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核能發電量2586.2TWh!IAEA公布2019年全球核電發展數據

2020-11-28 國際能源網

近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公布2019年全球核電發展數據。

截至2019年底,30個國家有443臺在運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392.1GWe,雖然相對於2018年底減少了約4.5GWe,但總體上保持了自2012年以來的上升趨勢。

2019年,全球核能發電量總計2586.2TWh,佔全球總發電量的近10%,延續了自2012年以來的增長趨勢。

2019年,4個國家正式啟動了5臺壓水堆核電機組的建設,包括中國漳州1號和太平嶺1號機組、伊朗布希爾2號機組、俄羅斯庫爾斯克二期2號和英國欣克利角C2號機組。截至2019年底,19個國家正在建設54臺機組,總裝機容量57.4GWe,其中4個國家即阿聯、孟加拉國、土耳其和白俄羅斯正在建設本國首批核電機組。在建機組主要位於亞洲,共有35臺機組,總裝容量36.5GWe。

2019年,3個國家共有6臺壓水堆機組實現首次併網發電,包括:3臺俄羅斯機組,即新沃羅涅日二期2號機組和全球首座商用浮動核電廠「羅蒙諾索夫院士號」的2臺機組;2臺中國機組,即臺山2號和陽江6號機組;1臺韓國機組,即新古裡4號機組。

2019年,核能發電量為2586.2TWh,佔全球總發電量約10%,佔低碳發電量近1/3。美國核能發電量最高,為809.4TWh,佔全球核能發電量的31%。法國和中國的核能發電量緊隨其後,分別為379.5TWh和348.4TWh。這3個國家的核能發電量佔全球核能發電量的59%。2019年,核能發電量在本國總發電量中所佔份額超過10%的國家共有20個:法國最高,達70.6%;烏克蘭和斯洛伐克並列第二,都是53.9%。

2019年裝機容量總體上仍延續了自2012年以來的上升趨勢,核能發電量也創自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以來的新高。

應當注意的是,超過65%的在運機組已運行超過30年,更有5臺機組已運行超過50年。因此,在運機組的延壽改造可能是未來核工業發展的重點之一。

相關焦點

  • 2019年世界核能發電量達到2657 TWh 佔比超10%
    【電纜網訊】根據世界核能協會最新發布的報告,2019年,核能發電量達到2657 TWh,足以滿足世界電力需求的10%以上。但是,現在需要採取行動來啟動100多個新的反應堆建設項目,這些項目將創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增長並為清潔能源的未來做出重大貢獻。
  • 2019年我國核能發電量3481.31億千瓦時 同比增加18.09%
    近年來,我國核電運行裝機規模保持持續增長,核能發電量持續提高。《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運行的核電機組達47臺,核能發電量為3481.31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8.09%。
  • 《全球核能產業發展藍皮書(2017)》即將問世:全球核電產業發展面臨...
    未來全球核電是走向衰落還是繼續復興與增長,世界上反核派和挺核派各執一詞,分別引用對己最為有利的數據資料自圓其說,孰是孰非難以客觀分辨和評價。由國際清潔能源論壇(澳門)主編的《國際核能產業發展藍皮書(2017)》提供了一份客觀、獨立、基於第三方視角的核能產業研究報告。
  • 2019年全國核電運行情況公布
    2019年全國核電運行情況公布 發布時間: 2020-02-25 14:00:35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
  • 核電在中國2018年發電量中佔比4.22%
    中新社北京4月2日電 (記者 高凱)《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19》(下稱藍皮書)4月1日在北京發布藍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核電發電量為2865.11億千瓦時,約佔全國累計發電量的4.22%。《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19》由中國核能行業協會、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中國核科技信息與經濟研究院聯合發起編制。藍皮書稱,2018年中國核電發電量比2017年上升了15.78%,在非化石能源發電量中的佔比達到15.83%。
  • 2019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達4874萬千瓦,核能替代燃煤發電前景廣闊
    2013年起,世界核電發電量開始從福島核事故的影響中復甦,2018年世界核電發電量佔比達到9.6%。2007年至2010年,全球核能發電量總體保持平穩,2011年至2012年,受福島核事故影響,全球核能發電量顯著下跌,此後於2013年開始,全球核能發電量逐漸恢復。
  • 國際原子能機構預測2050年全球核能發展趨勢
    原標題:國際原子能機構預測2050年全球核電發展趨勢 9月10日,國際原子能機構(原子能機構)發布了新版《至2050年能源、電力和核電預測》報告,詳細分析了到2050年全球和區域核電發展趨勢。天然氣約佔總發電量的23%。水電和可再生能源的貢獻率繼續大幅上升,2018年達到25.8%,而核能的份額仍保持在10.2%左右。天然氣發電(31%)超過燃煤發電(26%),水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佔25%,核電佔25%。北歐、西歐和南歐的核能發電量佔總發電量的1/4。東歐的核電佔總發電量的21%,但化石能源仍佔60%以上。
  • 「核電發展」國際能源署:核能在全球能源轉型中不可或缺
    根據IEA可持續發展預設情境,到2070年,電力在最終能源需求中所佔份額將從當前的20%增至近50%,對累計碳減排量的貢獻佔比接近1/5。屆時,電力需求將增加30000 TWh。這意味著,從當前到2070年,年均電力需求增量相當於當前墨西哥和英國年電力需求的總和,而這勢必會推動更廣泛的清潔電力應用,包括太陽能、風能以及核電等。
  • 2020年中國核電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在建項目容量保持全球領先【組圖】
    核電裝機規模逐年增加   核電是高效、清潔、安全和經濟的能源,具有資源消耗少、環境影響小和供應能力強等許多優點。發展核電是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也是優化我國能源結構、緩解環境汙染和保證能源安全的需要。
  • 核能在我國還有較大發展空間
    藍皮書作為每年定期出版物,對外公布我國核能發展的重要年度數據,客觀、公正、專業地全面反映和分析我國核能行業發展狀況與趨勢。  藍皮書首席專家王毅韌從核電生產運行、核電工程建設、核能科技創新、核燃料循環產業、核電裝備製造、核能行業管理與安全保障以及核能國際合作7個方面介紹了2019年中國核能產業發展情況,並結合當前國內外形勢,對我國核能發展趨勢作出分析和展望。
  • 《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0)》發布,我國能源體系中核電優勢凸顯
    顯示,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國運行核電機組達到47臺,總裝機容量為4875萬千瓦,僅次於美國、法國,位列全球第三,核電總裝機容量佔全國電力裝機總量的2.42%。2019年,福建漳州和廣東太平嶺核電項目核准開工,標誌著三年「零核准」後國內新建核電已按下重啟鍵,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進入批量化建設階段。
  • 2019年中國發電量再次超過全球四分之一,煤炭發電量超過全球一半
    中國燃煤電站發電量佔全球煤電50.2%該報告指出,2019年全球燃煤電站發電總量排名第一的也是中國,之後是:印度、美國、日本、韓國、南非、德國、俄羅斯、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這十個國家的燃煤電站的發電量佔全球煤電總量的87%。
  • 《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18)藍皮書發布 未來核電發展前景看好
    在前不久舉辦的2018中國核能可持續發展論壇上,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18)藍皮書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在運核電機組達到37臺,裝機規模3581萬千瓦,位列全球第四;發電量2474.69億千瓦時,佔全國總發電量3.94%,位列全球第三。機組運行安全穩定,總體運行業績指標優良。
  • 中國核電:2019年全年發電量完成情況及2020年發電計劃
    中國核電:2019年全年發電量完成情況及2020年發電計劃 時間:2020年01月03日 20:17:12&nbsp中財網 原標題:中國核電:2019年全年發電量完成情況及2020:核能轉債 轉股代碼:191026 轉股簡稱:核能轉股 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全年發電量完成情況及2020年發電計劃的公告 公司董事會及全體董事保證本公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並對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承擔個別及連帶責任。
  • 2020年發電量創新高!中國核電核能、新能源「雙擎」齊發力
    中國核電2020年全年發電量完成情況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國核電全年累計商運發電量1539.76億千瓦時,比去年同期增加發電量171.7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55%,其中核能發電1483.3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90%
  • 核能作用更加凸顯 中國核電迎黃金機遇期
    2020年6月16日,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核能發展藍皮書《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的發布,進一步確認了核能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重要地位,對於核電建設節奏有望趨於穩定的判斷,給關注核電行業的投資者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 2019年全球電力報告
    電力跟經濟發展和人類生活的重要性就不花筆墨了。本文信息量大,直奔主題,免得浪費時間。  本報告分為兩大部分:非再生能源發電(燃煤發電、燃油發電、燃氣發電和核能發電)和再生能源發電。本報告收集並整理了最新數據來描述全球電力發展的概貌。
  • IEA: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停滯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數據,2019年與能源相關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停止增長。經過兩年的增長,即使世界經濟增長了2.9%,2019年全球排放量仍保持在330億噸。  IEA執行董事Fatih Birol表示:「我們現在必須努力確保將2019年記為全球排放量的確定性峰值,而不僅僅是增長的另一個停頓。」  發達經濟體,尤其是日本和韓國,較高的核能發電量避免了超過50噸的CO2排放。其他因素包括幾個國家的天氣溫和以及一些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長放緩。在中國,排放量有所增加,但由於經濟增長放緩和低碳電力產出增加而受到抑制。
  • 2020年核電市場需求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 - 中國核電行業現狀調查...
    >    一、世界核電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二、能源緊張喚醒世界核電市場    三、主要國家核工業發展回顧    四、世界核工業技術進展    五、全球審慎推進核電  第二節 美國    一、美國核電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二、美國核電運行數據    三、美國核電安全性破紀錄
  • 2019年全球發電量超過27萬億度,那中國、美國、印度、日本的呢?
    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各國、地區的發電量首次超過了27萬億度(具體為27004.7TWH),同比增長1.3%。展望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的衝擊,今年全球發電量有可能「由正增長,變成負增長」。2019年美國的發電量約為4401.3TWh(超過4.4萬億度電),同比下降1.3%,佔全球總發電量的比例下降至16.3%,佔中國發電量的比例也下滑至58.66%。由於服務業在美國經濟中的佔比已超過81%,而製造業縮減至11%。這使得美國經濟結構中,「高耗能產業」是越來越少,對電力的需求度變得不再「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