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領教工坊 ,作者黃奇帆
領教工坊
領教工坊面向「價值創造型」中國民營企業,以「私人董事會」修煉企業家領導力,以領教及優學院「TMT特訓營」、「TMT公開課」、「企業過程輔導」等打造高績效組織,致力於成為中國領先民營企業突破性成長的可信賴夥伴。
在10月31日舉辦的「2020美好企業嘉年華暨第九屆中國企業家私人董事會年會」上,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顧問,原重慶市市長黃奇帆現場發表演講,就大家熱議的中美關係發表自己的看法。
以下是演講全文。
▲ 黃奇帆教授在「2020美好企業嘉年華」上發言
很高興今天來參加「2020美好企業嘉年華暨第九屆中國企業家私人董事會年會」,今天會議的主題是「危機喚醒領導力」,我想講一下和危機有關的事項。
我的演講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中美經濟脫鉤形成的危機衝擊及兵棋推演;
第二部分是關於我們國家今後一段時間以國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互促雙循環的新發展戰略。
這個發展戰略在前天閉幕的五中全會作為決議通過。
今年全球最大的黑天鵝就是新冠肺炎疫情。保守估計,年底全球的確診人數將超過6000萬,而美國的確診人數一定會突破1200萬。
美國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醫療條件最好。但超過4%的美國人口確診,差不多佔全球確診人數的20%以上,不得不說是一個悲劇,這是美國政府領導力的悲劇。
現在的美國有三個特徵:
經濟特徵是滯脹,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也出現嚴重的經濟萎縮;
社會特徵是民粹主義盛行,整個社會撕裂、階層撕裂、民族撕裂、白人黑人撕裂等等;
政客政治行為的特徵表現為極端「甩鍋」,甩鍋的對象就是中國,炮製出各種與中國脫鉤的情況。
在18年、19年中美貿易摩擦期間,各種脫鉤的論點已不斷出現。
疫情之下,「脫鉤論」有過之無不及,各種政客在不同場合提出的脫鉤論五花八門,這是為了獲得選票,轉移視線。
十面脫鉤,來勢洶洶
我們可以將美國政客這幾個月各種各樣的脫鉤言論歸納為十大類型:
1、貿易脫鉤
這比加關稅更嚴重,前幾年加關稅不作為貿易脫鉤的概念,只是增加貿易的成本,把貿易成本加給中國。
而貿易脫鉤是中斷貿易的行為,不買中國的東西,不賣給中國東西。不僅僅是與美國貿易脫鉤,而是聯合美國的盟友來與中國脫鉤。
2、資本脫鉤
中國在美國有200多家上市公司,這些上市公司都由美國的證券公司、投資銀行保薦上市,由美國的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保駕護航,都符合美國法律,要脫鉤沒有道理。
但美國人在起草一個針對中國200多個上市公司的法案,這個法案是量身訂作的,如果美國議會通過,我們這些上市公司變得不合法,就會被逼著脫鉤。
3、金融脫鉤
美國政府領導要求美國的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不為中國的工商企業融資、貸款、做保險業務,這是金融上的脫鉤。
4、技術脫鉤
就像在華為和中興身上發生的,不賣高科技產品給華為,不賣製造晶片的裝備給華為等等。
5、投資脫鉤
川普要求美國企業從中國撤離,這個是投資脫鉤。
6、網際網路脫鉤
兩個月以前,美國國務卿提出在五個環節上,美國的網際網路與中國脫鉤。
7、教育脫鉤
美國正在推動,讓中國的36萬留學生(包括本科、碩士、博士等等)離開美國的大學。
今年年初從美國離開的中國學生如果要回去,籤證都籤不出來;如果這個階段到國外旅遊,要回美國也回不去,畢業以後留在美國工作也很困難。
這個脫鉤的著力點在理工科,就是美國人說的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這些專業。
8、Swift網絡脫鉤
Swift網絡是全世界1萬多個商業銀行的聯合會,通過這個網絡,和全世界的企業互相做貿易,以美元為中心完成清算、結算。
如果脫鉤,中國的企業和世界各國的企業做生意時會遇到清算、結算的不方便,從這個角度也可以遏制中國和世界的貿易關係。
9、外匯市場脫鉤
美國一些議員、政客推動這個方面的脫鉤,懲罰中國,或是懲罰香港。
10、長臂管轄
以美國國內法替代國際法,管理世界各地不聽美國話或者看不上眼的企業,對他們進行處罰或是凍結帳戶等等。
以上十個方面,總體上來看氣勢洶洶,不可一世,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狀態。
戰略上藐視它,戰術上重視它
我們有時候也會覺得這非常嚴重,如果實施到位就相當於50、60年代美國、西歐與蘇聯、東歐之間的冷戰。
那時兩個半球間的貿易量只佔世界貿易市場的3%,基本上經濟脫鉤,互相凍結。
美國人就是希望中國回到那種狀態。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做什麼分析?我們要看到三個概念:
第一,這十個方面的脫鉤,不是由美國政府正式對外宣布,也不是美國議會正式批准的行為,只是各種議員、政客在各種場合說出來的,就是打嘴仗的一種狀態,還不是真正的國家行為。
第二,儘管不是真正的國家行為,但不管是蛛絲馬跡,還是具體的報刊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每種狀態都有局部的行動在跟進。
比如教育脫鉤,美國有二三十個學校已經對中國留學生採取驅趕措施;技術脫鉤,儘管沒有對中國企業全面脫鉤,但華為、中興等高科技企業,多個大專院校、重點學校的高科技單位上了美國政府的黑名單。
第三,美國總統大選以後,不管是現總統連任還是新總統上任,並不一定會改變現在的脫鉤輿論。
也就是說,這種脫鉤輿論不僅僅是打嘴仗,是和美國國家利益攪在一起,和美國甩鍋的責任攪在一起,是美國擔心中國作為老二可能變成老大、對老二打壓的心理攪在一起,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面對這樣的判斷,中國要怎麼處理?還是毛主席當年說的好,毛主席說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戰略上藐視他,帝國主義是真老虎,戰術上重視他。
我們現在要以毛主席的這個判斷、哲學觀、世界觀對待十大脫鉤事項。
第一,在具體運行上,我認為最體現毛主席哲學觀、世界觀的就是黨中央在中美貿易摩擦期間採取的方針:丟掉幻想,準備鬥爭。這是毛主席當年說的,我們應該以底線思維想這個事情。
第二,保持定力,增強信心。要看到我們國家自身的力量,要有道路自信。我們相信脫鉤也罷,撤資也罷,各個方面的打壓摧毀不了中國,只會讓中國發展得更強大。
第三,守住底線,靈活應對。
第四,抓住關鍵,補齊短板。《孫子兵法》說:先為不可勝,而後求勝。什麼意思?自己有什麼短板,要清醒地把這些短板補掉,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不會被人家打敗,使自己變成一個不可勝的體系,而後逐步逐步戰勝對手。
這四條原則是中美貿易摩擦期間我們國家的基本方針,也是我們應對美國十大脫鉤的基本措施、基本邏輯、基本原則。
全面脫鉤會導致雞飛蛋打,雙方受損
當然,對十大脫鉤不能光靠理念來分析,還要很具體的分析。
應該每個脫鉤一個工作小組,深入研究,脫鉤一旦發生,會對中國帶來什麼衝擊,對美國帶來什麼反衝擊。
勝敗得失要分析透,分析到位,然後才能做到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才可以真正做到有備無患,問題發生時有反制能力。
時間有限,我們很簡單地把這十大脫鉤分兩部分,做一個兵棋推演。
這十大脫鉤是兩類。一類是和金融無關的經濟、社會脫鉤,比如:
貿易脫鉤;
工商企業的投資脫鉤;
技術的脫鉤;
教育的脫鉤;
網際網路的脫鉤。
這些和金融無關。
還有五種是金融類的脫鉤,比如:
保險公司、商業銀行金融脫鉤;
上市公司資本市場脫鉤;
Swift網絡脫鉤也是金融清算手段;
外匯脫鉤,是貨幣市場的概念,也是金融;
長臂管轄是執法的問題,但全部的依據和手段都是財務性的、金融性的,凍結、罰款,都是金融範疇的問題。
五個金融脫鉤,五個非金融脫鉤,我們可以稍做分析。
可以說,非金融類的脫鉤仔細分析就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對中美都不好。
長遠來說,中美貿易關係不可能全面脫鉤,脫鉤了對中國是嚴重衝擊,對美國也是嚴重損害。
所以局部脫鉤可能會發生,但最終不可能出現兩個國家的全面脫鉤。比如說:
美國有一萬多個企業在中國投資,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成果,上萬個美資企業在中國投資了5千多億美元。
去年形成了7千億美元的銷售額、500億美元的利潤,投資回報率10%,銷售利潤率7%——這些工商企業的效益還是不錯的。
如果脫鉤,對中國來說,7千億美元(5萬億人民幣)產值沒有了。
這5萬億人民幣配套的3萬億產值也沒有了,中國可能丟掉8萬億的銷售值,這會涉及400萬人的就業,400萬人下崗也是損失。
還有就是500億美元(3千多億人民幣)的利潤,也是一種損失,利潤是美國的,但GDP是中國各個省市的。
這個對當地企業、當地政府來講是稅收,對老百姓來講就是失業人群、家庭收入。
這些方面很致命,但不是不可挽回的,就像疫情下中國一季度GDP負增長11%一樣,二季度就回來了。
中國的迴旋餘地大,補短板、克服危機的能力強,這是一個方面。
反過來,對美國的衝擊是什麼?
對美國整體國家經濟衝擊不了什麼,但對在中國的10000個美國企業來講,丟掉中國這樣一個七千億美元的市場是致命的,丟掉了500億美元的利潤是重大損失。
企業家要市場,要資源配置和利潤,他們不會聽川普的話,而是一定會跟著市場走。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GM:
90年代到現在,GM每年在中國銷售300萬輛汽車,全球銷量是800多萬輛。
如果和中國脫鉤,通用在中國的市場空間可能很快就被中國自己的汽車企業,被日本、韓國、歐洲的企業分掉了,通用也就永久地丟了中國市場,銷量從800多萬變成500多萬,變成了一個二流的世界性汽車公司。
大家可以看到,撤資論行不通。
技術脫鉤論也行不通。
美國的《波士頓諮詢》4月有過一篇文章,美國的7家晶片企業佔世界市場份額的60%,而中國去年採購了全球5千億美元晶片的3千億,也佔60%。
如果按美國政府的要求與中國脫鉤,對中國的衝擊就是採購少了2千億美元的晶片,對中國有影響,但美國的七家企業會永久喪失2千億相關聯的市場,這個市場在兩三年內一定會被歐洲、亞洲的晶片企業覆蓋。
第二個問題,晶片企業有摩爾定律,每三到四年出現一個新一代體系,成本非常高昂,每年20%多的折舊要通過大規模的市場銷售來覆蓋消化。
如果市場突然少了60%,這個20%-30%的折舊馬上變成虧損,一虧損就沒有財力進一步投資,美國晶片企業在技術進步上會進入螺旋型萎縮,最後導致美國晶片企業因為脫鉤中國而脫鉤世界。
這兩段話不是我發明的,是《波士頓諮詢》報告的原話,我只是轉述。
總的來說,中美非金融領域的脫鉤會帶來雞飛蛋打,雙方都不利。
另外是中美金融上的五個脫鉤。過去幾十年,美國在金融上打擊誰,好像都會產生致命衝擊。
比如說80年代美國對付日本,比如說90年代初美國對付前蘇聯,比如說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美國對付韓國和東南亞各國,這些國家都受到了金融的衝擊和嚴重的損傷。
我們金融受到衝擊會不會損傷更大?
大家可以想到80年代末的世界金融危機、90年代末的亞洲金融危機和07、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國都沒有受太大衝擊,原因有三個:
第一,我們中國資本項下沒有自由兌換,這個鐵門沒有完全打開,使得世界的金融要衝擊中國很難;
第二,目前而言,我們國家在外資進入中國金融體系中的開放度並不是很大。300萬億金融資產,外資金融資產只佔1.8%-2%左右。在日本、在亞洲,在前蘇聯發生金融危機時,歐美的金融資本差不多佔他們國家金融資產的20%-30%。在我們這裡,美國翻不了天;
第三,不管是什麼金融機構,在中國都要受到中國的憲法、法律、一行兩會的約束,不能違法。中國的金融企業沒有到世界上放了100萬億或50萬億資產,海外的長臂管轄打擊影響很小。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金融的衝擊對中國並不會太大,反過來只會讓美國或者美國的金融企業喪失中國市場,所以華爾街的金融老闆不會聽美國政府的話。
我們做一個簡單的分析就可以得到結論,在中美脫鉤論裡面,政客只是過嘴癮,不可能實施到位。
如果實施到位,最起碼不是對中國的致命打擊,而是同歸於盡,雙方各自受損的一種局面。
內循環為主,構建雙循環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黨中央國務院採取了一個新的戰略,就是國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互促雙循環。
這個戰略有五個好處。
第一,內循環為主,帶來銷售利潤率、銷售折舊、銷售GDP的提升。也就是說,同樣1萬億帶來的GDP,外循環的GDP轉化是10%,也就是賺加工費,而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1萬億工業產值有30%多的GDP。
第二,內循環使我們的國民經濟更加安全,比如說石油天然氣、原油、能源外向度很高,萬一發生意外,斷了能源,這個對經濟有衝擊,內循環使國家更安全。
第三,內循環體系下研究開發創新會放到更重要的議事日程上。創新是內循環,創新的地位更高,更自主。
第四,內循環的情況下,東西部差距、城鄉差距相對均衡。
第五,內循環的情況下,中國的對外開放反而會更有吸引力。
總之,通過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我們國家今後的幾十年會更加著重突出創新。
突出新基建,就是數字經濟融合、賦能傳統產業的過程。更突出傳統產業和傳統產業改革、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在一起,不是簡單的對傳統產業三缺一降一補,對傳統產業更好的開拓新市場。
另外,能更好的推動民營企業發展,使民營企業各個方面的預期和營商環境發展的更好。
還有就是更多的注重老百姓收入的實質性提高,使得城市四億中等收入人群的個人所得稅下降。
這4億人群的生活成本中,房地產成本佔總收入40%-50%的狀況可以下降,下降到15%左右是最理想的狀態。
什麼叫15%?
一個人一生收入的15%用在房地產上,一年收入的15%用在房租上,一個人一生工作40年,六分之一也就是6到7年的年收入買一套房。
把這個事情做好,老百姓的消費能力提升,內循環也會加強。
同時把中國的要素市場更好地推動起來,使中國各個方面的開放更到位。
▲ 黃奇帆教授就「百年變局對企業家的影響」發言
總而言之,通過國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互促雙循環,中國的開放會更大程度地提高。
形成既鼓勵出口又鼓勵進口的雙向貿易政策,既鼓勵引進外資又鼓勵出去投資的雙投資通道,既鼓勵沿海開放又鼓勵內陸同步開放的戰略。
同時也鼓勵工商企業開放和金融服務貿易、教育衛生、文化一起開放,並且是全方位、寬領域的開放。
最終中央政府不僅是鼓勵要素流量的開放,還要鼓勵制度環節、規則環節的開放,形成國際化、法制化、市場化的營商環境。
我相信在疫情下,在美國人對我們氣勢洶洶的脫鉤背景下,相當於在一個國家級的危機下,我們國家的反制能力都體現了我們國家的優勢。
我相信10年以後,中國的GDP會增長為世界第一,而20、30年以後,亞洲的GDP會佔全球經濟總量的50%,中國對世界的貢獻,我們對世界民族共同體的貢獻會更大。
我們在座的企業家們也身處這個大背景下,儘管有危機,但是更有機遇,相信我們一定能夠順應世界發展的趨勢,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來源丨領教工坊
責編丨曹家寧 監製丨李申
投稿/糾錯: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們:hr@yidaiyilu.gov.cn
本文版權歸「中國一帶一路網」所有
轉載請留言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觀察丨黃奇帆:全面脫鉤會雞飛蛋打,美國政客過過嘴癮》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