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瀕臨滅絕,為何總被野豬陷阱「誤殺」?防治野豬害有啥好辦法

2021-01-09 大貓來了

老虎是這個世界上孤獨又高傲的大型貓科動物,生活在森林中,被人們譽為「百獸之王」。然而,由於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影響,野生虎的數量從一個世紀以前的大約10萬隻下降到現在的大約4000隻,瀕臨滅絕。印度是目前所有老虎分布國中對老虎保護最好的國家。資料顯示,在2006年,印度有1411隻野生虎;到了現在,印度的野生虎數量已超過2200隻,佔據野生虎總數的一半以上。

如果只從數字上看,印度的確為野生虎數量的增長做了不少貢獻;但實際上,在印度仍舊存在著很多針對野生虎的偷獵行為,甚至近幾年來還頻繁上演了老虎被「誤殺」的事件。

圖:在印度,一隻還未成年的老虎被野豬陷阱困死。

老虎為何經常被「誤殺」?

作為一種瀕臨滅絕的物種,針對老虎的任何獵殺行為在任何一個老虎分部國都是明令禁止的。所謂的「誤殺」,是指老虎因不小心踩到人們為捕捉野豬等其他野生動物而設置的陷阱,最後受傷而亡的「意外事件」。下圖為2014—2018年印度野生虎死亡數量(這是官方統計數據,實際數量可能更多),其中老虎的死亡原因大部分是包括「誤殺」在內的獵殺。另外,在2008年到2018年10年間,印度至少有429隻老虎死於各種獵殺。

從客觀上來講,在印度老虎常死於野豬陷阱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1. 野生虎活動空間不足,向保護區周邊擴散在印度,大約有50個老虎保護區,其中的一些保護區面臨著老虎多、森林少的難題。比如在卡納塔克邦就生活著400多隻老虎,僅僅在納迦霍森林和與之相鄰的本迪布爾森林,就有200多隻。當老虎的種群數量在核心區域達到飽和的時候,它們就會向周邊擴散。在遠離保護區中心後,它們遇到野豬陷阱的概率就會增加,死亡風險也會隨之增加。

2. 保護區周邊野豬陷阱的密度太高如果沒有野豬陷阱,那麼就算老虎向保護區周邊擴散,也不會發生被陷阱「誤殺」的事件。然而,在印度的許多保護區周邊,人們設下的野豬陷阱非常之多。

比如在2017年,卡納塔克邦接連發生了老虎、豹子和懶熊等重點保護動物被野豬陷阱「誤殺」的事件後,當地森林部門在納迦霍森林周邊部署了300名工作人員,分成60個5人小組沿著約17公裡的森林邊界對各類野豬陷阱進行排查和拆除。在為期一周的行動中,這些工作人員共計拆除了400餘個野豬陷阱,其中有一天拆除了121個。

圖:印度森林部門工作人員發現的野豬陷阱。

毫無疑問,正是這些高密度分布的野豬陷阱增加了老虎、豹子和懶熊意外死亡的可能。那麼,人們為何要設置這麼多野豬陷阱呢?當地森林部門為何不加強管理呢?這也可以從兩方面進行分析。

1. 對捕殺野豬的默許野豬是一種雜食動物,常常會為了覓食而毀壞農田。當野豬數量增多的時候,它們對農田的毀壞將更為嚴重,從而給人們帶來不可逆轉的經濟損失。但是,野豬又屬於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環,如果沒有野豬,那麼以它們為食的老虎、豹子等大中型食肉動物的生存就會受到影響。因此,野豬雖然會帶來災害,但對它們的獵殺卻不能放開;如果野豬害太嚴重,可以考慮對它們進行限時、限地、限量的捕殺。

在印度,一些野生動物專家認為「用陷阱來阻止進入農田的野豬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比如在兩年前,印度卡納塔克邦政府還頒發了一條允許捕殺進入農田並破壞莊稼的野豬的行政令,對符合規定的捕殺野豬的行為表示默許。

然而,在這條行政令頒發之後,隨之而來的結果是,不僅農田周圍的野豬陷阱明顯增加,許多野生動物的活動區域也出現了許多的「野豬陷阱」。

圖:一隻被陷阱困住的野豬。

2. 居民為了一己私利鑽空子當相關部門默許民眾可以對侵犯農田的野豬進行捕殺後,一些人開始打著「用陷阱捕殺野豬」的幌子不斷地增加農場和森林周圍的野豬陷阱,意圖用一場場的「意外獵殺」來換取私人利益。

一部分人認為:如果用野豬陷阱「意外地」獵殺了老虎、豹子或者懶熊,那麼虎皮、豹皮和熊皮就「不再是非法獲得」,而是「意外」獲得,那麼就可以悄悄地對這些毛皮進行變賣;如果「意外地」捕殺了野鹿和野兔,那麼把它們帶回家做成一頓大餐滿足口腹之慾也無可厚非,反正這些死去的野鹿和野兔已經不可能會活過來……

圖:一隻豹子被陷阱困住,後來工作人員將其解救。

諸如此類的原因都是誘使當地人不斷增加野豬陷阱的「動力源」,很多人已經脫離了原本保護農田不受野豬侵襲的初心,變成了狡猾的投機者。

3. 森林保護部門難以全面監管為了杜絕這種不合理地增加野豬陷阱的行為,減少被野豬陷阱「誤殺」的老虎等珍稀動物的數量,印度的一些地方政府開始給捕殺野豬的行為更多的限制。比如卡納塔克邦政府後來就修改了關於捕殺野豬的行政令:

(1)在自家農田中遇到野豬襲擊問題的人必須事先獲得許可才能採取相應的措施;

(2)不得使用任何形式的陷阱,雄性野豬必須是獲得森林部門許可的持牌獵人才能開槍處置;

(3)持牌獵人不能殺死一頭雌性野豬和野豬崽;

(4)受傷的雄性野豬或其屍體必須交給森林部門進行驗屍分析,不能當作肉類食用。

新法令看上去比舊法令完備了不少,但是根本經不起進一步推敲——因為當地森林部門根本沒有足夠的工作人員來對這種狀況進行監管。當地農民依舊可以輕易地「鑽空子」,他們可以打著野豬正在襲擊他們的莊稼的名義在農田外的地方捕殺野豬,因此意外捕殺其他動物的可能並沒有被一起排除。

圖:一隻被獵套困死的老虎。

歸根結底,在印度很多地方,只要政府部門允許民眾獵殺野豬(哪怕是有一些特定的條件),就會增加老虎、豹子等重點保護動物「被誤殺」的機會。只有全面禁止對野豬的獵殺,才能更好地保護老虎、豹子等動物的安全。

那麼,有哪些辦法可以不用獵殺野豬,又可以防止野豬破壞農田呢?

如何控制野豬害?

其實,野豬襲擊農田的問題並非印度獨有。在歐洲、非洲和美洲等地,人們已經盡力使用各種方法來阻止野豬襲擊的損害,但是經歷了長期的實踐之後,人們發現狩獵或捕獲野豬往往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1. 野豬並非等閒之輩相比於家豬,野豬要健壯得多、聰明得多。它們都有著厚厚的頭骨和結實的皮肉,這使它們成為非常難以獵捕的目標。野豬還有著非常快速敏捷的學習和自我調整能力,一旦它們感覺到周圍被設定了陷阱,就極有可能會改變日常的行動路線來進行躲避。

2. 獵人的存在可能會助長野豬的泛濫實踐證明,在野豬泛濫的地區,用獵槍或陷阱捕殺野豬並不是最有效的降低野豬種群數量的方式。野豬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它們能及時應對困境然後做出調整。比如在美國,經過大約20年的野豬合法化狩獵後,野豬的數量不減反增,後來人們發現狩獵會成為雄性野豬增加繁殖行為的動力。

圖:正在毀壞農田的野豬。

所以,禁止用陷阱獵殺野豬,轉而採取一種因勢利導的方式來控制野豬害可能更加符合人類的利益訴求。目前,世界上一些國家已經採用了一些傳統的、創新的和更安全的方法,這些方法都是通過利用動物的基本行為和特性來來控制野豬害的,比如以下兩種:

1.使用人的頭髮控制野豬害人的頭髮竟然可以控制野豬害?這聽起來不可思議,卻很有效。這種方法實施起來很簡單,把從理髮店收集起來的人發撒在農田周邊即可。當野豬來覓食時,頭髮就會粘在它們的鼻孔上——而野豬非常不喜歡這樣的感覺,然後就會離開。在2015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在農場周圍散布人發可以減少了農田高達40%-50%的損失。

2.利用家豬糞便控制野豬害實踐證明,用家豬糞便溶劑噴灑田地也是可以抵禦野豬的。野豬是一種有著領地意識的動物,當它們嗅到家豬的糞便時會誤認為自己正在入侵其他同類的領地,然後躲開。

除了以上兩種方法之外,燃燒經過乾燥的家豬糞便,在農場邊界用多彩的紗網做成隔斷,或者種植有荊棘的灌木叢也是比較有效的傳統方法,這些方法可以有效抵禦這些農作物襲擊者,從而減少老虎等珍稀動物被「誤殺」的機會。

在我國也存在著老虎被「誤傷」、「誤殺」的現象

前文我們提到的主要都是生活在印度的孟加拉虎,其實在我國東北地區,對東北虎的「誤傷」「誤殺」現象也時有發生。

圖:在黑龍江一水庫邊發現的野生東北虎屍體,專家檢查發現它是因獵套傷害導致無法進食而死去。

在東北虎的棲息地及附近,動物保護部門對保護東北虎的宣傳力度很大,因此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保護東北虎的重要性,以及偷獵東北虎所面臨的懲罰。但是,獵殺狍子、野豬、野鹿等動物所面臨的懲罰就要小多了,一些人願意鋌而走險,在山林裡布置獵套和獸夾。

上圖為紅外觸發相機拍攝到的野豬和東北虎前後出現在同一地點的畫面。可想而知,老虎會追隨野豬等獵物的腳步,那些針對野豬等動物的陷阱,也會給東北虎帶來巨大的威脅。

為了保護東北虎、東北豹,動物保護部門和自願者每年都要在東北虎的棲息地進行「巡山清套」活動,每年都能清理出成千上百個獵套、獸夾。

我們要反思什麼?

1.控制野豬害,一定要選對方法經驗證明,如果採用允許野豬被捕殺的野蠻而又血腥的方式來控制野豬害,往往會創造出另外一番混亂局面,而這種混亂局面本可以通過採取一些更好的方法來避免。

2.野豬害為何會發生?人類難辭其咎野豬害的發生,和老虎、豹子等大型食肉動物的減少有很大關係。老虎處於食物鏈頂端,起著控制各種食草動物數量的作用,歷來被人們稱為「豬倌」。當人類捕殺了老虎後,繁殖能力較強的野豬就容易泛濫。

另外,人類的各種活動佔據了大量的野生動物棲息地,極大地壓縮了野生動物們的生存空間。被野豬毀壞的農田,可能曾經是它們的家園。因此可以說,野豬害之所以會發生,很大一定程度上是人類的貪婪造成的。

3.我們應對野生動物多一些寬容在全球氣候變化劇烈、環境況極其不穩定的情況下,野生動物在有限空間內的生存變得更加艱難了。連續乾旱會造成森林水危機,乾燥的空氣會增加森林大火的可能,這些都是誘使野豬、老虎等野生動物從動物保護區遷移並接近人類居住地覓食的原因。

當一頭渴了的小鹿來到人類的領地喝一口水時,當一頭飢餓的野豬吃了一些農作物時,當老虎跟隨食草動物的腳步來到人類居住地時,不要對它們趕盡殺絕,我們要多給它們一些理解。

結語

每一個生命都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一環,人類也只是自然系統中的一部分。無論人類如何看待這個世界,這個邏輯都不會因之而改變。人類用陷阱捕殺野豬,引起的連鎖反應是很多老虎成為了間接受害者;人類捕殺老虎,破壞了森林生態系統的平衡,造成了環境加速惡化;惡化的環境把可憐的動物們送到人類的面前,但是人類往往忘記反省自己,反而對這些動物痛下殺手……地球的生態環境只會進一步惡化,人類的生存將會受到更大的影響。

不要小視蝴蝶效應,不要為了一時的貪婪而自取滅亡。有因便有果,如果不想自食其果,人類必須下定決心種下善果。

相關焦點

  • 野豬有多強悍?它甚至什麼都不做,就能讓別的動物瀕臨滅絕
    早年間我國絕大多數地區都有著大量的野豬,它也成為了獵人們最主要的捕獵對象之一,後來在人類世界發展,捕獵力度加大,野生動物棲息地被破壞等影響下,我國野豬數量銳減,多地野豬甚至已經滅絕了,到如今,野豬已經是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了。
  • 中國農村野豬泛濫,偶爾還敢咬人,為何上不了廣東老百姓的餐桌?
    野豬廣泛分布在熱帶和溫帶,在中國幾乎沒有天敵。原本老虎可以捕獵野豬,但是如今老虎因為人類的偷獵行為,已經瀕臨滅絕,在野生環境下,東北虎和華南虎幾乎消失了,其中東北虎只有少量分布在吉林省和俄羅斯的交界地區,而華南虎早已被IUCN列為了野外絕滅物種,目前只存在於動物園中。野豬攻擊力很大,對於雄性,它的犬齒平均長度6釐米,雌性則比較短。
  • 農村俗語「一豬二熊三老虎,最猛不過野豬王」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一豬二熊三老虎,最猛不過野豬王」啥意思?有道理嗎?文/農夫也瘋狂這兩年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農村的山上有很多之前不常見到的動物現在很常見了,像野豬在我們村的後山上,偶爾運氣好就能碰到。聽村裡的老人說,現在山上不僅野豬有了,而且還有點多,它們經常成群的到莊稼地裡來禍害糧食,讓農民對其也是十分的反感,想起幾十年前還沒有禁獵,每個村子基本都有幾個獵人,在不忙的時候他們就會上山去打獵,來改善一家飲食。以前就聽老獵人說起過「一豬二熊三老虎,最猛不過野豬王」這句俗語。你知道它說的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鞍山千山出沒的野豬或是丹東「出逃野豬」後代
    千山景區有野豬出沒的提示牌。北方晨報、印象鞍山記者 康欣 攝  近日,有人反映玉佛山景區疑有野豬出沒。而對於城市居民來說,野豬還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動物,野豬是否會主動襲擊人類,是否會對普通人的生活造成威脅。
  • 令人困擾的野豬,頻繁出沒,為何不能將它們捕殺?
    在這裡有吃的又有喝的,它們才不捨得離開種植地。野豬並不怕人,有些時候野豬吃飽了喝足了還會在種植地裡安家。一般野豬不主動傷人,但有時飢餓難耐或者在哺育期的母豬情緒失控,才會衝下山來襲擊人類。尤其是一些村落坐落在林區周邊,附近生態植被好,氣候適宜,野豬種群較多、分布也較廣,會更容易受到野豬的襲擊。
  • 花豹打得過大野豬嗎?網友:別說豹子了,老虎都有可能打不過野豬
    今天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那就是花豹能不能打贏一隻成年大野豬,一般來說,花豹主要生活在非洲地區,而那裡的野豬並不是我們東北常年的大野豬,屬於一種比較小的疣豬,這種疣豬在野外對人的攻擊力很強,但是面對花豹、獅子等貓科猛獸的時候,就顯得太過於弱小了,甚至鬣狗、野狗都能輕易狩獵到它們。
  • 野豬究竟怕不怕老虎?
    野豬,野山羊,野牛,野驢,麋鹿等食草動物的苦日子來了。因為找不到足夠多的食物,他們每個群體都處於飢餓之中,老弱病殘孕,嗷嗷待哺,大規模死掉。尤其是野豬一家,整窩的幼崽全都被餓死,野豬夫婦悲痛萬分。每年的這個時候,虎大王就會來給大家送溫暖,有時候是禮品,有時候是一丁點食物,以表達他對森林中各級臣民的關懷和愛護。各種食草動物對老虎無不懷有敬畏之心,不敬畏能還有什麼辦法呢?
  • 暴脾氣的野豬發狠,連老虎都要避讓三分!
    野豬是雜食性動物,體型較大,喜歡橫衝直撞,衝擊力極其強大,就連老虎也會敬畏三分。所以在叢林中,老虎是不會輕易捕殺大型野豬的。據說有的極端野豬,個體體重能達到800斤以上。加上堅硬鋒利的獠牙,野豬所向披靡。故古人書中,用豬剛鬣來擔任天蓬元帥,統領三軍。而孫猴子則是一個小小的弼馬溫。
  • 東北虎捕殺野豬,不料遇見野豬王,下一秒意外發生了!
    東北虎捕殺野豬,不料遇見野豬王,下一秒意外發生了!在弱肉強食的自然界中,總有動物能憑藉著自身強悍的實力站上食物鏈頂端,老虎就是其中之一,作為大型貓科動物,老虎身強力壯,但又不失敏捷的身形,這就使得它們在捕獵的過程中,無往不利,因此才站上食物鏈頂端的位置,可這隻東北虎在捕殺野豬時,卻遇到了野豬王,下一秒意外發生了,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老虎大戰300斤野豬,沒想到野豬戰鬥力這麼強,這下慘了
    老虎大戰300斤野豬,沒想到野豬戰鬥力這麼強,這下慘了 老虎大戰300斤野豬,沒想到野豬戰鬥力這麼強,這下慘了,野豬在大自然中也是非常厲害的,有著一豬二熊三老虎的說法,一隻外出覓食的老虎遇到一頭300斤的野豬。
  • 野豬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強悍?真的比老虎還厲害嗎?
    神農架流傳著「一豬二熊三老虎」的說法,不是說野豬比熊和老虎兇猛厲害,而是說野豬對人類的危險程度超過了熊和老虎。毫無疑問,野豬是一種非常危險的野生動物。驚人的力量,兩顆鋒利的獠牙,以及極其暴躁的脾氣,這些結合在一起創造了一個真正的危險生物,可以在瞬間將獵人送進醫院!
  • 俗話說:一豬二熊三老虎,為何野豬排在第1位?原因其實很簡單
    俗話說:一豬二熊三老虎,為何野豬排在第1位?原因其實很簡單我想很多人應該都聽過「一豬二熊三老虎」這句話吧,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懂得它的含義呢?可能人們都會以為這句話的意思是動物之間戰鬥力的排行榜,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麼身為百獸之王的老虎為何會排在野豬和灰熊的後面呢?
  • 山中無老虎,野豬、狼、猞猁、熊等誰能稱霸王?
    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在許多地方的森林裡,野生老虎的數量越來越少,甚至有許多原本是老虎的棲息地,現如今已經沒有了老虎的蹤跡。我們知道,老虎屬於頂級掠食者,當老虎數量減少,甚至完全消失時,當地的生態鏈也會重塑,那麼問題來了,當山中的老虎消失後,究竟哪一種動物會崛起,又有什麼動物開始稱霸王了呢?
  • 野豬戰鬥力有多強勁?如果體積更大一點,老虎都不是對手!
    這也是有道理的,但是老虎一般來說還是很強壯的,但是如果野豬長到1噸,老虎和熊還能打敗野豬嗎?因此,牙齒上有許多病毒,如果他們咬老虎,老虎很可能會有傷口感染。如果一頭一噸重的野豬受到嚴重衝擊,這兩顆大牙齒會像鋒利的長矛一樣刺穿目標的身體,老虎也不會為了滿足這個願望而冒生命危險。
  • 野豬的攻擊力有多強?勇鬥老虎,殺死花豹,嚇跑獵豹和獅子
    談論起哪種動物的攻擊力比較強,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獅子、老虎、豹子等攻擊力較強的貓科動物,不過,有一種動物同樣十分強悍,敢於和這些貓科動物搏鬥,甚至不落下風,但卻總被人忽略。這種動物就是野豬。上圖為一頭老虎和一頭野豬搏鬥的場景。
  • 東北虎捕殺野豬,不料卻遇見了野豬王,被野豬王打的滿地找牙
    東北虎捕殺野豬,不料卻遇見了野豬王,被野豬王打的滿地找牙說起老虎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老虎是百獸之王叢林的霸主,它們憑藉自己龐大的體型以及強悍的攻擊力在叢林裡橫行霸道,即使是草原上的霸主雄獅面對老虎都毫無招架之力。
  • 野豬一般在什麼地方棲息,如何辨別野豬的棲息地?
    後來由於偷獵行為較多,野豬從許多省份直接滅絕,導致了野豬從「三有動物」被提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隨著野豬保護級別的提升以及當年的槍枝收繳,偷獵野豬的行為大大減少,這給了野豬喘息的機會。一頭成年的雌性野豬一年雖然只能生1-2胎,但是它的一胎平均就能生下8-12隻小野豬。在如此強大的繁殖能力下,野豬數量逐漸的開始回升。
  • 野豬的戰鬥力究竟有多強?能打過老虎嗎?很多人可能想像不到
    野豬的戰鬥力究竟有多強?能打過老虎嗎?很多人可能想像不到自然界的物種是多種多樣的,特別是作為野生動物們,我們目前發現的野生動物是有限的,在地球這個自然資源豐富的星球上,一定還存在著一些我們人類還沒有探索到的區域。
  • 野豬毀田,生態改善後的新問題得有新辦法
    多位村民反映,莊稼被野豬破壞後,也不知道找誰來處理,村民只能自認倒黴。一些基層幹部認為,國家雖然對受保護野生動物造成農作物等損失的,有補償的法律規定,但操作性不強。  野豬等野生動物數量增加,毫無疑問是生態環境改善的一個最有力說明。但是,對於各地明顯增加的野豬毀壞農作物甚至傷人的現象,也同樣需要「善後」,不能讓農民只能自認倒黴。  這方面其實是不缺乏法律支撐的。
  • 前方有野豬出沒
    「裡面的野豬聽著,你已被包圍。」這是早年關於香港警方圍捕野豬的段子,成為不少網友的飯後笑談。香港街頭出現野豬並不是什麼稀罕的事,幾乎每年都有野豬出沒的相關報導。中國農曆豬年將至,我們來聊聊香港與野豬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