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貪婪

2020-12-04 財經歐浦

道德經中說到,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此句釋義為:當治理天下合乎道,就會天下太平,沒有戰爭,就會把馬還給農夫到田間耕種。而當治理天下不合乎道,天下就會發生戰亂,連懷孕的母馬也會被拉上戰場,只得在荒郊野外生小馬駒。人世間的禍患沒有比不知足更大的了,過錯也沒有比欲望的不知足更大的了。因此,只有懂得了知足常樂的人。才會得到永遠的富足。 當然,大道至簡,試問芸芸眾生,又有哪些豪傑能做到呢?

人性的貪婪,那便是人性的弱點,簡單來說就是不知足。不知足,有不知足的嚴重後果,老子很嚴肅的指出,不知足,便是最大的禍患和過錯。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嚇唬我們。看一下歷史和現實中的無論是。有權勢者還是普通老百姓,最終遭致身敗名裂。乃至滅國殺身的結局的原因,說到底,無不是起於貪婪不知足。有些人是因為對權力的不知足,如春秋時期越國大夫文種、唐代的安祿山、清代的鰲拜;有些人是對財富的不知足,如東晉的石崇、明代沈萬三,清代的和珅;有的則是對享受的不知足,如夏桀,商紂王,隋煬帝等歷史暴君。另外,除了這些歷史上留下名字的人物,還有多少沒有留下名字的人因為不知足而遭致的災禍。可以說是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便是對不知足的禍患進行一種形象化的表達。因此,因為僅僅是為了基本的生活需求所追求的財,一般來說都不會讓人付出生命的代價,而那些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無不是因為自己的欲望膨脹,對於錢財的不知足。

我們知道,位高權重是古代眾多俊傑之士孜孜以求的,但是所謂爬的越高,摔得越慘。當然也有身處高位者能夠享有富貴,同時又保全自己的,縱觀歷史可以發現這些人。一個訣竅便是懂得知足常足的道理。下面我們來看一個因為不知足而招來殺身之禍的著名例子。

長孫無忌乃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舅子,長孫無忌少年時便和李世民要好,長孫無忌追隨李淵,並和李世民一起打天下,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長孫無忌幫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為李世民奪權立下首功。因此,唐太宗李世民用來表彰工程的凌煙閣裡長孫無忌被列為第一功臣,長孫無忌被唐太宗任命為宰相,達到人臣者顯赫的極點,但是長孫無忌感覺自己能力很高,擔任宰相略顯不足,長孫無忌並不知足,還極力參與了下一代皇子間的權利爭奪, 長孫無忌 看中了 三皇子李治的懦弱無主見, 便舉薦李治為太子,打好自己的小算盤,為自己所用,李治生性懦弱,無主見只能靠長孫無忌執掌權柄,李治登基以後,納武則天為嬪妃,武則天通過殺死自己的親生女兒,成功嫁禍給王皇后,李治信以為真,廢掉王皇后自己順利成為了皇后,野心勃勃的武則天當上皇后以後,武則天抓住了李治的懦弱,成功設法除掉了長孫無忌。可嘆的是理智的懦弱,正是當初長孫無忌力矩為太子的原因。而長孫無忌如此做,則在自己的權力欲望的不知足。按說長孫無忌深受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的兩朝的恩寵應該知足了, 但是長孫無忌還是不知滿足,最終搬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實在可嘆。其實他的妹妹文德皇后在世的時候啊,就曾多次勸他遜職長孫無忌也沒有理解他的良苦用心,可以說文德皇后除了具有深謀遠慮的眼光之外,還有知足常足的智慧

我看到兩則新聞,讓我感觸良深。

前段時間,一名年輕女白領,在上海盒馬生鮮購物時因為多次盜竊被現場抓獲。從今年4月起,短短2個月時間裡,她以同樣的方式行竊50餘次,盜竊商品75件,案值達1000多元!整個過程輕車熟路,她在自助結帳時,先拿起一個商品正常掃碼,此時屏幕上出現金額,接著她迅速環顧一下四周,趁無人注意拿起另一個商品虛晃一槍做了個「假動作」,佯裝在機器上掃碼,其實並沒有掃到,屏幕上也沒有出現掃碼金額,一頓操作猛如虎,把別人都當成二百五。然後掏出手機付款,堂而皇之地把掃過碼和沒掃過碼的東西都裝進背包裡帶走。

再看看另外一則新聞:據澎湃新聞,浙江衛視總編室原主任陶某涉嫌在投資電視劇《春風十裡不如你》時違法收受488萬元。因犯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並處罰金人民幣50萬元,退繳的違法所得488萬元上繳國庫。

從她們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另一面:貪婪!無論是女白領還是陶某,她們都是在違反規則或者法律的前提下,投機取巧獲取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女白領更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貪念,屢次下手,樂此不疲。放在股市中就是貪婪造就的頻繁投機行為。目標的達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藉助外力,付出努力和汗水是基本功,如果一心想要走捷徑,反而會越走越難。貪婪的人不懂得捨棄,長期以往,難於從貪婪中解脫,內心得不到安寧,為了滿足欲望甚至挺身走險。富蘭克林曾說:對於不知足的人,沒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深以為然!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人,貪婪成性,總希望得到更多,他們不知滿足,為了達到目的,無所不用其極,辜負了別人的一番好意,最終失去了朋友的信任,貪心的結果只是狠狠的愚弄了自己。正像電視劇《青瓷》中說的:越貪婪,就離一無所有不遠了。

當然,貪婪也有積極的一面。

嗜酒如命,這是對酒的貪婪。凡人,醉酒後會失憶並且胡亂說話,打人鬧事,清醒之後又會懊悔萬分追悔莫及呀!古有酒仙李白,嗜酒如命,酒後詩興大發,酒中有詩,詩中有酒,好一句: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在這裡看出了詩仙的豪氣與氣勢;當然是詩仙也有惆悵的地方: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啊!

江山多嬌人多情,自古美女配英雄。世人皆愛美女美景,這是對美色的貪婪。沉魚的西施,落雁的王昭君, 閉月的貂蟬,羞花的楊貴妃。這是古代人們公認的四大美人,可見美色出眾,秀色可餐啊!美景既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曲徑通幽,又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吞山河。讓人拍手叫好,流連忘返。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毛主席嗜書如命,這是對書的貪婪。毛主席看書有三大特點。其一、博覽群書。毛主席從幼年開始,勤奮好學,酷愛讀書,每天需要處理政務,而且還能像一個學者一樣讀書,逝世之年藏起已達10萬冊之多,精神領袖的代表。

其二,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讀書。長徵路上更是與書為伴,讀書作詩鼓舞士氣。毛主席在床上放有一半的書,廁所也放有不少書,這說明他睡前也讀書,如廁也讀書。

其三,活到老學到老,始終保持學而不厭,學而不止的旺盛的學習精神。毛主席說過:年老的也要學, 如果我再活10年,那麼我就學9年零365天。眼睛看不見啦,就讓人代讀,用耳朵聽,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還仍在閱讀,真正做到了嗜書如命的最高境界。

貪婪是人的本性,不分貴賤,無論高低,面對貪婪,稍有不慎,就會步入歧途,我們應該如何面對?

一、 努力守住底線。人性的貪婪是你再怎麼努力都抹不掉的,既然殺不死它,就要想辦法避免。唯一能做的就是守住底線,內心安寧是自己的底線,不傷害別人是做人的底線,遵守法律法規是國家給你的底線,遵守日常規則是你在社會生活中的底線。成年人切忌抱著僥倖心理,尼採說過:當你凝望深淵時,深淵也同樣凝望著你。

二、要適度。把貪婪轉化為向上的動力,適度的貪婪是追求,俯下身段兒去幹就好了,該看書去看書,該學習去學習,該幹事幹事。腳踏實地通過自己的認知正大光明換取來的,它不香嗎?

三、珍惜當下,學著滿足。正在寫這篇文章時,看到網頁上鋪天蓋地的新聞,貴州安順市公交墜湖目前已搜救出37人,其中受傷16人,20人無生命體徵,1人送醫後經搶救無效死亡。生命是很脆弱的,每一個不幸罹難的人背後是整個家庭陷入悲痛,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可能目前你的生活並不順利,你在股市中屢試屢敗,但它是屬於你的獨一無二的人生,珍惜當下擁有的,放棄不屬於自己的,追求可以得到的。

相關焦點

  • 《下一層》:一場饕餮大餐的背後,是對人性貪婪的自我反思
    2008年上映的高分短片《下一層》,以一場豪華的饕餮大餐作為敘事線索,採用奇幻的誇張表現方式,對人性的貪婪進行一步步展現,同時折射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的資本逐利和貪婪本性,損害了全球各個國家與世界人民的利益。
  • 二戰中人性的貪婪,愛因斯坦曾說:下一次世界大戰將用石頭打仗
    這次大戰打得這樣慘烈,都只因為侵略者人性的貪婪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雖說人們慣常稱它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可在人類歷史上,這已經是被後人稱作世界大戰的第四次了。細讀通史,就會發現,戰爭的基本原則在穩定地延續著,還是2300多年以前修昔底德的老說法,人性的貪婪,可惡的聯盟體系,那時,德國,義大利,日本結成了軸心國,英國,法國,蘇聯形成了同盟國,等等。
  • 當貧窮遇上貪婪,人性中的醜惡將被無限放大——電影《寄生蟲》
    寄生蟲是一部十分鮮活的電影,摻雜著幽默、驚悚與血腥,合成了一部諷刺人性的寓言。雖然有些情節又是在意料之中,總感覺一切真相大白以後,悲劇就會出現,但是沒想到悲劇會以這種形式發生。全片散發著荒謬,但又充斥著現實的殘酷而無法改變它的無力感。開頭和結尾,鏡頭都落在了破舊的平房裡。所有的奢靡繁華仿佛都只是南柯一夢。
  • 人性的貪婪究竟有多恐怖?《道德經》一次給你講明白
    人們對於物質和金錢的追求永無止境,人性的貪婪被體現得淋漓盡致。原經: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雖然老子在此章中用「道」主張的反戰思想,但是從側面也反映了一些社會的奇妙現象和人性的真相。古代的人們沒有交通工具的時候只能用自己的雙腳來走路也覺得幸福,後來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人們發明了馬車、自行車、轎車、輪船、飛機等交通工具。現在的人們,只要能坐著絕對不會站著,能躺著絕對不會坐著。
  • 《造物者之歌2》:有恃無恐的表象之下,包裹著人性的自私與貪婪
    有時候,人性暴露出來的惡會讓人窒息絕望,無法相信這是在人間。但事物總是相對伴隨存在,有惡的地方,人性的善和美並沒有消失,只是沒有及時出現。如此人間才有生的希望。小男孩抓著簡墨的衣服,哀求道:「大哥哥,你能不能把那個壞人抓起來?」
  • 川端康成《廁中成佛》:人性的過度貪婪,往往是在自掘墳墓!
    這是一篇頗具諷刺意義的短小說,當一個人的貪婪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等同於自取滅亡。人有欲望並沒有什麼不對,但凡事都得適可而止,過度的貪婪往往是在自掘墳墓,這是人性的醜惡,也是一個人走向滅亡的開始。層次越低的人越貪婪關於層次越低的人越貪婪這個話題可能很多人並不是特別贊成,大家覺得這是對低層次人士的一種輕視,其實並非如此,大家只需要觀察就會發現現實就是這樣。
  • 印度野生大象被殘忍傷害,人性的自私與貪婪的縮影
    但是它們並不知道,這顆菠蘿卻是人類的致命陷阱=人與自然本應和諧共處,相互依存,但人性的貪婪沒有止境
  • 坎城獲獎短片《下一層》:11分鐘,11種隱喻,人性的貪婪不過如此
    影片雖短,卻蘊含著豐富且耐人考究的信息量,其中的隱喻更是處處直指現實,將人性的黑暗面在一頓饕餮之宴中展現得淋漓盡致。人性的貪婪,也不過如此。01.領班與侍從——宗教領袖與墮落天使影片中共有七位侍者,在基督教中「七」剛好對應七位墮落天使和七宗原罪,分別為貪婪、暴食、懶惰、傲慢、妒忌、暴怒、淫慾,此片展現的就是七宗罪之首——貪婪,而七位墮落天使的作用就是引誘人們犯下這七宗罪。
  • 指環王《王者歸來》最精彩的一段,拷問人性的貪婪,背景音樂醉人
    貪焚——是人類骨子裡的本性,貪婪的結果是掉進無盡的深淵!財富——拷問人性的鏡子,沒有人經得起考驗,千萬不要拿利益去考驗朋友親人,否則你的心會冰涼!友誼——人性最光輝的一面,一生有幾個好朋友,那是你幾輩子修得福!合作——人類之所以成為高級動物的最好詮釋,合作才能共贏!........
  • 《驢得水》一頭驢不如《驢得水》人類貪婪下的動物行為的動物行為
    後來發生的事情,圍繞著這個假英語老師「呂得水」,來自孫的校長為了自己的利益和稀泥,周鐵男被槍射中,裴魁山由於張一曼和黑化在銅匠成功後,各種惡棍行為都暴露了人性中隱藏的邪惡一面。一、貪婪:走向深淵的第一步根據弘一法師,貪婪是不滿足的心。
  • 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進化論角度分析人性善與惡根源是如何產生的
    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如果人類是由猴子進化而來的,那麼人最初也只是動物屬性或本能,無所謂善惡。人性惡源於人類的自私和貪婪,欲望是無窮的。我覺得人類自私和貪婪開始於人類使用鹽醃肉,因為人類再也不用天天去打獵,於是有時間思想問題,於是人類更聰明,於是人類開始種糧食,糧食是可以儲存起來過冬的,於是人類有了更多的私有財產,於是人類走向了欲望的深淵,不能自拔。
  • 都說「貪婪是萬惡之源」,那貪婪之源又是什麼呢?
    社會的問題不是在於消滅貪婪,而是要建立一種使貪婪危害最小的規則。-米爾頓·弗裡德曼人類為什麼貪婪,貪婪又從何來來,這個人類原始的本能是好事還是壞事?這都是些非常經典的問題。貪婪使我們脫離了人生更大的眼界和層次,所以大多數宗教都會強烈譴責貪婪。在佛教中,視貪嗔痴為三毒。道教《老子》云:「知足不辱」。在基督教中,貪婪是七宗罪之一。
  • 人有三獸性、人性、神性
    人有三種性,獸性、人性、神性。例如眼前不同角度的果汁。吃喝拉撒睡,與本能相關,屬於獸性。還記不記得你老公在追你的時候多麼的貼心?那很大程度是因為荷爾蒙的作用,也是獸性。人性,貪婪、懶惰、獵奇、恐懼、色。成功的商業都會作用的淋漓盡致,這也不為過,因為順應人性是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場。
  • 我看到了人性中最大的自私和貪婪
    楊雁做小三,就是想要張鑫做自己家庭的長期飯票,這一刻,我看到了人性中,最大的自私和貪婪!她找張鑫,就是想要張鑫承擔養家餬口責任,還可以給予兒子想要的父愛,幫助孩子健康成長。但是她殊不知,自己想要獲取的幸福,是通過傷害他人的家庭幸福,才能夠得到的。
  • 饕餮是如何變為貪婪的代名詞?
    不過,太史克這裡說的饕餮不是獸名,而是人名,是縉雲氏的「不才子」,也就是不成器的兒子,「饕餮」只是打比方,表示這傢伙比較貪婪,並不是傳說中的某種神獸。可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裡說:「服虔案《神異經》云:檮杌狀似虎,毫長二尺,人面虎足,豬牙,尾長丈八尺,能鬥不退。
  • 百度雲楊俊:金融AI能做到絕對理性 沒有恐懼和貪婪
    百度雲楊俊:金融AI能做到絕對理性 沒有恐懼和貪婪 2018年07月01日 10:28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 看美國電影《華爾街》,了解川普這個資本家出身的貪婪與瘋狂
    電影《華爾街》講述的是貪婪成性的股市大亨戈登做事不擇手段,在金融界叱吒風雲,人人敬畏。初出茅廬的紐約大學畢業生保羅·巴德野心勃勃,卻空有滿腔的熱血而無處施展自己的才幹。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戈登,用一個股市內幕情報幫其賺了一筆大錢而受到戈登的重用,然後經過幾次的接觸巴德成了戈登團隊的一員。
  • 《侏羅紀世界2》貪婪的惡果是逐步走向毀滅
    在這部續作中,人類中的資本家穿上了偽善的外衣,明面上是派遣所謂的「營救隊伍」去恐龍島營救即將滅亡的恐龍,暗地裡卻做著抓捕恐龍的勾當,在劇情中,當僱傭兵找到那隻聰慧、通人性的恐龍後,直接翻臉不認人,選擇對主角歐文痛下殺手,真是不可謂手黑心黑。
  • 接觸人性本質較多的是哪些職業?看看你有沒有中了
    正是因為虛偽的世界,所有人都虛偽的活著,多少人用虛偽來掩飾人性的醜陋。可以接觸到人性本質較多的職業:1. 警察警察作為維護秩序而設置的武裝性質的治安行政力量,每天要接觸的都是各類的案件與案件相關嫌疑人或者罪犯。
  • 奧斯卡獲獎片《黑洞》:在太陽照射不到的地方,你會看到人性黑暗
    在《神曲》中,但丁羅列出人的七宗罪,從輕到重,排行第三的是「貪婪」。聖多瑪斯·阿奎納認為貪婪是「背向神的罪惡,正如所有朽壞的罪惡一樣,是人為了會腐敗的東西,放棄永恆的東西。」貪婪本是一頭關在人性深處的野獸,受到外在規範的制約。因為「黑洞」的存在,困住貪婪的禁制被打破。貪婪被放出來,它想什麼就能獲得什麼。一開始,查理只是想要一塊士力架。然後貪慾越來越大,漸漸想要得到鈔票,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