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漢語已逐漸成為個人提升自身價值,邁向國際化和世界化的必修語言,」韓國安養大學校長金承泰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安養大學位於韓國京畿道安養市,目前學校開設有漢語和國際關係學兩個與中國有關的專業,並於2011年成立了「中國中原文化經濟交流院」,與中國的交流往來日趨頻繁活躍。金承泰說:「作為校長,他任期內最首要的工作就是要推進與中國的學術與文化交流,鼓勵學生多學習漢語,多關注中國。」
「從今年開始,學校把漢語和英語一同列為學生的必修課,並且增加了和中國有關的選修課和課外講座。為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校還將為成績優異的學生提供到中國留學的機會。學校要通過這些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漢語的重要性,漢語已成為邁向未來社會的核心競爭力。」他說,目前學校已與中國河南省鄭州大學、河南農業大學等河南省的優秀大學建立了友好關係,定期選派學生到當地留學。為了加強和中國的交流合作,安養大學還在中國上海市和河南分別設立了辦事處。今後,還要進一步擴大和中國不同地域大學的人才交流。
「中國中原文化經濟交流院」是安養大學宣傳中國,開展韓中交流的又一個重要窗口和平臺。交流院坐落在安養市,該院不僅是當地師生學習漢語,以及留學生學習韓語的課堂,也面向當地市民和企業界人士開設了中國生活文化、中國商務教育、漢字等課程,在當地反響熱烈。
金承泰說,「中國中原文化經濟交流院」的成立是致力於向韓國民眾介紹中國的發展現狀和普及中國文化,進一步擴大韓中交流,增進兩國人民的理解和感情。他說,中原地區不僅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同時也是中國最具經濟潛力的地區之一。因此,除了「授課」以外,交流院還將充分發揮「經濟橋梁」的作用,向企業提供投資諮詢等支援服務。為此,交流院還專門設立了「中國中原經濟研究所」,向準備在中國投資創業的個人、企業提供當地現狀、法律等相關諮詢服務,並向對韓國感興趣的中國企業提供相關援助。
金承泰說,今年是韓中建交20周年,交流院將聯合當地的學校、企業、市民團體舉辦中原文化探訪營、文化服務團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說起韓中關係,金承泰用了韓國的一個四字成語「隔壁堂親」來形容。他說,對於韓國人來說,中國是距離韓國最近的近鄰,很多韓國人對中國非常關心。他本人就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頗為著迷。特別是1992年韓中正式建交後,兩國關係發展速度驚人,更加激發了韓國人對中國的關心。可以說,不論從政府層面還是民間層面,加強與中國的交流都是不二之選,是兩國關係的必經之路。
金承泰說,韓中建交20年來,兩國交流不僅局限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傳統領域,也滲透到企業、民間等多領域。目前,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和國際影響力的擴大,訪韓的中國遊客激增,中國企業在韓投資日趨活躍,韓中自貿協定的談判也已啟動。如果說現在的中國「令人驚奇」,未來的中國將更加「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