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開車時隨手打開電臺,恰好這時播放的是王菲的一首老歌叫《我也不想這樣》,這是一首國語歌,說實話,對於平常習慣聽粵語歌的我來說,如今聽國語歌已經沒什麼特別強烈的感覺了,但是當聽到王菲的這首歌,我還是被歌詞深深的觸動了
特別是那兩句「忽然間毫無緣故,再多的愛也不滿足」「我也不想這麼樣 反反覆覆,反正最後每個人都孤獨」。每個都曾經歷為了愛飛蛾撲火的時候,可是卻不知道愛的越多,想要的越多,失望也越多。可是卻始終不明白,既然反正最後每個人都是孤獨,又為何又要去嘗這愛情的苦呢?
來的時候一個人來,走的時候也是一個人,其他都是經歷。這讓我想到黃偉文寫給陳奕迅的一首歌《他一個人》。黃偉文說這是一首慘烈得驚心動魄的歌曲。它寫孤獨,又在孤獨裡充滿了自憐和自憫。還有著那麼一點不甘心。
黃偉文創作這首歌的背景是在2001年,他說:我每晚都在荷里活道拍電影,間隙時閒得無聊,看對面大廈許多人的起居生活。最得到我慣性收視的,是七樓的一個約莫三十多歲的男人。他一個人住,每晚六點準時回家,然後吃外賣、看電影、笑、坐著上網、洗澡、讀書,十一點準時上床。看著他一個人的生活,我想,若我沒遇到某人,我差點就會變成他。接著我打了電話給某人,要求和好。然後,我寫了《他一個人》。
《他一個人》描述了當下人的孤獨的情感世界。歌曲運用了大量的第三人稱,主歌敏感迷幻的喃喃自語和副歌神經質式的宣洩形成了強烈對比。
他看 戲 也一個人看
他放 假 也一個人放
他叫 我 記得有時間對你好一些
他跳 舞 也一個人跳
他說 笑 也一個人笑
他叫 我 這刻如能被愛 別太輕率分開
過世歌手阿桑的一首歌《葉子》裡有句歌詞寫到: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常常在想,一個人什麼時候最孤單,或許是翻遍了通訊錄,翻遍了QQ,翻遍了微信好友,卻找不到一個可以去聯繫的人,亦或者發了個朋友圈,半天了沒有一個贊和評論,自己贊了一下自己,評論說:謝謝大家的關心,就不一一回復了。
但如今的自己成長了,不再害怕孤單,學會了於孤單和解,孤單空虛的感覺不再強烈,希望你也一樣,停過孤單到絕望的那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