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地球以外的星體從未停止過探索,史料記載:「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鬥」,這是世界有關哈雷彗星的首次記載。此外《淮南子》一書中也提到過「武王伐紂,彗星出,而授其柄」,對於外來星體人類持有敬畏,同時也在想方設法的探究宇宙中的奧秘。
01
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人們已經有實力發射衛星登上月球一探究竟,尋找地球以外的生命痕跡。想要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先進設備的支持,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無線電國際大會上通過了啟用最新望遠鏡研究。通過我國科學家的不斷努力,「中國天眼」被創造出來,中國天眼發現「新地球」,不僅有水還有植物,找到了這樣一個星球,人們自然是想到等到地球不適宜人類居住之時就可以到這個「新地球」上去,專家卻直呼:不能去!
「中國天眼」項目得到大力支持,隨後人們決定實施。經過幾年的刻苦研究,投資幾億元的射電望遠鏡終於完成,是迄今為止最先進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採用的索網結構直徑可達500多米。採用間斷設計方式誤差控制在1毫米之內,整個索網有幾千根主索。
天眼採用的索網是當今範圍最大、精度最高的結構,是世界首創經過反覆一年的試驗攻關最終完成。其成果得到國際專家的認可,建成以後天眼與國外頂級望遠鏡相比,精度提高不止十倍。作為當今世界科技含量最高的望遠鏡,中國天眼在未來的幾十年將一直保持最先進設備地位。
02
中國天眼利用獨特的喀斯特地形,接收面積超過30個足球場那麼大,超前的設計思路與獨特的地形優勢,突破了傳統射電望遠鏡的局限,開創了全新的觀測模式。
自從全面問世以後,中國天眼被世界寄以厚望,迄今為止是最有可能觀測到地球以外生命存在的設備,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在各方各面都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
天眼問世以後,全世界都聚焦於中國,已經觀測到了114顆脈衝星。
不過我們在努力的同時卻有不少質疑的聲音,許多國外的科學家認為中國天眼的能力過於超前,很有可能會與地外生命進行聯繫,希望能關閉天眼設備。
要知道為了研發觀測設備,中國做了很多的準備,直到2016年問世期間歷時十多年攻克了數不清的技術難題,耗費了技術人員大量的心血,絕不可能因為一些不合理的質疑就關閉對人類來說至關重要的設備。
03
至於為何會出現的這樣的聲音,為何會讓許多國家的科學家感到不安,還是因為天眼追蹤到的脈衝星與類地行星超過了百顆。
除此以外還能接受外來的星際信號,這種能力讓許多科學家望而卻步。
天眼就找到了一顆類地行星,是與地球相似度最大的行星,世界公認的類地行星巨大部分結構相同,主要是由氫、氮、水等成分組成,表面一般都有火山、隕石坑等。類地行星上很有可能存在液態水,大氣層都是再生大氣層。
世界天文學家發表聲明確定了有3顆行星與地球大小近似相同,這些行星與地球一樣都是巖石行星,同時從星系中恆星接受到來的熱量與地球接受太陽的熱量近乎相等。溫度與地球相似,但是還不能稱作舒適溫度,這一發現也是人類探究外來星系的一大進步。
中國天眼也觀測到了一顆類地行星,距離地球大概有17萬光年,在宇宙中來說距離已經不算遙遠了。專家根據星體的環境推測,星體上極有可能存在液態水,液態水是孕育生命的搖籃,地球就是如此,最初的生命就發源於海洋。
出現了水就表示出現生命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種種推測表面光這顆星球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極高,還不能隨意登陸一探究竟,若是如此極有可能遭遇未知的危險,所以專家才說不能去。
結語
中國天眼充分發揮了作用,發現了不止一顆星體。只不過除了天眼以外,國外的許多設備也有較強的觀測能力,從這說明中國天眼並沒有達到技術壟斷,而是盡最大可能幫助人類,這樣的設備不應該因為某些傳言而被限制。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關於類地行星是否有生命還是個未知之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科技的發展會為我們解開最後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