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前發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在微博中稱:"取消小學英語課,增加國學教育,取締社會少兒英語班,解放孩子,救救漢語!"
在教育部最新發布的小學生"減負十條"徵求意見稿中,把小學英語劃出了學校統考之外。這些言論與建議迅速引發各方爭議,贊成反對的都大有人在,那麼在非英語國家,小學生學英語情況如何呢?除了歐洲國家,真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日本
社會很追捧 孩子不情願
現實 英語教室比比皆是
日本社會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很強烈。為此,從2011年4月起,日本開始將英語確定為小學必修科目。
據日本全國外國語教育振興協會的推算,外語教育產業的市場規模約8000億日元,約九成是英語。2011年4月開始,英語成為小學五、六年級的必修課,小學生的英語教室比比皆是。另外,託福參考書在日本尤其暢銷,2011年日本全國參加英語等級考試的人數達到227萬人,而1989年時只有27萬人。
困境 外教不足 應試英語盛行
然而,日本相關機構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七成學校表示存在著各種教學難題。其中,對於英語教學實施情況,回答"進展順利"的學校比例僅為24%。回答"實施中有教學難題"的學校佔66%;回答"存在著教學難題,感到不安"的學校佔8%。
在日本政府積極推進英語教學的同時,大部分日本小學感覺困難重重。首先,日本小學的專業英語教師太少,很多教師被"趕鴨子上架",甚至只播放CD教學,大部分並不是專業的英語教師。
其次,英語教師指導能力和經驗不足令學校困惑。日本小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不高,小學生學英語並不情願。靠死記硬背學英語,考試過後便忘得一乾二淨了,英語變得絲毫沒有應用能力和價值。
韓國
用英語授課 不惜"割舌頭"
現實 將全面普及"全英語"教學法
早在1997年韓國教育部就公布了韓國中小學校英語教學改革計劃。根據這一計劃,韓國小學三年級、四年級和初中一年級的英語課必須以英語講授,目的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
韓國今年把以閱讀為主的英語教學改為以對話、遊戲和戲劇為主的教學方式。
困境 "韓式英語"令人尷尬
韓國人學習英語更習慣於學習語法,他們常常會誤以為這種"韓式英語"就是英語。如果只在本國人之間講韓式英語的話,彼此當然都會聽懂,但卻很難與外國人溝通。長期在韓國教英語的英語補習班外籍老師習慣於韓式英語後,與本國朋友打電話時也會出現詞不達意的情況。
為了能讓孩子講一口流利純正的英語,韓國父母們不僅送孩子上各種英語培訓班、到國外留學,還從醫學角度想出一個狠招,紛紛帶著孩子到醫院做"割舌"手術,將連接舌底部和口腔底部的"舌小帶"切除一點,使舌頭變得靈活自如,為孩子消除韓語口音。
俄羅斯
師資不足成障礙 聽說能力有問題
現實 外語可以不選英語
根據俄羅斯現行的教育制度,俄羅斯兒童的入學年齡為7周歲,俄羅斯公民享有接受11年免費義務教育的權利,學生從10歲(相當於國內約四年級學生)開始學習外語,一般有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有些學校還有漢語可供學生選擇,學生可以根據興趣選擇一門、兩門或多門外語進行學習,當然這其中選擇英語最為普遍。
困境 師資不足 教材陳舊
現在俄羅斯的小學英語教學一線師資不能得到及時補充;教材編撰和選用問題,一方面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教材編撰耗費較大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另一方面,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更好地發揮新教材的積極作用也需要教師的鑽研;至於過分重視語法教學而相對輕視聽說能力的培養,造成學生聽說能力相對低下。
歐洲
英語必修 學法自然
歐洲非英語國家數量多,很多小朋友從小就會學習周邊國家的語言,英語也是必修課,而且學語言有一種觸類旁通的效應,在多語言地區很明顯。
歐洲各國使用的是同一套字母系統(除了希臘),單詞都可看著字母拼讀,記憶起來很方便。
每種語言之間字形和讀音相差不是很多,就跟我們不同地方的方言一樣,英語有很多外來詞都是來自法語或是德語,法國人曾經統治過英國,有的法語老師說學了法語,背英語單詞完全是小菜一碟。
歐洲大多數語言和英語很相近,像法語中和英語重疊的詞彙超過百分之五十,所以他們學習英語本來就有優勢。歐洲內部人口流動很方便,孩子有良好的語言環境。
據《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