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樁樁疑團重重的案件,一件件匪夷所思的荒誕「劇情」,看似處處充滿玄機,但在作者九滴水認真分析推理下,謎底就在眼前。
對比其他類型的偵探小說,不難發現,九滴水一改市場主流偵探小說千篇一律的風格,以一線刑偵人員的視角,通過敘述自己的親身經歷,從專業的角度對案件進行分析,藉助了大量的實證材料,結合案件的卷宗、示意圖、線索解析等等手段,儘可能地還原了案件本身,一步步解開了真相背後的秘密。可以說,《罪案調查科·罪終迷局》是一本很好的學習讀物。
01 土屋謎屍——一時衝動而起的惡意。
在此書的第二章「土屋謎屍」中,作者開篇便以打工仔「蘇亮」的視角,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蘇亮是出生在雲汐市的一位普通百姓,為了能夠謀求生路,他緊跟時代的「弄潮兒」做起了網絡直播。為了能夠快速漲粉,蘇亮更是放出豪言:「要去當地有名的鬼屋一探究竟!」
在石屋內,屋頂懸掛的醃肉成為了蘇亮此次探險的「戰利品」,可是彈幕區一位考古學家發出的疑問就此引出了重重謎團:「我怎麼感覺像是乾屍呢?」
當視角切換到作者本人身上,作為一名刑偵組的成員,接到報案後自然要前去一探究竟。經過對屍體的採樣分析,警方快速地鎖定了目標人群,死者便是林洺熙,一位多金且生產過的年輕女性。可以說,故事在此也被推向高潮。九滴水通過還原現場的環境,人物間的對話,心理活動等細節,讓我們仿佛置身於真實的案發現場之中。
「我在石屋地面上,發現了大量的堆土痕跡,這是女士高跟鞋戳擊地面後所形成的痕跡……穿這種高跟鞋上山,不符合常理,所以我懷疑,死者在被害前,並不知道自己會被帶上山……死者能在自己不適合攀爬的情況下答應對方的要求,說明死者對嫌疑人相當的信任。」現場勘探人員對案件精準無誤的分析,讓撲朔迷離的真相漸漸露出端倪。
02 最執著的怨恨,最兇險的人心。
正所謂:「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當兇手楊超吐露真相之後,才發現原本一生平淡,碌碌無為的他或許只是在轉念之間心存的貪婪與惡意,便斷送了一位花季少女的性命。
看完這個故事,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東野圭吾筆下的《惡意》「總之我就是看他不爽」,是虛榮心作祟,是名與利的引誘讓野野口修傷害了童年的知己,善良的日高邦彥。這種無可名狀的恨意,不僅僅讓日高慘死在他的手中,更在日高死後盡一切可能的讓其身敗名裂。
或許,善惡只在一念之間。「當一個惡念升起的時候,當你想要做一些不合理的事情的時候,當你覺得你即將不是你自己的時候,你離地獄越來越近了。」翻開一摞摞罪惡的卷宗,觸目驚心的兇殺現場,不可思議的犯罪動機,正是人性深處那深深的惡意,毀了自己,和兩個幸福的家庭。
正如納·霍桑所說:「金錢並不像平常所說的那樣,是一切邪惡的根源,唯有對金錢的貪慾,即對金錢過分的、自私的、貪婪的追求,才是一切邪惡的根源。」嫉妒、貪婪本就是上帝創世之初留在人間的七宗罪之一。
千載春秋去,我們創造了一個智能化、現代化的世界,但是我們卻並沒有克服自己的「嫉妒」、「貪婪」之心。
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總是把每個人都心懷的罪惡「種子」放在人性本善的對立面,我們不妨換個角度去認識自己的「惡意」,抑制自己過分的欲望,真心祝福他人的同時,也為著自己的未來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