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距太陽1.5億千米,中間隔著真空,太陽是怎麼把熱傳過來的?

2020-12-05 哈哈冷知識

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這片土地上,有很多神奇的現象。這些現象頗為神秘卻又不能缺少,正是這些恰到好處的鬼斧神工,才孕育出了人類這群生氣勃勃的精靈。人們身懷好奇,對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不斷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我們首先想要了解的就是我們生存條件的形成。在眾多的疑問中,有一個問題顯得很是突兀,我們都知道地球之所以會有適宜人類生存的環境和溫度,和太陽的存在是密不可分的。太陽提供給地球光和熱,才讓地球溫度宜人,人類才得以在地球上生存下去。那麼,問題來了,我們都知道在太陽和地球之間是真空並非空氣,也知道真空是不導熱的,那麼太陽光的熱是怎麼傳遞到地球上的呢?

其實,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弄清楚熱傳遞有哪幾種方式。從初中的課本中我們就應該已經知道了,熱傳遞的方式一共有三種:熱對流、熱傳導和熱輻射。

熱對流是指熱量通過流動的介質,由空間的這一方傳播到另外一方的現象。流體的宏觀運動使流體各部分之間發生相對位移而導致的熱量傳遞。就像我們在火災現場的時候,明明火種離我們很遠,但是因為熱量被空氣帶到我們面前就造成了我們也能感覺到熱,這種現象就是熱對流現象。

熱傳導是指熱量從系統的一部分傳到另外一部分,或者由一個系統傳到另外一個系統。它是介質內無宏觀運動時的傳熱現象。就像我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如果我們使用火燒鐵棍的一端,另外一端也會感到熱的現象,就是熱傳導。熱傳導一般發生在固體介質之間。熱輻射是物體由於具有溫度而輻射電磁波的現象。例如在火堆旁,即使沒有空氣流動,也能在一定範圍內感受到火的熱量。

知道了熱量傳遞的三個方式,我們大概就能解答為什麼真空是不傳熱的,而為什麼太陽的光熱卻能傳遞到地球上。首先,我們 知道真空狀態下是沒有任何介質的,所以熱對流和熱傳導的方式就被排除了。還剩下的熱輻射的方式就是太陽光熱傳遞到地球上的解釋。太陽的光和熱通過熱輻射的方式傳遞到地球上,在真空狀態下,太陽的電輻射包含的各種射線和可見光能夠更加迅速的完成傳遞。所以說,真空狀態更加有利於太陽光和熱的傳遞。

相關焦點

  • 不管太陽熱不熱,地球的熱,不來自於太陽的熱
    更何況,科學家估計太陽的壽命約為100到120億年,目前已經煅燒了50億年,因此它還有約50到70億年的燃燒時間。所以,大可不必為此擔心!就是如果太陽是一個非常熱的&34;,那麼按理來說你離太陽越近應該越熱。我們這個地球上離太陽更近的是山頂,按理來說山頂應該更熱,就是說&34;是最熱的地方,但事實上並不是。
  • 如果說太陽表面可以登陸呢?太陽真的那麼熱麼?
    眾所周知,太陽是一個在核聚變的東西,它在不斷的核聚變然後產生高溫高熱。然後它的高溫高熱輻射到地球,溫暖了地球。但是其實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太陽是一個非常熱的球,按照常理應該是越靠近太陽越熱,但我們這個地球上離太陽最近的地方是山頂,山頂應該更熱,但事實上並不是。
  • 太空是真空,地球是怎麼接收到太陽的量?
    外太空是一個近乎完美的真空,那麼,熱量如何在太空中傳遞呢? 很多人會對這個問題感到困惑。簡單來說,熱量需要一種介質來進行傳遞嗎?如果確實需要,那麼,來自太陽的熱量如何穿過真空的太空到達地球的呢?
  • 真空不導熱,太陽光是怎麼穿過太空曬熱地球的?
    真空無法產生傳導和對流,這兩個定義無比準確,相信各位都知道在沒有任何介質的情況下傳導和對流是無法發生的,但輻射可以無所顧忌的穿過真空,從太陽到達地球,慷慨的給予每一個生命以熱量!但這裡有幾個問題,太陽的熱輻射是怎麼穿過真空的?所謂的真空真的是沒有任何物質嗎?為什麼會說有宇宙塵埃?
  • 太陽距地球的距離是怎麼算出來的?科學家:並沒有用天文望遠鏡!
    太陽距地球的距離是怎麼算出來的?科學家:並沒有用天文望遠鏡!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這晝夜交替正是因為太陽的東升西落。確實太陽給地球帶來了光明和溫暖,可以說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的人類,是很難生存下去的。對於太陽,人類也一直保持著一種虔誠探索的態度。
  • 太陽與地球之間的宇宙空間接近絕對零度,熱量到底如何傳遞到地球
    那麼太陽是如何把地球加熱的呢?我們先來看看太陽與地球的距離太陽到地球間距離1.5億公裡左右.這中間的宇宙空間屬於真空狀態,並且溫度接近絕對零度,在零下270度左右.太陽並沒有使這段1.5億公裡的宇宙空間變得溫暖.那麼熱量的傳遞是怎麼進行的呢?要提一下光與熱了,他們同屬一種東西,熱也是一種光,所以被我們稱為光的熱效應.比如火堆,蠟燭,打火機他們都可以釋放出光和熱.這裡的熱指的是紅外光或光的熱效應.
  • 科學解釋:真空不傳熱,地球是怎麼接收到太陽的熱量的?
    通常在夏天我們應該對「熱」很敏感,經常會躲避到空調房中,但是我們真的了解「熱」嗎?其實我們理解的的「熱」,它的概念遠遠不止是「溫度計測量的數值,熱是能量的一種形式,也是內能的一種形式。我們的溫度就可以用來表示熱,不過熱的實質是形容粒子的運動劇烈程度。
  • 地球軌道靠近太陽1000千米,會導致人類或生態重大災難嗎?
    有人對地球軌道距離變化充滿了疑問和興趣,有的問變化幾釐米,有的問變化幾米,有的問變化幾十米幾百米會怎麼樣。這個算多一點的了,一下子縮短了1000千米。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約1.5億千米,縮短1千米也就是15萬分之一,這個影響會有多大呢?
  • 太陽的溫度近六千度,地球都被「烤」熱,為何太空卻是絕對0度?
    地球上的溫度超過38度就會相當難受。所以,即便是距離內核約52萬多千米太陽的表層溫度也有近6000攝氏度,太陽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巨大的「火球」,自己的表面一直在熊熊的燃燒著!我們都知道,截止目前,地球是人類發現的唯一一個有生命的星球,而地球是太陽系中圍繞著太陽公轉的一個行星之一,儘管距離太陽的平均距離達到了約1.5億公裡,但是我們每天可以接收到太陽的光和熱。
  • 距地球1.5億公裡外,傳回一張太陽高清圖,原來這才是真面目!
    距地球1.5億公裡外,傳回一張太陽高清圖,原來這才是真面目!太陽系中存在八大行星,這八大行星無時無刻圍繞著太陽公轉,太陽可謂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重要性無需質疑。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太陽活動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
  • 太陽和地球之間的宇宙那麼冷,熱量是怎麼傳到地球的?
    三種傳熱方式從生活經驗來看,當我們離一個熱源越近時,就會感覺越熱,並且我們與熱源之間的整個空間都很熱,熱量似乎全部是通過我們與熱源之間的空氣傳遞過來的。其實這個想法不完整,熱量的傳遞方式一共有三種,分別是: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
  • 真空不傳熱,那麼地球是如何接收到太陽能量的?
    熱傳遞的概念很清晰,只要兩個物體之間存在著溫度差異,那麼熱量就會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而熱傳遞的方式主要有三種: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我們先來了解這三種傳熱方式有什麼不同?1.熱傳導熱量傳遞中,熱傳導是非常常見的方式,一般發生在接觸的固體上,例如把一根鐵的一端放在火中去燒,而在另外一端很快就會感受到熱量,這種最常見的方式就是熱傳導。
  • 中國人造太陽首次實現1億度運行,這個「太陽」怎麼造?
    看過鋼鐵俠的人都知道,鋼鐵俠裡面有一個人造太陽叫託卡馬克,像一個磁線圈一樣。如果把氣體加熱到上億度,它就會發生聚變,可以像太陽一樣發出巨大的能量。如果是現實版的託卡馬克的話,中國有兩個人造太陽,一個在合肥,另一個在成都,分別叫合肥超環和中國的環流器1號。
  • 太陽光子從核心到表面要走十幾萬光年,到底是怎麼個走法?
    光年是長度距離單位,1光年就是光速傳輸一年的距離,光速為真空中光的運行速度,每秒約30萬千米,光速運行一年為9.46萬億千米,因此1光年為9.46萬億千米。掰著指頭用小學算術計算一下,太陽半徑是1光年的多少分之一,我沒說錯吧?
  • 熱和光不是從太陽到達地球的唯一東西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科技與我們同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熱和光不是從太陽到達地球的唯一東西。太陽風熱和光不是從太陽到達地球的唯一東西,還有太陽風——一個亞原子粒子波動的暴風。但是,與陽光不同的是,太陽風是無形的,由帶電粒子組成,並隨太陽11年的活動周而變化。太陽風是日冕——圍繞太陽的熱的電離氣體區域—的延伸。在超過100萬攝氏度的高溫下, 日冕物質移動的速度足夠快,可以逃脫太陽的引力,逃離的速度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約100萬噸/秒。只是為何日冕這麼熱仍是個謎—要知道太陽表面的溫度只有大約6000氏度。
  • 真空中不傳熱,那麼地球是如何接收到太陽能量的?
    1.熱傳導 熱量傳遞中,熱傳導是非常常見的方式,一般發生在接觸的固體上,例如把一根鐵的一端放在火中去燒,而在另外一端很快就會感受到熱量,這種最常見的方式就是熱傳導。
  • 月亮圍著地球轉,地球圍著太陽轉,太陽和更大的天體結構怎麼轉?
    地球質量只有太陽的33萬分之一,這樣地球引力比太陽引力就小多了,太陽與地球相互引力的質心也在太陽內部,而且距離太陽核心很近,只有450千米,比起69.6萬千米的太陽半徑,這點距離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看起來地球就完全是圍繞著太陽公轉。但作為太陽系的質心就不一樣的。
  • 太陽表面溫度高達5770K,地球都曬熱了,為啥太空卻那麼冷?
    大家都知道,我們地球上每天的熱度都是在太陽上傳過來的,太陽作為一個巨大的恆星,其表面上的溫度更是達到了一個驚人的高度,足足有5770K!,當然,太陽距離我們地球也有著1.5億公裡之遠,但是卻能夠讓遠在天邊的我們感受到熱量,這無疑是神奇的事情。
  • 成也太陽敗也太陽,只剩10億年,太陽留給人類的時間不多了
    但到了中學,我們開始了解太陽的燃燒過程其實是一個核聚變的過程,而它每秒都要消耗超過6.5億噸的氫元素,聚變成氦後質量虧損約420萬噸,以質能轉換的方式,變成能量向宇宙空間輻射!地球赤道的每個平方,都能獲得將近1.4千瓦的功率!太陽上物質燒得那麼快,而太陽已經誕生將近50億年,為什麼還沒有燒完?
  • 最遙遠的行星冥王星,與太陽相距60億千米,地球到太陽距離的40倍
    太陽系中已知最遙遠的行星冥王星,與太陽相距60億千米,地球到太陽距離的40倍。離太陽最近的一顆恆星是位於半人馬座中的比鄰星,它和太陽相距4.22光年,即約41萬億千米,大致相當於冥王星到太陽距離的6800倍。而整個銀河系的直徑則約為85000光年,大致相當於太陽到比鄰星距離的2萬倍。它們在萬有引力作用下互相繞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