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疊紀:引螈、盤古大陸
由於地球大氣層的高度富氧化,導致在氣溫回暖達到某個臨界點時,整個地球都被點燃了,高濃度的氧氣助長了火勢,一燒就是三十年。燃燒所帶來的有毒氣體,持續禍害近萬年。這場大火也導致石炭紀時期依靠高度氧氣含量而發展起來的眾多物種滅絕或進化成更為渺小的體型。巨型昆蟲慘遭烈火洗地,然而板足鱟卻依舊存活了下來。只是進入二疊紀之後的板足鱟再難重振當年的雄風了,由於過早的將附足進行行動和呼吸的絕對隔離,此時的板足鱟再難有潛能可以挖掘,進化方向大體定型。厚重的甲殼導致它們步履蹣跚,在陸地上難以與二疊紀的爬行動物爭鋒。此時的海洋魚類再度興起,淺水則被兩棲和爬行動物所佔據,因此這支板足鱟就此滅絕了。只是早在寒武紀時期,就有一支板足鱟旁支另闢奇徑,在漫長的佛系進化中一路延續到了今天,這便是蜘蛛。
引螈
早在石炭紀中後期,巨脈蜻蜓就遭遇到了自己的天敵,爬行動物引螈。然而在石炭紀末大滅絕事件中,它們與巨脈蜻蜓一樣遭到烈焰焚燒。所幸在機緣巧合之下,留存了部分火種,並在地球生態漸漸恢復平穩之後,走上了王座。就外形整體而言,引螈身體長1.8米、四肢粗壯、底盤偏低、頭骨巨大,與鱷魚十分酷似。只是引螈成為地球主宰的時間,只存在於二疊紀很短的一個區間,此後不久便被趕下了王座。因此引螈的身上遍布鱗甲,皮膚中擁有許多骨質小結節可以構成防護甲以防禦其他食肉動物。異齒龍正是引螈需要防範的重點,它們也是二疊紀期間統治大陸時間最長的物種。
盤古大陸
在地質史上被稱作「異齒龍」的物種有兩個,其中一個存在於侏羅紀時代,另外一個便是二疊紀的主宰。雖然被冠之以「龍」,但是這一異齒龍不僅不是爬行動物,反而與哺乳類關係更為接近。在它們背上進化出高大的背帆,這有助於異齒龍在乾旱炎熱的二疊紀調節自身的溫度。與陸地上霸主爭奪如此激烈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二疊紀的海洋依舊處於生態破壞和恢復的循環之中,未能形成較為強勢的捕獵者。進入二疊紀末,海洋中再度發生大滅絕事件,並導致95%的海洋生物就此消失。從今天的研究角度推論,很有可能是地球生態圈為了應對陸地動植物的大規模繁盛人進行的一次自我調節,即形成更加合理的大氣層比例和更完善的生態鏈,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溫室效應」。正是在二疊紀時期,曾經分離的地球不同板塊又一次構成一個整體,被稱為「盤古大陸」。
二疊紀異齒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