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熱播的電視劇,叫《破冰行動》,這是一部緝毒題材的電視劇。
這部劇除了演員演技很贊,懸疑劇情帶感之外,給我最大的感觸是:不要去碰不該碰的東西,不要跨過不能逾越的那條線,不要給罪惡留試探的餘地,因為有些東西一旦觸碰和逾越,結果可能是萬劫不復。而這一點,在王爾德這部《道林格雷的畫像》中,或許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道林格雷的畫像》故事梗概
《道林格雷的畫像》,講述的是一個貴族少年,外形十分俊美,更可貴的是,他性情純真質樸。畫家巴茲爾為道林·格雷畫了一幅畫像,然而畫家的朋友亨利勳爵,卻蠱惑道林格雷向這幅畫許願:讓自己永葆青春,而他所有因為歲月帶來的滄桑,和他所犯的罪惡,將通通由這幅畫像來承擔。道林一開始並不在意,直到他欺騙了一個女演員的感情,導致對方自殺後,他發現畫像裡的人有了微妙的變化,畫裡面的人,臉部有些扭曲,而嘴角帶著一絲邪惡的笑。
電影《道林·格雷的畫像》劇照
此後的許多年裡,道林·格雷肆意放縱自己,做著一切他覺得能給他帶來快樂的事,而畫像也一天天變得更加醜陋、可怖。十八年後,畫家巴茲爾再次見到了道林格雷,他痛心於道林格雷的改變,他規勸道林格雷能走上正途,然而道林格雷卻因為痛恨畫家創作出這樣一幅畫,也因為厭惡自己的靈魂而殺死了畫家。當年,被他欺騙感情的女演員的弟弟來向他尋仇時,因為道林格雷的欺騙,不久也意外身亡。這時的道林格雷,突然良心發現,他想終結罪惡的自己,他以為毀掉那幅畫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可是當他拿著刀刺向那副已經衰老、醜惡的畫像時,他自己卻死了,他的臉布滿了皺紋,面目可憎。而這時,畫像恢復了年輕美好的面容。
從《道林格雷的畫像》中,看王爾德的自我、本我、超我
奧斯卡·王爾德是英國著名的大文豪,同時他也是唯美主義代表人物。不過,很多人熟悉王爾德,卻是因為他的童話作品,比如《快樂王子》《夜鶯與玫瑰》等。但不管是王爾德什麼類型的作品,我們總能從中看到他對社會或對人性的批判。
就像這部《道林格雷的畫像》,雖然在作品中,他極儘自己的才華,讓作品中的每個字、每句話都像作品中的人物道林格雷那樣,仿佛是用象牙和玫瑰花瓣做成的那樣美好,但在辭藻華麗的背後,我們還能看到一個思想深刻的靈魂。
奧斯卡·王爾德
《道林格雷的畫像》中,有三個主要人物:道林·格雷,畫家巴茲爾,亨利勳爵。作家在寫作的時候,常常會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作品的人物中,有時候,作品中的人物,多多少少,都會帶著作者自己的影子。而在這部作品中,這三個人物,其實就代表著王爾德本人三個不同的層面,這也正好對應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關於精神的三大部分理論:本我、自我、超我。
1、亨利勳爵:本我
心理學上的「本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本能,它代表著人類最原始的本能。而這樣的人,他行事為人的準則,則是以自己為中心,超脫一切束縛去滿足自己的願望。
電影《道林·格雷的畫像》劇照 左:亨利勳爵 右:道林·格雷
亨利勳爵就是這樣的人。他是極致的「功利主義者」和「享樂主義者」,凡事能讓他快樂的事,他就會去做,並且他認為值得去做。就像他自己說的:「生活的目的在於自我發展與充分實現自己的本性要求。」對他而言,戀愛和婚姻是可以有欺騙的,只要自己覺得快樂就好;對於誘惑他來者不拒,因為他覺得拒絕誘惑的方式,就是接受誘惑。他人生的追求,就是讓自己快樂。
亨利勳爵,就是世人對王爾德的印象。王爾德雖然是舉世聞名的大作家,但他在很多人眼裡,是極具爭議的,這部分爭議,來自於他的私生活。王爾德本人是一個出生在富裕家庭,放蕩不羈的花花公子,他不喜歡中規中矩的生活。還曾一度因為同性戀而入獄,因為在19世紀的歐洲,同性戀是一種罪。另外,王爾德也是一個「毒舌」,他鄙視世紀人們的庸俗,甚至大膽說出「為什麼我會和這樣的一些人生活在同一時代」。而這樣的人,註定飽受非議。但不管外界的流言蜚語,王爾德一直都堅持著隨心所欲,只要是他想做的,不管多少人反對,他總是會去做。
王爾德與道格拉斯
2、道林·格雷:自我
「自我」是從「本我」中分離出來的,用來調節「本我」和「超我」之間的矛盾。「本我」催促我們為了滿足的自己不顧一切,「自我」會讓我們去衡量,有些事能不能做、該不該做,以現實的情況出發,如何去做,後果是什麼。
電影《道林·格雷的畫像》劇照
不幸的是,有時即便「自我」會去思考去反省,結果並不能讓人如願。就像道林·格雷,結交亨利勳爵後,他開始效仿亨利勳爵的觀念和行事方式。因為他的緣故導致戀人西比爾·文恩自殺後,他一開始是自責的,但當他接受亨利勳爵灌輸給他的有毒的理論後,他轉眼就忘卻了悲傷,而是馬上開始追逐下一場歌舞演唱。
王爾德曾說:道林·格雷是我期望中的形象。可見,王爾德是希望成為道林·格雷的。他希望擁有像道林·格雷一樣的美好,而他所犯的一切罪,他身上一切負面的東西,都能被代替、被掩蓋。
3、巴茲爾:超我
在弗洛伊德看來,「超我」遵循道德原則,並力求追尋極致、完美的境界,是最高層次的人格。巴茲爾是一個很有才華的的畫家,他是那種為了追求藝術可以不顧一切的人,他一切都是美好的,所以他希望道林·格雷可以保持他身上一切最純粹最美的品質。
電影《道林·格雷的畫像》劇照 右:巴茲爾
當他發現道林·格雷逐漸變成一個冷酷、被欲望掌控的人時,他內心是十分痛苦的,因為這打破了他心中對道林·格雷,對「美」的幻想。王爾德作為一個唯美主義代表者,在內心裡,他實際上是想追求極致完美的,然而現實有諸多的無奈,這就註定了,成為「巴茲爾」這樣的人,只能是一個美好的理想,一個無法實現的期望。
《道林格雷的畫像》有什麼現實意義?
1、遠離損友
在未認識亨利勳爵之前,道林·格雷是一個非常單純善良、坦誠熱情的年輕人,在他身上,聚集著人性中所有美好的部分。他的美好,甚至成為了畫家巴茲爾藝術創作的源泉。巴茲爾說,遇到道林·格雷後,他所創作的作品,才是他迄今為止最好的作品。然而在認識亨利勳爵後,道林·格雷開始慢慢走向了一條不歸路。
在道林·格雷眼裡,亨利勳爵是非常懂他的好朋友,然而正是這樣的一個「朋友」,才讓道林·格倫一步步走向沉淪,最終無法挽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是千年不變的箴言。在群體社會中,人們常常會在不經意間被他人影響。作為有分辨能力的成年人來說,在交友時,要特別慎重地注意篩選,那些有可能讓你退步,拉著你墮落的人,要儘量遠離。相反,要選擇和志同道合、三觀正確的人相處,這樣才能促進自己的發展,不至於讓自己在無形中走上錯誤的道路。
2、父母要關愛和引導孩子
很多家長本來覺得自己的孩子很乖,但在他們上了初中、高中後,他們會發現會染上不少壞習慣,比如抽菸、喝酒、攀比、校園暴力他人等等。因為青少年分辨是非的能力比較差,但同時又容易盲目模仿,再加上他們心智不成熟,往往會做出一些讓家長頭疼,甚至是傷害他人的事。
對於家長來說,在孩子青少年時期時,可以儘量多注意一下孩子的交友圈,如果發現孩子的交友圈中有「不良少年」,正確的做法不是立即禁止孩子與對方的往來,而是要先反思自己:最近是否因為夫妻不和、經常吵架,而使得孩子不願意與家長交流,而是從別人那裡尋求認同感和關心;同時父母要以身作則,從小給孩子以良好的示範,這樣孩子耳濡目染,他們自然就會懂得父母的行事為人是怎樣的,而他們也自然而然會去效仿,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3、遠離罪惡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同樣的道理:由善入惡易,由惡入善難。人性是最經不起試探的。
電影《道林·格雷的畫像》劇照
一開始,道林·格雷是單純且善良的,但當他結識亨利勳爵,並接受了亨利勳爵「享樂主義」的那一套時,純潔如白紙的他,開始慢慢染上了汙跡。他與歌劇演員西比爾·文恩相愛,然後又殘忍地拋棄了她。當他得知西比爾因為他自殺之後,他內心還有一絲後悔和自責。可是很快,他又一頭扎進了享樂主義生活的旋渦。此後幾十年的人生裡,他越來越追逐這種肆意、曠野、歡愉的生活,即便這樣的生活裡暗藏著罪惡和羞恥,但他卻越來越熟練和習慣地過這種生活,或者說被這種生活所掌控。
電影《道林·格雷的畫像》劇照
當畫家巴茲爾來勸說道林·格雷不要再繼續墮落時,道林·格雷良心的最後一根防線崩塌了,他殺死了巴茲爾,也殺死了自己有可能迷途知返的最後一點機會。
最後,當他想要向善、悔過時,當他拿著刀刺向那副畫像時,他殺死的是他自己。而這個時候,他失去了青春,更失去了自我。
很多犯罪嫌疑人,在被抓後都會表示很後悔,但往往卻是,為時已晚。人性是經不起試探的,當置身於足夠誘惑的環境中時,比方說金錢、權勢、酒色,等等,沒有多少人能抵擋得住。有時我們會懷著僥倖心理,以為跨越某道防線後對自己的人生並不會有不好的影響,然而誰知道不會呢?誰知道向前跨一步之後,不是萬丈懸崖呢?
我們能做的只是,當你觸碰到罪惡的火苗時,請立即熄滅它。不要給自己犯罪和墮落的機會,才能保守得住自己想保守的那份真。
4、謹防那些能輕易獲得快感的事物。
對於道林·格雷來說,永遠保持青春,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誘惑。然而這不老的容顏,卻是通過出賣自己的靈魂得來的。在做出這個決定的之初,道林·格雷永遠也不會想到,這樣做的後果是多麼嚴重。
知乎上有這麼話題,叫做:年輕人千萬別碰哪些東西。下面的回答五花八門,但有一個回答,可以說是所有答案的總結。這個回答是這麼寫的:不能碰的東西有很多,但歸根結底需要戒除一種東西,就是那些能讓你獲得極大快感的事物。
說到這個,很多人馬上會想到的可能是毒品、賭博、性癮、酗酒等等,的確,這些都會將人引向一種墮落、瘋狂的地步,擾亂人們的正常生活,甚至讓人走極端。從最近的熱播劇《破冰行動》裡,我們能夠知道,像冰毒這樣的毒品,碰一次,就戒不掉。對於這類能激發快感的事物來說,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心和手,因為碰了不該碰的東西,就可能是萬劫不復。
社會學家芭芭拉在底層臥底8年後發現:越是處於底層的人,越是會用一種消耗型的方式來尋求快樂,比如看肥皂劇、打遊戲、上網等等。這些事情聽起來並沒有毒品等「殺傷力」巨大,然而這些事情,也正在慢慢消磨你的意志,讓你永遠待在舒適圈裡,不敢挑戰困難,不敢也不願意去創造和努力,而這樣的結果,就是在庸庸碌碌中揮霍掉自己的生命。
尼採說:當你在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正在凝視著你。有時候,如果一步錯,只能步步錯,最終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