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繆新亞 上海民革
民革在線
為擴大上海民革社會影響力,「民革在線」欄目推出第一屆上海民革榜樣人物展播活動,透過精彩的影像與文字,傾聽每一位榜樣人物的心聲,體悟他們的智者擔當與博愛情懷。本期介紹的是原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民革黨員,富大集團董事長、總裁袁立。
達者兼濟天下
人們常把有高風亮節,能起表率效用的人,讚譽為「榜樣」。榜樣,是一種理想人格;榜樣,應該是「360度」全景式的、立體的、多角色的榜樣。上海民革黨員,富大集團董事長、總裁袁立,就是這樣的一位榜樣人物。
一位與時俱進的企業家
2013年袁立在勞模表彰大會現場留影(中)
袁立的第一身份是企業家,他是富大集團董事長、總裁。這是一家有八個子公司,年產值超過4億元人民幣,納稅千餘萬元的民營企業。從1992年靠20萬美元起家,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他讓「富大」成為全國膠帶行業的翹楚。
袁立是一個有企業家精神的企業家。企業家精神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袁立也有過多次迷茫和失落,但更多的是思考與奮進。在自主創業的28年裡,袁立始終在讀書,在思考,在探索。他說,自己喜歡讀書是自幼養成的習慣,思考能力是在職業生涯中逐步修煉成的,探索精神則是在創業過程中不斷淬鍊出來的。
漫漫28年的創業路,他與時俱進,帶領企業走出了最出彩的「三步棋」:
第一步:上下聯動,二次改革。他讓每個員工都懂得「公司是輛車,要靠大家推」這個質樸而真實的道理。經過兩次改革,他讓一半的員工都成了股東。
第二步,自我收縮,主動轉型。面對產能過剩,他作出了「壯士斷臂」的主動抉擇,為企業轉型減輕了負擔,為更大發展積蓄了力量。
第三步,勇敢探索,打造平臺經濟。他抓住機遇,把「富大膠帶」打造成擁有「新滬商」和「小馬創業村」2個平臺,下有8個子公司,涉及環保、金融、孵化、風投等領域的產業集群。
這三步,步步驚心,卻步步精彩。
1998年,面對飛速發展的改革形勢,袁立看到企業管理層活力不足的問題,他決心改革。在深入思考借鑑西方企業管理經驗的基礎上,他通過管理層收購,激發內部人員積極性、降低了代理成本。
改革初見成效,如何在更大範圍內激發員工積極性?袁立又陷入深深的思考。此後,他跨出了改革的第二步——原創合伙人制:打造平臺,我拿資本,你拿人力,然後合夥,五五分成。兩次改革兩大步:20%的股份給骨幹——股權分配;全員五五分成——利益分配,改革惠及公司所有人。這開創了上海民營企業「職工持股」的先河。
袁立不但思考著企業自身發展,還思考著宏觀經濟的發展趨勢等問題。他把自己的思考所得寫成文章,每月一篇,發表在企業報上,與同道分享。他將這些文章積集出書,得到業內同道、專家學者的認可。
對世界經濟發展趨勢,袁立也有自己的思考。2011年,正是經過深入研究,袁立發現平臺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於是他開始了打造「新滬商」平臺的嘗試,實踐了「孵化+投資」的模式。
思想者袁立,又一次把準了時代脈搏。
一位播灑陽光的慈善家
袁立和「富大的孩子們」在一起
袁立有句口頭禪:「『老闆』是企業的第一責任人,財富越多,社會責任也就越大。」創業之初,他就意識到自己身上所承擔責任:對合伙人負責,對員工負責,對消費者負責……隨著企業的逐步做大,他想到了社會公益的責任、環境和資源保護的責任。
多年來,富大集團為慈善事業投入了上千萬元善款。他們打造了讓失足青年重新回歸社會的「中途之家」;本著對環境和資源的負責的初心,成立了富大同諾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已成為工信部「國家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支持單位,上海市經信委、上海市科委科研項目支持單位,並榮獲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等稱號。
在自覺接受中共領導,接受政府管理和政府監督方面,袁立也探索出了自己的路徑。富大很早就成立了中共黨組織和工會組織。袁立始終認為,黨委和工會不但監督自己的工作,更是在協助自己的工作。在「富大」,黨組織是企業的頂梁柱,工會是員工溫暖的「家」。
在社會慈善方面,袁立鎖定了教育領域。1996年設立的「富大幫困基金」,每年投入五、六十萬元。1997年,參考國外「中途之家」的經驗,富大與虹口區檢察院等單位聯合成立「陽光基地」,接納和幫教一些有過輕微違法犯罪行為的青少年,幫助他們通過在企業學習、勞動,告別過去,走向新生活。一個比「中途之家」更充滿希望的地方,就這樣誕生了。多年來,先後有幾十個孩子在這個充滿陽光的地方成長回歸。
這些年來,富大每年都要拿出兩三百萬元用於慈善事業;袁立個人向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捐款,累計也達1000多萬元。始終把慈善當作事業在做的袁立,由此也獲得了眾多的「慈善頭銜」,如上海首屆慈善之星、市十佳「東方福善使者」,中華慈善人物、中華慈善特別貢獻大獎……
一位忙碌不休的「大富翁」
袁立在陽光基地接受教育電視臺採訪
說袁立是「大富翁」,此話沒錯。他不但個人財富過億,更在富大打造出一個富翁群體。在富大,袁立提倡「小河有水大河滿」的理念,他堅信只有員工富了,企業才會「富大」。
當年,通過上下聯動的兩次改革,富大公司5年內效益翻了10倍,從500萬元到飆升到5000萬元。他把2500萬元拿出來分給大家,於是,「富大」一下子出現了100多個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也不乏其人。
但之所以說袁立是個「大富翁」,絕不僅僅是因為他的物質財富。他在精神和思想領域的「富有」,亦是名副其實。他始終認為精神財富遠比物質財富更重要,並把這種財富觀傳遞給員工——
他在員工中提倡讀書,為中層幹部的辦公室配了書櫥,希望所有員工都能自覺買書、讀書,讓讀書像吃飯、睡覺、娛樂一樣不可或缺;他推行「好人+能人」的用人之道,所提倡的企業文化,是以「和文化」「善文化」為核心的儒家文化;他提倡有信仰的市場經濟,認為只有人心向善,社會才會有前途,企業才能有發展,個人才活得有意義。
在企業裡,袁立不遺餘力地向員工灌輸「回報社會、幫助弱者」的責任心、責任感。員工們都說,公司每年舉行的社會慈善活動很有意義,它所傳遞出來的慈善之心,是企業最大的精神財富。
作為一個年已古稀的「老翁」,袁立當然可以含飴弄孫,盡享清福。但是,作為當家人,袁立每天仍在騎著「老坦克」,為企業發展東奔西顛;作為「陽光老總」,他還在為問題少年的回歸操心張羅;作為勞動模範,他仍在砥礪前行,為企業、為員工做著楷模……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作為一位「達者」,袁立正不遺餘力地踐行著這個理念。
文 字:繆新亞
編 輯:民革市委宣傳部
相關連結:
第一屆上海民革榜樣人物展播 | 郭士徵:情系萬家安康第一屆上海民革榜樣人物展播 | 陳偉志:「責任,就在當下」第一屆上海民革榜樣人物展播 | 朱全忠:不待揚鞭自奮蹄第一屆上海民革榜樣人物展播 | 劉豫陽:一位有溫度的醫者第一屆上海民革榜樣人物展播 | 馬鄂云:專家本色多建樹第一屆上海民革榜樣人物展播活動開啟原標題:《第一屆上海民革榜樣人物展播 | 袁立:達者兼濟天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