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可以說是化學領域最偉大的科學成就之一,人類科學家用了近一個世紀的時間,反覆嘗試才將元素周期表組織成目前的形式。
而由史丹福大學物理學教授們開發的一個新型人工智慧(AI)程序,在幾個小時內就完成了同樣的壯舉。
這個名為Atom2Vec的程序,通過在線資料庫分析化合物名稱列表,成功地學會了區分不同原子。
然後該程序使用從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借鑑的概念——通過觀察周圍的其他單詞可以理解某單詞的屬性——根據元素的化學屬性對元素進行聚類。
史丹福大學文理學院的研究負責人張壽成教授和物理學教授傑克遜·伍德說:「我們想知道人工智慧是否足夠聰明,可以自己發現元素周期表。我們的團隊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張教授說,這項研究發表在6月25日出版的《國家科學院院刊》上,這是他朝著更加宏偉的目標邁出的重要一步,他正在設計替代圖靈測試的工具——圖靈測試是目前測量人工智慧的黃金標準。
張教授認為,圖靈測試是有缺陷的,因為它是主觀的。「人類是進化的產物,我們的思想混雜著各種非理性因素。讓AI通過圖靈測試,它需要重現我們人類的非理性,這是非常困難的事。」
他希望提出一個新的人工智慧標準。「我們想看看能否設計出一種人工智慧,在發現新的自然法則方面勝過人類。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首先要測試它是否能夠完成人類已經做出的一些最偉大的發現。通過重建元素周期表,Atom2Vec已經實現了這個次要目標。」
張教授和他的團隊在Google解析自然語言的AI程序上,對Atom2Vec進行建模。Google的AI程序稱為Word2Vec,其工作原理是將單詞轉換成數字代碼或向量。
通過分析向量,AI可以在其他單詞同時出現的情況下,預測某單詞在文本中出現的概率。
例如,「國王」這個詞經常伴隨著「王后」,而「男人」則通常伴隨著「女人」。因此,「國王」的數學矢量大概可以翻譯成「國王=王后減去女人再加上男人」。
張教授說:「我們可以把同樣的想法應用於原子,我們沒有在一組文本中輸入所有的單詞和句子,而是輸入了所有已知的化合物,如NaCl、KCl、H20等。」
從這些數據中,AI程序得出一些結論,例如鉀(K)和鈉(Na)必須具有相似的性質,因為這兩種元素都可以與氯(Cl)結合。「就像國王和王后搭配,鉀和鈉也是搭配的。」
張教授希望,今後,科學家可以利用Atom2Vec來發現和設計新材料。「這個人工智慧項目是無人監督的,但是你可以給它一個目標,並指導它去尋找一種高效的材料,比如將太陽光轉化為能量。」
他的團隊正在研發程序的2.0版,該程序將致力於破解醫學研究中的一個棘手問題:設計正確的抗體(能夠誘導免疫反應的分子)來攻擊癌細胞特有的抗原。目前,治療癌症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是免疫療法——靠自身的抗體攻擊癌細胞。
但是人體可以產生1000多萬種獨特的抗體,每種抗體由大約50個基因組合而成。
「如果我們能將這些基因構建模塊映射到一個數學載體上,那麼我們就可以將所有抗體組織成類似周期表的東西。然後,如果你發現一種抗體對抗原有效但有毒,你就可以在同一個家族中尋找另一種同樣有效但毒性較小的抗體。」
來源:PHYS作者: Ker Than智能觀 編譯
—完—
聲明:編譯文章旨在幫助讀者了解行業新思想、新觀點及新動態,為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智能觀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