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一般在什麼地方棲息,如何辨別野豬的棲息地?

2021-01-14 科學獵奇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野豬是一種備受爭議的動物,爭議的原因是它對莊稼和人有著極強的破壞力和殺傷力,而同時野豬又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不準捕殺。這也就導致了在「人豬大戰」時,人處於弱勢的一方。而且由於野豬食性雜,繁殖能力強,目前許多地方已經出現了野豬泛濫的態勢,因此,合理的保護和控制野豬的數量是勢在必行的。

由於野豬對人有很強的攻擊性,所以在野豬分布的地區,如果能夠及時的發現野豬窩或者野豬生活的痕跡,就能夠極大程度地避免野豬傷人的事情發生。那麼在野生環境下,野豬一般在什麼地方活動和棲息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從保護到泛濫的野豬究竟發生了什麼?

野豬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大型哺乳動物之一,在世界範圍內除了澳洲、南美以及南極洲外,幾乎其他的大陸上都能看到野豬的蹤跡。在我國,曾經的野豬分布極廣,除了高原和沙漠地區沒有外,幾乎任何一個地方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由於野豬食性雜、破壞性強,因此在野豬遍布我國各地的時候,不免的就與人發生衝突。早在20世紀,在我國的農村地區還有一個被稱為「獵人」的職業,野豬目標較大,獵殺後收益頗豐,所以,曾經一度野豬成為了獵人主要的捕殺對象。因此,在整個的20世紀,我國的野豬數量是持續下降的。

為了保護野生動物,我國在2000年就把野豬列入了《三有動物》之中,當時,據不完全統計,野豬的數量至少有幾萬頭。後來由於偷獵行為較多,野豬從許多省份直接滅絕,導致了野豬從「三有動物」被提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隨著野豬保護級別的提升以及當年的槍枝收繳,偷獵野豬的行為大大減少,這給了野豬喘息的機會。一頭成年的雌性野豬一年雖然只能生1-2胎,但是它的一胎平均就能生下8-12隻小野豬。在如此強大的繁殖能力下,野豬數量逐漸的開始回升。

在原本的生態中,野豬處於食物鏈的中段,在它的天敵中,豺狼虎豹都赫然在列,而這些動物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野豬的數量。但是,豺狼虎豹這些動物因為人為對環境的破壞和捕殺,數量已經越來越少,尤其是老虎。在我國原本華南虎遍布全國,但是現在已經野外滅絕。因此,失去了天敵的制約,野豬的數量變得難以控制。最終出現一個現象,那就是沒有的地方徹底沒有了,有的地方泛濫了。

因此,對於野豬的保護,我個人的看法是不能一刀切,而是根據地區野豬的密度展開定期的清理控制,不然在缺少天敵的當下,野豬的泛濫是無法阻止的。而且野豬經常出入人類居住地,對人的財物和自身安全是一大威脅。

野豬都在什麼地方活動?

在當下,野豬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東三省、浙江、四川、雲南、貴州、廣東、福建等地區,野豬的棲息環境並不固定,無論是山地、叢林中都有它們的身影,不過相對來說它們更喜歡有山有水有樹林的地方,這是因為這樣的環境中食物較為充足,其次它們需要用一些大樹或者巖石來摩擦身體,而且野豬特別喜歡在泥裡打滾(去除寄生蟲的方式)。

野豬雖然是群居動物,但是雄性野豬在非發情期一般是離群獨居的,這一點與成年公象一樣,其他的雌性野豬有群居的習性,一般情況下,一個小的野豬群通常有2-5隻雌性野豬和若干只幼崽組成,一些大的野豬群成員可達20頭。

由於野豬大都有用樹木和巖石摩擦身體的習慣,而且野豬在夏季有脫毛的習性,所以在野豬的活動範圍內,我們最先發現的一定是野豬毛。其次,野豬有很強的領地意識,它們的領地範圍通常在8-12平方公裡左右,它們一般都會在這個區域內活動,在這個區域的中心位置就是野豬的棲息地,這裡通常會有大量的野豬糞便。

野豬雖然是挖洞高手,也有著一定的穴居性,但是除了冬季和繁殖期,野豬很少會在洞中,一般都會選擇領地的中心位置,簡單的製作一個窩(挖一個淺坑然後趴在裡面)。野豬洞一般都選在建在一些陡坡的中間位置或者有較多雜草覆蓋的位置,這樣方便它們即使地應對突發情況。而這些簡單的窩就隨便多了,不過,由於野豬是群居性的動物,所以一旦你發現多個這種淺窩,而且在附近發現一個「堆積如山」的小糞堆,那你就到了一個野豬群的中心位置了。這種方法比去找野豬洞要靠譜,畢竟野豬很少會待在洞中。

總結

之所以說一下野豬的習性和居住環境的特點是為了讓大家在野外能最大概率地避免與野豬相遇,畢竟「一豬二熊三老虎」就是根據三種動物對人的威脅和人相遇的機率排列的,而野豬能排在第一,可見其對人有著較強的攻擊性。而且一頭成年的野豬體重在150公斤以上,它們還有獠牙,並且奔跑速度還快,所以儘量避免與野豬發生正面的衝突。

相關焦點

  • 老虎瀕臨滅絕,為何總被野豬陷阱「誤殺」?防治野豬害有啥好辦法
    諸如此類的原因都是誘使當地人不斷增加野豬陷阱的「動力源」,很多人已經脫離了原本保護農田不受野豬侵襲的初心,變成了狡猾的投機者。3. 森林保護部門難以全面監管為了杜絕這種不合理地增加野豬陷阱的行為,減少被野豬陷阱「誤殺」的老虎等珍稀動物的數量,印度的一些地方政府開始給捕殺野豬的行為更多的限制。
  • 【多樣雲南】——野豬
    野豬分為歐洲野豬和亞洲野豬,有27個亞種,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在國內除了青藏高原與戈壁沙漠外,各地都有它們分布,能適應多種棲息環境;亞種間有一些差異,但彼此間沒有繁殖障礙,可生育後代。野豬分布圖野豬雜食,它們從不挑食,吃植物、菌類、種子和果實,也吃蠕蟲、蝸牛、昆蟲、小型脊椎動物和腐肉,甚至也會吃野兔和鹿崽。
  • 在山上遇到野豬如何自救?裝死真的管用嗎?為什麼?
    俗話說「一豬二熊三老虎」,雖然這個排序並不是根據戰鬥力強弱,而是根據這些動物與人相遇的機會以及見到人後對人的主動攻擊性而排列的,但是,野豬能與熊、老虎自然界中頂級的食肉動物相提並論,已然證明了它們的實力。那麼,面對如此兇猛的野豬,如果人在山上遇到它們如何自救呢?
  • 捕殺野豬就是捕殺東北虎?你知道野豬對東北虎有多重要嗎?
    捕殺野豬就是捕殺東北虎?你知道野豬對東北虎有多重要嗎?野豬也叫山豬,是一種十分兇猛的雜食動物。野豬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分布,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和南方的一些省份。作為一種野生動物,野豬是受到我國的法律保護的,但是在一些野豬泛濫的地區,農民的農田大量被毀,遭受大量經濟損失,如果相關部門允許,在這些地方是可以對野豬進行限量捕捉。但是,在東北地區特別是東北虎生活的地方,任何捕殺野豬的行為,都會受到動物保護工作者的反對,這是為什麼呢?事實上,保護野豬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老虎,特別是保護東北虎。
  • 野豬王
    這群野豬大大小小共十四隻。領頭的是一隻體大如牛的雄性野豬,它全身皮毛灰白,鬢毛粗而挺直,兩隻獠牙又長又黃,體重足有兩百公斤;後面跟著一隻不大不小的母豬和一群哼哼吭吭的小豬崽。        千婆狩獵多年,見過無數隻野豬,卻沒見過如此一大群野豬,見過無數隻大野豬,卻沒見過如此巨大的雄性野豬,它絕對稱得上是穿巖山的野豬王!
  • 野豬的養殖環境有要求養殖野豬是很有優勢的,野豬是雜食性動物嗎
    野豬的養殖環境有要求嗎?養殖野豬是很有優勢的,野豬是雜食性動物嗎?超強的適應能力。已經培養非常成功的特種野豬,應該去進行圈養,當然也非常適合去放養,但是對於放養的適應性要比圈養的效果更加好。一定要去根據自己所在的生活環境以及氣候的環境去選擇怎樣的方式更加適合去養殖特種的野豬,不同的養殖環境會帶給野豬不同的生長環境,一定要去根據野豬的特性去選擇最為合適的生存環境。如果在選擇環境上最好能夠選擇耐熱性比耐寒性更好。在夏天特種野豬從很遠的地方運送過來,氣溫將高達38攝氏度,而且可能路程會達到幾天幾夜,能夠安全地送達,並且沒有任何的死亡是非常不容易的。
  • 野豬喜歡在哪裡坐窩又如何尋找?深山老農為你解密
    ,只能敲敲打打把它們嚇跑,那野豬喜歡在什麼地方坐窩呢?又如何找到它們的窩呢?野豬雖然彪悍生猛,但是同人類比起來,膽子還是很小的,當然它們也不想與人類為敵,為了更安全、舒適的生活,野豬喜歡在山上灌木叢或山洞裡居住,用嘴巴銜來枯枝或茅草,找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安家落戶,由於野豬生性膽小,它們早晚出來覓食,老鼠、昆蟲、嫩草都是它們的最愛。
  • 在山上碰到野豬了,該如何處理,才能夠避免危險?
    文/濤聲依舊在山上碰到野豬了,該如何處理,才能夠安全脫身?我們都知道,如今中國對於野生動物的保護是非常嚴格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大自然的環境,保護食物生態鏈的完整,不過中國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地方,很多人生活的地方,擁有著比較多的野生動物,比如說農村,農村是一個自然環境非常優越的地方,那你也聽到了很多的野生動物,比如說野豬。
  • 農村山上的野豬增多,野外遇到野豬該怎麼自救?「裝死」管用嗎?
    像幾十年前,農民上山幹活,最害怕遇到的就是一些野豬、狼、狗熊這些了。而近些年,大多數的大型野生動物在農村基本絕跡了,其中比較常見的也就是野豬了。尤其是在一些靠近深山的村子附近,野豬數量是明顯增多了,有時候也會發生野豬傷人的事件。老輩人也常說『一豬二熊三老虎」這樣一句老話,說的是這三種野獸中,野豬對人類的危險係數是最高的,也最容易發生野豬傷人事件。那農村山上的野豬增多,如果遇到野豬該怎麼自救?
  • 大野豬強過虎?在東北虎的地盤上,就數野豬被吃得多
    而遇見野豬的時候,往往會毫不猶豫攻擊,所以以往的獵人,因野豬受傷的人數最多。另外,上山砍柴的人們,遇見野豬多數也會拿著柴刀就上,殊不知野豬也並不好對付,所以一般的樵夫,也容易因野豬而受傷。久而久之就傳出了這麼一句俗語,意在警醒人們,野豬的危險程度,不亞於老虎和熊。
  • 鞍山千山出沒的野豬或是丹東「出逃野豬」後代
    目前尚無野豬主動襲擊人類的圖片、視頻和資料。  在有野豬種群出沒的千山周邊倪家臺和廟爾臺村,不少村民也表示並沒有親眼見過野豬。在千山景區中,記者採訪到了從事20多年護林巡查的工作人員,他們不僅親眼見過野豬,還近距離接觸過野豬。根據他們幾十年跟野豬相處的經驗看,鞍山地區的野豬除了下山偷一些居民家的食物外,並沒有主動襲擊人類的情況發生。
  • 義大利野豬泛濫已超100萬頭 當地人很頭疼
    當地時間周四,義大利的部分農民聚集到議會大樓前,舉行抗議示威,要求政府採取行動,遏制不斷增長的野豬數量。據悉,義大利由於野豬泛濫,很多農田被毀壞,野豬有時還襲擊民眾,讓當地人頗為頭疼。從監控視頻中可以看到,在義大利的一些地區,成群的野豬不時出沒,它們跨過圍欄,衝入農田,毀壞農作物,給農民造成不小的經濟損失。農民們對野豬破壞莊稼的行為感到非常憤怒,他們在議會大樓前舉行抗議示威,還在抗議現場燉野豬肉,要求國家和地方政府採取措施,有計劃地撲殺野豬。義大利農民:我們非常累,因為我們不能再這樣生活下去了。
  • 穿巖山野豬王
    一天晚上,千婆一邊喊叫,一邊抓起斧頭去收野豬,可他抓的不是斧頭,而是他婆娘的胳膊,千婆做夢了。「哎喲哎喲,老殼癢的,屙痢死的,你抓我手幹什麼?」婆娘被他從睡夢中抓醒。「撞你個鬼喲!」婆娘見他在發夢猖,一邊罵,一邊「啪啪啪」搧了他三耳光。千婆被婆娘幾耳括子搧醒,發現是場夢,便再也沒有睡意,他給老婆講了實情,還哄婆娘說:我做夢一般都很靈驗,說不定今晚真的搞到野豬了!
  • 前方有野豬出沒
    「裡面的野豬聽著,你已被包圍。」這是早年關於香港警方圍捕野豬的段子,成為不少網友的飯後笑談。香港街頭出現野豬並不是什麼稀罕的事,幾乎每年都有野豬出沒的相關報導。中國農曆豬年將至,我們來聊聊香港與野豬的那些事兒。
  • 野豬——在有些地方,它常被視為幸運的象徵!
    野豬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四千萬年前,有跡象證明家豬可能來自歐洲和亞洲。在被人們發現的化石中證明有像野豬一樣的動物穿梭於森林和沼澤中。野豬最早是在中國被馴化,我國養豬的歷史是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中期。那野豬跟家養的豬有什麼不一樣呢?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野豬吧!
  • 紅河那裡有野豬苗全國野豬多少錢一隻
    商品野豬一般平均65公斤,每公斤如果按40元,每頭可賣2600元,80頭就是208000元,年利潤為13000元。生產野豬血統佔81.2%的特種野豬。(1):經產母豬,一般在仔豬斷奶5~7天左右,每個周期在18~24天之間,期持續3~4天。(2)配種:初產種母豬在7~8月齡,體重達65~75公斤可配種,經產母野豬在正常條件下。  養野豬有什麼優勢?  1、適應性強:特種野豬的適應性非常強,既適應圈養,也適應放養,而放養的適應性比圈養更好,能夠適應我國南北方的各種氣候環境。
  • 「頭豬二熊三老虎」,野豬的戰鬥力可以有多強?
    它也很喜歡吃肉食性食物,只要有機會逮到,什麼小鳥呀、老鼠呀,甚至是蛇,它都會吃。一些小昆蟲也是它們的盤中珍饈。既是大胃王,又不挑食。難怪人們常笑話誰好吃時,總會說「母豬不論潲」。野豬擁有強大的繁殖力,生長迅速,一胎能產3-15隻幼崽,有時候一年還可以產兩三胎呢,可謂英雄媽媽。小野豬的背部有幾條隱約可辨的條紋,剛出生的小豬仔就能跟著豬媽媽到處跑,守著母豬要奶喝。
  • 野豬毀壞了莊稼,但捕捉野豬又判刑,到底應該怎麼做?
    不能機戒搬用某個法律條款,保護野豬是當時森林少野豬也少的情況制定的條款而現在情況已經反轉,森林多了野豬也多了而且泛濫成災。我們那裡退耕還林有十五六年了吧,慢慢的上山長慢了茂密的樹林,就是今年聽家裡人說發現野豬出現在離生活區不遠的地方,好多家的玉米地都被禍禍了很多,你說打也不能打,抓也不能抓。農民損失的莊稼怎麼辦,現在農村裡都是孩子老人比較多,種地的也不是太多,都是各做各的,萬一獨自去地裡招 野豬傷害了怎麼辦。
  • 吉林發生野豬非洲豬瘟 官方:不是家豬傳給野豬
    以下為文字實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剛才馮局提到,我國已經發生了1起野豬的非洲豬瘟疫情,我們也看到報導說這起疫情發生在吉林,這和家豬的疫情有什麼關係,會對我國非洲豬瘟疫情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謝謝。黃保續:吉林省白山市渾江區野豬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後,我部與國家林草局立即派出督導組,與地方共同開展疫情處置和流行病學調查工作。目前,各項疫情應急處置措施均已落實。經對死亡野豬採樣檢測,實驗室檢測結果表明,引發吉林白山野豬疫情的病毒,在基因的關鍵位置存在明顯差異,不同於引發國內家豬疫情的病毒。
  • 野豬成了保護動物,見到糟蹋糧食的野豬,農民該如何處理?
    但種植糧食也不是說沒有後顧之憂,有時候也會迎來不速之客---野豬。大家都知道,現在野豬是國家保護動物,可是這些野豬到了自己的地裡會糟蹋了糧食,給農民帶來損失,面對這樣的情況應該怎麼辦呢?現在農民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很多都是自認倒黴的,地裡的莊稼眼看就要成熟了,可是野豬來了之後全部給糟蹋了,不管的話基本什麼也剩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