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保護「中華水塔」融入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過程

2021-01-13 金臺資訊

2021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將正式施行。回首過去的5年,長江沿岸各省市以釘釘子精神整治生態環境問題,護一江春水向東流。被譽為「三江源」的青海,更是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極端重要的位置,把保護「中華水塔」的重任扛在肩上,全力推進環保攻堅戰,為長江、黃河等流域水質的優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當前,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要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融入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全過程,從基層抓起,從細微之處抓起,再接再厲、久久為功,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青海力量。

把保護生態融入鄉村振興全過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產業振興不可急功近利、竭澤而漁,用最嚴格的環境準入標準,多引進綠色企業,多謀劃本地綠色發展項目。尤其要用好自然資源優勢,把旅遊業服務業做優,把集體經濟做大做強。注重抓好組織振興和人才振興,村(社區)「兩委」換屆要注重選用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思想和本領能和時代接軌的優秀人才,並在換屆後及時實施幹部提能工程。立足本地實際重點引進新興行業人才,推動省內外人才共育共享機制,大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形成人才合力,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振興之路。

把保護生態融入基層治理全過程,堅持問題整改、設施改善、教育引導、制度約束四向發力。持續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果,精心做好中小流域水體保護和水質提升。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和生活汙水汙染治理,建好汙水收集管網、村鎮汙水處理站,提標改造汙水處理廠,高標準建設工業集聚區汙水集中處理設施。提升德治教化能力,通過環保宣講進村(社區)、環保志願活動、最美基層環保人評選等,加強生態環境省情和綠色價值觀教育,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創建鞏固工作。注重製度約束,將環境保護工作納入村(社區)幹部履職考核內容,細化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並納入村規民約,加大違法違規批評曝光和追責問責力度,推動形成「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高度環保意識。

責任源於使命、重在擔當。青海是「三江之源」「中華水塔」,生態地位重要而特殊,生態環境敏感而脆弱,青海生態關係著全國乃至亞洲水生態安全命脈。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要帶著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毫不動搖、毫不鬆懈堅持「兩山」理論,站在「十三五」時期奠定的堅實基礎上,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再上新臺階,為美麗中國建設輸送強大旺盛的源頭活水,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青海智慧和青海力量。

相關焦點

  • 加強基層黨的建設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他強調,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以實幹實績慶祝建黨100周年。區領導孫代勇參加。曲水鎮聚寶村是市級貧困村,經過幾年的脫貧攻堅,已實現整村脫貧。
  • 鄧凌月:傳承紅色文化 推動鄉村振興
    其中,紅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精神結晶,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世界優秀文化的繼承、發展與創新。我們應堅定傳承和發展紅色文化,充分發揮紅色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  挖掘紅色文化內涵,涵育鄉村文明新風尚。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
  • 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意義
    鄉村的發展必然要有興旺發達的產業支撐,只有在鄉村實現因地制宜、突出特點、發揮優勢,形成居於市場競爭力又能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鄉村才能有活力,經濟才能大發展;要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充分科學合理利用自然山水資源,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祛除鄉村生活陋習,治理美化鄉村生活環境,真正使鄉村成為山清水秀、天高雲淡、風景如畫的充滿希望的田野和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要弘揚鄉土氣息的優秀傳統文化,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風尚
  • 「十四五」鄉村治理四大著力點
    黨建引領,積極創新「黨建+社會治理」模式。 加強和改進黨對農村基層工作的全面領導,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質量,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強政治和組織保證。在這一過程中,要通過黨建引領的方式,加強和創新基層治理,加強農村社區建設,強化網格化管理和服務,切實把矛盾化解在基層。
  • 鄉村文化的雙重邏輯與振興路徑
    作為鄉村社會內生治理的產物,鄉土文化依託於權威型的文化組織主體、農民的自發參與及公共性的社會支持系統,在當下遭遇了權威衰退、參與退出及支持弱化等困境。鄉村文化外部和內部的雙重邏輯皆根植於現代治理轉型過程之中。為實現鄉村公共文化服務與鄉土文化的共生互融,應建構以鄉、村兩級為主體的公共文化服務與鄉土文化耦合路徑,以「社區營造」、鄉村文化管理及鄉村治理轉型等多方面的協同來推動鄉村文化的全面振興。
  • 馬莊 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樣本
    ———————————————————————立政之本存乎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振興鄉村。鄉村振興戰略,是這個偉大共和國在新時代裡的新願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明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鄉村是中國農耕文化的傳承地和發揚地,文化則是鄉村的靈魂。
  •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
    新華社消息,今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到2020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各地區各部門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得以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  到2022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
  • 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黃波 楊安 趙菡摘要:黨的十九大提出構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重心和難點均在基層。實現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也是平安中國建設的重中之重。
  • 打通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
    長沙縣政協常委、春華鎮委員小組成員吳顧提出了「夯實鄉村治理基礎,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提案,建議在不改變鄉村治理格局的基礎上,探索以村民小組作為鄉村治理的基本單元,發揮組一級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更好地激發組民主觀能動性,助力鄉村振興。該提案受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決定在春華鎮進行試點,並選取了12個試點組,以探索基層網格微治理為抓手,著力推動治理重心再下移。九木村安全組就是其中一個。
  • 心理服務助推全面脫貧和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目標高度重合、任務各有側重,需要各部門各地區分類、有序推進,也需要各學科各領域提供科技支撐。
  • 《山東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草案)》公開徵求意見
    第三條 促進鄉村振興應當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統籌推進本省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動鄉村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 雲南騰衝:黨建融入發展 為鄉村振興插上綠翼
    2020年4月初,北海鄉黨委結合實際,將富裕社區黨總支部申報為保山市級鄉村振興「黨建+」示範點,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聚焦「基層治理」主題,突出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比翼齊飛的特色亮點,以大黨建促大發展為統領,採取「四個三」舉措激活「四心」力量,積極探索構建立體式黨建示範點創建,為富裕社區高質量健康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 清華大學王亞華:「鄉村振興」是總書記擲地有聲的承諾
    當前,鄉村的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各方力量都在聚集起來,為鄉村振興助力。比如在江西,原南昌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豆羅就在退休後放棄了城市的舒適生活,回到他的鄉村老家當了新農村建設總顧問,改造土坯房,修建農博館,為鄉村建設出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並將其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之一。
  • 鄉村振興要大力「引才」更要用心「留才」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不僅要吸引思路新、闖勁大、能力強的實用型青年人才到農村來,更要用真心誠意將人才留下來施展才華。 「思皇多士,生此王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需要一支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
  • 中國新聞社 | 廣西玉林:激活基層治理內生動力 法治鄉村建設顯成效
    近年來,廣西玉林市激活基層治理內生動力,推動村民事情村民議、村莊平安村民護、村風文明村民樹,構建全面小康新農村治理體系。全市通過實施「黨建強村、發展興村、法治建村、文明育村、平安美村」5A幸福村創建活動,加快推進鎮村綜治中心及其綜治信息系統、「雪亮工程」以及「三網合一」工程建設,形成了黨建、發展、法治、文明、平安「五位一體」共同推進鄉村治理新格局。
  • 張琦:綠色減貧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張琦指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既表明農村工作一直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對未來較長時期的農村工作指明了具體的方向,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脫貧攻堅是黨和國家對人民的鄭重承諾,更是當前農村工作的重點。在未來一個時期,尤其是未來三年,扶貧脫貧與鄉村振興必然相互交織、交匯並存。
  • 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八個關鍵性問題 ​
    三、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是一場深刻革命。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落實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嚴守生態保護紅線, 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近年來我國鄉村綠色發展有了新進展。
  • 「鄉村釘」亮相國際農交會 數字鄉村整體解決方案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釘」亮相國際農交會 數字鄉村整體解決方案助力鄉村振興 2020-12-01 15:26:53在現場舉辦的「數字鄉村發展論壇」上,阿里巴巴釘釘基於移動智能協同的鄉村治理關鍵技術打造的「鄉村釘」入選10大智慧農業新技術應用模式。  據了解,釘釘基於移動智能協同的鄉村治理關鍵技術、立足鄉村治理和發展需求,推出基於雲釘一體的數字鄉村整體解決方案,打造出以鄉村治理為主線的「鄉村釘」,以數字新基建助力鄉村振興。  在具體實踐中,積分管理也是「鄉村釘」深受歡迎的一項功能。
  • 涇陽:凝聚鄉賢力量 唱響鄉村振興協奏曲
    凝聚鄉賢力量,推動鄉村發展,是促進鄉村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環節。近日,涇陽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鄉賢議事會」工作推進會暨口鎮吊莊村鄉賢議事會的揭牌儀式在吊莊村廣場舉行,近60位鄉賢代表和村級兩委會成員歡聚一堂,同敘桑梓情誼,共謀振興新路。
  • 都市裡的田園牧歌——新時代經濟發達地區鄉村振興「餘杭樣板」
    而承載「中華文明聖地、創新活力之區」的,便是這片底蘊深厚、人傑地靈的「禹上田園」。作為新時代「三農」思想在浙江的實踐地、鄉村振興先行地和現代農業樣板地,餘杭,如何破解鄉村振興命題?  這是餘杭幸福鄉村的典型縮影。  統籌推進民生福祉、社會治理和文明創建等各項事業,全面提升區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餘杭正在逐漸實現富美田園鄉村與繁華都市新區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的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2019年,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1347元,增幅連續13年高於城鎮居民,城鄉收入比下降到1.65比1,居全省最低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