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博8年超期被清退,博士生畢業到底難在哪?

2021-01-12 中國教育在線

  近日,《中國科學報》大學周刊編輯部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頭一位操著一口陝西話的老父親說,他的兒子在讀了八年博士、完成了所有應完成的學術成果之後,因為所安排的畢業答辯時間超過了期限,在「臨門一腳」的時刻被所在高校清退。這並非個例。從去年到今年,包括清華大學、南方醫科大學等在內的多所高校都曾清退博士生,原因多為其未在學校規定的最長學習年限內完成學業。與此同時,中國傳媒大學近日召開研究生教育會議,推出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舉措。其中,自2021級起,將博士生基本學制由3年改為4年,最長有效修業年限由8年改為6年。這促使我們思考並提出一個問題:該不該給博士生設置畢業年限?如果該設,那又應當以幾年為宜?為此,我們邀請相關專家、管理者共同探討這一話題。

  《中國科學報》:目前,各高校一般將博士生就讀年限設定在3~4年,最長約6~8年。而與此同時,博士生無法在基本學習年限內畢業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您認為,博士生就讀年限應該設定為幾年?為了保證博士生培養質量,該不該對其就讀年限加以設定?

  周倩:對博士生的學習年限進行規定,我是贊同的,但要有差異化,根據學科不同有所區別。有研究表明,在法國,取得博士文憑平均年限為3年,人文社科類平均為3.4年,理科類平均為2.7年;在英國,一般高校規定哲學博士修業時間為3年,但大多數為3.5~4年,個別學生長達8年;在德國,博士生畢業平均需要4.3年,工科為5.3年,人文社科為4.75年,生物科學為4.2年,數學及其他自然科學為4年;在美國,哈佛大學文理學院哲學博士建議博士候選人最好能在6年內完成學業,教育學院常規博士要求最長7年畢業;在加拿大,博士生修業年限一般最長為8年。

  根據國際上的通行做法,博士生在校學習基本年限設置一般3年為宜,最長學習年限可以定為8年。除了特殊情況,如創業,可以向學校申請延期,但不能濫用。另外,博士生的培養資源是稀缺的,如果長期不畢業,會佔用宿舍、實驗室等,影響其他學生的培養。

  閆月勤:關於博士修業年限,以美國為例,其規定也是3~4年居多。其實,博士生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完成學業,延期畢業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而且延期時間越來越長。

  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對美國博士教育的統計(2006),1978年自然科學、工程和生命科學學科博士按照RTD統計(註:從正式開始研究生學習到獲得博士學位的實際學習時間)的修業年限中位數均不足6年,修業年限中位數最高的人文科學也僅為7.5年。而到2003年,人文科學學科博士生按照RTD統計的修業年限中位數已達到9年,自然科學、工程和生命科學學科博士按照RTD統計的修業年限中位數略低於7年。

  從1978年到2003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全體樣本按照RTD統計的修業年限中位數從 6.3年上升到7.5年,增加了1.2年,人文、社會科學和教育的增幅達到了1.5年。

  而且,美國博士生教育分為兩個階段,前2年進行大量課程學習,旨在加大知識深度與廣度。此階段結束時有中期篩選考試,通過者才能進入論文階段。

  與美國相比,我國博士生學制並不長,延期畢業人數少得多,但都有一個共同趨勢——延期畢業人數越來越多。因此,現有學制可以適當延長,我們可以有修業年限的基本要求,但是清退要慎重。

  喻海良:此前,博士生在校學習年限規定是3年,但絕大部分博士生3年內都無法畢業,需要4年才能畢業。這樣一來,第4年他就無法獲得獎學金了,對其生活帶來一定影響。目前,博士生獎學金有國家級獎學金、校級獎學金,多的話,一名博士生一年可能有10萬元,少的話也有四五萬元。因此,博士生在校學習年限由3年順延為4年,是一個正常的調整,其主要目的是為學生服務。

  給博士生設定就讀年限是有必要的。如果沒有這樣的規定,很多學生就會成為「老賴」,拖著不畢業。而在這種情況下,導師比學生還要著急。因為這會佔用導師的招生名額、學校的教學資源——如果學生遲遲無法畢業,會導致博導無法招生,乃至博士生招收資格被取消。

  不是說時間越長,培養質量就越好。相反,時間越長,「放水」的可能性越大。

  沈文欽:是否要對就讀年限加以設定,從管理的角度而言是必要的,但從人才培養的角度而言,則不一定要限制年限。在美國、德國等國家,一些博士修業年限過長是比較突出的問題,為提高博士培養的效率,政府和高校都出臺措施鼓勵縮短修業年限。英國甚至將博士畢業生的修業年限和研究生培養經費相掛鈎。不過,在美國並無博士生必須在若干年內畢業的硬性規定,博士生入學後十多年才畢業也是允許的。

  在我國,規定最長修業年限有利於節省高校的辦學資源,也可以作為分流博士生的一種手段。但最長年限規定為6~8年似乎太短,在美國等西方國家,一些學科如人文學科博士生讀博超過6年是比較常見的,最長修讀年限可以延長到8~10年。

  《中國科學報》:相關研究表明,相比文理基礎學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工科為主的高校博士生延期畢業情況更為嚴重。您是否認同這一結果?對於不同類型的大學,是否應當設定不同的學習年限?

  沈文欽:博士生的延期情況主要與其所在的學科有關,和其隸屬的學校類型關係不大。因此不同類型大學設定不同學習年限並無必要。

  在我國,理工科尤其是實驗科學博士生科研任務重、實驗要求高,而且實驗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不確定性強,因此導致博士生無法對其博士研究進程進行有效控制。另外,實驗研究具有延續性,一些博士生儘管博士論文寫完了,但所參與的課題研究可能並未最終完成,這時導師希望其留下來繼續完成研究。這些因素都導致實驗科學的博士生延期畢業。

  在西方國家,情況似乎相反,人文社科類博士的修業年限更長。例如,美國對人文社科類博士的要求是很高的,博士生往往要很長時間才能取得博士學位。

  周倩:我國高校工科博士生延期畢業的情況比較嚴重,與其畢業的科研成果要求有很大的關係。不少高校都對理工、醫學博士生在校期間發表的SCI或EI論文的數量和級別有要求,這是他們進入學位答辯程序的必要前提。但EI期刊數量相比SCI期刊少,而且一些高校規定收錄EI論文集中的論文不算,導致難度加劇。對於不同類型的大學,甚至不同學科,可以設定不同的學習年限。博士生招生高校可以統計不同學科學生畢業的年限,進行分析、科學制定。

  孫新波:4~6年是比較適用的學習年限。當然,博士生培養存在個體差異,因為博士生個人方面的原因導致一定的延期,這需要博士生與導師和導師組協商解決。如果中途發現不適合繼續攻讀博士學位,應該有一定的退出機制。實際上,沒有必要保證所有的博士生都順利畢業,一定要把質量和創新作為衡量的標準。

  喻海良:不是所有的工科博士生都會延期,這與他們導師的課題方向有很大關係。假如其博導的研究方向以企業的橫向課題為主,這樣工科博士生就要幫著導師做一些項目,從而佔用其學術研究時間,導致其延期畢業的可能性也更大一些。

  《中國科學報》:目前,我國絕大部分高校對博士生在讀期間須產出學術成果有明確要求,這也是導致許多博士生無法在規定學習年限內畢業的主要原因之一。您認為目前高校對博士生學術成果數量的要求是否合理?現有的就讀年限是否可以保證博士生具備應有的學術水平?

  周倩:首先,不同國家、不同學校、不同發展階段的高校,對博士生學術成果的形式、數量和層次的要求可以有所不同。比如,在法國,博士生培養的第一年必須按規定完成一篇「小論文」並通過答辯,才能進入博士論文撰寫階段。不過,在歐美很多發達國家,沒有規定發表期刊論文,但這些國家的科技水平領先,這與學術人員的科研自覺、科研環境、科研條件是有關係的。

  其次,學術成果的類型可以多樣化,不一定是論文。

  再次,對於發表論文的層次,不能唯SCI、SSCI、EI,論文質量可以進行同行評議。保證博士生具備應有的學術水平涉及培養環節、課程設置、導師指導、專業學習、過程評價等多種因素,年限只是其中之一。

  閆月勤:博士在讀期間應該有一定的學術成果產出要求,這也是學術訓練的一個重要方面。比如,通過專利申請你會學習到專利申請的程序要求、基本要素,通過寫作學術論文能掌握學術論文寫作的基本方法和規律。目前,有些高校發表論文數量要求太多、發表期刊要求太高的確是個問題,需要糾偏。

  國外許多大學博士畢業不要求發表學術論文,只要導師和指導小組認為博士論文達到了畢業水準就可以答辯畢業。基於我國目前的學術生態和社會誠信缺失現狀,個人認為不能照搬這種方法,還是要有一定的量化的學術產出要求,否則會增大腐敗滋生的風險。

  如果學術產出數量減少、發表論文期刊規定不要太高,相信會有更多博士生在修業年限規定內順利畢業。

  孫新波:據我所知,對博士生在讀期間須產出學術成果有明確要求,這是國際通例,並非我國獨有,只是要求的具體內容和形式不同罷了。這不是導致博士生在規定學習年限無法畢業的主要原因,或者說這根本不是導致博士生無法畢業的原因。進一步講,國際上一些高校的要求並不比我國的要求低,甚至高很多,從質量和創新出發,這不是問題。高校對博士生學術成果數量的要求是經過嚴格的論證和相關委員會通過的,4~6年的學習年限可以保證博士生具備應有的學術水平。

  喻海良:目前,我國高校對於發表論文的要求也是比較靈活的。以中南大學為例,現在畢業證和學位證的發放是可以分開的。如果博士生畢業論文已經做得非常完美,其他需要發表的小論文可以畢業後再發。這樣的話,就可以先拿到畢業證書去工作,等論文發出來後,滿足相應的要求,再到高校裡補一個學位證書就可以,不會影響學生就業。

  除畢業論文外,具體發多少篇學術論文合適,這跟導師是有很大關係的。高校只是規定「基本線」,而導師從嚴格學生培養質量出發,往往有更高的要求。

  沈文欽: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生教育研究中心對全國博士畢業生的調查顯示,博士生在讀期間的最大壓力來自於完成學術論文發表的要求。除了各高校的基本規定和要求,不同的院系還會加碼,在數量和論文檔次上提出更高要求,這給博士生帶來了很大壓力。

  如果博士生導師和評審專家能夠對博士論文質量進行嚴格把關,學術成果發表的要求是沒有必要的。歐美國家並不把論文發表作為畢業要求,很多博士生在讀期間也無論文發表。對博士生在讀期間發表論文提出數量要求會鼓勵學生從事「短平快」的研究,也可能使學生在前期忙於應付論文發表要求,擠佔用於博士論文寫作的時間。

  《中國科學報》:在博士生培養過程中,導師不能很好地對博士生學業進展進行總體把控,也是造成博士生延期畢業的原因之一。與此同時,有些導師為了讓學生順利畢業也不得不「忍辱負重」。目前導師在指導博士生方面存在哪些問題,對於釐清導師和博士生各自的責任方面有何建議?如何才能構建起科學、高效、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質量監控體系?

  周倩:導師指導博士生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導師本身的水平。有些高校允許獲得國家級項目的副教授擔任博士生導師,這其中一部分導師的指導水平還不夠。從國際上看,是否具有博士生導師資格,不同發達國家的規定是不同的。比如在美國、澳大利亞、德國等國家,一般不用遴選。但在法國,《第三階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法令》對於什麼樣的學術人員才具有博士生導師資格是有明確規定的。

  二是導師沒有盡責。有些導師擔任領導職務,有些是業界「大牛」,外出學術交流多,無暇指導學生。

  建立科學、高效、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質量監控體系,一要建立和完善導師組的指導方式。博士生從入學到畢業,一般都是由導師一人負責,存在依賴性和風險性。要豐富博士生修業課程。不少學生涉及跨專業學習,需要研修學科課程。有的高校博士生階段課程開設較少,課程考核要求較低,完成學分較為容易。有研究表明,美國大學根據各系和各學科情況規定,博士生修習的課程數量通常為12~15門。

  三是加強過程管理。在中期考核、論文開題、課程考試等環節強化評價,及時提出警示。

  四是增加培養成本。一般而言,博士生只交基本學習年限的學費,並獲得相應的補助。非特殊原因,可以在延期期間收取一定的學費。比如,中國人民大學規定,研究生在基本學習年限之後的延長學習期內,須按學校規定繳納學費等並按期進行學籍註冊。延期學習期間,高校不劃撥培養經費,不安排其住宿;學生不參評獎助學金,不享受校內生活補助。

  孫新波: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在於方法論和方法。這個問題的解答需要導師從哲學層面入手,深入探索和研究指導博士生的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問題。尤其是方法論,一些導師比較注重方法的指導,忽視了方法論的指導,這是導致博士生創新性不夠的一個原因。

  就管理科學而言,國際上一些高校特別注重對博士生進行管理哲學的訓練,其目的在於培養博士生的創新思維,而研究內容的創新是博士生自己的事情。

  另外,導師應該給博士生搭建更多的與實踐接觸的機會,既要鼓勵博士生多做「無中生有」的研究,也要引導博士生紮根我國實踐深入研究。

  喻海良:導師能否對博士生學業進展進行總體把控,主要取決於學生做的課題是不是與導師相關。如果學生自己選定的課題方向跟導師的研究方向完全不搭界,就會影響他的學業進度。假如學生做的課題是導師給定的方向,導師是會時刻跟進的。假如學生不聽導師的指導,自己設定與導師不相關的方向,因此畢不了業,應該是學生的責任。

  現在確實有一些學生,特別一些國外來的留學生,在畢業論文方面,導師要幫很多忙。對於這種情況,導師事先就要跟學生說好,每個時間節點應該完成哪些工作,如果做不到,就應該自行承擔責任,不能怪到導師身上。

  在這方面,導師和學生之間應該有充分的溝通。導師給學生安排的課題,一定要是自己擅長的,否則無法指導。

  沈文欽:根據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生教育研究中心對全國博士畢業生的調查,博士畢業生認為我國博士生教育最應當加強的一個方面就是提高學術指導的質量。我們的調查發現,很高比例的博士生對導師指導是「滿意」或「比較滿意」的,但也有13.5%的博士生對導師的指導感到「一般」或者「不滿意」。

  導師指導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包括:導師脫離科研前沿,導師指導過少、過粗,對博士生的反饋不夠及時,導師權力過大且不能鼓勵學生創新等。應該建立起導師和學生雙方權責明確的制度,允許學生自由轉導師。在一些學科進一步完善導師集體指導制度,並對集體指導涉及的相關問題制定規則,使之更加制度化。

  《中國科學報》:在博士生被清退後,是否有後續的配套措施進行圓滿的善後,保障其應有的權益,並避免其出現不必要的心理問題?

  周倩:博士生被清退,符合一定條件,比如,修完培養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成績全部合格或已完成學位論文開題等,對於碩博連讀的學生,可以授予其碩士文憑;對於其他博士生,可以發放結業證或者肄業證。

  高校應完善博士生學位申請申訴制度,加強博士研究生輔導員隊伍建設和心理健康諮詢與教育,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目前,有些高校博士生完成了畢業需要的所有流程,但因為高校規定的發表期刊論文的層次問題,不能獲得博士學位,在破除「五唯」的背景下,可以適當延長發表期刊論文的時間或採用同行評議的方法判定期刊論文質量。

  閆月勤:我不同意清退這種方式。在終身學習社會裡面,沒有必要也不能清退。據我所在高校情況,目前清退的學生大多數不是全日制在讀博士生,在職學生居多。這部分學生因為工作、學習、家庭無法兼顧,完成學業要求困難,沒辦法按期畢業。高校應該徵求學生的意見,如果學生自願放棄,當然可以。如果因為個人特殊原因不得不延期應該尊重,要允許學生申請休學或延期幾年。只是這樣一來,就增加了高校管理的複雜度。

  建議高校對申請休學的博士生收取一定學籍管理費用,妥善管理學生學籍,待學生回校繼續完成學業可以順利對接;改善導師評價,學生延期或者休學不影響導師業績評價。

  沈文欽:博士生的退學處理問題,博士生個體、導師、院校和政府四個利益相關者都應有所作為。並不是所有註冊的博士生最終都能獲得博士學位,在歐美國家,相當高比例的博士生最終是不能獲得博士學位的,博士生在入學之初就應當對此有所認識,並有心理準備。

  對院校而言,對於分流的博士生,應當允許他們把學籍轉為碩士生,並相應地申請碩士學位。政府的學籍管理系統也應當相應調整得更加靈活。對於希望從博士生轉為碩士生身份的學生,院校和導師應當理解並鼓勵。

相關焦點

  • 讀博18年難畢業!東北大學清退52名博士生研究生 網友:工科生太難了
    讀博18年難畢業!東北大學清退52名博士生研究生 網友:工科生太難了  Emma Chou • 2020-10-22 09:00:39 來源:前瞻網 E1894G1
  • 讀研究生到底有多難?讀18年還沒畢業,四川大學清退300餘名學生
    讀研究生到底有多難?讀18年還沒畢業,四川大學清退300餘名學生,隨著社會發展,就業壓力增加,不少學生會選擇報考研究生,都只是考研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考研到底有多難?讀研到底又有多難呢?近期據了解,四川大學從今年的5月份到11份先後清退了300餘名研究生,這些學生都是未能在學校規定時間內完成院校的學業,其中從兩所院校可以看出,在清退的學生中入學最早的竟然是2002年的,看到這個入學時間讓很多人吃驚,至今為止整整18年了,人生能有幾個18年呢?
  • 學術周刊:超期博士大清退,博士生按時畢業有多難?
    03超期博士大清退,博士生按時畢業有多難清退研究生此起彼伏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院發布「關於對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的公示」,並附有33名未聯繫到的擬作退學處理的博士生名單。根據公告顯示,被「清退」的博士生中,最久的就讀時間竟長達十五年!已嚴重超出博士最長學習年限,成為了實實在在的「過期博士」。
  • 讀博客18年,東北大學堅決開除52名博士生研究生,超過長學時
    因為經過幾輪本科、碩士、博士生的選拔淘汰,最終能拿到博士學位、最終拿到博士學位的都是學霸中的學霸。現在,有些人可能覺得社會上裡有很多醫生,甚至有人說這是一個醫生過剩的時代。事實上在中國,擁有博士學位的人很少,只佔總人口的1/2000左右。
  • 56名研究生擬被清退
    多所高校發布碩博清退通知近幾年,碩博生清退已經越來越多。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經有近30多所高校公示清退超過1300名碩博研究生,原因涉及「已超最長學習年限」、「未報到入讀」、「申請退學」等方面。所列名單顯示,其中有人早在2002年就已入學,讀博期限最長或已達到18年。
  • 博士生畢業真有那麼難?看看杜克大學的數據
    每一位博士生真實情況到底如何,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而且身邊的學弟學妹也應當知道,否則怎麼會有那麼高比例的本科生會選擇要讀博?有一些數據可能也偏離了真實的現實。例如,我們常常聽到,國外博士畢業率極低(50%左右),且平均需要比正常修業年限(5年)長得多的周期才能完成學位計劃。
  • 讀碩士的人很多,但讀博士的人少,原因有點現實
    2020年考研初試環節,就有340萬左右的考生參加考試,爭奪百萬研究生名額,而考研熱度不斷提升,參加2021年考研初試的考生基本上不會少於340萬人,畢竟近年來考研人數都呈現增長之勢。然而,想讀碩士的人多,但想讀博士的人卻很少,其實原因有些現實。1、博士畢業難度比碩士畢業難度大很多要知道,在我國,博士屬於最高學歷。雖然說,想成為一個博士生的難度不算太大,但想把博士生當中的「生」字去掉,變成博士,難度是非常大的。
  • 18歲讀博的他,火了!
    他2008年入讀中國科大少年班,2012年赴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師從陳秀雄教授攻讀博士。2017年博士畢業後歷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博士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助理教授。2021年加盟中國科大幾何與物理研究中心。」(也就是14歲讀大學、18歲讀博士)
  • 廣西師大擬清退46名「超限」本科生:有人6年僅修得6學分
    這46名「超限」本科生來自商務英語、數學與應用數學、化學、運動訓練等專業,除4名擬退學本科生的會計學(職教師資)(專升本)、會計學(中職師資專升本)、環境設計(專升本)、動畫(專升本)專業學制為4年外,其餘專業最長學習年限為6年。在這其中,來自職業技術師範學院學前教育(中職升本)專業的李某群6年期間僅修得學分6分,而這一專業結業學分要求144分,畢業學分要求160分。
  • 高校陸續清退「超期博士」,嚴進寬出的大學,不能提升人才含金量
    超過畢業年限的碩士博士,以後可能真的無法畢業了。 隨著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清退超年限的學生,不光博士生可能被清退,很多碩士生,也開始被加入到這個被清退的名單當中。對於當下的社會來說,這顯然是一個大新聞。不過,從長遠來看,以後這種情況,可能會成為一個常態了。
  • 上千名高中生慘遭清退:學習實苦,但請一定堅持到底!
    最近,包括江蘇泰州、湖南懷化的多所民辦高中的學生因為沒有學籍,面臨被清退,學生上了一段時間學卻沒有學籍的原因,是因為按規定,沒有達到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線的學生,不能被普通高中錄取,以往各地會通過民辦高中,給這些學生提供一條就讀高中的機會。但這幾年,隨著政策收緊,很多民辦高中無法再提供學籍。
  • 施一公:西湖大學的博士生將不受畢業年限的限制
    在104位博士生導師的帶領下,西湖大學一期、二期、三期共334位博士生在工學院、理學院和生命科學學院的多個學科進行學科交叉研究。這些博士生將不受畢業年限的限制。他表示,西湖大學的治理體系要求,教授一定要把自己的時間放在科研和教學上,不能花太多時間處理實務性的繁瑣工作。
  • 施一公:西湖大學的博士生將不受畢業年限的限制,你怎麼看?
    在104位博士生導師的帶領下,西湖大學一期、二期、三期共334位博士生在工學院、理學院和生命科學學院的多個學科進行學科交叉研究。這些博士生將不受畢業年限的限制。他表示,西湖大學的治理體系要求,教授一定要把自己的時間放在科研和教學上,不能花太多時間處理實務性的繁瑣工作。
  • 不強制發論文,讀博變容易了嗎?
    截圖自科技部博士生的大概率事件:延畢!博士圈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沒有延期畢業的碩士,沒有按期畢業的博士。近年來,博士畢業成了一個大難題。2019年澎湃新聞報導,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預計畢業博士研究生人數為169022人,實際畢業博士研究生人數為58032人,延畢率為65.67%。而無法如期畢業,在博士生中並非小概率事件。
  • 博士們吐槽讀博不易:論文被拒是常態,「每根頭髮都變寶貴」
    「(讀博)考驗板凳功夫,因為論文寫作前要消化某個選題的絕大部分成果(社科類),再找準自己能下手的地兒和方向,沒有時間保障是絕不可能。導師的指導是指明方向,摸索的過程是無法替代的,坐不住冷板凳是難以出博士的。」他說道。其實,讀博的難從考博就可見一斑。
  • 上外"金牌博導"李維屏:讀博首年別提論文
    按照李維屏的說法,「當博導的人要有一種警醒,學生畢業後還記得你、說你好,才是真好。」表現在對博士生的培養上,李維屏和很多博導的做法不太一樣,他有一套自己定的「規矩」。  老師的工作是育人,不是育論文  對博士生來說,博士論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優秀博士論文的評選則像試紙一般,可以用來檢測博士生培養單位的整體學術水平。
  • ...豬肉價格連續7周回落 東北大學清退52名博士生研究生
    原標題:經濟學人全球早報:暫不恢復旅行社出入境團隊旅遊,豬肉價格連續7周回落,東北大學清退52名博士生研究生   文旅部:暫不恢復旅行社出入境團隊旅遊及
  • 英國碩士畢業後可以回國讀博嗎?
    英國名校碩士畢業後回國好讀博嗎?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拿到英國授課式碩士研究生畢業證,就可以直接報考中國或者是英國的博士生考試。中國對英國的授課式碩士研究生的學歷是承認的,因此,在國外取得了有效的碩士研究生的畢業證件的,回到中國後,依然可以報名博士考試。
  • 讀博讀廢了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主任動用手頭所有資源,光速給他發了倆論文,馬不停蹄的讓他畢業了。  估計是系主任害怕了。不是怕這哥們讀博讀廢了,而是怕他接著讀下去,把學校的這個專業讀廢了。  我們實驗室裡四個博士生,如今沒有一個人願意留在學術界,一個去了業界,說比讀博的時候開心100倍,一個還在痛苦嘗試在美國找工作順便被老闆左坑右坑,哭著咬牙準備熬到畢業,而我在國內找到不錯的業界工作,也是準備痛苦地熬過最後這一段時間,然而因為嚴重的拖延症畢業論文仍然沒有開始寫。
  • 讀博費時又費錢?補貼加獎金,很多在讀博士生其實比上班還賺錢
    所以,這些年雖然高校一直都在不斷擴招,大學生一茬接一茬,但博士研究生學歷的人才卻一直可遇不可求的原因之所在,因為很多學生本科或者碩士畢業後,往往都會傾向於儘快就業,早點掙錢補貼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