國測一大隊。
榜樣3人物事跡九牛犇:耄耋新黨員 牛犇人物簡介觀看心得
他是在舊中國受苦受難下成長的城市貧民,年幼時父母雙亡,靠哥哥接濟。
兒時,他去了香港,看到在英國殖民統治下的中國人民依然是受苦受難。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被老一輩電影人發掘,在多部抗戰愛國影片中扮演兒童角色,從此演了一輩子的電影。
他說,是共產黨解救了他們的家,給了他新生活,他要一輩子跟著黨幹。
他說,「只有跟著黨,才能把有限的生命活得更有意義。」
今年5月31日,上影演員劇團支部黨員大會上,83歲的他被投票吸收為預備黨員。
他是本次節目的特邀嘉賓,電影演員、老藝術家牛犇。
他是耄耋老人,也是一位「年輕」的黨員。
相關閱讀:點擊查看<<<榜樣3觀後感怎麼寫 央視榜樣3心得體會感受範文
責任編輯:李曉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