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海南擊破海嘯謠言不妨設地震避災演習日

2020-12-05 手機鳳凰網

海南省政府,海南省地震局及三亞市地震局等機構近日先後召開情報通報會,以科學依據回擊當前在海南廣為流傳的「9·13地震海嘯」謠言。並要求群眾「要相信科學,相信政府,不信謠言,不傳播謠言。」三亞市委、市政府還明確表示將把「9.13」謠言做為平息危機的事件來處理,陸志遠市長同時要求各相關部門在及時避謠的同時,做好應急準備工作防患於未然。這些政府行為,體現了政府責任,對於謠言的平息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從謠言傳播的大眾心理上來分析,「9·13地震海嘯」謠言死灰復燃是有多種誘因,必須予以正視和疏導。其一,在這個影像媒體時代,民眾籍由電視、網絡等各種渠道目睹了「5·12汶川大地震」的慘烈,心有餘悸。其二,「汶川大地震」後,多位權威地震專家向公眾普及了「目前的科技水平無法預報地震發生的準確時間」這一常識。而不少公眾基於此也得出了另一個判斷,即「目前的科技水平也無法預測地震在某個時段不會發生」。我相信那些在瓊務工人員之所以要捲鋪蓋回老家,並非就是輕信了巴西人的預言,而只是基於一種人類對未知世界的迷茫,選擇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其三,從我周圍的例子來看,絕大多數人對待這一謠言的態度是「無所謂」,這種搖擺的心態極易受外界信息的影響而倒向某一方。因此,地方政府必須對類似「8·29南山龍吸水奇觀」等不太常見的自然現象保持一份敏感,並應在第一時間向公眾解疑釋惑。若等到這些奇異現象被地震謠言附會之後再來解釋,平息的難度就更大了。

基於這些分析,海南省各級政府仍應正視謠言還將在一定範圍內傳播的現實。本著進一步平息謠言的目的,也本著對人民群眾人身、財產安全負責的態度,我建議海南省政府將9月12日確定為「海南省地震避災演習日」,使每位海南公民都能在演習中掌握「避災減災」的基本常識和逃生技巧。具體理由如下:

一、「9·12地震避災演習」並不是對「9·13地震海嘯」謠言的迎合,而是政府的「補課」。海口市瓊山區東寨港至文昌市鋪前鎮一帶的「海底村莊」就是1605年大地震的產物。根據《中國國家地理》今年6月份「地震專輯」中所公布的中國部分省級城市地震危險度排名,海口市在其中名列第四。固然沒有任何科學依據表明海南將在哪天發生多少級的地震,但不能否認海南在將來(也許是遠期)有發生地震的危險。「地震避災演習」不能日常化,更無法天天搞,但至少一屆政府任期內要開展一次。我本人客居海南16年來,沒有經歷過任何單位組織的任何地震避震演習。這是否可以視為當地政府的歷史「欠帳」?本屆政府也完全可以把這筆「舊帳」補上。

二、「避災演習」的效果已經在「汶川大地震」中得到證實。被網民稱為「最牛中學」的安縣桑棗中學,正是源於對逃生演習制度的「良制嚴行」而創造了地震中的奇蹟。據媒體報導,在地震波驟然襲來的短短1分36秒後,桑棗中學31個班級的2200多名師生分別從8棟教學樓集中到操場上,以班為單位緊挨著站好,教師圍在四周,師生無一傷亡。該校從2005年起,每學期都進行一次緊急情況演習,從模擬停電、垮塌到暴雨、地震。就在今年3月13日,桑棗中學剛剛進行過火災演習。2005年第一次演習的時候,全校師生花了9分鐘才集中到操場上。隨後的演習中,這一時間不斷被縮短。「最牛中學」的寶貴經驗,既不是發幾份地震自救資料,也不是組織幾次自救學習,而是實實在在的演習。反觀海南,在避震自救上,媒體倒也報導過,資料也發過,橫幅也掛過,但實戰演習卻少之又少。

三、「9·12地震避災演習」應覆蓋全省。今年6月18日——20日,海口市舉行了以「張開生命的翅膀」為主題的中小學防災自救演習活動。據稱全市有60所學校全程參與。這無疑是海口市教育部門明智的、負責任的抉擇。但就我所了解的情況(或許考證未周),海口的大、中專院校及其他單位幾乎沒聽到有類似的活動開展,其他市、縣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

對生命的呵護,對地震避災常識的普及理應從中小學生開始,但又不能止於中小學生,更不能止於省會城市。海南是個小省,「省直管縣」的獨特體制決定了海南在開展全省範圍內的防災減災活動來,較之其他省份有著莫大的優勢。基於以上理由,我建議將「汶川大地震」中湧現出來的避災經驗,將海口市中小學校的防災演習經驗推廣到全省,並將9月12日確定為「地震避災演習日」。相信在政府的周密布置和安排下,在全省人民的配合與支持下,避災演習一定會取得成功,謠言也必將平息。

相關焦點

  • 趕走「地震海嘯」噩夢 讓百姓在祥和中迎接中秋佳節 海南政府攜手...
    在夢中他「預言」,2008年9月13日「一個造成百萬人死亡的地震將發生在中國」。  數日前,這一「預言」又演變為2008年9月13日「南寧與海南島之間將發生9.1級大地震並引發海嘯、造成數百萬人死亡」。
  • 海南省地震局澄清地震海嘯謠言(圖)
    中新社發 王辛莉 攝  中新社三亞九月八日電(記者尹海明)在八日下午此間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海南省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主任沈繁鑾就「九·一三」地震海嘯謠言作出回應,他詳細解釋了地震海嘯謠言的傳播路徑,並依據科學分析指出,海南島是安全的。
  • 海南省主要領導多次批示 狙擊9·13地震海嘯謠言
    省政府秘書長徐莊根據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指示精神,當即召集省地震局專家就傳言進行科學分析,結論是:「今年9月地震預言無科學根據」,並部署有關應對工作。  3月14日,海南日報記者採寫的報導《今年9月地震預言無科學依據》見報,以嚴謹的科學分析和專家意見,對謠言進行了駁斥。這是本省最早闢謠的報導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對朱瑟裡諾所謂「地震海嘯預言」的政府權威闢謠。
  • 廣東17日舉行40分鐘海嘯演習
    廣東17日舉行40分鐘海嘯演習  與浙閩瓊聯動,為我國首次;不涉及人員疏散、避難救險等行動  本報訊(記者田霜月 通訊員郭興民)國家海洋局計劃於本月17日在浙江、福建、廣東和海南四省舉行一場海嘯演習。這是我國有史以來第一次海嘯演習,也是太平洋海嘯預警系統國際協調組舉行的太平洋海嘯預警演習的一部分。
  • 國際海嘯減災日丨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組織開展海嘯演習活動
    2020年11月5日是「國際海嘯減災日」,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在北京組織開展了2020年海嘯演習活動。據悉,演習假定我國東海外緣的琉球海溝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在此海嘯情景下,我國東南沿海的臺灣、江蘇、上海、浙江和福建等省市都可能受到災害性影響。
  • 專家駁斥海南將發生9.1級大地震引發海嘯傳言
    本報海口7月1日訊 (記者文剛 袁鋒 通訊員陳定)汶川大地震後,一條從巴西傳過來的所謂預言又開始在中文網站上流傳:「9月13日,南寧與海南島之間將發生9.1級大地震,引發海嘯,造成數百萬人死亡,並可能衝到日本」。聯繫到印尼海嘯與四川地震,一些人開始感到恐慌,一些人甚至打算離島避險。
  • 國際海嘯減災日 |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今天開展海嘯演習活動
    海嘯演習2020年11月5日是「國際海嘯減災日」,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在北京組織開展了2020年海嘯演習活動。演習假定我國東海外緣的琉球海溝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
  • 國際海嘯減災日|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今天開展海嘯演習活動
    海嘯演習 2020年11月5日是「國際海嘯減災日」,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在北京組織開展了2020年海嘯演習活動。 演習假定我國東海外緣的琉球海溝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
  •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開展海嘯演習活動
    11月5日是「世界海嘯意識日」,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在北京組織開展2020年海嘯演習活動。
  •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組織開展海嘯演習活動
    2020年11月5日是「國際海嘯減災日」,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在北京組織開展了2020年海嘯演習活動。據悉,演習假定我國東海外緣的琉球海溝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在此海嘯情景下,我國東南沿海的臺灣、江蘇、上海、浙江和福建等省市都可能受到災害性影響。在本次演習活動中,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向應急管理部等相關部委,以及我國沿海各海區、省級和計劃單列市海洋預報部門滾動發布海嘯預警信息,對我國的海嘯預警信息發布和部門聯動進行了檢驗。
  • 中國開展海嘯演習並向南海周邊國家發布海嘯預警測試信息
    中新社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 阮煜琳)11月5日是「世界海嘯日」,中國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在北京組織開展了2020年海嘯演習活動。作為南中國海區域的國際海嘯預警發布中心,本次海嘯演習活動向南海周邊國家發布了海嘯預警測試信息。 演習假定中國東海外緣的琉球海溝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
  • 泰國舉辦國家級海嘯救援應急演習
    新華社曼谷7月9日電(記者汪瑾)泰國內政部防災減災廳8日下午在南部普吉府舉行國家級海嘯預警及應對綜合性演習,應急響應範圍覆蓋海陸空全方位。  這一演習屬於泰國內政部防災減災廳主辦的年度綜合災害管理演習。
  • 突遇地震海嘯咋辦?新型App助旅日遊客應災
    在日本旅遊或短期留學如果突遇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該怎麼辦?一款新型智慧型手機應用軟體(App)或許能幫上你。  這款APP由三井住友保險公司研發,可免費下載。除日語版本外,本月底還將提供英文、中文和韓文服務。它可以向使用者提供附近避災中心的地理位置,即使是在無法使用網際網路時。
  • 臺灣附近兩處海溝或引發8級地震 海嘯1小時內襲臺
    中新網4月18日電 據香港中通社報導,面對日本311大地震引發海嘯帶來慘重死傷的前車之鑑,臺灣「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日前首度提出明確預警,指出鄰近臺灣的琉球海溝與馬尼拉海溝可能會發生8級以上的地震,所造成的海嘯將不用一小時就能抵達臺灣沿岸,並侵襲嘉義屏東、基隆、宜蘭等地。
  • 中國地震局局長:提前10秒預測地震絕無可能
    觀點  秦大河委員(原中國氣象局局長):  氣候異常  與地震無關  地震發生前,氣象會出現異常?作為多年從事氣候變化研究的中科院院士秦大河委員連聲稱,在自己的知識範圍內,還沒有關於地震發生前氣象會出現異常的科學論證或例子。「從理論上講,地殼發生運動和氣候變化沒有直接的聯繫。天氣的變化,主要是因為大氣運動帶來的。」秦大河對快報記者稱,目前還沒聽說過有科學家討論或研究過,大旱或大澇與地震頻發是否有關。
  • 海嘯隨時有可能發生在中國周邊海域的任何地點
    圖為一九六零年發生海嘯後的老照片。,全球百分之七十五的破壞性海嘯均發生在這個帶上,海嘯隨時有可能發生在中國周邊海域的任何地點。海洋自然災害是危害重國海上和沿海經濟活動、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因素。海嘯災害在中國海洋自然災害中具有重要位置。中國周邊海域大多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全球百分之七十五的破壞性海嘯均發生在這個帶上,海嘯對中國的影響不容低估。
  • 國際海嘯減災日丨一圖帶你get海嘯
    2020年11月5日,是「國際海嘯減災日」。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在北京組織開展了2020年海嘯演習活動。  作為國家級海嘯預警中心,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24小時不間斷監測運行,實時接收處理全球地震和水位數據,並對可能觸發的海嘯第一時間進行預警。  目前,我國自主研發的智能化海嘯監測預警人機互動平臺,海嘯預警時效現在已達到了6分鐘至12分鐘,處於國際先進水平行列。  這裡有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製作的一個海嘯科普短片,下面,戳視頻一起認識海嘯。
  • 中國在境外設站監測「海震」防範海嘯
    我國在境外設站監測「海震」防範海嘯  已設40多個地震臺站提前預警;我國發生本地海嘯的可能性較小,但仍具有遭受海嘯災害的風險  新京報訊 12月26日是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發生15周年。當天下午,中國地震局舉行專家訪談活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震局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陳顒,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長丁志峰,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副所長張曉東對地震海嘯的成因、危害和災害防範工作進行了解讀。
  • 海南不具備發生強震海嘯條件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刊
    海南和日本一樣是海島,海南島近期有沒有發生破壞性地震及大規模海嘯的可能?今日,海南省地震局火山監測中心主任胡久常接受記者採訪表示,就海南島目前的構造背景而言,不具備發生八級以上強震及大規模海嘯的可能。  海南不具備發生海嘯條件  「環太平洋地震帶進入活躍期,對海南島可能有影響,不止對海南島,對臺灣、菲律賓等地都會有影響。但影響是微小的,市民們不必擔心。」
  • 地震專家認為目前地球地質活動總體正常(組圖)
    地震海嘯致700多人死亡 宮城縣一城鎮萬人下落不明  福島核電站洩漏3人遭輻射 事故機組將報廢  據新華社東京3月12日電 日本警方12日說,日本東北海域11日發生的強烈地震和海嘯已造成700多人死亡。日本有關部門首次確認,福島核電站有放射性物質洩漏到外部,初步認定為冷卻用氫氣爆炸,導致至少3人遭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