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和溼度:影響人體舒適度的最大CP

2020-11-22 中國氣象局

  夏日,陽光直射,空氣中溫度驟然升高,不適感襲來。但是,和高溫一起組CP(組合)來搞事情的,還有一個空氣溼度。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首席專家吳英表示,在氣象要素中,對人體舒適度有影響的主要是溫度、溼度、風和太陽輻射,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是溫度和溼度。

  研究表明,人體對熱的上限溫度為32℃,適宜的相對溼度為30%至80%。多種氣象要素綜合作用,溫度17℃至25℃,溼度30%至60%,風速2米/秒至4米/秒左右,這是人感覺最舒服的天氣了。

  一般來說,人體對外界溫度變化有一定的適應能力,可以藉助體溫調節來保持平衡。但人體的調節是有一定限度的,當環境溫度過高時,就可能影響到人的體溫調節功能,導致人出現中暑和熱疲勞。

  在高溫環境中,由於人體處於熱應激狀態,大量出汗,易導致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平衡失調而出現心律失常。同時,丟失水分過多可引起循環障礙,容易使高血壓和心臟病等疾病復發。悶熱天氣裡,人體排汗不暢,還容易導致皮膚過敏症等。

  有時候,中暑和不適的不僅是身體,還有心理。持續的高溫、高溼天氣,容易誘發人體的「情緒中暑」( 又稱為「夏季情感障礙症候群」),包括出現情緒煩躁、愛發脾氣、記憶力下降等現象。

  為什麼同樣的溫度,每個人體感不一樣?吳英表示,體感溫度是每個人和外界空氣接觸後感覺到的溫度,影響因素比較多,如溫度、溼度、風和太陽輻射等。

  體感溫度和大氣的溼度關係密切,如果空氣的溼度比較大,人就會感到比較悶熱。一般而言,氣溫達到32℃,相對溼度超過80%,人會感到非常悶熱、不舒服。如果氣溫在35℃以上,空氣溼度小,又有風,雖然會感覺到太陽比較曬,但人體不會那麼難受。

  同樣的氣溫條件下,孩子會比成人更加感覺熱嗎?對此,吳英認為,孩子活潑好動,體溫一般會比成年人高一點,而且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身體新陳代謝旺盛,神經系統調節功能還不健全,在高溫環境下身體自我調節能力比成年人弱,所以孩子一般會更怕熱。

(來源:《中國氣象報》7月26日四版 作者:簡菊芳 責任編輯:申敏夏)

 

相關焦點

  • 相對溼度與人體舒適度
    如生活在西雙版納地區的人,普遍住在被稱為「空中樓閣」的高腿小竹樓裡,是為了減少或避免地表潮溼氣體和蚊蟲叮咬的困擾。而生活在陝北和新疆等乾燥地區的人,一般住在窯洞或土窩子裡面,是為了適應空氣溼度小、風大、沙塵暴多等惡劣氣候環境。氣溫和溼度是決定人們感覺舒適的兩個重要氣象要素。人們常說的天氣悶熱,就是氣溫在30℃以上,相對溼度大於70℃時人們的感覺。
  • 體感溫度≠實際溫度 溼度、風對體感溫度影響大
    原標題:體感溫度≠實際溫度 溼度、風對體感溫度影響大 廣州日報訊 (記者葉卡斯)7月31日,在伊朗胡齊斯坦省馬赫夏赫爾港,當地的體感溫度達74℃。經過氣象專業人士的考證,這個溫度確實存在,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為罕見的高溫。
  • 基於有效溫度的近幾十年中國舒適度和冷/熱日研究獲進展
    人體對環境溫度的感受程度(熱感受)除受氣溫的直接影響外,其他如溼度和風速等也有很大作用。如在夏季,很高的溼度會影響人體汗液蒸發散熱,形成不適的「桑拿天氣」,風則可以促進汗液蒸發和直接帶走熱量,降低炎熱的感覺。冬季大風則因為帶走更多熱量引起更寒冷的感受,同時如在中國南方的冷溼空氣,較冷幹的北方也會讓人更不舒適。
  • 溫度和溼度對嫁接成活的影響
    一、溫度嫁接後,砧、穗間形成層的活動和愈傷組織的形成,只有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才能進行。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愈傷組織形成的速度,甚至完全不長出愈傷組織。不同樹種,愈傷組織形成的最適宜溫度也不同。在生產實踐中,檢測各個樹種嫁接最適宜的溫度的方法是將同等粗度的接穗下端削成馬耳形的削麵,分別放在盛有溼土的燒杯中,每個燒杯放3~5個接穗,用玻璃蓋嚴杯口,以防止溼土乾燥,影響愈傷組織的生長。然後將燒杯分別放在10℃、15℃、20℃、25℃、30℃、35℃、40℃七個恆溫箱內。12天以後,每穗上切1cm的愈傷組織稱重,其中接穗所長愈傷組織平均重最大值的溫度,即是嫁接成活最適宜的溫度。
  • 冬季供暖後 室內溼度多少人體才最舒適?
    室內舒適度涵括了室內溫度、室內溼度以及室內空氣健康等多項指標,而對於北方供暖的小夥伴們來說,舒適的室溫隨時能享受,但是室內的溼度可就難以保證了。筆者這幾天也正在犯難,家裡的溫度高達25℃,回家就得穿短袖短褲,但是室內的溼度卻很低,可以說非常的幹,試想我都受不了,剛出生的寶寶怎麼會覺得舒適?
  • 溼度50%—60% 人體感覺最舒適
    四川新聞網-成都日報訊 :  霍雨佳  在天氣預報的簡訊中,有時會出現空氣溼度一項,接著還有人體舒適度。那麼,空氣溼度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究竟有多大的關係呢?科學研究發現,空氣溼度對人的健康影響很大。
  • 溫度?溼度?到底是誰影響了我的冷熱?
    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微觀上來講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現在再來說說我們感受到的「溫度」它的學名叫做體感溫度體感溫度重在「感」即人體對冷熱的感覺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人體皮膚的溫度甚至於從太陽下走向一片樹蔭都會有驚人的體感溫差溼度,很多時候溫度比較高,但是溼度比較小,人體不感覺到難受,因為人的體表的水分被高溫所蒸發掉而比較乾爽;風速,一定的風速會使人感覺到氣流在流動,身體散發出的熱量都被吹離體表,溫度雖然比較高,但是比較乾爽;
  • 室內溼度大影響健康?專家教你選購合適的除溼機
    南城每逢回南天多雨,洗衣服不幹,被子感覺潮潮的,身體和情緒受到了不小的影響,不少家庭都選擇購買除溼衣來改善室內環境。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因素會影響室內溼度?如何選擇適合的除溼機呢?室內溼度大的現象有哪些?
  • 誰影響了我的冷熱?溼度?溫度?還是……
    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微觀上來講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現在再來說說我們感受到的「溫度」,它的學名叫做體感溫度,體感溫度重在「感」,即人體對冷熱的感覺,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人體皮膚的溫度。溼度,很多時候溫度比較高,但是溼度比較小,人體不感覺到難受,因為人的體表的水分被高溫所蒸發掉而比較乾爽;風速,一定的風速會使人感覺到氣流在流動
  • 體感溫度是什麼?空氣溼度和體感溫度的關係如何?
    【氣溫、相對溼度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體感溫度」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溼度越大,體感溫度和實際溫度差異越大;氣溫越高,溼度對體感溫度影響越大。
  • 新風系統會影響室內溼度嗎?如何保持適宜的室內溼度?
    有人想知道:新風系統會影響室內溼度嗎?是否會增加或者降低房間的相對溼度呢?房間如何保持適宜的室內溼度?新風系統會影響室內溼度嗎?夏天開空調、冬天用暖氣的時候,室內的空氣總是特別的乾燥,我們的皮膚很容易變得乾燥,不舒服。一般來說,大家會使用加溼器來增加室內的溼度,也有人說,新風系統可以增加室內溼度,是不是這樣的呢?
  • 船舶環境舒適度的好壞,如何評價?研究人員提出新方法
    人體在皮膚平均溫度和最佳排汗率都滿足舒適度要求時處於熱舒適的狀態。在已知環境溫度的情況下,可以根據戈夫-格雷奇公式計算飽和水蒸氣分壓力。PMV是由人體所做的機械功、人體能量代謝率、服裝熱阻、環境溫度、平均輻射溫度、風速、水蒸氣分壓力這7個參數計算而來的。
  • 船舶環境舒適度的好壞,如何評價?研究人員提出新方法
    , PPD)值及系統熱負荷,分析了船舶艙室溫溼度對其熱舒適性和能耗的影響;有學者採用振動加速度指標,針對船舶震動、噪聲舒適度提出基於煩惱模型的評價方法。人體在皮膚平均溫度和最佳排汗率都滿足舒適度要求時處於熱舒適的狀態。在已知環境溫度的情況下,可以根據戈夫-格雷奇公式計算飽和水蒸氣分壓力。PMV是由人體所做的機械功、人體能量代謝率、服裝熱阻、環境溫度、平均輻射溫度、風速、水蒸氣分壓力這7個參數計算而來的。
  • 何立富:體感溫度主要對溼度敏感性最大
    何立富:體感溫度主要對溼度敏感性最大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18 13:29 來源: 中國政府網對人們生產生活會帶來什麼影響?同樣是高溫,有些地區表現為乾熱狀態,有些地區則表現為溼度較大的悶熱天氣,針對這兩種情況公眾應該如何應對?為幫助公眾安全度夏,中國政府網與中國氣象網推出聯合訪談,由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解讀連日高溫影響並介紹防禦措施。
  • 體感溫度還受溼度、風速和輻射影響
    針對全國出現的普遍高溫,南北方不同地區的人們感受並不相同,有南方網友直呼「是不是預報不準確,為啥體感比預報溫度還要高?」對此,中國氣象局相關專家解釋,氣象預報溫度與人體接受到的體感溫度並不是一回事兒,天氣預報中的氣溫是指1.5米高處百葉箱中空氣的溫度;體感溫度是指人體感受到的空氣溫度。體感溫度受哪些因素影響呢?專家解釋主要有四項:一是溫度,即是天氣預報的溫度。二是溼度,通常溫度比較高,溼度比較小,人體不感覺到難受,因為人體表的水分被蒸發掉而感覺比較乾爽。
  • 最佳人體舒適溫度是多少?
    「北方冬季取暖的室內最低溫度規定不低於18℃,這符合人體適宜溫度的標準。」中國氣象學會醫學氣象學委員會主任、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環境氣象與健康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式功告訴記者。  科學研究顯示,當環境溫度在18℃到25℃,相對溼度在40%到70%時,人體感覺最舒適;溫度在26℃到30℃,溼度小於60%時,人體感覺熱而不悶;溫度高於30℃,溼度大於70%時,人體感覺悶熱。
  • 室內溼度大竟然影響健康?快檢查下你家有沒有這些現象!
    南方城市每逢回南天頻繁的潮溼天氣,清洗的衣服不幹,被子感覺潮潮的,身體和心情都受到不小的影響,不少家庭都選擇採購除溼來改善室內環境。除此以外,還有哪些會影響室內的溼度?除溼機要如何選購合適的?哪些現象說明室內溼度大?
  • 溼度和風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為什麼溼度和風對體感溫度影響那麼大?比如北風一颳風就冷的骨頭疼,比如最近幾天的江南地區,都說最美人間四月天,然而儘管已是四月中下旬,最大的感受卻不是春風輕靈、春光明媚,而是颳風下雨的寒冷冬意,明明前一天仿佛進入初夏,第二天一下雨就又回到了冬天的尾巴,格外潮溼、陰冷。
  • 體感溫度≠天氣預報溫度
    其實,有這樣的感覺主要是因為體感溫度和預報溫度不同所造成的。天氣預報中的氣溫是指1.5米高處百葉箱中空氣的溫度。而體感溫度是指人體感受到的空氣溫度。體感溫度受多種因素影響,比如環境、溼度、風速、日射、著裝顏色、體質、城市「熱島效應」等,但主要有四項:一是溫度,即天氣預報的溫度。二是溼度,通常溫度比較高,溼度比較小,人體不感覺到難受,因為人體表的水分被蒸發掉會感覺比較乾爽。
  • 體感溫度計算方法研究
    人們在長期的研究和實踐中,提出了許多表徵體感溫度或人體舒適度的辦法,劉梅、于波等根據熱平衡建立體感溫度模型[2-3]、紀秀玲、陳慧梅、譚福君等通過調查人體在夏季、冬季對環境的反應[4-6]、呂偉林、吳兌、Gail S.Brager等對多種人體舒適度和體感溫度公式進行對比分析[7-9],各級氣象臺站則採取各種經驗公式的方法開展體感溫度預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