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無老虎,野豬、狼、猞猁、熊等誰能稱霸王?

2021-01-09 鍾銘聊科學

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在許多地方的森林裡,野生老虎的數量越來越少,甚至有許多原本是老虎的棲息地,現如今已經沒有了老虎的蹤跡。

我們知道,老虎屬於頂級掠食者,當老虎數量減少,甚至完全消失時,當地的生態鏈也會重塑,那麼問題來了,當山中的老虎消失後,究竟哪一種動物會崛起,又有什麼動物開始稱霸王了呢?

山中無老虎

在過去我國南方地區有許多野生華南虎,但在最近幾十年,人類再也沒有從野外發現過野生華南虎的個體,以至於很多人認為華南虎種群已經野外滅絕。

華南虎曾經是在我國分布最為廣泛的老虎亞種之一,也對許多地方的森林生態鏈起著絕對的主導作用。由於它們的存在,使得森林裡的食草動物難以泛濫成災,數量變化並不大。

當老虎消失之後,當地的人類又迅速取代了老虎的生態位,通過打獵的方式繼續控制著當地的食草動物數量,甚至還造成了許多食草動物數量銳減,以至於出現滅絕的危機。

但是在最近幾十年來,隨著我國對動物的保護性加強,以及禁止盜獵的法令頒布,才使得野生動物的數量有所上升。其中繁殖能力強,對環境適應能力更強的野豬,首先開始崛起。據統計,一對野豬每年可以生育4-11隻幼崽,在食物充足的年份裡,野豬的幼崽成活率非常高,短短幾十年裡野豬數量不斷攀升,甚至造成局部泛濫。

但是野豬數量的增多並沒有讓當地人們感到欣喜,反而是頭疼不已。這是因為野豬的食性較雜,且嗅覺豐富,它們會嗅出農民播種在田裡的種子,並把它們吃掉。除此之外,它們喜歡結對生存,並且喜歡在農田裡尋找食物,給當地農民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還有,野豬的食量較大,一頭成年野豬和3隻幼崽在一天之內就可以破壞當地1畝農田。再加上偶爾有野豬傷人事件,導致當地人對野豬的怨念非常深。

從某種程度上說,由於老虎的消失,當地的野豬開始稱王。但科學家表示,野豬並不能取代老虎的生態位置,原因是因為野豬雖然是雜食性動物,但它們很少攻擊大型食草動物,也就是說野豬無法像老虎一樣控制當地的食草動物數量。

但是豬數量的增加並非都是壞事,野豬的局部泛濫有利於恢復食肉動物的數量,比如:狼雖然不能攻擊成年野豬,但可以以豬崽為食。除了狼之外,豹子、熊以及猞猁等都可以以體型較小的野豬為食。

狼和猞猁能取代老虎的位置嗎?

既然雜食動物野豬無法取代老虎的生態位,那猞猁和狼能取代嗎?

猞猁非常兇猛,雖然它們個頭不大,也不依靠數量取勝,但獨居的猞猁經常會獵殺森林裡的食肉動物狐狸、獨狼以及狼獾等。猞猁殺食肉動物並不是為了獲取食物,而是為了清理對手。研究表明它們殺死的獵物之中,有3/4沒有被取食,猞猁殺這些食肉動物是為了控制當地的食肉動物數量,以便提高自己幼崽的成活率。

猞猁最喜歡的食物是兔子,儘管它們偶爾會獵殺一些大型的有蹄類生物,但總體而言它們對大型動物的影響力有限,不如老虎那麼高效,因此猞猁也無法取代老虎的生態位。

狼屬於群居生物,通常情況下,狼群可以依靠團隊協作的能力來獵殺體型較大的有蹄類生物,比如:鹿、野豬等。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狼可以取代一部分老虎的生態位,但如果當地森林中猞猁數量較多時,狼就會受到猞猁的抑制,種群數量很難提升。

如果說最有可能取代老虎位置的生物,可能會是熊。不過,熊屬於雜食動物,而且在有些季節,它們幾乎以素食為主。

熊雖然會主動捕食獵物,不過它們更喜歡尋找腐肉或者是搶奪別的動物的獵物,在過去我們認為遇到熊時裝死就可以,因為熊不吃死亡的生物,這種說法顯然是不對的,在面對免費的午餐時,熊也會積極地進食。

不過,相比於老虎的主動捕獵,且對能量的需求量較大之外,熊顯然無法取代老虎,它們的存在無法抑制當地的食草動物數量,尤其是大型食草動物數量。

正因為如此,在缺乏老虎的森林裡,野豬、羚牛、馬鹿、巖羊等生物才會數量提升,甚至局部泛濫,給當地人們帶來較為嚴重的損失。

但幸運的是,在我國一些地方,野生老虎逐漸回歸,比如:近些年來不斷有東北虎從俄羅斯回遷到我國境內,並在我國紮根,改造當地的生態環境。

而且,我國的華南虎也在進行著野化訓練,如果未來時機成熟,它們或許會重返野外,虎嘯山林。

相關焦點

  • 亞洲金貓上位史:山中無虎豹,我與猞猁同稱霸
    想必剛上學的孩童都能回答道:老虎,那麼當山中沒有了老虎之後呢?還有豹子,如果連豹子也沒有了呢?這個時候答案就多種多樣了,有人說是猴子,因為「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也有說是狼、豺等等,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大多數森林動物構成已經洗牌,就我國而言,較50年前,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一豬二熊三老虎由來,一豬二熊三老虎啥意思?
    一豬二熊三老虎下一句是什麼,為什麼野豬會排在老虎和熊上面,其實這裡所說的並不是戰鬥力的排名,而是對人類威脅程度的排名。很多時候我們一提到豬就會覺得這是一種很傻的動物,但是加上一個野字就不一樣了,野豬在生存的環境中,逐步掌握了更多覓食技巧和對於危險靠近的感知能力,就個體而言,野豬的戰鬥都是不容小覷的,而一群野豬就算是狼和豺都要小心應付,一旦把它逼急了它會將生死拋在腦後,而像熊和虎則會避免自己受傷,喜歡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多的回報,所以論兇猛程度野豬甚至更強。
  • 俗話說:一豬二熊三老虎,為何野豬排在第1位?原因其實很簡單
    俗話說:一豬二熊三老虎,為何野豬排在第1位?原因其實很簡單我想很多人應該都聽過「一豬二熊三老虎」這句話吧,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懂得它的含義呢?可能人們都會以為這句話的意思是動物之間戰鬥力的排行榜,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麼身為百獸之王的老虎為何會排在野豬和灰熊的後面呢?
  • 拋開數量談競爭力是耍流氓,用模型推演虎豹、虎狼、狼猞猁的競爭
    當然,只要有一隻老虎活著,它就是森林裡的王者,能優先佔據最佳狩獵場所,豹必須退避三舍。然而,豹不會正面挑戰老虎,它會捕殺老虎本就不夠吃的獵物,進一步壓低老虎密度,當老虎密度低到無法自我維持,老虎就在當地消失了。
  • 實用英語:「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
    中國人把「龍(dragon) 」視為吉祥的神物,有不可思議的偉大力量,因而成為至尊無上的帝王象徵,甚至把它看作是光明的未來, 「望子成龍」(long to see one′s son become a dragon) 。可是英美人卻把「dragon」視為噴煙吐火的兇殘怪物(a fierce fire breathing monster ) 。
  • 狼常捕殺猞猁?被低估的猞猁,它們以自己的方式積極地活著
    西伯利亞亞種、貝加爾湖亞種、阿穆爾亞種、撒丁島亞種;加拿大猞猁有3個亞種,分別是指名亞種、北極亞種以及紐芬蘭亞種;伊比利亞猞猁無亞種分化;而短尾貓歷史上則有13個亞種,分別是指名亞種、半島亞種、北部亞種、西北部亞種、墨西哥亞種、加利福尼亞亞種、佛羅裡達亞種、莫哈維亞種、新斯科舍亞種、瓦哈卡亞種、德克薩斯亞種,以及蘇必利爾湖亞種。
  • 狼見了都要叫大哥的「猞猁」,在森林裡究竟是個怎樣的存在?有多恐怖
    而且,如果猞猁每隔一段時間會定期清理自己領地內的狼,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提到猞猁殺狼事件,我們不得不介紹一下猞猁。猞猁家族分為四種,分別是歐亞猞猁,伊比利亞猞猁,加拿大猞猁以及短尾貓。除了短尾貓之外,其他的猞猁光聽名字就知道它們的分布位置。
  • 亞洲虎非洲獅,美洲豹歐洲狼,誰才是陸地之王?
    唯有東北地區,東北虎生存之境,存在著灰狼及棕熊兩種動物,才能與老虎一戰。首先我們來看東北虎與灰狼之間的拉鋸戰,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基於食性分析,灰狼與東北虎的競爭是最大的。老虎的主要獵物前三名分別是:馬鹿、野豬和狍子,灰狼的主要獵物前三名是:馬鹿、香樟和野豬。二者的獵物來源幾乎是重疊的,所以種間競爭相當明顯。
  • 野豬、黑熊並不比老虎厲害,一豬二熊三老虎不是實力的排序
    「一豬二熊三老虎」這句話早年在東北地區很流行,尤其是東北農村,甚至可以說三歲小孩都能脫口而出,意思就是告訴人們在山上最危險的動物就是野豬,其次是熊,接著才是老虎。後來這句話傳到全國範圍內就變味兒了,一度成為一些人認為野豬、黑熊比老虎強悍的依據。但事實上這句農村俗語並不是野生動物實力的排序,而是針對人類來說的危險程度。
  • 農村老話:「一豬二熊三老虎」是什麼意思,野豬比老虎還厲害嗎?
    文/玉濁清農村老話:「一豬二熊三老虎」是什麼意思,野豬比老虎還厲害嗎?在眾多話語當中就有這麼一句話:一豬二熊三老虎,讓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吧。其實這句話也比較簡單,意思就是在描述這三種動物對人們的威脅程度。豬給人的感覺總是那樣的貪婪和懶惰,吃飽了睡睡飽了吃,然後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被人類宰殺,然後端到飯桌上供人們餐食,而這句話中的豬則指的是野豬,並不是農戶們在家裡餵養的家豬。
  • 狼見了都要繞道走,猞猁是狼的天敵嗎?大多數幼狼死亡與猞猁有關
    猞猁和狼的關係很顯然,猞猁和狼並不是天敵的關係,它們的關係確切的應該屬於類似於獅子和鬣狗之間世仇關係。狼是森林中最強悍的群居社會性食肉動物,它們等級分明,分工協作,捕食風格彪悍。而猞猁則是獨居食肉動物,它們是獨來獨往的刺客型食肉動物。
  • 搞笑: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為何虎遇到猴稱大王?腦筋急轉彎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為何虎遇到猴稱大王?---請您猜一腦筋急轉彎「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是一句諺語,比喻沒有賢人,普通人物也可以充當重要角色。在中國動物中,老虎是大王呀,它的額頭上就有「王」字呀。嗯,中國不產獅子。那是老虎厲害還是獅子厲害呢?難說,不過,獅子講究群體配合捕食,而老虎大多是單打獨鬥,如果老虎遇到獅群,那還是逃跑的好。畢竟雙拳難敵四手,更何況是數倍於自己的力量呀。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那為什麼這次山中有老虎,猴子還是稱大王了呢?
  • 且看東北虎與狼,西伯利亞一哥與三弟間的長期較量
    在食物的寬泛性和獵物的選擇上面,東北虎與狼表現出了大量的一致性,馬鹿是二者最主要的獵物,野豬是東北虎的第二大獵物,而狼群的第二大獵物則是香獐子。據白俄羅斯科學院的研究報告可以看出,猞猁會定期捕殺領地內的狼,在猞猁活動頻繁的區域裡,狼幼崽的死亡率很高,能達到50%左右,而猞猁的幼崽死亡率僅有20%左右,事實上在溫暖的季節裡面,正是猞猁哺育幼崽的階段,在此階段裡面,雄性猞猁會大量捕殺孤狼、狼幼崽,及一些懷孕的母狼。
  • 農村老話說「一豬二熊三老虎」,為什麼野豬對人的威脅最高
    通過生活和獵人的經驗,流傳出這樣一句俗語,「一豬二熊三老虎」。指的是這三種動物對於人們的威脅程度,其中屬野豬最高,其次是熊,而老虎對人的威脅最小。曾經野豬分布十分廣泛,除了一些條件極端的地方,基本都能看到野豬的身影。尤其是一些靠近山林的農村,更是深受野豬的侵害。而熊有冬眠的習慣,行動較為遲緩只要不招惹到它基本沒有危險。
  • 猞猁真的是狼的天敵嗎?教你正確使用天敵的概念
    因此,我們可以安全地說,猞猁是幼狼的天敵(predator)。而幼狼也是狼,因此猞猁和狼確實一定程度上存在天敵關係。猞猁殺死的幼狼前面已經說了,天敵(predator)這個詞使用相當寬泛,很多動物之間都存在天敵關係,如老虎也是棕熊的天敵
  • 一豬二熊三老虎,獵人為啥說野豬比老虎還危險?這樣一比才知道
    野豬、狗熊、老虎都是野生猛獸,就攻擊力而言,毫無疑問是老虎最強,狗熊次之,野豬最弱,然而以前卻有一種說法是「一豬二熊三老虎」,特別是在我國東北地區,野豬,狗熊和老虎都有分布,人們才總結出了這樣的話語,據說這話是一些老獵人總結歸納出來的,講的是動物的危險程度,野豬排第一,狗熊排第二,老虎排第三,
  • 熊,老虎,獅子,三個互相單挑,誰是最後的王者?
    我小時候特別喜歡獅子老虎,一去動物園就要看這兩種動物,都很威風,從沒想過誰更厲害!但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無論獅子還是老虎都不是熊的對手,我被動物園看似可愛憨厚的熊整整欺騙了27年!誰強誰弱,你看看他們的分布就知道了,有獅子的地方沒有老虎和熊,說明有獅子存在,熊和老虎就無法生存;而北美有熊的地方,比較小的美洲獅都能生存,說明美洲獅與熊能共存,也就是誰也不能絕對戰勝誰。一豬二熊三老虎,指的的是獵人進叢林的時候, 這三隻對獵人的傷害排行吧!因為野豬長大到500斤的變態豬如果暴怒了, 就會使出野蠻衝撞 ,對獵人傷害排第一。
  • 老獵人總說「一豬二熊三老虎」,若在野外遇到野豬,該怎麼保命
    很多老獵人都說「一豬二熊三老虎」,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指,野豬的戰鬥力要強於熊和老虎,而是獵人們總結下來的經驗,人們在野外遇到野豬的危險性,要大於遇到熊和老虎,所以老獵人總是用這句話提醒後輩們,在野外遇到野豬要小心。
  • 一豬,二熊,三老虎,野豬為啥比老虎還危險?其實原因很簡單
    在野外環境下,最怕遇到的就是各種猛獸,比如狗熊、老虎和野豬。狗熊和老虎體型龐大,兇猛無比,他倆當然是最強野獸,但有經驗的人卻認為,野豬反而是這三種野獸當中最強的,因而也有了一豬二熊三老虎的說法,為什麼野豬的危險程度,要比狗熊和老虎更強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在兇猛程度上,老虎毫無疑問是第一位,野豬還是老虎的食物。
  • 四川理塘有人拍到野生老虎?當地林草部門:更傾向於是猞猁
    當地群眾拍到疑似老虎的動物(圖據格聶神山官微)封面新聞記者 陳遠揚昨日,在四川甘孜理塘縣,有群眾拍到一段疑似野生老虎的視頻在網絡流傳,視頻裡,疑似動物伏地而臥在草叢中,與拍攝者對視。視頻一經發布,有網友稱該動物又有點像豹或獅子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