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陳老溼新歡舊愛太多了,但野豬肯定是陳老溼見一個愛一個裡最愛的一個,不忘的初戀。今天,他來講講最近南京發生的野豬事件!
追一個已經不熱了的熱點,奶茶野豬。
事情很簡單,大概就是有隻野豬跑到奶茶店裡轉了一圈,然後從櫃檯上蹦出去了,還好當時店裡並沒有喝奶茶的人,野豬只是撞到了桌子椅子。
視頻最大亮點也許是服務員敏捷的身手搶先野豬一步從櫃檯跳出去,平穩落地,還有功夫轉身目送野豬起跳。
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這要是我,肯定當場嚇尿,無力逃跑,服務員真厲害。
事情不大,但是經過媒體一番報導最終登上央視新聞,奶茶豬威震江湖。
我知道的比新聞早一點點。下班的時候工作群裡同事說跟著獸醫出去接野豬了,那天我剛好休息,遺憾錯過,要不然其實我老願意湊這種熱鬧了。
後來我也就在群裡看看熱鬧,獸醫和救護中心的同事們比較辛苦,有出去接的也有在救護中心待命的。
這其實是最近我們接收到的第二隻野豬,前幾天還救助了一隻野豬,在微博上也能看到新聞,不過沒有奶茶豬名氣大,是從一個醫院的大院子裡接來,我們叫它看病豬吧。
奶茶豬來了其實並無大礙,蹄子破了一點點,但很快止血了;看病豬就命運比較悲慘,對得起這個名字,來的時候它的鼻梁腫著,呼吸有巨大的聲音,大概就跟超大聲的打呼嚕差不多。
雖然看上去它還故作鎮定,但是我們暗中觀察可以發現,它很想吃東西,但是嘴巴打開放到食物上閉不上。
我們判斷是因為太疼了,情況不太樂觀,獸醫該用的藥都用了,剩下也要看它自己了。
警方制服看病豬 警方供圖現代快報
從新聞裡了解到,看病豬在醫院裡大殺四方,撞翻了兩名警務人員,視頻裡我也是為警務人員捏把汗,赤手空拳肉搏野豬實在是太莽撞了。
野豬雖然不是猛獸,沒有尖牙利爪,但它的體重加上移動速度。就足以擁有強大的破壞力了。
也想提醒大家,看到野豬不要圍觀也不要驚慌,因為你驚慌容易引起野豬驚慌,野豬驚慌了就看哪都危險,然後就會橫衝直撞,危險往往這麼來的。
應該儘快避讓,絕對不要妄圖生擒野豬。
野豬急了也會咬人哦!
紅山動物園的獸醫們對付野豬,每次都是用麻醉才能把它們安靜地帶回來,回來之後再打解藥才能醒來,經過短暫的恢復就可以正常活動,對豬更是對人都是安全的操作。
看病豬剛來的幾天只是喝很多水,無法進食。我們準備了玉米面粥,但是它好像並不接受。
在我們商量著是否要拍X光檢查下具體的狀況,並且已經確定了拍片子的時間時,看病豬開始吃東西了。吃的是我們切成非常小塊的蘋果。
開始吃飯真是太好了,一切看起來都變得有希望。它的身體情況也逐漸好轉,食量逐漸增多,食物尺寸逐漸增大,也越來越能吃硬的東西。
剛開始吃飯的時候會發出狗叫一樣的聲音,但情況在逐漸好轉。
前後腳接收的這兩隻豬都是公豬,結合現在正是野豬繁殖的季節,恐怕它們都是在擴散出來尋找更多繁殖機會的路上迷失了自己,來到人類活動的區域一切都太不熟悉,再加上人類有意無意的圍追堵截,就更難找到回家的路了。
除了繁殖的需求,營養需求也決定著秋天的野豬就是要瘋狂積累過冬的能量,沒有足夠的儲備很可能會死在寒冷的冬天裡。
在自然界中對於野豬來說,冬天同樣難熬。橡樹、櫟樹的種子等堅果當年的產量決定著野豬種群數量的變化走向。
因此瘋狂尋覓食物是秋天野豬最重要的事情,所以農田才會頻頻遭到野豬的洗劫,但並不止於一空。
呼嚕嚕的小野豬們
衝擊奶茶店的南京野豬到底有多猛
這篇推送裡面列舉了一部分南京出現野豬的新聞,看得出來南京城市中野豬的遇見率很高,包括我第一次去紫金山就遇到了野豬。
當時秋天,那裡是山中一塊谷地,落葉比較厚,喬木以櫟樹為主,可想而知落葉中藏著不少橡子,一群野豬就在那裡翻拱,我剛靠近就玩兒命逃竄了。
除了紫金山,江北的老山和寧鎮山脈、棲霞山、江寧的將軍山牛首山,基本南京是山的地方就有野豬,有野豬的地方就被定義為野豬「泛濫成災」,這幾乎成了一個定式。
南京野豬地圖 來源:不相及研究所
野豬因為飯量大、活動範圍大和一出場就聲勢浩大這三點,成為了人們心中不那麼喜歡的動物,衝突成了人和野豬關係中的唯一。
在農村是吃了莊稼,在城市是橫衝直撞驚擾了路人,在正常人類的邏輯裡面,既然形成了這麼廣泛的衝突,那一定是野豬的問題。
但我始終懷疑,在南京,下山的野豬能比同方向的電動車危險嗎?
雖然沒有看到過什麼野豬具體數量的調查,但野豬「泛濫成災」確實深入人心。但其實連多大面積有多少野豬能叫做泛濫成災的標準也沒見過。
支撐「泛濫成災」的依據我猜主要有兩個,第一是野豬很能生,第二是沒有別的動物限制野豬數量。
關於第一點,野豬每胎4-6隻確實算比較多,但也不是很多人以為的那種,每次能生十幾個,一年能生好幾次。
野外成群的十幾隻小豬那都是幼兒園群,並不是十幾二十隻小豬都是一個媽生的。
母豬和小豬組成家庭成群活動
一年能生好幾次這個也不準確,如果說第一窩的小豬夭折,是有可能有第二窩的,但也得看時間來不來得及。
很多動物都會這樣,但如果第一窩小豬活得挺好,即便不是百分之百成活,母野豬當年也不會再生第二窩。
關於第二點,沒有虎豹,野豬數量確實缺乏捕食者控制,但有虎豹的地方野豬少了嗎?反而可能更多。
城市中的屁大點自然環境中藏著那麼幾隻野豬,要真來個虎豹能夠吃?房子都蓋到半山坡了,單純賴野豬跑進人類活動區域,可能也不合適。
另外,沒有捕食者控制數量,就真的無法控制野豬的種群數量了嗎?大自然的魔法還不至於這麼弱吧?
比如野豬種群過大、食物不充足,冬季的死亡率會升高,春天的繁殖率會降低;
比如野豬種群過大導致的土壤中留存過多寄生蟲,從而引起野豬爆發疾病種群數量減少,這些都是大自然幹擾野豬種群數量的方式……誰說只能靠捕食者吃了?
還有更多我們不了解的調控在發生著。比如大自然調控人類數量的方案,你可能知道很多,或者不多,但從去年春節開始你肯定多知道了一個,還有更多你不知道。
是哪個自以為是的物種真正的泛濫成災。
不過野豬的種群沒那麼容易迅速消亡是可以肯定的,除了關於野豬數量和人獸衝突的討論,幾乎沒人正視野豬的生態價值:
它們通過翻拱地表和進食促進健康森林植物群落的發育和形成,也為其他物種製造生存機會和開闢道路,具體的可以看這篇推送:比起吃莊稼,種森林才是野豬的正經事。
每一個物種都不是脫離環境和環境中的其他物種單獨存在的,並且一個物種尚未滅絕時的數量,和這個物種應該有的數量之間往往天壤之別,拋開種群數量談生態價值都是耍流氓。
野豬能幫助打理森林
對於野生動物救助工作,頻繁製造人獸衝突的物種的救助放歸確實需要謹慎。
在香港,蟒蛇會因為吃雞造成人獸衝突,因此救助到的蟒蛇會用晶片標記個體,這樣可以記錄下不同個體產生的人獸衝突。
如果確定某個個體確實已形成去捕食人養的雞的文化,則可以考慮放野以外的其他方式處理。
另外一個威脅野豬的情況是,由於多種散養家豬形式的存在,野豬的基因正受到家豬的入侵,大耳朵,白毛,粉紅鼻鏡,肩高低等等性狀都值得擔憂;
另外,城市中的野豬是否會因為種群太小和遷移不便而出現近交的問題也未可知。
我不是一個極端的人,我也認為城市中的野生動物需要管理,但這管理絕不僅僅是我們應該把野豬怎麼樣,以及為了野豬還有其他物種,我們自己應該做點什麼或者不做什麼。
最後是一句說過太多遍的話,解決人獸衝突的辦法總能找到,但前提是我們和其他物種分享地球資源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