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發布了一份,報告展示了該組織對亞洲、北美洲多個大型科技公司的調查結果,展示了這些公司使用清潔能源的進展。中國的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名列其中。報告
蘋果蟬聯第一,中國企業排名墊底
報告開頭,綠色和平組織羅列了他們在調查中的新發現:
- 大型 IT 公司推動了能源結構轉型,目標是 100% 使用清潔能源。在美國,這些公司的地位也直接提升了清潔能源訂單數量。在 2015 年,全美清潔能源交易量達 3.4 吉瓦(GW),其中超過 2/3 訂單來自 IT 公司;
- 無論企業作出怎樣的承諾,雲計算的發展都會提高對煤炭等化石能源的需求,因為雲計算數據中心的建設與運營需要大量電能,所以本次上榜的不少公司,比如 IBM、阿里巴巴、亞馬遜雲服務(AWS)、甲骨文都沒能得到高分,原因之一就是雲計算服務產生的巨大能耗;
- 由於某些市場缺少清潔能源,具有壟斷地位的企業正在尋求捷徑,實現他們對於清潔能源的承諾。一些進行清潔能源投資的企業同時也在增加對非清潔能源的需求。
隨後,綠色和平組織對多家大型網際網路、IT 公司和具體產品、服務進行了評級,評級依據包括:
- 能源結構——清潔能源指數、天然氣、煤炭、核能;
- 能源透明度;
- 可再生能源承諾及選址政策;
- 能源效率和汙染防治;
- 可再生能源採購;
- 宣傳倡導。
在這份報告中,阿里、百度、騰訊分別得到了 D、F、F 的評級,評分相近的海外公司有甲骨文、韓國三星數據系統(SDS)。其餘評分表請見下圖:
BAT 評分為何這麼低?
雖然 BAT 在這份報告中獲得的評級很低,但責任並不完全屬於這些公司,社會環境和綠色和平組織本身的評分規則也會影響企業評級。
總部所在國家、地區的清潔能源開發狀況直接影響了科技公司的環保水平,而科技公司並不足以改變這一現狀。根據綠色和平組織調查,雖然中國內地的可再生能源在總能源結構中的佔比不低,達到 5%,但是煤炭仍然是中國最依賴的能源,比例高達 67%,天然氣與核能的比例只有 2.9% 與 3.2%。
相比之下,其他重點研究地區的煤炭能源佔比均低於 40%。
中國對煤炭資源的依賴決定了 BAT 若希望提高自身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就必須自建發電設施。不過自主開發新能源的成本是非常昂貴的,目前只有蘋果的進展比較明顯。
去年 8 月份,蘋果供應商藍思科技宣布,到 2018 年風力發電將會抵消藍思科技生產蘋果產品所消耗的 100% 能源;富士康承諾從河南開始,到 2018 年完成 400 兆瓦太陽能項目。除此以外,蘋果還在四川省投資了紅原縣邛溪光伏電站項目和若爾蓋縣卓坤光伏電站項目,每年能產生 8000 萬千瓦時的電力,超過了蘋果在中國的辦公室和零售店所需電力總和。
(圖片來自:)蘋果
另外,企業本身對於清潔能源建設的宣傳也會影響綠色和平組織的評級。綠色和平組織作為一個非政府組織,調查權力有限,因此他們無法從任何一家調查對象處獲得相同的資料,於是「透明度」就變成了他們的評判標準之一。
中國的 BAT 很可能沒有為綠色和平組織的調查大開綠燈,所以它們的「透明度」評級都只達到「F」,理由也一模一樣:
百度(阿里、騰訊)沒有公司能源結構和溫室氣體排放的公開信息。
在宣傳方面,由於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一直積極倡導環保,他本人兼任大自然保護協會全球董事會董事,所以阿里巴巴在「宣傳倡導」這一項的評分為 D,高於甚少在環保和能源領域發聲的騰訊和百度。
最後,企業對於清潔能源的實際運用也會影響評分。阿里之所以能比百度和騰訊獲得更高的評級,與最近兩年投入運營的千島湖、張北數據中心密不可分。在這份調查報告裡,綠色和平組織非常看中科技公司數據中心的能源結構。
2015 年 9 月,位於浙江千島湖的阿里雲數據中心,該數據中心 90% 的時間可以依靠湖水製冷,比普通數據中心全年節電約數千萬度。去年 9 月 13 日,投資 200 億元建設的張北數據中心開始,有別於千島湖數據中心以湖水為主要能源,張北數據中心依靠當地相對充足的風能、電能和太陽能發電,較低的氣溫也減少了冷卻伺服器所需的能源。正式啟用投入運營
百度雲計算(陽泉)中心同樣用上了可再生能源。2015 年 7 月,該中心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成功併網發電。騰訊去年發布了騰訊數據中心西部實驗室 Tencent Block,該項目每日 PUE 小於 1.10,離網光伏與高壓直流(HVDC)併網,實驗室頂部部署了光伏板。不過由於還處於實驗階段,所以影響力很小。
總的來說,BAT 在綠色和平組織報告的評分有一定合理性,不過社會大環境並非企業一己之力可以改變的因素,企業沒有公開的環保工作也不意味著他們不環保。若綠色和平組織能夠降低信息不對稱對於調查結果的影響,不知道 BAT 又能獲得怎樣的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