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西遊記》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古典神魔小說的巔峰。它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像、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讀者。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自問世以來,就備受推崇,也因此在市面上出現了眾多續作。隨著86版《西遊記》的誕生,「西遊記故事」真正被普及,此後越來越多的「西遊影視劇」誕生,「西遊記」成為中國影視市場最大的IP。
《西遊記》影視劇固然讓「西遊故事」婦孺皆知,卻也讓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涉足原著。再加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關於解密《西遊記》的網文充斥,越來越多未曾讀過原著的人也漸漸被誤導,開始對《西遊記》產生誤解。
「西遊影視」具有趣味性,「西遊網文」則具有獵奇性,為求流量創作者不惜對原著曲解,這種標新立異的做法美其名曰「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卻讓《西遊記》原本的味道漸漸流失。
《西遊記》故事表面上是「打怪升級」,實際上卻處處都是「儒釋道」真諦,並包含著人生哲理。其寓意如何,在此不再多提。且從故事上來看,卻也是一部值得玩味的「取經」之旅。
在《西遊記》中最受人關注的自然是孫悟空的實力。對於這點,許多影視劇及「西遊網文」都刻意帶上主觀想法來迎合觀眾和讀者。影視劇一大弊端就是無法拍出原著的細節及旁白,這也讓許多觀眾感到故事的前後矛盾:大鬧天宮時孫悟空無敵,取經路上卻連個神仙坐騎都打不過。
而一些「西遊網文」更是離譜,為了搏眼球惡意對原著揣測及曲解,甚至為了貶低孫悟空的實力不惜拿出比《西遊記》成書更晚的《封神演義》等書來參考,有些人更是將現代網絡「洪荒文」當成資料,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孫悟空連豬八戒都打不過!
如果說你是鵬吹、牛吹、蠍子吹還能說你是立場不同,但是你要當豬吹那就是智商問題了。
有人說,孫悟空練的是「地煞七十二變」,豬八戒學的是「天罡三十六變」,「天罡」比「地煞」厲害,孫悟空自然不敵豬八戒。這便是中了「西遊網文」的毒,原著中是「地煞數」和「天罡數」,它們是數量詞,分別代表「七十二」和「三十六」。況且收豬八戒那一回孫悟空在「玩耍」了豬八戒大半天后輕易將他降伏;在大戰奎木狼時原文明確提到「若論賭手段,莫說兩個和尚,就是二十個,也敵不過那妖精。」也就是說二十個豬八戒和沙僧聯手都打不過奎木狼,而奎木狼是被孫悟空打怕了的神仙,豬八戒又怎會是孫悟空敵手?
那麼孫悟空是否具有「大鬧天宮」的能力?還是神仙在放水?
在《西遊記》原文中有這種設定:
1.萬物屬性相生相剋,這點在後面蠍子精、蜈蚣精處最能體現,但孫悟空卻基本上沒有什麼剋星。
2.孫悟空雖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但他說話都很客觀,並且為人很謙虛,即使是與敵人交戰片刻打成平手(若繼續交戰下去能夠打敗敵人)他也會說那人與自己不相上下,這點可以參考孫悟空大戰黑熊精:我也硬不多兒,只戰個手平;大戰黃風怪:叉法兒倒也齊整,與老孫也戰個手平,卻只是風惡了,難得贏他;大戰青牛精:列位不須煩惱,自古道,勝敗兵家之常,我和他論武藝,也只如此,但只是他多了這個圈子……
實際上這幾場戰鬥孫悟空與敵人都只是戰了幾十回合保持平手後敵人逃跑,但孫悟空依然謙虛地表示打平。
3.地位高不代表實力強,年齡久不代表法力高。在《西遊記》原文中,有文殊菩薩打不過烏雞國凡人的記載:菩薩道,「你不知道,當初這烏雞國王,好善齋僧,佛差我來度他歸西,早證金身羅漢。因是不可原身相見,變做一種凡僧,問他化些齋供,被吾幾句言語相難,他不識我是好人,把我一條繩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三日三夜,多虧六甲金身救我歸西,奏與如來。」
在《西遊記》中玉兔精在天地初開時就已存在,但她依然不敵孫悟空。那妖邪咬著牙道:「你也不知我這兵器!聽我道:仙根是段羊脂玉,磨琢成形不計年。混沌開時吾已得,洪蒙判處我當先。」
從這兩點來看,就不難理解天庭老大玉帝為何不敵孫悟空了。並且在後來孫悟空和六耳獼猴打到天庭時,就唬得那玉帝即降臨寶殿!
也不難理解道祖太上老君為何被孫悟空摔了個倒蔥載(頭朝地腳朝上):老君趕上抓一把,被他一摔,摔了個倒栽蔥,脫身走了。
大鬧天宮時孫悟空鮮有敵手,而當初二郎神捉住孫悟空也是在眾多兵將及太上老君的偷襲下才能完成。
原文有:
「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風幌一幌,碗來粗細,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卻又大亂天宮,打得那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
九曜星和四天王被打得不敢出來!
「棍打諸神沒躲藏,天兵十萬都逃竄。雷霆眾將護靈霄,飛身打上通明殿。掌朝天使盡皆驚,護駕仙卿俱攪亂。舉棒掀翻北鬥宮,回首振開南極院。金闕天皇見棍兇,特請如來與我見。」
「十萬天兵」「雷霆眾將」「掌朝天使」「護駕仙卿」都擋不住孫悟空,「北鬥宮」「南極院」等都被孫悟空鬧翻,孫悟空一路打到了通明殿,眼看要到靈霄殿中,情況危在旦夕,此時北極四聖、四大天師等都在場,玉帝卻想到讓如來「救駕」;可見這些神將均不是孫悟空敵手。而如來能降伏孫悟空也是用的圈套,並且他自己也說是「甚深法力」才將他降伏。
「安天會」上三清、四御、五老等都拜謝如來救駕,對他畢恭畢敬,奉承有加,可見如來不出手,孫悟空真的能掀了天庭!
這就是孫悟空的真正實力。
在《西遊記》中孫悟空有七十二變、金剛不壞身和大品天仙訣,其表現手段有法天象地、身外化身、三頭六臂、金箍棒百千萬億、一竊通百竊通等,其中最逆天的是孫悟空耐力無窮,幾乎有永遠施不完的精力,後來與他本領相當的牛魔王等妖怪就因此而吃了虧。
有人說,取經路上孫悟空打不過神仙的坐騎、童子等妖怪,所以孫悟空大鬧天宮時神仙放水,孫悟空真正實力並不高。那麼我們來看看取經路上不用法寶、單憑實力有幾人能打得過孫悟空。
先說實力不入流、明顯低於孫悟空的妖怪,這些妖怪有白骨精、奎木狼、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黑水河的小鼉龍、通天河的靈感大王、金毛吼、蜘蛛精、蟒蛇精、南山大王豹子精、白鼠精、竹節七獅、玉兔精等。
其他實力較強的妖精有以下這些。
1.黑熊精
黑熊精是孫悟空取經路上遇到的第一個妖怪,曾大戰孫悟空卻因體力不支而敗陣,孫悟空評價他「我也硬不多兒,只戰個手平」,後來被觀音收為守山大神。
2.黃風怪
孫悟空在黃風怪面前吃了苦頭,因為他有技能「三昧神風」。黃風怪與孫悟空肉搏也得到過孫悟空的稱讚:叉法兒倒也齊整,與老孫也戰個手平,卻只是風惡了,難得贏他。
黃風怪與孫悟空大戰三十回合未分勝負,孫悟空使個身外分身的手段,黃風怪害怕,吹出黃風,而孫悟空眼睛因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爐被燻成老害眼病(火眼金睛),所以極怕這黃風,故敗下陣來,後來黃風怪被靈吉菩薩所降伏。
黃風怪打敗孫悟空只因孫悟空有眼疾,單憑實力,黃風怪並不及孫悟空。
3.紅孩兒
「那妖魔與孫大聖戰經二十合,不分勝敗。豬八戒在旁邊,看得明白:妖精雖不敗降,卻只是遮攔隔架,全無攻殺之能;行者縱不贏他,棒法精強,來往只在那妖精頭上,不離了左右。」
和黃風怪相似的還有紅孩兒。論武力紅孩兒僅能與孫悟空大戰二十回合不落敗,但他會噴三昧真火。孫悟空的避火訣雖能避開三昧真火,可燻煙卻刺痛了他的眼疾,再加上龍王降水助長了火勢,孫悟空急火攻心敗下陣來。
孫悟空在八卦爐中被燒成的火眼金睛雖能辨別一些妖怪,但實際上是個眼疾,孫悟空因此而吃了不少虧。
4.青牛精
那魔王與孫大聖戰經三個時辰,不分勝敗,早又見天色將晚。妖魔支著長槍道:「悟空,你住了,天昏地暗,不是個賭鬥之時,且各歇息歇息,明朝再與你比迸。」行者罵道:「潑畜休言!老孫的興頭才來,管甚麼天晚!是必與你定個輸贏!」那怪物喝一聲,虛幌一槍,逃了性命,帥群妖收轉幹戈,入洞中將門緊緊閉了。
青牛精是太上老君的坐騎,單憑武力能與孫悟空大戰三個時辰,隨後就「拳松腳慢」。曾被赤手空拳下的孫悟空打了一耳光,但拿出金剛琢後孫悟空就敗下陣來。其實如果沒有金剛琢,孫悟空是遠遠強於青牛精的,此外面孫悟空還處處對青牛精留情,比如曾偷盜寶物時曾變成跳蚤咬了他一口,卻未趁他熟睡而殺死他。
5.九頭蟲
九頭蟲的實力多次被影視劇誇大,實際上他武力一般,與孫悟空勉強能戰三十回合,豬八戒加入戰局後三五個回合敗下陣了,現出本相偷襲了豬八戒算是小勝,卻又被豬八戒打得東躲西藏。孫悟空邀得路過的二郎神幫忙,剷除碧波潭,九頭蟲被哮天犬輕易咬下頭來,敗陣逃生。
6.蜈蚣精
蜈蚣精武力一般,與孫悟空戰了五六十回合而不敵,但大招金光陣著實厲害,孫悟空硬著頭撞上去都感到疼痛,後變成穿山甲從地下逃脫。蜈蚣精金光陣雖然厲害,卻只是防禦技能,並且最終被孫悟空發現漏洞逃走。
蜈蚣精最後被毗藍婆菩薩以昴日星官眼中所煉製的繡花針收服後被帶去紫雲山千花洞看守門戶。
7.六耳獼猴
六耳獼猴出自「真假美猴王」一難,曾與孫悟空大戰了幾天幾夜不分勝負。六耳獼猴是否真實存在,大家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但無論是真的「六耳獼猴」還是「二心」都可以確定的是他不及孫悟空。尤其是在防禦這一點,六耳獼猴被如來用金缽罩住後被悟空打死。
8.大鵬精、青獅、白象
大鵬精是典型的被影視劇及「西遊網文」吹出來的妖精。原著中大鵬精真正實力如何?
「不知那一年打聽得東土唐朝差一個僧人去西天取經,說那唐僧乃十世修行的好人,有人吃他一塊肉,就延壽長生不老。只因怕他一個徒弟孫行者十分利害,自家一個難為,徑來此處與我這兩個大王結為兄弟,合意同心,打夥兒捉那個唐僧也。」
大鵬精因為畏懼孫悟空才與青獅和白象結拜,想合夥擒拿孫悟空。
孫悟空從陰陽二氣瓶逃脫後叫陣,大鵬精不敢應戰:他弄本事,鑽破瓶兒,卻又攝去衣服走了。如今在外叫戰,誰敢與他打個頭仗?更無一人答應,又問又無人答,都是那裝聾推啞。
後點了三萬小妖,才敢迎敵:三魔聞說,即點大小怪,前前後後,有三萬多精,都執著精銳器械,出洞擺開一個三才陣勢,專等行者出口,一齊上陣。
為了拯救大哥青獅精,大鵬和白象跪地對孫悟空哀求:慌得那二怪三怪一齊按下雲頭,上前拿住繩兒,跪在坡下哀告。
孫悟空降伏青獅、白象,二妖答應護送唐僧師徒上路,大鵬精心有不甘就暗中施計,護送他們到獅駝國,聯合全國之力捉了唐僧、對付孫悟空:「二位兄長在上,那和尚倘不要我們送,只這等瞞過去,還是他的造化;若要送,不知正中了我的調虎離山之計哩。」
在獅駝國大鵬精、青獅和白象舉全國之力大戰孫悟空三兄弟。豬八戒和沙僧首先敗陣,三妖聯手,孫悟空自感不敵,逃跑時因速度不及大鵬精而被捉。後孫悟空逃出獅駝國,滅了獅駝嶺三萬小妖,再回獅駝國去營救師傅。大鵬精畏懼孫悟空就散布謠言說唐僧已被吃掉,悟空傷心下跑到如來處要求取下金剛箍還自己自由,這時才得知大鵬來歷。便聽從如來的安排,誘鬥三妖。此時大鵬竟頭腦發暈地喊著兩位兄長大鬧雷音寺,誰知青獅和白象被主人降伏,而大鵬精也被如來一根手指就給擒拿。
大鵬精是「西遊網文」及影視劇吹得最過的妖精,實際上原著中他的實力最多與青獅、白象相當,從來不敢獨自與孫悟空交戰。但大鵬精飛行速度挺快,最好戰績就是憑飛速在孫悟空逃跑時將他捉住。後來誇口要滅雷音寺,卻被如來一根手指給擒拿,這個戰績比起當年如來誘騙孫悟空後用了「甚深法力」才將他降伏差遠了!
9.蠍子精
菩薩道:「這妖精十分利害,他那三股叉是生成的兩隻鉗腳。扎人痛者,是尾上一個鉤子,喚做『倒馬毒』。本身是個蠍子精。他前者在雷音寺聽佛談經,如來見了,不合用手推他一把,他就轉過鉤子,把如來左手中拇指上扎了一下 ,如來也疼難禁……
蠍子精武力不差,孫悟空聯手八戒與她大戰多時不分勝負。後蠍子精使出絕招「倒馬毒」,孫悟空頭被蟄得疼痛難忍,敗陣而走。
蠍子精近戰厲害,但有很大的弱點,就是「相生相剋」,最後竟被昴日星君秒殺:
只見那星官立於山坡上,現出本相,原來是一隻雙冠子大公雞,昂起頭來,約有六七尺高,對著妖精叫一聲,那怪即時就現了本象,是個琵琶來大小的蠍子精。星官再叫一聲,那怪渾身酥軟,死在坡前。
10.九靈元聖
九頭獅子也是比較厲害的妖精,並且書中對九靈元聖及孫悟空之戰的描寫很有爭議性。
你看他身無披掛,手不拈兵,大踏步走到前邊,只聞得孫行者吆喝哩。他就大開了洞門,不答話,徑奔行者。行者使鐵棒當頭支住,沙僧輪寶杖就打。那老妖把頭搖一搖,左右八個頭,一齊張開口,把行者、沙僧輕輕的又銜於洞內……
九靈元聖一出手就是大招,孫悟空三兄弟在沒有防備下被秒擒。
可是九靈元聖的實力也就僅僅如此,此後也再無太多描寫,而想再次捉拿孫悟空也就很難了。況且被獅奴鞭打也不敢坑聲,孫悟空跑到洞裡大鬧而不醒實在是他最大汙點。
九靈元聖或許很厲害,或許也就只有「九頭吞人」那一招,真正實力如何,實在是很難猜測。
11.金平府無敵犀牛精
三隻犀牛精聯手與孫悟空打成平手,一隻也能與孫悟空打平,而孫悟空帶上沙僧、豬八戒三打三還是平手,這種設定大概是作者賦給他們的光環吧,或許僅有天敵四木禽星才能將他們降服。
12.黃眉怪
「看他兩個鬥經五十回合,不見輸贏。那山門口,鳴鑼擂鼓,眾妖精吶喊搖旗。這壁廂有二十八宿天兵共五方揭諦眾聖,各掮器械,吆喝一聲,把那魔頭圍在中間,嚇得那山門外群妖難擂鼓,戰兢兢手軟不敲鑼。老妖魔公然不懼,一隻手使狼牙棒,架著眾兵,一隻手去腰間解下一條舊白布搭包兒,往上一拋,滑的一聲響亮,把孫大聖、二十八宿與五方揭諦,一搭包兒通裝將去,挎在肩上,拽步回身,眾小妖個個歡然得勝而回。」
「行者帥五龍二將,與妖魔戰經半個時辰,那妖精即解下搭包在手。」
「這行者、八戒、沙僧丟開棍杖、輪著釘鈀抵住。真箇是地暗天昏,不能取勝,只殺得太陽星,西沒山根;太陰星,東生海嶠。」
黃眉怪在小雷音寺冒充佛祖讓孫悟空吃盡苦頭,與孫悟空能戰五十回合,而面對孫悟空請來的一眾神仙幫手也不懼,只是雙方相鬥時間太短便用法寶將孫悟空等人制服。
黃眉怪戰績彪炳,短時間內無論是單打還是群戰都與孫悟空等人戰得難解難分,最後被彌勒佛降伏。
13.牛魔王
牛魔王是作者欽定的武力與孫悟空不分上下的妖怪。
「好魔王,他也有七十二變,武藝也與大聖一般,只是身子狼剁些,欠鑽疾,不活達些。」
「你看他沒頭沒臉的使釘鈀亂築,那牛王一則是與行者鬥了一日,力倦神疲;二則是見八戒的釘鈀兇猛,遮架不住,敗陣就走。」
牛魔王與孫悟空的幾場大戰無論是比神通還是武力都勢均力敵,後來豬八戒加入戰場落入下風。
「哪吒取出火輪兒掛在那老牛的角上,便吹真火,焰焰烘烘,把牛王燒得張狂哮吼,搖頭擺尾。才要變化脫身,又被託塔天王將照妖鏡照住本相,騰那不動,無計逃生,只叫:「莫傷我命!情願歸順佛家也!」」
從牛魔王與哪吒等人的交戰中可以看出牛魔王怕火,當然孫悟空也有怕煙的弱點。
也就是說牛魔王武力和神通都與孫悟空不相上下,但他靈活性、耐力及防禦能力不如孫悟空;短時間相鬥牛魔王可以戰平孫悟空,但論長久戰就很可能會敗陣。
除此之外,鎮元子也是孫悟空取經路上遇到的一個勁敵,他的「袖裡乾坤」法術能輕易將孫悟空擒住,只是最終結果也僅僅如此,他也奈何不了被捉的悟空。
在《西遊記》中孫悟空遇到的敗仗很多,但明確孫悟空不敵的高手也僅有如來佛祖、鎮元子,或許再加上須菩提祖師;烏巢禪師躲過了悟空偷襲實力難辨;而其他高手如九靈元聖、蠍子精、黃眉怪若與孫悟空長久戰鬥下去誰輸誰贏尚不得知。
實際上看完全書就會發現取經路上孫悟空與妖怪的戰鬥很有特點:有法寶的妖怪戰不了幾回合就敗給孫悟空,隨後拿出法寶讓孫悟空敗陣;沒有法寶的妖怪可能實力會很強,但孫悟空在與他們短暫的相鬥後就會去尋找幫手,然而以孫悟空擁有的本領來看又會覺得他若再戰下去根本就有取勝的可能。
也就是說取經路上的大場面其實是聚集在孫悟空與有法寶的妖怪的戰鬥中,比如黃眉怪,青牛精等。
單憑實力,孫悟空從未與取經路上的妖怪有過持久戰,大多點到即止,便去尋找幫手;並且孫悟空也很少如大鬧天宮時那樣用上法天相地、身外分身、三頭六臂等手段,也因此很多人認為孫悟空取經路上是在放水。其實作者這樣寫也很高明,既給人於無窮的想像還達到「贏不一定贏,輸不一定輸」的效果(就好比《神鵰俠侶》中郭靖武功絕頂卻常常輸給他人,《風雲》中無名無敵卻常常失敗一樣),讀者總能給孫悟空無敵論找到合理的措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