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年中國人口或「雪崩」至6億 你知道這有多可怕麼?

2020-12-05 和訊

  當絕大多數人還在為2017年中國經濟6.9%的超預期增長彈冠相慶的時候,經濟學家

馬光遠

卻被2017年的人口數據驚呆了:

  2017出生人口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了63萬人,這一數據比之前各方的最低預測還要更低;2017年人口出生率比2016年下降了0.52‰,只有12.43‰,這一數據比日本的出生率還低,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到了5.32‰的驚人低生育水平。

  國家衛計委在全面兩孩政策實施之初曾預測出生高峰將出現在2018年,對2017年出生人口的最低預測為2023.2萬。而最新的數據表明,出生高峰在2017年就過去了,2017年出生人口比衛計委的最低預測還要少整整200萬。

  峰值沒有形成,面臨的卻是人口塌陷式的下滑。

  無獨有偶,人口學者梁建章日前也撰文稱,隨著生育堆積結束後育齡女性數量的銳減,出生人口將在2018年進入雪崩狀態,在之後十年將以每年減少30萬到80萬的速度萎縮。但現在看來,出生人口雪崩比我們預料的來得更早,也更加迅猛。

  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你能想像得到,出生人口雪崩,到底會有多恐怖嗎?

  1

  中國的經濟奇蹟,得益於人口紅利

  從某種層面上講,中國過去30多年所創造的經濟奇蹟,與世界上其他經濟體的增長其實並無顯著特別之處,一言以蔽之,可以理解為:在體制上鬆了綁,輔以巨大的人口紅利。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從上圖可以清晰看出,開始大力推行計劃生育的1971年是中國人口變化的一個明確分水嶺。以1971年為分隔線,中國人口增長分為截然不同的兩個階段。

  大力實行計劃生育之前,1959至1961年是一個極特殊階段,連續三年自然災害,致使人口死亡率突增,出生率銳減。1959年人口死亡率上升到了14.6‰,1960年進一步上升到25.4‰,而人口出生率只有20.9‰。人口自然增長率大幅度下降,其中1960年、1961年連續兩年人口出現負增長。

  但自1962年開始,中國進入連續8年的人口高增長時期。這8年中,人口出生率最高達到43.6‰,平均水平在36.8‰;人口死亡率重新下降到10‰以下,並逐年穩步下降,1970年降到7.6‰。出生率的上升和死亡率的下降,使這一階段的人口年均自然增長率達到27.5‰,年均出生人口達到2688萬人,8年時間淨增人口1.57億。

  如果給予人口出生與GDP增長17年的周期間隔,中國GDP的高速增長,幾乎與中國的人口出生率與人口自然增長率顯著正相關:1978年改革開放後經濟進入高增長軌道不是偶然的。17年正好是一代人長成的時間,正是因為從1962年到1970年連續8年的高人口出生率與增長率,才為後面30年提供了足夠的勞動適齡人口——這就是經濟增長的秘訣。

  對於勤扒苦做的中國人,只要他還年輕,能幹得動活,同時放鬆一些捆綁在他身上的體制束縛,他就能創造出令人滿意的GDP——最新的案例是西班牙。這個南歐國家因為議會選舉沒有任何政黨達到多數,導致在8個月裡是「無政府」的,但其GDP增速達到了3%,是歐洲平均水平的2倍。7月份最新民調,只有2.3%的西班牙居民認為沒有政府會是個問題,西班牙著名經濟學家Gabriel Calzada 如此評論:2016年上半年,是過去幾十年來西班牙最美好的時光……

  而改革開放,正是對束縛在這些人口身上的繩索做了鬆綁。

  1971年,中國開始全面計劃生育,特別是70年代後期,是中國人口發展出現根本性轉變的時期。政府陸續制定和完善了明確的計劃生育政策,人口高出生、高增長的勢頭被迅速控制,人口自然增長率自此一路下滑,從1971年的23.4%,一路不回頭下滑到2015年的4.96%,而生育率(婦女一生生育的子女數量)也從1990年開始連續25年低於種群正常更替水平(保證種群不萎縮的生育率),人口「青黃不接」的直接後果,是勞動適齡人口的不斷減少,整體人口的極度老化和急劇萎縮。

  數據來源:《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而中國的經濟開始走下坡路,GDP增速脫離雙位數區間,恰好也就是從中國勞動適齡人口開始絕對減少的2012年開始的——某種意義上講,這絕非偶然。

數據來源:聯合國人口司

  在經濟學上,這被稱為「劉易斯拐點」。日本在1990年進入這個拐點,從此開始了長達25年的衰退與疲軟。

  基於以上分析,如果有人告訴你:

  人口問題將是中國未來面對的最大噩夢,中國人口可能永遠也到不了15億,而且在迅速老去,你信嗎?

  2

  2100年中國人口跌至6億?

  我們中的大部分或許應該慶幸:自己不太可能活到2100年。不然,你會看到一個讓人瞠目結舌的中國:人口消失一半!

  聯合國人口署最新發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訂版,預計本世紀末中國人口將出現倒「V」型反轉,在低生育率狀態下加速下滑跌破10億至6.13億。在不到百年時間裡,從人口大爆炸反轉為人口大坍塌。

中國人口增長趨勢預測,分為低生育率、中等生育率、高生育率三種方案,來源:聯合國人口署

  人口和統計學者黃文政認為,即使全面放開並大力鼓勵生育,本世紀末中國人口也難以超過8億。聯合國對中國人口的低預測值(6.13億)比較合理,而中預測值(10億)嚴重高估,更不要說高預測值了。

  對於這一雪崩式的人口大萎縮,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這絕不可能!看看城市多擁擠就知道中國人口太多了!

  現實告訴我們,人口問題一點也不樂觀。

  首先是人口絕對數量自然增長的逆轉。即使按照1.8的總和生育率來推算,中國人口也將在2030年開始負增長。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015年後數據為推算

  如果這種人口負增長疊加快速的人口老化,這種「雙殺」的人口結構,對於經濟增長就是噩夢。

  從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來看,中國人口結構最年輕的時候是1964年,當時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不足4%。而此前的1963年正是中國人口生育率最高的年份,一個婦女平均要生好幾個孩子。而1964年開始,中國就進入了持續「變老」的進程中,老齡化曲線一路向上。

  2005年,IMF按照1.8的總和生育率(婦女一生所生子女數量)假設,推演出中國100年人口結構觸目驚心的變化:

中國人口年齡結構變化資料來源:IMF

  IMF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對中國生育率的假設實在太樂觀了:不談2015年抽查出來的那個很駭人的數字,就按照2016年人口普查的結果,我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也只有1.7,遠遠不到人口世代更替水平的2.1。

  這還是在全面兩孩政策開放以後的結果。

  要知道一直以生育率低為代表的瑞典生育率就是1.7,因為生育率低人口已經連續45年負增長的德國,總和生育率也有1.5,而要維持一個國家的長久正常的發展,總和生育率必須超過2.1,也就是俗稱的人口世代更替水平。

  這種低生育率將導致兩個直接後果:

  整體人口的急劇萎縮和整體人口的極度老化。

  世界銀行對2014年中國人口年齡結構的統計真實反映了這種令人絕望的變化:

2014年中國人口年齡分布結構 來源:世行

  我們再對照一下GDP增速已經超越中國,未來這種超越將是常態的印度的人口結構(見下圖):

2014年印度人口年齡分布結構 來源:世行

  典型的金字塔型,堪稱完美。

  按傳統慣例,一個國家65歲以上老人佔比超過7%,即表明進入了老年社會。國家統計局《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布的數據是:2015年中國13.74億人口中,60歲及以上的老人2.2億,佔總人口比例為16.1%;65歲及以上人口數1.43億人,佔比10.5%。

  把時間軸拉長:中國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重在1982年僅為4.9%,1990年為5.6%,2000年為7.1%,2010年為8.9%,2014年為10.5%,老齡化呈加速上升狀態。

  不難發現,中國老齡化包攬兩個世界第一:老齡人口數量世界第一;老齡化速度世界第一。

  相比日本44.6歲的平均年齡,平均年齡36.7歲的中國也許還不算老氣橫秋,但相比平均年齡26歲的印度,我們真的還能那麼自信:

  我們只是在蟄伏,21世紀還是我們的?

  3

  出生人口雪崩,到底有多可怕?

  必須承認,低生育率對中國未來的負面影響可能遠遠超過大部分人的想像。

  新生人口減少,中國面臨的是問題是人口結構得不到優化,老齡化挑戰日益嚴峻。

  人口學者姚美雄判斷,中國未來人口將呈現嚴重少子化疊加快速老齡化、適婚人口性別比失衡的結構扭曲狀態。可想而知,中國未來將面臨的養老壓力、勞動力短缺壓力以及經濟發展動力不足問題。經濟活力不足,反過來也進一步抑制生育水平。

  在梁建章看來,低生育率將會嚴重威脅國家安全。

  中國城市長期實行「一胎化」,農村通常生女孩的家庭才會選擇生二胎,因此執行政策的家庭一般最多一個兒子。中國曾有「獨子不當兵」的傳統,很多國家也對獨子從軍有特別規定。但長期的生育政策導致獨子成中國兵員主體,這將影響中國的戰爭潛力和外界對中國戰爭意志的判斷。

  長期低生育率還會惡化財政收支而擠壓國防經費。中國近年國防工業突飛猛進,與發達國家的裝備差距逐步縮小。這得益於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強大的研發能力,但人口萎縮將削弱這些基礎。維持同等軍力,人口減一半,人均分攤增加至少一倍。

  目前的生育狀況也在改變中國邊疆的地緣政治形勢。清末民初內地民眾的「闖關東」確保了中國人在東北的絕對多數,讓東北幾經波折卻未丟失。但目前東北出生人數持續萎縮,生育率遠低於周邊的朝鮮及俄羅斯,就算穩定在現有水平,最終也只能保持當前一半的人口。低生育率下的東北經濟發展低迷。

  而人口興衰論學者則認為,人口劇減將會導致中華文明衰微。

  在歷史上,中國並非僅僅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文明,是東方文明的代表!作為一個文明,中國現在並無人口優勢。相對較低的生育率已經讓中華文明佔世界人口的比例在過去200年中不斷萎縮,從四個文明中人口最多降為與印度文明相似的末位,並將很快被印度文明大幅超過。

  西方社會學之父孔德曾斷言,「人口即命運」。一個文明或種族,不論其科學、文化或社會發展的成就有多高,如果在繁衍後代上長期處於劣勢,最終必將沒落。

  即使在2015年全面放開生育,但如果無法顯著提升生育率,中國佔世界人口的比例將急劇萎縮,到本世紀末將變得微不足道,中國的分量將一落千丈,中華文明將徹底衰微。

  簡單來說,伴隨著這種出生人口雪崩的大概率,是中國的經濟規模將不斷萎縮,規模效應持續弱化,最終喪失綜合性的產業優勢,人均收入下降,國力全面衰退,屬於中國的世紀,可能就此做結。

  4

  除了廢除計劃生育,還能做些啥?

  上文提及的可怕後果是不治之症嗎?

  是,也不完全是。

  能改善或者延緩這種狀況的唯一救星是——生育率。

  正常來說,當下的中國,即使沒有大規模戰爭、瘟疫、自然災害,每個婦女平均生育2.2個孩子才能保證種群的世代更替——而中國生育率已經25年低於這個更替水平。

  為此,馬光遠呼籲,儘快徹底廢除計劃生育政策。在他看來,計劃生育政策已經沒有任何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應該看到,即使廢除了計劃生育政策,面對生孩子的種種顧慮,也未必能夠逆轉人口下滑的態勢。

  原因不複雜,長期生育限制、生育成本高、生育觀改變導致的民眾整體生育意願走低,這種低生育意願和低生育率的現實短時間裡很難得到逆轉。

  現代化過程中,增加養育孩子的實際成本與養育孩子的機會成本大大提升,養育孩子是一種以自己的艱辛付出來給社會提供公共產品的利他行為,生育率下降是普遍現象。而這種下降抵消養育的規模效應也將不斷自我強化,惡性循環。

  基於此,梁建章建議,要為孩子減稅和補貼。

  梁建章稱,在養老社會化的背景下,這種做法在經濟學上是合理的,在社會道義上也是公平的。對養育孩子的家庭來說,孩子接受免費的公立義務教育,相當於家庭享受了政府的教育補貼,但孩子長大後繳納的用於支持社會養老的社保等稅金,則相當於這個家庭未來對社會養老體系的補償。

  綜合世界中高收入國家的情況來看,政府的教育投入一般佔GDP的5%,而養老支出佔15%。因此,相對於個人收入,養育一個孩子意味著從政府獲得了5%的教育補貼,但未來則貢獻了15%來支持社會養老體系。因此,公平來看,政府對每個小孩應該補貼人均收入的10%(15%-5%)才足以補償養育家庭對社會的付出。

  比如,受到長期低生育率的拖累,日本經濟一直萎靡不振,如何提升生育率成為日本社會的難題。而根據今年1月9日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報導,日本小鎮Nagicho在推出生育補貼等鼓勵生育措施後,生育率從1.4提高到2.8。這個消息給深受低生育率困擾的日本社會透出了一線生機。

  那麼,政府是否有財力承受這種養育扶助呢?

  根據財政部的數據,個人所得稅只佔公共財政收入的6%左右,所以按孩子抵稅的方式來減少個人所得稅對國家財政影響非常有限。實際上,中國民眾的整體稅賦放在全世界範圍來看都算是比較高的,尤其是相對於民眾享受到的公共福利來說更是如此。

  因此,降低稅賦並補貼家庭應該是財富再分配的基本方向。長期來看,對孩子的補貼本質上是對於本國人力資源,也就是未來的投資。相對於當下普遍「過剩」的中國經濟來說,投資於人力資源恰恰是回報最高的選擇。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美國稅改法案也自然引起了中國社會的特別關注;該法案會對中美經濟互動產生何種影響以及中國是否也需要減稅成為財經界的熱點話題。

  不久前,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通過了自1986年以來美國最大規模的稅改法案。根據該法案,美國聯邦企業所得稅率將從35%降至21%;而個人所得稅的大部分稅率也有所下降,其最高稅率從39.6%降至37%。

  梁建章認為,應對美國減稅方案的最好方式,就是減免養育家庭的個人所得稅。

  這樣短期可以提振中國的內需,長期有利於提升過低的生育率,進而維持中國的人力資源優勢。

  目前中國老齡化還只是剛剛開始,補貼生育在財政上還可以承擔。但如果錯過當前時機,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一步加劇,屆時維持社會正常運轉的財力都可能捉襟見肘,更遑論去補貼沒有短期收益的養育事業了。

  此外,未來10年,處於育齡高峰期的女性將減少40%左右,再加上全面二孩實施導致的生育堆積釋放結束,如果不大力鼓勵生育,中國的年出生人口將以每年減少30萬到80萬的速度雪崩,最終威脅中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因此,在財力上大力扶助生育正當其時。

  整理:石叄

  資料來源:

  漢族人口大坍塌,本世紀末中國人口將消失一半 | 智谷趨勢

  人口雪崩將導致中國世紀的終結?聯合國數據給出了驚人預測! | 港股那點事

  出生人口雪崩 要為孩子減稅和補貼 | 梁建章、黃文政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正和島。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婁在霞 HN151)

相關焦點

  • 2100年,中國人口為什麼就只剩下6億?
    最近,有權威機構測算出,到2100年,中國人口估計會下降至6億,在短短幾十年裡,中國人口將減少8億。  而人口專家則對此嗤之以鼻。他們認為,到2100年中國人口究竟是多少,誰也說不清楚,其中充滿很大變數。所謂的人口降至6億,實在是為了吸人眼球的數據,沒有任何參考價值。與其做這種毫無意義的預測,不如分析分析這一二十年的情況。  不過,殘酷的數據也告訴我們,儘管中國政府已經放開了二胎政策,但未來幾十年,中國人口數量將會步入快速減少的趨勢中。
  • 聯合國預測2100年人口:世界人口將突破110億,中國數字令人擔憂
    」,那麼到2100年,中國又會有多少人口?然而幾十年後,新的問題出現了——人口老齡化。 根據資料顯示,我國老年人口的比例從2010年的13.3%提高到15.5%(2014年),中國已經成為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根據專家們的預測,到2050年,中國將會有近5億人口超過60歲,那麼到時候誰來工作?誰來納稅?誰來養活這5億老人?
  • 研究人員預測2100年世界人口88億 中國降至7.3億
    研究人員預測2100年世界人口88億 中國降至7.3億時間:2020-07-20 12:3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研究人員預測2100年世界人口88億 中國降至7.3億 北京時間15日消息,據外媒報導,一項 研究估計,全球人口到2064年將達到峰值約97億,
  • 2100年世界將遭遇人口危機!23國人口減半中國降至7.3億,老齡人口將...
    人口膨脹帶來的社會和經濟危機引發了普遍的擔憂。 然而,最新一項研究表明,這一擔憂可能有些多餘。 近日,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發表的報告指出,全球人口將在本世紀下半葉出現負增長。世界人口在2064年將達到峰值97億,然後到2100年會逐漸下降到88億。
  • 【研究人員預測2100年世界人口88億:2100年多國人口或將減半】近日...
    【研究人員預測2100年世界人口88億:2100年多國人口或將減半】近日,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在《柳葉刀》雜誌上刊文稱,由於出生率下降,全球人口預計在2064年前後達到97億峰值後逐漸萎縮,到本世紀末將減少至88億人。到2100年,日本、韓國、泰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等23個國家的人口將減半。
  • 《柳葉刀》:預計到2100年中國人口將降至7.3億
    據外媒報導,一項最新研究估計,全球人口到2064年將達到峰值——約97億,之後開始下降,到2100年將降至88億,這一數字比聯合國預期的少20億。根據刊登在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的這份研究報告,這將是現代歷史上全球人口第一次停止增長。這項研究的作者說,節育手段的獲得和婦女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將有助於將生育率降低到維持現有人口所需的水平以下。
  • 《柳葉刀》刊文:2100年世界總人口或達88億
    《柳葉刀》刊文:2100年世界總人口或達88億 科技日報7月24日消息,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近日在英國《柳葉刀》雜誌發表文章稱,到2100年,全球人口將達到88億,比聯合國目前的預測少20億,而且,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會塑造新的全球力量格局
  • 2100年全球人口預測出爐 中國跌至第三 但將成本世紀第一強國
    聯合國預測廿一世紀全球人口將持續增長,但美國華盛頓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全球人口將在2064年達到97億的巔峰,之後因婦女生育率下滑而開始減少。到2100年時,全球人口估計約88億,屆時中國內地人口將只有7.3億,各國國力排名將因人口消長而重新洗牌。目前全球人口為77.95億。
  • 2100年的世界人口可能比聯合國的預測低20億
    巴黎(法新社)-周三發表的一項重大研究預測,到2100年,地球將有88億人的家園,比聯合國目前的預測少20億人。該研究預計,新的全球力量結盟將由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形成。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柳葉刀》雜誌上報導說,到本世紀末,除非有大量移民湧入,否則195個國家中的183個國家將降至維持人口水平所需的替代門檻以下。
  • 210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110億 世界人口排名前十的國家
    210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110億 世界人口排名前十的國家 2019年6月19日 HuangJiang來源:網際網路
  • 聯合國預測2100年全球人口數,總數達100億,中國人口令人擔憂
    人口問題一直都是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的問題,畢竟人口是一個國家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人口越多那麼國家的勞動力將會變得多,從而就能推動國家的經濟發展,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我國是一個地大遼闊的國家,也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目前我國的總人口數量在13億到14億之間,但是現在目前有很多國家都面臨著人口短缺的危機
  • 《柳葉刀》:本世紀末全球人口88億,中國降至7.32億
    報告預測,全球人口將在2064年達到頂峰(約為97億),2100年將降至88億。中國人口將在2100年降至7.32億,僅次於印度的12.93億和奈及利亞的7.9億;中國的勞動人口預計會大幅下降,從9.5億(2017年)降至3.57億(2100年)。
  • 最新研究稱世界人口2100年將降至88億人口減少這事兒到底是好還是糟
    在人們的印象裡,全球人口長期以來一直增長,給地球環境資源帶來了沉重的壓力。不過,科學家最新預測,全球人口形勢將發生變化。近日,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團隊在《柳葉刀》上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稱,受生育率下降影響,世界人口預計在2064年達到約97億的峰值後開始萎縮,到2100年將降至88億左右。
  • 2100年,世界人口88億,23國人口減半,中國多少人?美、印呢?
    小強財藝導讀:7月15日BBC報導,美國一項最新權威研究表明,全球生育率正面臨大面積下滑趨勢,到21世紀末,幾乎每個國家的人口都會減少,23國人口恐減半。據國際醫學權威期刊《柳葉刀》最新刊登的文章稱,2100年全球人口大約為88億,預計到2064年會出現一個峰值97億。從國家層面來看,減半的23國中,包括中國嗎?
  • 全球人口巔峰在哪一年?2100年中國有多少人?《柳葉刀》給出答案
    而全球人口增長與下降目前處於一種全球不均衡狀態。根據研究者的報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人口在本世紀中預計將增加兩倍,從2017年的10.3億增至2100年的30.7億。北非和中東地區是唯一預計在2100年(9.78億)比2017年(6億)人口增加的其他地區。
  • 全球人口巔峰在哪一年?2100年中國有多少人?《柳葉刀》給出答案
    根據研究者的報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人口在本世紀中預計將增加兩倍,從2017年的10.3億增至2100年的30.7億。北非和中東地區是唯一預計在2100年(9.78億)比2017年(6億)人口增加的其他地區。
  • 柳葉刀:2100年世界總人口將達88億 2050年中國GDP超美國
    《柳葉刀》發文稱:2100年世界總人口將達88億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近日在英國《柳葉刀》雜誌發表文章稱,到2100年,全球人口將達到88億,比聯合國目前的預測少20億,而且,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會塑造新的全球力量格局。
  • 2100年世界人口危機!23國人減半中國降6億,老齡人將超過年輕人
    去年6月,聯合國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到2050年總人口預計會從當前的77億增加到97億,世界總人口將在本世紀末前後達到近110億人的峰值。人口膨脹帶來的社會和經濟危機引發了普遍的擔憂。這份名為《世界人口展望2019:發現提要》的報告說,從現在起到2050年,一半的世界新增人口將集中在印度、奈及利亞、巴基斯坦、剛果(金)、衣索比亞、坦尚尼亞、印度尼西亞、埃及、美國等9個國家。預計2027年左右,印度人口將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 210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109億,中國佔多少?聯合國的預測令人擔心
    未來世界人口是出於上升的趨勢,聯合國專家也做出了預測,預計210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109億,而中國人口佔多數?聯合國的預測是在令人擔心。光聽這個數字,2100年全球人口將達到109億,聽起來是讓人覺得這是十分恐怖的數字,但是令人擔憂的是,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報告中曾給出預測,中國人口可能會降到10億左右,光是聽到這個數字就很驚人。
  • 聯合國預測2100年,世界人口將高達110億,中國的人口是多少?
    眾所周知,全球人口數量一直都以直線上升的趨勢不斷增加,在之前的一次中國人口普查中,我國居民人口達到了13億多人,直到如今,預估我國人數將達到將近14億,這是多麼驚人的增長。這僅僅是中國這一個國家,全球人口數量的增長,更是難以想像,所以說我們的地球承載了太多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