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的移動端在線教育產品此前都有一個共同的不足,那就是對「碎片化時間」的利用效率。作為在線教育行業的一大待解難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系統化的學習。
作為國內最大的在線知識與實用技能學習平臺,網易雲課堂是提供系統化學習內容的典型代表。今年5月,網易雲課堂App發布v5.0版本,成功嵌入了碎片化知識內容,將碎片化知識與系統性知識相結合。
這是為那些希望提升自己專業技能又沒有太多完整時間的用戶度身而造的一個功能,在系統化學習的大框架下,嵌入碎片化知識學習系統,想像一下它應該是什麼樣子?
作為網易雲課堂近年來最大的一次版本更新,V5.0版將碎片化知識與系統化課程有效結合,不僅降低了用戶的學習門檻,同時由淺入深為用戶提供了一整套高效完整的學習路徑,既滿足用戶利用碎片時間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的需求,又能保證不錯的學習效果。
碎片化知識系統的加入
一般而言,一套課程或整本書籍的內容都屬於重量級學習內容,用戶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進行系統化學習。而在網易雲課堂App新版本中,對這種重量級學習方法做了一個補充,新加入了輕量級內容。
這些輕量級內容直接呈現在App首屏,以瀑布流的形式。筆者觀察了一下,這些內容基本都是網易雲課堂從課程、書籍裡提煉出來適合碎片化時間消化的輕量級內容,比如3~15分鐘短視頻、書摘文章、音頻等。
據我的經驗,一般這種瀑布流式的信息推薦都必須依靠大數據來做,所謂精準推薦和千人千面。這些信息流內容並不是固定的,與用戶個人學習興趣有強關聯。比如筆者關注了辦公軟體和英語口語的學習課程,它就會為你推送相關的短內容。
這其實就是我們之前提到的碎片化學習系統,系統根據用戶情況在重量級內容中抓取輕量級內容,將輕量化的知識與用戶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完美結合,讓用戶利用碎片時間高效學習充電。
還有,如果你對內容感興趣點進去查看,系統還會推薦相應的學習課程。它有一個學習完整課程和其他相關課程的推薦,形成了一個課程學習的循環。它實際上在前端有點像今日頭條,依靠算法為用戶推薦新聞資訊,但在後端又能與完整課程連接,達到閉環。
豐富學習內容
在碎片化知識系統上線的同時,筆者也注意到網易雲課堂在新版本中也擴充了學習內容。
以往只有視頻、音頻,現在又加入了和課程內容相關聯的書籍與專欄文章。在我看來,網易雲課堂雖然在知識付費領域,但仍是內容運營的一種。加入書籍和專欄文章有兩個好處,其一,根據用戶學習的課程推薦相關領域的書籍和文章,有助於用戶拓展和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其二,對網易雲課堂來說,這些書籍、文章的加入,是碎片化知識系統的一部分,它能增強用戶粘性。
據網易雲課堂官方介紹,在首期上線的500多本電子書籍中,不僅精選了網際網路、營銷、職場等熱門類目的暢銷圖書,引入了科技、財經、心理等領域的人氣專欄文章。
大亮點:知識圖譜與清單
有了碎片化知識系統的加入,網易雲課堂實際上完成了從重量級學習到輕量級學習的覆蓋。這就好比我們讀大學,有主修課程也有選修課程一樣。但無論主修還是選修,都要在老師的帶領和指引下完成,老師能夠幫助你制定學習進程,由淺入深系統學習。
在網易雲課堂新版本中,新加入的知識圖譜,它的作用就相當於你的老師。「學習圖譜」通過大數據智能算法,關聯視頻/文章、課程/書籍、微專業等不同形式的內容,由輕到重,為用戶指引系統化學習路徑,構建用戶自己的學習圖譜。
例如筆者瀏覽了一篇英語口語文章,在文章頁面有一個「探索」選項,點開它裡面就是我們需要的學習圖譜。學習圖譜呈樹狀結構,每一個分叉都是平臺為你推薦的與文章相關聯的課程或書籍,你每打開一個節點它又會以樹狀分叉的形式散開,滿足用戶進一步深入學習的需求。
看到學習圖譜我們再來聊聊知識清單,這是一個依託於收藏功能實現的列表式知識盤點。用戶可以自建清單或使用默認清單,筆者建議用戶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自建清單,這樣方便管理。
知識清單的存在,實際上很像我們讀書時老師劃的重點。在網易雲課堂學習時,一些課程或書籍中的某一段你認為很重要,就可以將它收藏到你的知識清單中,以便於後續可以快速查閱它。在我看來,它是對用戶碎片化內容的一個整理,也是對個人知識體系的一種有效管理。
總之,網易雲課堂的新版本嘗試解決碎片化學習的同時,也是對整體內容的一個梳理和指引。在重量級和輕量級內容都覆蓋的情況下,以學習圖譜和知識清單塑造用戶知識體系。
以往網易雲課堂注重的是知識深度的積累,擁有2.9萬門課程,40門微專業。課程覆蓋18個教學領域,100多個細緻分類,共計54萬多個課程視頻,合作機構、講師達5082家,累計註冊用戶超過4500萬。現在,網易雲課堂希望能夠更充分的讓用戶找到想學的知識,也讓知識能夠有更多機會觸達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