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政府,海南省地震局及三亞市地震局等機構近日先後召開情報通報會,以科學依據回擊當前在海南廣為流傳的「9·13地震海嘯」謠言。並要求群眾「要相信科學,相信政府,不信謠言,不傳播謠言。」三亞市委、市政府還明確表示將把「9.13」謠言做為平息危機的事件來處理,陸志遠市長同時要求各相關部門在及時避謠的同時,做好應急準備工作防患於未然。這些政府行為,體現了政府責任,對於謠言的平息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從謠言傳播的大眾心理上來分析,「9·13地震海嘯」謠言死灰復燃是有多種誘因,必須予以正視和疏導。其一,在這個影像媒體時代,民眾籍由電視、網絡等各種渠道目睹了「5·12汶川大地震」的慘烈,心有餘悸。其二,「汶川大地震」後,多位權威地震專家向公眾普及了「目前的科技水平無法預報地震發生的準確時間」這一常識。而不少公眾基於此也得出了另一個判斷,即「目前的科技水平也無法預測地震在某個時段不會發生」。我相信那些在瓊務工人員之所以要捲鋪蓋回老家,並非就是輕信了巴西人的預言,而只是基於一種人類對未知世界的迷茫,選擇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其三,從我周圍的例子來看,絕大多數人對待這一謠言的態度是「無所謂」,這種搖擺的心態極易受外界信息的影響而倒向某一方。因此,地方政府必須對類似「8·29南山龍吸水奇觀」等不太常見的自然現象保持一份敏感,並應在第一時間向公眾解疑釋惑。若等到這些奇異現象被地震謠言附會之後再來解釋,平息的難度就更大了。
基於這些分析,海南省各級政府仍應正視謠言還將在一定範圍內傳播的現實。本著進一步平息謠言的目的,也本著對人民群眾人身、財產安全負責的態度,我建議海南省政府將9月12日確定為「海南省地震避災演習日」,使每位海南公民都能在演習中掌握「避災減災」的基本常識和逃生技巧。具體理由如下:
一、「9·12地震避災演習」並不是對「9·13地震海嘯」謠言的迎合,而是政府的「補課」。海口市瓊山區東寨港至文昌市鋪前鎮一帶的「海底村莊」就是1605年大地震的產物。根據《中國國家地理》今年6月份「地震專輯」中所公布的中國部分省級城市地震危險度排名,海口市在其中名列第四。固然沒有任何科學依據表明海南將在哪天發生多少級的地震,但不能否認海南在將來(也許是遠期)有發生地震的危險。「地震避災演習」不能日常化,更無法天天搞,但至少一屆政府任期內要開展一次。我本人客居海南16年來,沒有經歷過任何單位組織的任何地震避震演習。這是否可以視為當地政府的歷史「欠帳」?本屆政府也完全可以把這筆「舊帳」補上。
二、「避災演習」的效果已經在「汶川大地震」中得到證實。被網民稱為「最牛中學」的安縣桑棗中學,正是源於對逃生演習制度的「良制嚴行」而創造了地震中的奇蹟。據媒體報導,在地震波驟然襲來的短短1分36秒後,桑棗中學31個班級的2200多名師生分別從8棟教學樓集中到操場上,以班為單位緊挨著站好,教師圍在四周,師生無一傷亡。該校從2005年起,每學期都進行一次緊急情況演習,從模擬停電、垮塌到暴雨、地震。就在今年3月13日,桑棗中學剛剛進行過火災演習。2005年第一次演習的時候,全校師生花了9分鐘才集中到操場上。隨後的演習中,這一時間不斷被縮短。「最牛中學」的寶貴經驗,既不是發幾份地震自救資料,也不是組織幾次自救學習,而是實實在在的演習。反觀海南,在避震自救上,媒體倒也報導過,資料也發過,橫幅也掛過,但實戰演習卻少之又少。
三、「9·12地震避災演習」應覆蓋全省。今年6月18日——20日,海口市舉行了以「張開生命的翅膀」為主題的中小學防災自救演習活動。據稱全市有60所學校全程參與。這無疑是海口市教育部門明智的、負責任的抉擇。但就我所了解的情況(或許考證未周),海口的大、中專院校及其他單位幾乎沒聽到有類似的活動開展,其他市、縣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
對生命的呵護,對地震避災常識的普及理應從中小學生開始,但又不能止於中小學生,更不能止於省會城市。海南是個小省,「省直管縣」的獨特體制決定了海南在開展全省範圍內的防災減災活動來,較之其他省份有著莫大的優勢。基於以上理由,我建議將「汶川大地震」中湧現出來的避災經驗,將海口市中小學校的防災演習經驗推廣到全省,並將9月12日確定為「地震避災演習日」。相信在政府的周密布置和安排下,在全省人民的配合與支持下,避災演習一定會取得成功,謠言也必將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