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盆紀:鄧氏魚、海西運動
到了4億年前,泥盆紀開始了。在這一時期,魚類繼續進化。他們一方面在海洋中開疆擴土,逐步碾壓了包括三葉蟲(這是一種寒武紀就已經存在的海生物種)在內的眾多族群;另一方面,它們其中的某些魚類的鰭開始逐步演變成堅硬的翅片,促使其擁有足夠的能力爬行到陸地,並成為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的祖先。
為了能夠與志留紀霸主板足鱟抗衡,有一種魚類針對它而進行了全面進化,它就是鄧氏魚。比如為了抵禦板足鱟鋒利的雙鉗,鄧氏魚進化出了堅硬無比的外甲,其甲冑的密度遠勝先前所有物種,故而讓板足鱟的武器在它們面前形同虛設。由於驚人的防護能力,泥盆紀時期的鄧氏魚幾近於無敵,開始逐步擠壓板足鱟的空間,並逐步發育成為體長可達11米、足足有4噸之重、咬合力高達5噸(相當於霸王龍的1.7倍)的頂級掠食物動物。鄧氏魚的是泥盆紀時代最大的海洋獵食者,被科學家們冠名以「恐魚」的尊號。
到了泥盆紀晚期,發生了一次大規模長時間的物種大滅絕。縱觀整個泥盆紀晚期至石炭紀交接之際的大滅絕事件,呈現出兩個高峰。第一個發生在泥盆紀晚期法門階的早期,第二個則出現在泥盆紀和石炭紀交接之時。兩次高峰間隔100晚年,前後總計持續了兩百多萬年甚至更長時間。這次大滅絕事件導致地球上78%的海洋物種滅絕了,迫使更多的物種登陸。最早的陸地脊椎動物海納螈就是在此時登上了陸地的,而它正是人類和其他四足動物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