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度為何用溫度來表達?

2021-02-19 淨化家園

上方「藍色」訂閱!

   做淨化,除了必須要控制的潔淨度之外,下一個就是溫溼度了,如淨化行業的最基本的國家標準《潔淨廠房設計規範 GB 50073 - 2013》裡的條文:

看,溫度是溫度,溼度是溼度,各自安好。

還有各類的淨化資料上也對溼度的高低有何特點的細的描述。

但,淨化幹久了,與空調專業的同仁接觸的也多了,學的空氣調節的內容也就多了起來了。看近期同事們在做某鋰電池的項目。

這個溫度,還有個露點也是溫度是什麼意思呢?同事說就是溼度,咦,怎麼溼度會用溫度來表示呢?

突然想起了去年朗讀過的國家標準《鋰離子電池工廠設計標準 GB 51377 - 2019》。

果然,這裡低溼房間的溼度是用露點溫度來表示的。

國家標準中還要求在這樣的低溼度的環境下要用兩級除溼處理系統,呀,這是淨化的一個小極限,看來低溼狀態下是有了突變,至於為何有這樣的突變。據多位空調大咖們說看懂焓溼圖就明白了,來,繼續把昨天《加溼、除溼這點事》裡的焓溼圖來表達。

 

低,低,往這個圖的左下角看,溫度是有的,溼度越來越小,甚至接近於無了。在不控制的空氣時,溼度是隨著溫度的降低而降低的,當達到一定的低時,溼度的相對%就沒意義的,只好用這個露點溫度表來達了。看看,兩分的法又成了歸一法,這也是淨化小強一宣傳的乾淨化要一心一用,因為,一心一用還不一定幹好,再三心二意的就不可能做好。

來,用下度娘的解釋,其實我們常說是這個相對溼度。

看下各位的分享留言:

1,焓溼圖的五個參數的關係啊;溼度代表的空氣的含溼量除以同溫度的露點溫度含溼量,露點溫度及空氣溼度百分百時的溫度。在低溫狀態下,溼度已經到了百分百,既用露點溫度表示。露點溫度越低,空氣含溼量越高。我也不知道我說明白了沒有,看懂焓溼圖就懂這個了。

2,因為低溫環境下溼度不可隨意控制,飽和溼度等於露點溼度。高於此值水汽則析出變成液態。

。。。。。。

怎麼樣?明白了吧?歡迎留言。

 更多交流就在微信群「齊魯淨化」,有興趣的加小編入群即可《群

  更多淨化資料請參考 《 六十多本淨化資料免費借》

  無論是「喜歡作者」還是轉發,甚至打開文中及文後的後臺自動添加的廣告,都能給小編加個「山東大饅頭」!

**********************

搭訕小編

相關焦點

  • 為何體感溫度超過實際氣溫?都是溼度惹的禍!
    為何體感溫度超過實際氣溫?都是溼度惹的禍!事實上,高溫是一個相對概念,在世界各地沒有統一標準,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氣象部門通常會依據本地的氣候狀況來制定高溫提示或預警的標準。如澳大利亞和日本,也把最高溫度35℃以上界定為高溫日;而美國東北部定義高溫為33℃以上,英國習慣把30℃以上界定為高溫,北歐一些國家的高溫「基準線」則只有28℃。
  • 溼度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為什麼溼度對體感溫度影響那麼大?
  • 金針菇冷庫存放溫度與溼度
    冷庫屋下面來說說金針菇冷庫的相關知識。控溫發菌:庫頂最高處溫度低於22℃,讓菌絲在適溫環境下生長。定時通風: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鐘。及時消殺:要定期檢查,及時處理汙染和被害菌袋。庫內每周用敵敵畏、多菌靈噴霧消毒殺蟲1次。控溼避光:溼度控制在60%~65%,非操作管理時關閉光源。二、出菇管理。降溫,利用冷庫將菌絲生殖期的溫度降低到13℃~16℃作用,經過該溫度2-3天的處理,進行下一步處理。
  • 溼度和風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近日的冷空氣南下,溫度降到十幾度還是挨得住的,然而下午一下雨,空氣溼度高,潮溼還格外陰冷,氣溫明明比早上高,然而早上還能瀟灑肆意,下午就只剩瑟瑟發抖。關鍵它不僅下雨還颳風,時時刻刻讓人活在被刺骨陰冷支配的恐懼下。為什麼同樣溫度,溼度變高就顯得格外冷呢?哪怕溫度變高了,高溼度下竟也覺得還不如低溫低溼暖和?——這個,就涉及到水寒效應了。
  • 設施葡萄溫度與溼度調控技術
    設施葡萄溫度與溼度調控技術溫度、水分(溼度)是葡萄生長的關鍵條件之一。沒有適宜的溫度和水分(溼度),葡萄就不能正常生長與結果。設施葡萄生長的溫度,主要有棚溫和地溫(土壤溫度)。 地溫是葡萄生長的基礎,棚溫是葡萄生長的關鍵(沒有良好的棚溫,也就沒有適宜的地溫)。 葡萄生長時期不同,棚溫的要求也不同。 溼度主要有棚內溼度和土壤溼度。
  • 蝸牛生活環境的溫度和溼度
    在我國南方沿海地區,以及臺灣和海南,環境條件有利於褐雲瑪瑙螺生存,使其常年發生危害,有些年份突然大爆發,不得不動用大量的人力來防治。這些事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褐雲瑪瑙螺發生危害所需的溫度條件。冬眠是蝸牛度過低溫不利環境的一種適應性反應。入冬以後,氣溫逐漸下降,土壤表層溫度也隨之降低,這對蝸牛的越冬生長是極為不利的。
  • 養蛇最好溼度和溫度
    蛇的養殖隨著科技的發展非常的成熟,而又經過大量養殖者的證實,目前最好的科學養蛇就是室內養蛇,而室內養蛇最為核心地方就是控制養蛇場內的溼度和溫度,
  • 實驗室環境溫度溼度要求!
    實驗室要求適宜的溫度和溼度。室內的小氣候,包括氣溫、溼度和氣流速度等,對在實驗室工作的人員和儀器設備有影響。夏季的適宜溫度應是18~28℃,冬季為16~20℃,溼度最好在30%(冬季)~70%(夏季)之間。
  • 【空氣溼度與體感溫度】
    日常生活裡,常有人感到天氣預報中的氣溫與自身實際感受到的冷暖程度不一致
  • 溫度和溼度對嫁接成活的影響
    一、溫度嫁接後,砧、穗間形成層的活動和愈傷組織的形成,只有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才能進行。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愈傷組織形成的速度,甚至完全不長出愈傷組織。不同樹種,愈傷組織形成的最適宜溫度也不同。在生產實踐中,檢測各個樹種嫁接最適宜的溫度的方法是將同等粗度的接穗下端削成馬耳形的削麵,分別放在盛有溼土的燒杯中,每個燒杯放3~5個接穗,用玻璃蓋嚴杯口,以防止溼土乾燥,影響愈傷組織的生長。然後將燒杯分別放在10℃、15℃、20℃、25℃、30℃、35℃、40℃七個恆溫箱內。12天以後,每穗上切1cm的愈傷組織稱重,其中接穗所長愈傷組織平均重最大值的溫度,即是嫁接成活最適宜的溫度。
  • 溫溼度傳感器的三種模擬量換算關係
    ,如果想及時感知空氣中溫溼度的變化,那就需要溫溼度傳感器。溫溼度一體化模擬量型傳感器它可以同時把溫度及溼度值的變化變換成電流/電壓值的變化,可以直接同各種標準模擬量輸入的二次儀表連接。此溫度量程的跨度為120℃用16mA 電流信號來表達,
  • 科學家以研究病毒在溫度,溼度變化
    為了回答這些懸而未決的問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向猶他大學的物理學家Michael Vershinin和Saveez Saffarian 授予了快速響應研究(RAPID)贈款,以研究COVID-19如何承受溫度和溼度的變化。大多數與冠狀病毒有關的疾病(例如流感)的研究都是從流行病學的角度而不是從生物物理的角度來研究行為。
  • 蜂箱內保持怎樣的溫度、溼度最合適呢?
    當然,蜂群內的溫度與脾上的幼蟲多少有關。當蜂群內有卵蟲脾,工蜂總是千方百計使群內的溫度保持在34.4-34.8度,以便有利於蜂兒的發育生長;當群內無蜂兒時,蜂群內的溫度要求不很嚴格,可在14-32度範圍內變動。
  • 溫度?溼度?到底是誰影響了我的冷熱?
    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微觀上來講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現在再來說說我們感受到的「溫度」它的學名叫做體感溫度體感溫度重在「感」即人體對冷熱的感覺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人體皮膚的溫度體感溫度與天氣預報的氣溫是不同的概念天氣預報的氣溫是在觀測場中離地面1.5米高的百葉箱中的溫度表上測得的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氣溫條件下人們會因溼度、風速、太陽輻射(或日射等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
  • 溫度和溼度:影響人體舒適度的最大CP
    夏日,陽光直射,空氣中溫度驟然升高,不適感襲來。但是,和高溫一起組CP(組合)來搞事情的,還有一個空氣溼度。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首席專家吳英表示,在氣象要素中,對人體舒適度有影響的主要是溫度、溼度、風和太陽輻射,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是溫度和溼度。
  • 要舒適溫度,也要宜人溼度:「溼度調節」空調怎麼選?
    空調本社是一種追求舒適體驗的家電產品,日常生活中,除了溫度適宜、空氣環境整體潔淨之外,溼度的宜人也很重要,比如,據了解,環境溫度在18℃到25℃,相對溼度在40%到70%時,人體感覺舒適。這一次,釘科技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可以進行「溼度調節」的空調產品。
  • 溫度和溼度的控制很重要
    導語:上一期說到多肉植物玉蝶養護的四個要點之一,就是用土問題,現在接著說溫度和溼度的問題。先補充一下關於多肉配土,在顆粒的選擇上除了煤渣以外,可以用火山石代替。不同地區溼度和溫度的問題。關於這個話題,我想南方的朋友再敏感不過了,究竟什麼樣的溼度和溫度才安全呢?
  • 溼度、絕對溼度、相對溼度的定義與區別
    在一定的溫度下在一定體積的空氣裡含有的水汽越少,則空氣越乾燥;水汽越多,則空氣越潮溼。空氣的乾濕程度叫做「溼度」。在此意義下,常用絕對溼度、相對溼度、比較溼度、混合比、飽和差以及露點等物理量來表示;若表示在溼蒸汽中液態水分的重量佔蒸汽總重量的百分比,則稱之為蒸汽的溼度。【絕對溼度】單位體積空氣中所含水蒸汽的質量,叫做空氣的「絕對溼度」。
  • 一種簡單測量土壤溼度和pH值(帶溫度補償)的方法
    因為ADC的最大輸入電壓範圍為6.6 V,導致無噪聲解析度為:  土壤溼度測量 目前常用的土壤溼度傳感器通常是電容式,通過介電常數來測量水分含量。由於水比土壤中的其他元素具有更高的介電常數,因此傳感器可以通過電容變化來檢測含水量的變化。
  • 溼度?溫度?還是……
    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微觀上來講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現在再來說說我們感受到的「溫度」,它的學名叫做體感溫度,體感溫度重在「感」,即人體對冷熱的感覺,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人體皮膚的溫度。體感溫度與天氣預報的氣溫是不同的概念,天氣預報的氣溫是在觀測場中離地面1.5米高的百葉箱中的溫度表上測得的。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氣溫條件下人們會因溼度、風速、太陽輻射(或日射等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甚至於從太陽下走向一片樹蔭都會有驚人的體感溫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