蠍子的生命力比較頑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很強,野生的動物在潮溼的環境當中,一年不吃食物也不會餓死,它的壽命長達6~8年,雌性的產仔期3~5年,它的抗病能力也比較強。咱們人工養殖的時候,只要滿足它平時的生活條件就能夠把它養的比較好,它的生存條件除了食物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溫度,溼度。它的生活和溫度,溼度關係十分的密切,咱們接下來了解該怎麼控制。
這是一種常見動物,它的溫度不斷跟著生活地區的變動而變動,而且它的一切活動,也都直接受到溫度的影響。動物的生長發育繁殖的最合適溫度為25度到38度,在這個溫度下它們比較活躍,捕食也很多。當氣溫在10度到20度的時候,它的活動時間比較短,活動範圍比較小,不是不太頻繁。小蠍子和幼蠍子長得速度比較緩慢,患病增多,死亡的蠍子也會增加。當氣溫降到7~10度的時候,動物不愛出窩活動,減少捕食或者是不捕食。當氣溫下降到5~7度的時候,動物則進入了冬眠期。如果氣溫低於3度,時間稍微長一點,它們可能會被凍死。
當高於40度的時候,動物還可以生存,但是由於高溫它們的體內水分會大量散失。如果不能降溫,又不能給予充足的飲水的時候,動物極易出現脫水而乾死,所以在人工飼養蠍子的時候,冬季應該做好加溫保暖的工作,夏季做好降溫的工作。儘快提供合適的溫度,加快動物的生長繁殖速度,從剛出生的小蠍子到性成熟的成年蠍子的各個發育階段,由於其生理特點對溫度的要求有所不同。
如母蠍子繁殖時正值炎熱的夏季,野生的蠍子總是在地下7~10釐米處棲息,以免高溫對它和其背上的小蠍子產生傷害。正在蛻皮的幼年蠍子常常躲在5釐米左右的深處,因為這裡的溫度比較合適,不至於熱死動物。人工飼養的蠍子往往也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上下活動,尋找適合自己生活的巢穴。蠍子的生長繁殖和外界環境的溫度有密切的關係,因為其身體含水量為55~%60%,溫度過高和過低都會影響蠍子的生長繁殖,甚至產生病害,而帶來生命危險,所以它對溼度有一定的要求。我們建造的小房子相對溼度以70~%80%,活動場地的相對溼度以60~%65%為宜,棲息的巢穴內相對溼度以20~%25%,冬眠期則在20~%25%為宜。
野生的蠍子如果遇到乾旱長久不下雨,氣候乾燥,溫度太低的時候,就會自己跑進地下約1釐米深的溼潤小洞裡面躲藏。如果遇到長期雨水,地面有很多,窩裡面的溼度比較高,這個時候它們又會逃離巢穴,爬到高處乾爽的地方躲避溼氣,這是它們對適度的選擇適應。它全靠感覺器官來感知,然後通過神經調節採取相應的活動。在咱們人工養殖的時候,蠍子池內活動場所的溼度可以大一點,以此調節窩裡面的溼度,但溼度也不能超過70%,因為溼度太大,活動場所的泥沙容易粘黏,影響其爬行。
另外溼潤的泥沙還容易粘在動物的身體上,導致呼吸困難嚴重的時候會死亡。窩內的溼度應該小一點,為動物提供乾爽的棲息之地。如果窩內溼度過大,為某些疾病的產生提供了好的環境條件,因而它們趁機繁殖侵害動物。不管是活動場所,巢穴或者是房子都不能過於乾燥,因為在過於乾燥的環境下,動物會因為缺水,而影響生理活動。不但阻礙它的正常生長繁殖,還會帶來疾病,甚至會誘發互相殘殺的現象。目前不少養蠍子的人總認為它們是忍受乾旱的,因而在乾旱的季節內,蠍子池內從不噴水保溼,泥土乾裂了也不灑一滴水,結果導致動物身體脫水,發乾而死亡。
與上面提到的相反情況是有的養蠍場卻為了保持溼度,天天在池子還有窩裡面噴水,到處都是溼淋淋的,導致動物無處可藏,這也造成了動物生病死亡。動物在不同發育階段,因其生理特徵不同,要求的溼度一般是不太一樣的,所以我們要把握好它們的這些生活習性。在池子裡面保持不同的是度,供它們自由選擇。可以分批的進行一次換一個地方,這樣就有了乾濕的差別,動物就能夠比較舒適的生活了,這也是養殖者希望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