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會改變一些事物,但有的東西不會消失。在車諾比核電站那場災難性的事故發生33年後,再提起這個名字,人們感受到的還是滿溢的恐懼、哀傷和無奈。
車諾比在今天意味著什麼?那場災難後的許多年裡,傳說、歷史和真相互相交織。車諾比,成了地球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但也有人試圖賦予這個了無生機的地方以新的可能。
去年聖誕節,一張照片讓人們感到驚訝:車諾比旁邊的「鬼城」普裡皮亞季,居然出現了一棵聖誕樹。車諾比旅遊運營商協會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車諾比」再次吸引世界目光。
圖說:普裡皮亞季曾經的居民回到故土與聖誕樹合影。 GJ圖
昔日居民返「鬼城」 拯救小鎮期待覆蘇
12月26日,「鬼城」普裡皮亞季中心廣場,一棵普普通通的聖誕樹,此時此刻是生命的象徵。一些普裡皮亞季曾經的居民回到故土。如果沒有車諾比,這個小鎮也許不會在歷史上留下痕跡。
車諾比位於烏克蘭北部,前蘇聯曾在那裡修建了一座核電站,當時被認為是最安全、最可靠的核電站。普裡皮亞季,原本因車諾比核電站而生。在這座曾經的「模範小鎮」,醫院、學校、車站、公園等一應俱全。人們在這裡忙碌而愉快地生活著,直到一聲巨響打破了所有寧靜。多年後,整個小鎮還是保留著人們最初離開的樣子,但是卻一個人也沒有。原本寧靜的小城逐漸被廢棄成為一座「鬼城」。
不少曾經的居民是事故後第一次回來。他們帶來了代表時間的時鐘和繪有輻射危害警示標誌的聖誕球,用來裝飾聖誕樹。他們說,這象徵著「時間的流逝」,也象徵著「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座小鎮不會消亡,而是復甦」。最震撼人心的「禮物」則是許多攝於災難當天的照片,那是他們一生的夢魘。
卡特琳娜·阿斯拉莫娃來自車諾比核電站隔離區旅遊公司。她說,「這座小鎮必須生存下去,我們必須拯救它。」
圖說:車諾比核電站遺址已經成為觀光景點。 GJ圖
政府力推禁區旅遊 安全問題仍有爭議
「很多人想走近那段歷史,經歷那段改變了無數人命運的事件進程。」車諾比核電站隔離區旅遊公司經理葉梅利亞年科說,普裡皮亞季正在重新煥發生機。
小鎮普裡皮亞季如今吸引了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2018年有7.2萬人參觀了車諾比禁區;而在2019年,這一數字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0%。
烏克蘭早已打算重塑車諾比。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雄心在於,要把禁區旅遊打造成烏克蘭一個新的增長點。去年7月10日,澤連斯基宣布,將在車諾比隔離區為遊客創造一條「綠色走廊」,並取消拍照的限制。這裡將「沒有腐敗和禁令」,只有「投資和未來」。
目前,烏克蘭政府正在推廣「安全車諾比」項目。禁區將開發多個旅遊、科學和學習項目,30公裡的禁區路線已增加至21條旅遊行程,包括13個陸地項目、5條水上線路和3個空中項目。
經典的禁區一日遊,第一站是扎利西亞村,曾有3000人在此居住,如今已經變成真正的森林。核電站爆炸點附近,建起了一個博物館,展示核事故所帶來的後果。寶琳之星紀念車道則是一片象徵性的墓地,路的兩邊有一片木牌,列出162個定居點的名字,這些定居點在災難中被夷為平地。
根據烏克蘭方面的說法,遊客在進入禁區之前,必須檢查衣服上的放射性汙染。自上世紀90年代末車諾比災難現場對遊客開放以來,通常遊客在進入和離開時都要接受輻射水平的檢查,有時會穿著防護服,攜帶測量輻射水平的設備。
然而,把隔離區打造為網紅旅遊景點的做法,並非沒有爭議。曾有科學家預計,大約需要900年的時間人類才能再回到此地居住。還有專家認為,儘管事故已過去了30多年,但車諾比隔離區中,仍有很多地方的輻射超出人體的承受範圍。此外,阻止核反應堆發生洩漏的掩體也年久失修。
圖說:遊客在車諾比購買旅遊紀念品。 GJ圖
爆款美劇助推熱潮 獵奇遊客行為荒誕
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也有人把目光聚焦到這個禁忌之地。電視迷你劇《車諾比》成為2019年的爆款劇集,助推了西方人對車諾比的好奇心。據報導,車諾比旅遊業因此實現了40%的增長。
美國《華盛頓郵報》稱,訪問車諾比的遊客中,很多人「表現糟糕」。他們跳上廢棄遊樂園裡的碰碰車嬉笑打鬧,在核電站的「石棺」外「比心」。因為熱播美劇而湧入的各路網紅招來了更多反感,這些人為博眼球,在汙染區不穿防護服拍照,甚至有人半裸拍照。為了吸引眼球而不惜生命的荒誕獵奇行為,與這場悲劇的記憶形成了諷刺的對比。《車諾比》的編劇克雷格·馬津表示:「如果你有機會來到車諾比參觀,請記住那裡發生過一場可怕的悲劇。你的言行舉止請尊重逝者和仍在遭受後遺症痛苦的人們。」
重溫車諾比,不應該只是為了獵奇。在人類共同的安全面前,達摩克裡斯之劍仍然高懸。
【相關連結】
烏克蘭政府出版隔離區旅遊地圖
1986年4月26日,位於烏克蘭北部靠近白俄羅斯邊境的車諾比核電站4號機組反應堆發生爆炸,造成30人當場死亡,逾8噸強輻射物洩漏,成為迄今人類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嚴重的事故。以4號機組反應堆為中心向外30公裡的範圍被定為隔離區。
隨著隔離區內多數地區核輻射值恢復正常,隔離區旅遊成了烏克蘭旅遊的一張名片。烏克蘭政府還出版了車諾比核電站隔離區旅遊地圖。
車諾比核電站隔離區旅遊公司經理葉梅利亞年科介紹,地圖特別標註並介紹了車諾比隔離區內6處重要景點,即發生事故的4號機組反應堆及核電站冷卻水渠,被廢棄的普裡皮亞季城,曾駐紮大批軍人的「車諾比-2」軍營,探測遠程飛彈的「DUGA-1」巨型雷達站,車諾比城行政中心,核汙染救援設備墳場等。這份地圖不僅可以讓遊客了解自己的方位,同時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旅遊紀念品。
此外,該旅遊地圖標記出隔離區內主要野生動物經常出沒的地點。推介的旅遊項目還包括在核電站冷卻水渠和水庫邊給大鯰魚餵食等。
禁區穀物為原料製成安全伏特加
英國樸茨茅斯大學宣布,一個科學家小組以車諾比核電站事故隔離區的穀物為原料,製成一種可以安全飲用的伏特加。
樸茨茅斯大學一名發言人說,車諾比隔離區穀物所含放射性物質「略微超標」,但經過蒸餾,研究人員在伏特加內發現的唯一放射性物質碳14「與大家對任何烈酒飲料放射性物質的預期水平相當」。
教授吉姆·史密斯說,這種名為「ATOMIK」的伏特加安全性等同於其他酒精飲料。這些科學家著手創建車諾比烈酒公司,出售「ATOMIK」,希望年產量達到500瓶,首先賣給進入隔離區的遊客,利潤的75%歸當地社區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