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戲謔地說:「下一次世界大戰將用石頭打仗。」此話雖謔,卻是生動地道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殘酷與野蠻。這次大戰打得這樣慘烈,都只因為侵略者人性的貪婪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雖說人們慣常稱它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可在人類歷史上,這已經是被後人稱作世界大戰的第四次了。
細讀通史,就會發現,戰爭的基本原則在穩定地延續著,還是2300多年以前修昔底德的老說法,人性的貪婪,可惡的聯盟體系,那時,德國,義大利,日本結成了軸心國,英國,法國,蘇聯形成了同盟國,等等。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通史指出,關於戰爭罪行,特別是戰爭的根源,有過一場熱烈、持久的爭論,發表了數以千計的文章和著作,出版了一批批的文件,總計達6萬多份。
到20世紀30年代中葉時,這場論戰才平息下來,大多數歷史學家似乎理清了戰爭的歷史條件和歷史性力量。一戰後,國際社會也採取了諸多的措施,但是,所有這些,都不能改變人性的貪婪和歐洲人好戰的民族特性,僅僅20年之後,正當人們似乎「理清」了一些事情的時候,第二次世界大戰就爆發了。法國的福煦元帥說的對,「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
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日本人入侵中國東北起了非常壞的作用,史家斷言,「日本毫不費力就獲得了大片富饒的新領地,這對義大利和德國的修正主義領導人並不是不起作用的;滿洲事件引起了一連串的侵略,這些侵略最終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人性的貪婪暴露的淋漓盡致,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具體表現是,侵略者的胃口大的不得了,聯盟體系又助長了人性的貪婪,人性的貪婪又藉助聯盟體系得到極度膨脹。再加上科學技術——飛機、大炮、船艦、潛艇—— 極大地撐開了侵略者的胃口,他們的野心特別大。希特勒德國妄想吞沒西方,日本人狂妄地圖謀吞沒東方。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人策劃炸壞南滿鐵路一小段,關東軍未經宣戰就在24小時內攻佔了瀋陽和長春,然後成扇形向四面八方展開。史家認為,1932年1月下旬對哈爾濱的佔領,意味著滿洲各種有組織抵抗的結束。1932年3月,勝利者將他們的佔領地重新命名為「滿洲國」。
以上就是本次帶來的歷史資訊,你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有什麼看法呢?戰爭總是有流血犧牲,但是卻可以給資本家帶來巨大的利益,真是叫人唏噓。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喜歡的請多多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