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敵的含義
猞猁並不是狼的天敵。首先要明確天敵的含義,天敵是指在自然環境中某類生物絕對壓制,捕獵或損害其他種類的生物,也就是經常說的降維打擊,被捕食或者遭遇損害的一方毫無還手之力。
比較常見的天敵關係的例子諸如:噬菌體和細菌,貓和老鼠,亞洲大黃蜂和蜜蜂,雕鴞與野兔,前者都是後者的天敵。
猞猁和狼的關係
很顯然,猞猁和狼並不是天敵的關係,它們的關係確切的應該屬於類似於獅子和鬣狗之間世仇關係。狼是森林中最強悍的群居社會性食肉動物,它們等級分明,分工協作,捕食風格彪悍。而猞猁則是獨居食肉動物,它們是獨來獨往的刺客型食肉動物。
狼無論從體型還是重量上都要比猞猁大許多,再加上狼又是群居動物,它們的捕食對象都比猞猁大很多,狼群可以捕食鹿,狍子,甚至野豬和亞成年棕熊都在它們的食譜之上。而猞猁的食物則相對單一,它們最主要的時候是兔子,有時候也捕食小型有蹄類動物。
猞猁和狼的矛盾根源
狼和猞猁的生活空間往往是重疊的。白俄羅斯專家曾經觀測到狼群搶奪猞猁獵物的畫面,在一項2000年啟動的科研考察中,科學家曾經記錄過四次狼群猞猁獵物的事件,而搶奪的對象大多數都是獨居的老猞猁或者是帶崽雌性猞猁。在北歐的一些國家中,這種情況還要更多,有的猞猁近五分之一的食物都被狼群搶去。
從表面上來看,狼的個體比猞猁更大,它的食量也更大,群居生活。狼能夠以每小時10公裡的速度連續奔跑幾個小時,還可以每小時75公裡的速度衝刺半小時,這些確實是狼的優勢。
狼和猞猁生活區域重合,這致使雙方要爭奪共有的資源和領地,所以它們都會互相清除對方的幼崽,保證自己幼崽的成活率,增加己方種群數量。
猞猁與狼的戰鬥力比拼
雖然狼的體型更大,有著尖牙和利爪,並不缺少一擊制敵的攻擊手段。雖然猞猁雖然無法抗衡狼群集體的攻擊,但是猞猁遇到單狼的時候,它們從不畏懼,單狼很難從猞猁的眼前逃走。
曾經有一部紀錄片,動物保護協會收養了兩隻小猞猁準備做野化訓練,和它們一起成長的還有一隻德牧犬。德牧犬在小猞猁剛來的時候經常欺負它們,但當到猞猁長到12斤左右,猞猁就開始壓著德牧犬咬了,當猞猁長到30斤的時候,德牧看見猞猁都得繞道走。
猞猁戰鬥力壓制獨狼與幼狼
貓科動物是天生的單殺王者,就算體型相差過於懸殊,單狼也無法戰勝猞猁。成年的雄性歐亞猞猁,它們經常會追蹤狼的蹤跡,然後獵殺它們。科學家在帕阿濟爾森林一共考察了33隻幼狼,其中近一半個體可以活到7個月左右,而另一半的幼狼只能活3個月左右。
除去少部分幼狼被母狼遺棄,被有蹄動物意外殺死等原因,它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就是因為歐亞猞猁的捕殺。在1997年開始一項研究中,白俄羅斯的專家在當地森林中一共記錄到十六次猞猁殺狼的事件。其中一共有11起猞猁捕殺的是幼狼,4次捕殺的是懷孕母狼,1起是成年公狼。
狼群繁衍受制於猞猁的獵殺
白俄羅斯科學家發現每百平方千米內,如果猞猁的數量緊接十隻的話,那麼就會出現猞猁主動獵殺狼的情況。在每年的4月份到秋季9、10月份,是猞猁殺狼的最高峰期,猞猁殺狼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消除影響幼崽安全的潛在危險。
在11年前,納利波基森林的猞猁數量相對較少,研究者發現狼群的數量非常大。但是,隨著後期猞猁的數量逐漸增多,狼群中的幼狼死亡事件逐漸增多,幼狼的死亡事件60%與猞猁有關。甚至在2013年至2016年之間,納利波基森林的猞猁大肆屠狼,狼群的繁衍一度停滯不前。
而狼群只能背井離鄉,鋌而走險,冒著被獵人捕殺和捕獸夾捕捉的危險,逃至森林與城鎮的邊緣處進行繁殖。
與狼群相反的是,猞猁幼崽成活率高達90%左右,猞猁完全可以起到壓制狼群繁衍的作用。
總結
從猞猁和狼兩種動物的競爭過程中,可以看出作為犬科動物狼的戰鬥力明顯要弱於貓科動物猞猁。但是猞猁並不是狼的天敵。
兩種動物都有互相獵殺幼崽的行為,並且狼群也經常搶奪猞猁的獵物,如果在一定區域範圍內,狼和猞猁的數量區域平衡,兩種動物還是可以和平相處的。圖片來自網絡,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