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廁中成佛》:人性的過度貪婪,往往是在自掘墳墓!

2020-12-04 十裡說情

#情感#

朋友你好!我們的遇見,就是久別重逢。點擊上方「關注」,我們做一輩子的朋友!

文:十裡

插圖:來源於網絡

最近拜讀了川端康成的《廁中成佛》,內心久久難以平靜。

他講述了一個看似平凡但卻頗有深意的故事,故事主人公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平民,他見鄰居家修建了廁所,並且從而賺了不少錢,於是便眼紅起來,準備效仿。

為了能夠超越鄰居,他花了更多的錢來建設自己的廁所,由於成本比較高,所以他的收費也相對比較高,可遊客們也都不傻,大家寧願去普通的廁所,也不願意花高價去他所認為的高檔廁所。

花了錢卻沒有生意,這可把他給愁壞了,他焦急萬分,但最終想到了一個非常不錯的方法,那就是他去鄰居家上廁所,並且霸佔著位置不出來,這樣遊客們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之下,就只能去他們家廁所了。

那一天他的老婆的確賺了許多錢,這是他們家從來沒有過的收入,畢竟人有三急,有些事情是不能等的,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之下,大家只能去他們家的高價廁所。

黃昏以後,遊客們逐漸散去,他的老婆看著一大堆錢喜不自勝,她原本以為可以等來眼神中充滿驚喜的老公,可萬萬沒有想到她等來的只是一具屍體罷了。

鄰居家的廁所環境並不是很好,他進去之後就再也沒有出來過,他為了能夠多賺一點錢,於是便一直霸佔著廁所不肯離去,如果有人敲門,他就咳嗽幾聲。

就這樣他在裡面呆了一整天,最終因為沼氣中毒而死在了裡面。

這是一篇頗具諷刺意義的短小說,當一個人的貪婪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等同於自取滅亡。

人有欲望並沒有什麼不對,但凡事都得適可而止,過度的貪婪往往是在自掘墳墓,這是人性的醜惡,也是一個人走向滅亡的開始。

縱觀中國5000年的文化,大家就會發現,欲望太強的人往往容易自取滅亡,尤其是在他的才華撐不起他的野心的情況之下。

當然,欲望與貪慾也是有差別的,正如雄心壯志和貪得無厭原本就不同,一個是為了理想報復,而另外一個則完全是為了獲利。

層次越低的人越貪婪

關於層次越低的人越貪婪這個話題可能很多人並不是特別贊成,大家覺得這是對低層次人士的一種輕視,其實並非如此,大家只需要觀察就會發現現實就是這樣。

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同樣的兩個人一個層次比較高,一個層次比較低,他們都在經商。

層次高的人在賺到一定的錢之後,就會去做一些自認為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他不會把錢看得太重要,因為他覺得他所擁有的財富已經足夠他度完餘生了。

在到達一定的境界之後,他想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比如去完成一些之前從來沒有完成過的夢想,又比如做一些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公益就很不錯。

而對於那些層次比較低的人而言,他們根本就想不到這些,他們的眼睛裡面只有錢,錢對於他們來說就是生命的全部,不管他擁有多少錢他都不會滿足,他還會變本加厲的賺錢,甚至不惜壓榨員工的剩餘價值。

有人說有些老闆特別大方,他們總是替員工著想,而有一些老闆卻總是像鐵公雞一樣小氣,不管他們賺了多少錢,都以最惡劣的方式壓榨員工。

層次高的人只想做對自己而言有意義的事情,而層次低的人所能夠想到的便是滿足自己的私慾。

他們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所以他們的人生也是截然不同的,有些人可以成為企業家,而有些人努力了一輩子,卻也只是一個商人罷了。

有時候貪婪意味著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辦公室的老王曾經就因為貪婪而搬起石頭砸過自己的腳,他曾經交過一個特別懂事的女朋友,對方是城市獨生女,家境很好,他們在談婚論嫁的時候,對方家庭沒有一分彩禮,並且還提出跟他一起出錢買房子。

這要換成其他人早就感激不盡了,畢竟結婚對於當代社會的男性而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男人們所承受的壓力很大,不僅要買房子買車子,而且還要付彩禮,他未來嶽父嶽母並沒有問他要這些,反而還替他一起分擔房子的首付錢。

面對如此好的人家,他不知道珍惜反而得寸進尺,他說動女朋友讓他們家陪嫁一輛30多萬的車子,還說這樣更有面子。

最可笑的是他父母覺得女孩子是獨生女,反正她爸媽的將來都是他們小兩口的,還不如現在就多拿一些錢給他們,比如買完房子之後,裝修費以及購買家具家電的錢都由女方負責。

至於這其中的理由,自然是因為他們家的經濟狀況不如人家,這種窮的理所當然的想法真是讓人無言以對。

而事情的結局就是女孩子主動提出了分手,一場好好的婚姻就這樣沒有了,他到目前為止依然處於單身狀態當中,因為那件事情很多女孩子都不願意嫁給他,就連他們小區的紅娘都不願意替他做媒。

貪得無厭是一件特別危險的事情,在某些時候很容易害人害己,大家在面對貪念之時還是要適可而止比較好。

慾壑難填,越貪婪的人活得越不快樂

鄰居張大爺是我所見過的活的最不開心的人,其實他的日子過得並不差,兒女都是研究生畢業年收入都保證在30萬以上,現如今他們都去了一線城市工作,並且各自安家。

即便兒女如此有出息,他也依然每天都悶悶不樂的,其主要的原因在於他這一輩子都在跟別人比較,尤其是在他的親戚圈子裡面,只要他不是第一,他心裡就很難過。

年輕的時候,他們家的情況非常不錯,不管是收入還是其他在親戚當中都算是最好的,那個時候,他每天都過得喜滋滋的,後來親戚們逐漸趕了上來,他們的日子也越過越好,張大爺於是便悶悶不樂起來。

他一直拿自己的兒女跟親戚家的小孩做比較,其實他的兒女已經夠優秀了,可他表哥的孩子更加優秀,一個畢業於劍橋,一個畢業於清華,一下子就將他的孩子給比了下去。

越貪婪的人越難以得到快樂,他的貪念會剝奪他所有的幸福感,他將陷入無窮的貪婪之中,無法自拔,最終離快樂越來越遠。

他一生都在追求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他自認為那些東西很有吸引力很有意義,於是拼命追逐,但卻忽略了人生真正的幸福所在,這其實是一件特別可悲的事情。

人生苦短,知足者常樂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過著各不相同的生活,大家只需要觀察就會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還蠻大的,有些人雖然家境富有,但卻一直都不開心,而有些人雖然窮困潦倒,但每天都快快樂樂的。

其實這一切都來自於他們自己的想法,一個人之所以活得不快樂就是因為他想得太多,他放不下的東西太多。

人生不過短短幾十年,大家又何必去追求一些虛有的東西呢,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是開心和快樂,等到你離開人世的那一天,你就會知道很多東西你都帶不走,不管你從這個世界上得到了多少,你走的時候都是孤獨的。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趁活著好好享受生活,好好享受這世間該有的幸福?

——END

今日話題:「你認為對嗎」?

相關焦點

  • 他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吞煤氣自殺,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悲劇人生
    年輕只是一個人一生中的某一個階段,決不能概括其一生。如果用一句話來描述川端康成的一生,積極向上明顯是不準確的,形容他則需要一句很喪的話:一切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一切都是徒勞。川端康成其實一個極具悲劇色彩的人物是的,用這句話來形容川端康成,再合適不過了。
  • 中諾貝爾文學獎後自殺身亡,探究日本文學家川端康成的內心世界
    川端康成主要生活在二戰及戰後的日本,但他的創作卻始終游離於現實生活,一直表現的都是自己的主觀世界,並沒有著眼於戰爭中的國家以及人民,這一點值得我們探究。再加上川端康成自殺身亡,讓人們越來越好奇他的內心世界。我們細緻講述一下。首先,川端康成有著悲慘的童年。
  • 為什麼得到諾貝爾獎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自殺?也許是因為這個人
    1972年4月16日,日本文學「泰鬥級」人物川端康成在神奈川縣他的工作室自殺,嘴裡叼著煤氣管。他沒有留下任何解釋自己自殺的意願,甚至在小說中反對自殺,認為「自殺不是一種開悟的做法」。然而,當他們三歲的時候,他們的父母相繼去世,而從祖父母調到川端康成負責祖父母的川端康成在他們六歲的時候,他們和他們的祖母去世了。他們16歲時,相依為命的祖父母去世了。少年時代親人們的死亡給了一生的川端康成一層陰翳,這也使他對死亡極其敏感。關於川端康成自殺,主流的共識是日本的物質悲傷文化和川端康成自己憂鬱的性格是最大的原因。
  • 日本文學巨匠,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川端康成,這十句語錄充滿情感
    說起來日本作家,肯定要提到的一個人是川端康成。我大學時很喜歡川端康成,讀過他的很多書,比如《雪國》、《伊豆得舞女》、《古都》。過了那多愁善感的年紀,再也沒拿起川端康成,一直想著,有時間再找出他的書,重溫一遍,試圖產生一些新的閱讀體驗和火花,我還蠻期待的。因為隨著年齡的不同階段和閱歷的增長變化,同一本書,肯定是會有不同的閱讀感受的,我期待在重讀川端康成時,在時空中與他再次邂逅,感受那些人物和故事,他們就好像是我久違的朋友,又好像剛剛結交的新友。
  • 人性的貪婪
    人性的貪婪,那便是人性的弱點,簡單來說就是不知足。不知足,有不知足的嚴重後果,老子很嚴肅的指出,不知足,便是最大的禍患和過錯。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嚇唬我們。看一下歷史和現實中的無論是。有權勢者還是普通老百姓,最終遭致身敗名裂。乃至滅國殺身的結局的原因,說到底,無不是起於貪婪不知足。
  • 日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為何推崇這四個字
    日本的作家和藝術家很多都自殺,我所知道的大名的有芥川龍之介太宰治三島由紀夫和諾獎得主川端康成等,都自殺。日本的作家藝術家自殺率應該最高的,真的好奇怪。早些年,看到川端康成寫的《臨終的眼》,文中引述讓我知道川端是受芥川龍之介影響的。
  • 《下一層》:一場饕餮大餐的背後,是對人性貪婪的自我反思
    在沒有任何其他背景的交代,電影中唯一出現的臺詞就是下一層,這讓很多觀影者可能第一遍沒有看懂,但是細看幾遍,恍然大悟之後,不得不佩服導演的創造力,其中蘊藏的深意,讓社會中的每一人都自我反思。影片不僅在於對野生動物惡意捕殺的諷刺,更是在揭露資本的血腥面目,也是在對人性的貪婪做一個探索。
  • 二戰中人性的貪婪,愛因斯坦曾說:下一次世界大戰將用石頭打仗
    這次大戰打得這樣慘烈,都只因為侵略者人性的貪婪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雖說人們慣常稱它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可在人類歷史上,這已經是被後人稱作世界大戰的第四次了。細讀通史,就會發現,戰爭的基本原則在穩定地延續著,還是2300多年以前修昔底德的老說法,人性的貪婪,可惡的聯盟體系,那時,德國,義大利,日本結成了軸心國,英國,法國,蘇聯形成了同盟國,等等。
  • 《造物者之歌2》:有恃無恐的表象之下,包裹著人性的自私與貪婪
    簡墨的夥伴找到犯罪窩點,並通知相關造紙管理局前來,想端掉窩點,打擊這些非法之徒。但最後犯罪窩點卻被惡人自己炸掉,以銷毀證據。窩點裡眾多紙人就這樣被活活炸死。保護了小男孩,卻只能眼睜睜看著眾多無辜的紙人從這個世界消失。
  • 人性的貪婪究竟有多恐怖?《道德經》一次給你講明白
    人們對於物質和金錢的追求永無止境,人性的貪婪被體現得淋漓盡致。原經: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雖然老子在此章中用「道」主張的反戰思想,但是從側面也反映了一些社會的奇妙現象和人性的真相。古代的人們沒有交通工具的時候只能用自己的雙腳來走路也覺得幸福,後來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人們發明了馬車、自行車、轎車、輪船、飛機等交通工具。現在的人們,只要能坐著絕對不會站著,能躺著絕對不會坐著。
  • 當貧窮遇上貪婪,人性中的醜惡將被無限放大——電影《寄生蟲》
    寄生蟲是一部十分鮮活的電影,摻雜著幽默、驚悚與血腥,合成了一部諷刺人性的寓言。雖然有些情節又是在意料之中,總感覺一切真相大白以後,悲劇就會出現,但是沒想到悲劇會以這種形式發生。全片散發著荒謬,但又充斥著現實的殘酷而無法改變它的無力感。開頭和結尾,鏡頭都落在了破舊的平房裡。所有的奢靡繁華仿佛都只是南柯一夢。
  • 都說「貪婪是萬惡之源」,那貪婪之源又是什麼呢?
    在成年後的生活中,往往伴隨著焦慮、脆弱與自卑感,會使人努力尋找一種替代品來代替這種極度缺乏的愛與安全感。這種對「替代品」的追求過程轉移了或是掩蓋了這些負面情緒,並提供了一種情感安慰。要說人類比動物更加貪婪,主要原因是人類更有能力看到自己的未來,貧窮,疾病,看的更遠甚至是死亡。這種悲觀的前景導致了我們對生存的目標、價值和意義而感到焦慮。
  • 《罪終迷局》:凝視人性深處的罪惡之淵
    在此書的第二章「土屋謎屍」中,作者開篇便以打工仔「蘇亮」的視角,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蘇亮是出生在雲汐市的一位普通百姓,為了能夠謀求生路,他緊跟時代的「弄潮兒」做起了網絡直播。為了能夠快速漲粉,蘇亮更是放出豪言:「要去當地有名的鬼屋一探究竟!」
  • 北海康成Nerlynx(奈拉...
    2020年08月08日訊 /生物谷BIOON/ --北海康成製藥有限公司(北海康成,CANbridge)近日宣布,臺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TFDA)已批准Nerlynx(neratinib,馬來酸奈拉替尼片):用於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陽性的早期乳腺癌(eBC)成人患者,在完成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
  • 印度野生大象被殘忍傷害,人性的自私與貪婪的縮影
    引起了全世界廣泛關注與譴責印度村民向一隻求食的母象投餵了塞有爆竹的菠蘿母象在食用時,爆炸導致了它的口腔嚴重炸傷,上下頜幾乎被炸爛它忍受著痛苦,避開莊稼和房屋母象逃到河邊,把受傷的鼻子和嘴巴浸在水裡它獨自在河裡站立了幾天後以極痛苦的方式離開了這個世界和它信任的人類更加催人淚下的是在事後,人們才知道它肚中的寶寶即將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