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月光》為了孩子去做小三!我看到了人性中最大的自私和貪婪

2020-12-04 七七情感驛站

#白色月光#

對於女性而言,家庭事業是難以兼顧的。女性為了家庭,犧牲事業,有時候,好像是寄人籬下,日復一日的全職太太,每天為了孩子,丈夫的衣食住行操勞,面臨著身材走樣,容顏老去的焦慮感。慢慢的,女性在枯燥的婚姻中,喪失了自我的價值。曾經的你,也是名牌大學畢業的學生,對於未來,你也有美好的職業規劃,但是因為結婚,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事業與家庭,只能夠兼顧一項。如果你選擇事業,就會忽略家庭,因為忙於工作,疏忽了和孩子的陪伴,孩子與你有了隔閡,作為媽媽的你,內心也是很煎熬的。

因此女性是不容易的。《三十而已》中,顧佳也面臨著這樣的境地,為了兒子許子言,她已經做了幾年的全職太太,但是當顧佳想要復出工作,卻遭到了許幻山的反對!許幻山覺得女人就應該在家相夫教子,可是做家庭主婦,對於顧佳而言,就是大材小用。兩個人因為這件事情,大吵一架。這是顧佳的苦衷,也是所有不得已做全職媽媽的痛!

完美婚姻中,暗藏著玄機!

最近熱播劇《白色月光》也是一部講述了女性在婚姻中,面臨的重重問題,事業與家庭如何兼顧?丈夫婚內出軌?婚姻中,夫妻之間缺乏信任感?這些棘手的問題,在一個中年女性生活中,淋漓上演。女主張一(宋佳飾演)與男主張鑫(喻恩泰)是一對夫妻。兩人原本有幸福美滿的生活,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兒笑笑,一家人其樂融融。但是兩個人的婚姻模式,顛覆了常規的婚姻模式,男主外,女主內!而是少見的家庭模式,女主外,男主內。張一在外面打拼事業,事業有成,是一家建築公司的老總,薪水豐厚!而丈夫張鑫則是做家庭煮夫。家裡的一切事宜,都是張鑫在打理。兩個人看似分工合作,家庭和滿,其實婚姻中暗藏著危機。

丈夫張鑫,美名其曰是為了妻子的事業,放棄了自己的事業,甘願做妻子張一背後的男人,表面上,是愛妻子張一的表現,其實內心是有不甘心的,畢竟作為一個男人,應該在外面撐起一片天,養家餬口的責任,也應該落在男人的肩膀上,只要是有點志向的男人,都不會選擇在家裡照顧家庭。其實張鑫的內心是極其不情願的,他一直壓抑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感。

 女主外,男主內的婚姻會幸福嗎?

張鑫就像是一個兩面人,一面是妻子張一,所有朋友面前的好好先生,一面是不甘於現狀,又是在自己籌備做微商,一邊又是做早教公司。總之從張鑫的這些做法來看,他不情願做一個被外界稱之為吃軟飯的男人。因此他和張一的婚姻,其實從家庭分工角色中,就有了分歧。表面上張鑫是支持張一去做自己熱愛的事業,實質上,張鑫內心深處是有委屈的,他很壓抑,自己為了家庭,犧牲了自己的人格和事業,於是在婚姻中,他一直想要通過創業的方式,來證明自己。而婚內出軌,也是張鑫為了找存在感的一種方式。

相信大家在追劇的時候,一直很疑惑的問題,劇中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小三?是那個被趕走的孫雯雯(張鑫女兒的幼教老師)還是張鑫的微商女客戶?這部愛情懸疑劇,讓大家看不太懂。其實後面我們就可以清晰地知道,張一所謂的好朋友楊雁(張鑫的真正出軌對象)才是那個真正的小三。楊雁(劉敏濤飾演)最初以一個知心大姐姐的方式,接近張一,她和張一說自己的悲慘婚姻經歷,經歷過丈夫的婚內家暴,出軌,最後選擇離婚,以此來博得張一的同情,然後還幫助張一去排擠走另外一個和張鑫有苗頭發展成為情人關係的,孫雯雯。

所謂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天上是不會掉下餡餅的,小心你身邊任何一個靠近你的人,特別是還為你好的。楊雁就是這個一個心機婊的存在。她先是利用張一,把張鑫的小四孫雯雯擠走,然後還有意無意間透露出,她自己就是張鑫的出軌對象,藉以刺激張一,和張鑫離婚,簡直是如意算盤打得很好,這樣做就是一箭雙鵰,最後自己坐享其成。她妄想著張鑫和張一離婚後,會和她重組家庭,這樣她就可以給兒子一個完整的家,她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自己兒子,能夠擁有更好的生活環境,有父親的疼愛。而她之所以選中了張鑫,無非是覺得張鑫,人比較踏實,她看到過,張鑫對女兒笑笑無微不至的照顧。

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楊雁破壞張一的婚姻,就是為了自己的孩子。為了自己孩子有一個完整的家庭,不惜一切代價,機關算盡,去破壞別人的家庭,可以說,劇中的楊雁是一個極度自私的女人。這個女人不僅自私,還很可怕,如果自己得不到,就要毀掉,劇中最後,她把兩人的激情視頻,發到了張鑫公司的PPT上,張鑫去公司開會的時候,所有人,都看到了張鑫的醜事。張鑫婚內出軌的事情,人盡皆知。一時間張鑫成為人人唾棄的對象,連他最好的朋友也不願意跟他合作做事,主動撤資。張鑫一時間人財盡失。也可以說是咎由自取。張一是這段婚姻中的受害者,但是張一,都沒有小三楊雁做的絕。可見楊雁心狠手辣,是絲毫沒有道德底線的,要不然也不會破壞別人家庭。

愛從來不是自私佔有!

 楊雁做小三,就是想要張鑫做自己家庭的長期飯票,這一刻,我看到了人性中,最大的自私和貪婪!她找張鑫,就是想要張鑫承擔養家餬口責任,還可以給予兒子想要的父愛,幫助孩子健康成長。但是她殊不知,自己想要獲取的幸福,是通過傷害他人的家庭幸福,才能夠得到的。楊雁太自私了,張鑫也有自己的女兒,如果他選擇和張一離婚,那麼張鑫的女兒笑笑,就成為單親家庭的孩子,以後假如張一重新開始一段婚姻,也會對笑笑的成長有深刻的影響,都是做父母的人,楊雁怕自己的兒子在單親家庭中長大,心裡不健康,沒有好的成長環境,就不怕對張鑫的女兒以後的人生有影響嗎?原生家庭,對孩子帶來的傷害是伴隨一生的,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楊雁作為一個母親,如果能夠將心比心,就不會去破壞張鑫原本美滿的家庭。

當然,一個巴掌拍不響,在這段婚外情中,張鑫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妻子在外辛苦養家,雖說她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才選擇事業。但是兩個人當時也是商量好,男主內,女主外。這是張鑫認可的。既然認可,就應該從心底處,去支持,而不是把不滿藏在心底深處,通過出軌的方式,去發洩自己在這段婚姻中的不滿,就好像是自己出軌了,才能夠證明自己是個真男人?張鑫太愚昧了。這是玩火自焚,如果在婚姻中,對婚姻中的分工不滿,可以直接說出來,可以跟妻子張一商量,而不是選擇一條極端的道路,去發洩內心的欲望。

其本質上,張鑫也是一個自私的人,因為他並不想成就妻子張一的事業夢想,只是在偽裝,做一個好先生,他骨子裡,還是大男子主義的。他在這場婚外情中,沉浸其中,一直對張一撒謊,張一給了他無數次機會,希望他自己承認出軌,並且認為出軌和欺騙是兩碼事,但是張鑫依然是咬緊牙關,不到黃河心不死,只要是不抓住出軌的證據,男人的普遍說辭,就是沒逮到,就是沒有出軌,也是自欺欺人!也不知道張鑫在出軌的時候,有沒有想到一旦事情敗露,會對女兒造成什麼樣的傷害?畢竟他那麼愛自己的女兒。

好的婚姻,需要溝通,坦誠相待!

當張鑫發現妻子張一發現自己出軌的事情,並且錄了像的時候,他找小三楊雁攤牌,楊雁說讓他離婚,當時張鑫說了一句,特別諷刺的言語,他說道:「我愛張一,愛笑笑,我不能夠離婚」。當時看到這句話,就覺得男人真的都是大豬蹄子,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真想對張鑫說:你愛張一,愛笑笑,你還出軌呀?簡直是荒唐,好像婚外情中,男人出軌的事宜敗露後,第一反應,都是想要取得妻子的原諒,而從來沒有選擇離婚。《三十而已》中,許幻山出軌後,被發現,第一反應也是求得顧佳的原諒,並且極力和林有有撇清關係。《白色月光》中,張鑫被發現後,也是如此做法。可這恰恰是讓婚姻中的女人,無法忍受的。無法忍受男人嘴上口口聲聲說愛你,但是心裡卻朝三暮四。這是對婚姻不負責任的表現,也是男人不忠誠的表現!

總而言之,出軌的男人,和選擇做小三的女人,都是極度自私和貪婪的人。男人出軌的貪婪,就是滿足自己的生理欲望,但是又不需要承擔家庭中的責任,當小三沒有觸碰到自己的利益的時候,什麼都好說,當小三一旦威脅到自己的家庭和生活,男人就逃之夭夭,這樣的男人很貪婪,他心裡很清楚,妻子永遠都是妻子,就算是和妻子激情褪去,妻子在家庭中的角色,仍然必不可少,因為他懂得妻子才是為這個家庭真正付出的人,也知道妻子才是和自己過一輩子的人,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內心貪婪的欲望,一旦陷入欲望的漩渦,就無法自拔。兩邊都想要。

人要節制自己的欲望,不要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小三也是貪婪和自私的,女人之所以做小三,無疑就為了兩種目的,一種是為了過上更好的物質生活,一種是為了滿足情感的需求,這個楊雁是很貪婪的,她兩種都要,她想要張鑫為自己和兒子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因為孤兒寡母,生活很艱難。也要張鑫為自己的兒子提供情感價值,讓張鑫把對女兒笑笑的愛,轉移到她兒子身上。可是她太異想天開了。張鑫根本不愛她,跟她也只是各取所需罷了,並沒有想要跟她有長期發展。劇情最後張鑫和張一離婚,依舊沒有娶楊雁,楊雁兜了一大圈子,還是回到原地。張鑫明白,一個破壞別人家庭的女人,這個女人的本質能夠好到哪裡去?即使張鑫自己也知道自己不是什麼好男人。

離婚後的張一,反省了自己在這段婚姻中,自己的問題。這場婚姻的破裂,兩個人都有原因,兩個人都是兇手!張一沒有怨恨張鑫出軌,而是打算放下過去,和閨蜜一起創業。

張一坦然接受自己婚姻的不幸。就像是她自己的說的:「愛永遠都沒有錯,我們不能因為受了一點傷害,就懷疑愛情懷疑婚姻,愛是相信,懦弱的人是無法得到愛的,愛是要花很大力氣的。」張一是勇敢地,勇敢地面對自己選的婚姻,帶來的結果!

張一從崩潰、無助、絕望到奮起反擊,每個女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斷的傷害中一次次成長。

有些劇告訴你:「婚姻不是幸福的源泉」。

有些人提醒你:「再完美的關係,也存在漏洞」。

無論是顧佳與許幻山的婚姻,還是張一和張鑫的婚姻,無論是男主外還是女主內,無論是女強還是男弱,再完美的婚姻,都是存在漏洞的,婚姻不是幸福的源泉,人幸福的源泉,是能夠擁有幸福的能力,不要把幸福感寄託於婚姻中,或者是其他人身上,而是從自身獲得幸福感,這樣無論你遭遇了多少不幸?依然可以面對婚姻中帶來的挫敗感。讓自己擁有幸福的能力!任何時候,人都要學會滿足,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為他人著想,切忌不能貪婪和自私,因為如果太過於貪婪,最終會被欲望吞噬掉。貪是諸惡源,誠為萬善本。人的貪念是萬惡之源,誠信是立人之本。心中有道德,做一個善良心中有愛的人。

單選|許放炮是新世紀渣男,而《白色月光》中張鑫則是渣的體無全膚

相關焦點

  • 《造物者之歌2》:有恃無恐的表象之下,包裹著人性的自私與貪婪
    02遇見更深的惡,決定放手一搏為慶祝室友陳元獲得參加京華市預賽的資格,簡墨和兩室友在火鍋店推杯換盞,意外遇見了一個被追殺的小男孩。小男孩一旦被抓住,就要被挖去雙眼給別的孩子。原來,有人寫造紙人出來,就是為了獲取他們身上的有用器官。這是非法造紙用於器官移植。
  • 人性的貪婪
    人性的貪婪,那便是人性的弱點,簡單來說就是不知足。不知足,有不知足的嚴重後果,老子很嚴肅的指出,不知足,便是最大的禍患和過錯。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嚇唬我們。看一下歷史和現實中的無論是。有權勢者還是普通老百姓,最終遭致身敗名裂。乃至滅國殺身的結局的原因,說到底,無不是起於貪婪不知足。
  • 《三十而已》《白色月光》同為出軌劇,後者女主做法映射社會現象
    《三十而已》的大結局是女主跟出軌渣男離婚,擁有自己無限美好的事業,帶著家人暫時歸隱山林去了。該結局一播出,引得無數觀眾點讚,大家都誇女主活得通透。一、同為渣男出軌,一個活得通透,一個重蹈覆轍《三十而已》播完沒多久,與其同為渣男出軌劇的《白色月光》來了。
  • 《驢得水》一頭驢不如《驢得水》人類貪婪下的動物行為的動物行為
    我又去看老電影,看了周申導演的喜劇電影《驢得水》,突然覺得很感動。該片由張一曼(任素汐)、孫恆海(大力)、周鐵男(劉帥良)和裴魁山(裴奎山)在1942中扮演主角,講述了一群夢想教師從大城市到遙遠的山區並開辦小學的故事。
  • 白色月光大結局是什麼揭秘 主要講述故事劇情內容梗概
    《白色月光》是一部懸疑劇,講述了事業有成的職業女性遭遇丈夫出軌的故事,將於近日播出,劇情是非常緊湊飽滿的,那麼,《白色月光》大結局是什麼?下面小編就來說說。  《白色月光》大結局是什麼  在《白色月光》結局中,張鑫出軌的證據終於被找到,張一最後果斷跟張鑫離婚了。
  • 男人說和小三斷了私底下還偷偷聯繫,怎麼辦?
    好幾個女孩問我這個問題。其實我覺得這句話就像問你自己:明明發誓要減肥,還是忍不住美食的誘惑;明明說早睡,還是放不下手機裡的抖音……就像問孩子:明明答應好好學習,卻考試不及格;明明說要努力,卻總是偷懶……這其實就是人性,他當初娶你的時候明明說要一輩子對你好,最後還不是背叛了你?
  • 永遠不要試圖去考驗人性,因為人性根本經不起試探
    為了在進化競爭過程中爭取最大限度地生存和擴張,基因不得不「自私」起來,甚至不再滿足於自然饋贈在殘酷的大自然競爭中,基因為了不斷複製自身,花費了幾十億年,建立了保護自己的外殼、具有生存優勢的多細胞群體,甚至建立了生物個體間的交流和人類文明。社會道德的歷史和基因的歷史差別實在是太大比起基因幾十億年的歷史,人類文明即使從舊石器時代開始算,也僅有400萬年。
  • 貪婪自私或許都不是我們的錯,因為我們都只是基因的載體
    或許我們可以以另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去看,認為相互競爭的不一定是物種,還可以是個體或者基因;生存,也不一定是指個體或物種的存亡,還可以是基因的延續。以基因進化的視角,去解釋自然界中的各種生物行為現象。基因和進化論放在一起,可形成一個大體上圓融的體系,可以詮釋生活乃至生命中的很多現象。這就是理察·道金斯的著作《自私的基因》所提出的觀點。
  • 印度野生大象被殘忍傷害,人性的自私與貪婪的縮影
    母象逃到河邊,把受傷的鼻子和嘴巴浸在水裡它獨自在河裡站立了幾天後以極痛苦的方式離開了這個世界和它信任的人類更加催人淚下的是在事後,人們才知道它肚中的寶寶即將誕生....而在事發後,當地的動物保護協會也曾試圖去解救它他們將兩頭大象帶進水裡,試圖誘使它離開河水,以便展開救助
  • 接觸人性本質較多的是哪些職業?看看你有沒有中了
    《三字經》中所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人在最初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但是隨著後天所處的環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習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別。正是因為虛偽的世界,所有人都虛偽的活著,多少人用虛偽來掩飾人性的醜陋。
  • 電視劇《白色月光》拍攝地是哪? 有多少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電視劇《白色月光》拍攝地是哪?都市情感懸疑劇《白色月光》是在青島拍攝的。該劇由五元文化出品、優酷土豆、曲江影視聯合出品,為弧光聯盟第十二部作品,「鬼才導演」五百監製,新銳導演劉紫微執導,宋佳、喻恩泰、劉敏濤、黃覺等領銜主演。有多少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 人性最大的自私:偏執地去愛一個,不愛自己的人
    她也曾表白,但是男生告訴她:「你不是我喜歡的類型。」當時的她問:「那你喜歡什麼類型?我就可以變成什麼類型。」男生搖搖頭,卻是沒有給她答覆。她為了追逐這個男生的腳步,大學特意和他在一個城市,她想方設法在男生面前展示自己的好,優秀,善良,溫和,大方,但是男生就是不喜歡她,甚至因為她追得過緊,特意保持距離,就連回她的消息都是輪迴。
  • 電影《硯床》赤裸揭露人性的本能和自私
    電影《硯床》赤裸揭露人性的本能和自私  作者:納蘭唐兒  徐志摩說:「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大多數人窮盡一生都在追求精神靈魂的伴侶。歷盡艱辛,排除萬難,終於走到一起了,可是最終還是分道揚鑣了,他們敗給的不是平淡的流年,也不是一地雞毛的瑣碎生活,而是夫妻性生活不協調,抑或是無性的生活。
  • 這個世界上最自私的話就是: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
    今天,我看到鄰居在打罵他的孩子,一頓狂風驟雨,孩子被虐得淚流滿面,他打罵孩子時說的最多的話就是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原因是這樣的,他的孩子有些內向,在學校見到老師不敢打招呼,有時候看到長輩也不叫,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的。
  • 是枝裕和《無人知曉》:媽媽自私拋棄4個同母異父的"黑戶"孩子
    影片中,她的小小人生就是"從行李箱中來,又回到行李箱中去。"生日當天,她渴望媽媽能夠回家,但未能如願,哥哥姐姐為了給她慶生,給她穿上自己喜歡的鞋子、衣服,帶她到外面的世界呼吸新鮮空氣。她愛吃巧克力,但是卻乖巧地每天只吃一顆,生日當天剛好吃下了最後一粒,一臉滿足。小雪發生意外,也是因為自己站在凳子上獨立地去關陽臺的拉門。
  • 白色月光孫雯雯結局如何 孫雯雯扮演者付枚個人資料介紹
    近日,電視劇《白色月光》正在熱播當中,劇中大家最關注的地方就是小三是誰?其中的孫雯雯是小三嗎?孫雯雯在劇中的結局是什麼?孫雯雯扮演者是誰呢?一起來看一下具體的情況。  孫雯雯結局是什麼  雖然說孫雯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小三,但是她的人設是很讓人討厭的,因為她是一個喜歡走捷徑的人,利用男人來達到自己想要的高度,在和張鑫上床之後,拍下證據威脅張鑫給自己50萬,但是張一在知道真相之後,就走了法律途徑,這50萬是夫妻共同財產,最後孫雯雯被送進了監獄,也算是罪有應得。
  • 《自私的基因》:人是自私的嗎?
    道金斯聲明,《自私的基因》這本書的根本目的就是探討「自私與利他的生物學本質」,解釋為什麼儘管成功的基因都是自私的,而我們卻會看到「有些基因為了更有效地達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也會滋生出一種有限的利他主義」。
  • 豆瓣9.2《蝙蝠俠·黑暗騎士》對「小丑」人性中「七宗罪」的分
    我是阿左我有話要說,情感作家,鍾愛寫作,對感情充滿激情,分析人性。關注我,你會得到不同的情感收穫。有人說:小丑是蝙蝠俠內心黑暗的一面,蝙蝠俠打破秩序是為了維護理想的正義;小丑打破秩序是為了探索人性的真諦;這也是對既定秩序的挑戰,但蝙蝠俠被定義為重建秩序,小丑被定義為製造混亂。
  • 川端康成《廁中成佛》:人性的過度貪婪,往往是在自掘墳墓!
    這是一篇頗具諷刺意義的短小說,當一個人的貪婪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等同於自取滅亡。人有欲望並沒有什麼不對,但凡事都得適可而止,過度的貪婪往往是在自掘墳墓,這是人性的醜惡,也是一個人走向滅亡的開始。當然,欲望與貪慾也是有差別的,正如雄心壯志和貪得無厭原本就不同,一個是為了理想報復,而另外一個則完全是為了獲利。
  • 《自私的基因》:劉慈欣強推的科普神書,我勸你不要挑戰人性?
    引言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個問題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吧,西方的哲學就是這樣誕生的,一群生活在城邦裡的人每天酒足飯飽之後就開始思想這些個問題,進而產生了偉大的哲學。但是在這之前,人們更多的是考慮的是世界萬物的本源;直到智者時期的普羅泰戈拉提出了認識你自己。這才開始將人放在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所有的都是圍繞著人這個因素所展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