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見了都要繞道走,猞猁是狼的天敵嗎?大多數幼狼死亡與猞猁有關

2021-01-15 一寸蟲奇聞

天敵的含義

猞猁並不是狼的天敵。首先要明確天敵的含義,天敵是指在自然環境中某類生物絕對壓制,捕獵或損害其他種類的生物,也就是經常說的降維打擊,被捕食或者遭遇損害的一方毫無還手之力。

比較常見的天敵關係的例子諸如:噬菌體和細菌,貓和老鼠,亞洲大黃蜂和蜜蜂,雕鴞與野兔,前者都是後者的天敵。

猞猁和狼的關係

很顯然,猞猁和狼並不是天敵的關係,它們的關係確切的應該屬於類似於獅子和鬣狗之間世仇關係。狼是森林中最強悍的群居社會性食肉動物,它們等級分明,分工協作,捕食風格彪悍。而猞猁則是獨居食肉動物,它們是獨來獨往的刺客型食肉動物。

狼無論從體型還是重量上都要比猞猁大許多,再加上狼又是群居動物,它們的捕食對象都比猞猁大很多,狼群可以捕食鹿,狍子,甚至野豬和亞成年棕熊都在它們的食譜之上。而猞猁的食物則相對單一,它們最主要的時候是兔子,有時候也捕食小型有蹄類動物。

猞猁和狼的矛盾根源

狼和猞猁的生活空間往往是重疊的。白俄羅斯專家曾經觀測到狼群搶奪猞猁獵物的畫面,在一項2000年啟動的科研考察中,科學家曾經記錄過四次狼群猞猁獵物的事件,而搶奪的對象大多數都是獨居的老猞猁或者是帶崽雌性猞猁。在北歐的一些國家中,這種情況還要更多,有的猞猁近五分之一的食物都被狼群搶去。

從表面上來看,狼的個體比猞猁更大,它的食量也更大,群居生活。狼能夠以每小時10公裡的速度連續奔跑幾個小時,還可以每小時75公裡的速度衝刺半小時,這些確實是狼的優勢。

狼和猞猁生活區域重合,這致使雙方要爭奪共有的資源和領地,所以它們都會互相清除對方的幼崽,保證自己幼崽的成活率,增加己方種群數量。

猞猁與狼的戰鬥力比拼

雖然狼的體型更大,有著尖牙和利爪,並不缺少一擊制敵的攻擊手段。雖然猞猁雖然無法抗衡狼群集體的攻擊,但是猞猁遇到單狼的時候,它們從不畏懼,單狼很難從猞猁的眼前逃走。

曾經有一部紀錄片,動物保護協會收養了兩隻小猞猁準備做野化訓練,和它們一起成長的還有一隻德牧犬。德牧犬在小猞猁剛來的時候經常欺負它們,但當到猞猁長到12斤左右,猞猁就開始壓著德牧犬咬了,當猞猁長到30斤的時候,德牧看見猞猁都得繞道走。

猞猁戰鬥力壓制獨狼與幼狼

貓科動物是天生的單殺王者,就算體型相差過於懸殊,單狼也無法戰勝猞猁。成年的雄性歐亞猞猁,它們經常會追蹤狼的蹤跡,然後獵殺它們。科學家在帕阿濟爾森林一共考察了33隻幼狼,其中近一半個體可以活到7個月左右,而另一半的幼狼只能活3個月左右。

除去少部分幼狼被母狼遺棄,被有蹄動物意外殺死等原因,它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就是因為歐亞猞猁的捕殺。在1997年開始一項研究中,白俄羅斯的專家在當地森林中一共記錄到十六次猞猁殺狼的事件。其中一共有11起猞猁捕殺的是幼狼,4次捕殺的是懷孕母狼,1起是成年公狼。

狼群繁衍受制於猞猁的獵殺

白俄羅斯科學家發現每百平方千米內,如果猞猁的數量緊接十隻的話,那麼就會出現猞猁主動獵殺狼的情況。在每年的4月份到秋季9、10月份,是猞猁殺狼的最高峰期,猞猁殺狼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消除影響幼崽安全的潛在危險。

在11年前,納利波基森林的猞猁數量相對較少,研究者發現狼群的數量非常大。但是,隨著後期猞猁的數量逐漸增多,狼群中的幼狼死亡事件逐漸增多,幼狼的死亡事件60%與猞猁有關。甚至在2013年至2016年之間,納利波基森林的猞猁大肆屠狼,狼群的繁衍一度停滯不前。

而狼群只能背井離鄉,鋌而走險,冒著被獵人捕殺和捕獸夾捕捉的危險,逃至森林與城鎮的邊緣處進行繁殖。

與狼群相反的是,猞猁幼崽成活率高達90%左右,猞猁完全可以起到壓制狼群繁衍的作用。

總結

從猞猁和狼兩種動物的競爭過程中,可以看出作為犬科動物狼的戰鬥力明顯要弱於貓科動物猞猁。但是猞猁並不是狼的天敵。

兩種動物都有互相獵殺幼崽的行為,並且狼群也經常搶奪猞猁的獵物,如果在一定區域範圍內,狼和猞猁的數量區域平衡,兩種動物還是可以和平相處的。圖片來自網絡,侵聯刪

相關焦點

  • 猞猁真的是狼的天敵嗎?教你正確使用天敵的概念
    而大型動物之間的天敵關係,說的都是predator。需要說明的是,現在英語中已經不太區分natural enemy和predator兩個概念了,我檢索了下,發現這兩個百科詞條都已經合併了。可見在西方人眼裡,這兩個詞基本是同義詞了,對應漢語就是「天敵」。
  • 狼見了都要叫大哥的「猞猁」,在森林裡究竟是個怎樣的存在?有多恐怖
    而且,無論是吃食肉動物,還是食草動物,本質上都是獲取肉質,而食草動物攻擊力較弱,所以大多數食肉動物會選擇攻擊更容易捕獵的食草動物,即使在野外遇到食肉動物,也會儘量避免起衝突。16起,除了有11隻幼崽之外,還有4隻成年母狼,1隻雄性成年個體。
  • 狼常捕殺猞猁?被低估的猞猁,它們以自己的方式積極地活著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一個事實,那就是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哺乳動物捕食者,都是機會主義者,簡單來說,之前的劍齒虎可能是單純依靠捕獵獲取食物,是不怎麼吃腐肉的,但是食肉動物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留下來的大多數都是機會主義者,就是見到什麼肉就吃什麼肉,如果猞猁遇見狼時裝死,那麼狼會很開心,因為不用花費任何時間精力就能撿食一頓大餐。
  • 高效的「屠狼機器」!歐亞大猞猁,長期打壓狼群的發展
    其次歐亞猞猁也不是「小小」的猞猁,在人們的印象中,貓亞科的成員體型普遍較小,但同樣也存在較大的猛獸,比如美洲獅、獵豹,以及現在我要說的這種歐亞猞猁。按理說狼是群居動物,即便體型較小的狼單挑不過歐亞大猞猁,但在狼群成員的通力合作下,戰勝猞猁應該不成問題,可為何事實卻相反呢?原來與狼的生活模式有關。
  • 在歐洲,哪些動物會捕殺幼狼?幼狼死亡率是多少?
    可能就是這個原因,狼爸狼媽要把狼窩附近的赤狐趕盡殺絕。在拉脫維亞,金雕捕殺幼狼已經見於報導。大型有蹄動物攻擊並殺死幼狼的主要動機可能將未來的最大天敵消滅在萌芽中。還有位狼迷——同時也是名獵人,曾發現過兩隻死去的幼狼,從外觀上看不出死亡原因。僅有這幾隻幼狼有可能死於梨形蟲病,其餘的死因都很明確。因此,動物學家的結論是,在白俄羅斯的森林裡,疾病對幼狼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
  • 阿爾卑斯山現大角獸,1米長角對付猞猁,遇狼就跑懸崖,最怕雪崩
    很多人都知道,無論是牛科動物還是鹿科動物,頭上的角就是它們最有力的防禦工具。 每一隻雄性羱羊,都很愛護自己的大角,因為每到繁殖期大角就要派上用場了。與同類爭奪配偶,總要打上一架,能不能打贏情敵「抱得美人歸」,就要看自己夠不夠強壯,大角夠不夠有力。
  • 狼見了都要叫大哥的「猞猁」,在森林裡究竟有多恐怖?
    狼見了都要叫大哥的「猞猁」,在森林裡究竟有多恐怖?一隻大貓要跳過5米寬的河流,只見它蜷縮身體,縱身一躍,輕盈的身體在空中划過一道優美的弧線,然後準確無誤地落到了對面的礁石上。而這隻大貓就是猞猁,擁有著驚人的彈跳力,據說連狼見了都要遜色幾分,那猞猁在森林裡究竟有多恐怖呢?猞猁一般情況下會捕食野兔,當然比它身形大好幾倍的野鹿。猞猁也能夠一招秒殺,甚至還敢正面對抗野狼!一頭野狼尾隨猞猁,想要將其捕殺掉,但是猞猁在洞察了野狼的心思後,下一秒先發制人,立馬對野狼發起攻擊。
  • 山中無老虎,野豬、狼、猞猁、熊等誰能稱霸王?
    但是豬數量的增加並非都是壞事,野豬的局部泛濫有利於恢復食肉動物的數量,比如:狼雖然不能攻擊成年野豬,但可以以豬崽為食。除了狼之外,豹子、熊以及猞猁等都可以以體型較小的野豬為食。狼和猞猁能取代老虎的位置嗎?既然雜食動物野豬無法取代老虎的生態位,那猞猁和狼能取代嗎?
  • 猞猁到底多兇殘?三年間,狼群繁衍因其陷入停滯
    如果要說豹亞科種中的西伯利亞虎(東北虎)作為頂級獵食者代表的話,那麼貓亞科中的代表肯定就是猞猁了。它們絕對是貓亞科中最驍勇善戰的成員。在近幾十年的科學觀測中發現,猞猁在同等體型中的動物中,實力超群,成年的歐亞雄性猞猁可以單殺體重大於它的灰狼。歐洲許多國家都認為猞猁行蹤詭秘,所以在許多傳說故事中,猞猁也被稱為最能保守秘密的動物。
  • 拋開數量談競爭力是耍流氓,用模型推演虎豹、虎狼、狼猞猁的競爭
    在瑞典、波蘭、伏爾加河上遊、西伯利亞等地的研究表明,狼和猞猁的數量同步增長,彼此都沒有給對方帶來顯著消極影響。 與南西高止山虎、豹和平共處是因為α值低不同,狼和猞猁和平共處是由於K值低。
  • 四川甘孜發現猞猁,趴在雪山標記領地,群狼路過聞到其氣味趕緊跑
    過了不久,一群狼正好路過這裡,也許是檢查到猞猁氣味標誌,在原地轉了好幾圈,不知道是被嚇跑的,還是別的原因,反正是走了。猞猁與灰狼一樣,兇猛而狡猾,它們向來是一對冤家。不過,猞猁和狼不會一碰面就鬥個你死我活,它們都喜歡來陰的,儘管狼很少獵殺猞猁,但猞猁卻經常獵殺狼崽,給狼斬草除根,誰叫你搶我食物的!
  • 猞猁狠起來連藏獒都打得過?那它能打贏雪豹嗎?
    導讀:猞猁狠起來連藏獒都打得過?那它能打贏雪豹嗎?猞猁四肢粗長,身材較短,這樣的身體構造能夠令其在積雪很厚的山地上健步如飛,一般到了冬季的時候,才是猞猁大顯身手的時候,冬季一般積雪覆蓋,大多數動物行動都比較遲緩,但是猞猁因為腳掌比較寬厚的緣故,所以相對速度較快。
  • 戰勝灰狼的歐亞猞猁,能打得過花豹嗎?
    在這裡我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即使玩田忌賽馬,猞猁也難以和花豹較量。歐亞猞猁花豹比猞猁大得多我們平常所說的猞猁,特指歐亞猞猁。歐亞猞猁是猞猁屬中最大的一種,也是唯一一種見於我國的。儘管歐亞猞猁通常重15-25千克,是僅次於美洲獅和獵豹的第三大貓亞科動物,也是最大的中型貓科動物,但它的體型與花豹相比還是有不小差距的。
  • 羌塘藏狐為救幼崽,想用鼠兔引開猞猁,猞猁卻把頭伸進洞去抓小狐
    異常寒冷的雪天,藏狐往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去捕食。這一天,一對藏狐好不容易逮著一隻高原鼠兔,趕緊帶回家,藏在洞裡。原來,這一對藏狐夫婦不僅要餵飽自己的肚子,還要養活洞裡的一窩幼崽,好不容易得來的食物,捨不得吃,就先存著。
  • 猞猁尾巴短,所以爬樹技術就爛?
    猞猁倒退著下樹這裡本來是另一隻成年雄猞猁的地盤,地主在去年秋天忽然消失不見了,估計已經死亡,這隻雄猞猁正在試圖接管這片無主的土地。它通過叫聲宣示對領地的佔有權,研究人員每晚9點到11點都聽到它站在樹頂上叫。
  • 亞洲金貓上位史:山中無虎豹,我與猞猁同稱霸
    想必剛上學的孩童都能回答道:老虎,那麼當山中沒有了老虎之後呢?還有豹子,如果連豹子也沒有了呢?這個時候答案就多種多樣了,有人說是猴子,因為「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也有說是狼、豺等等,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大多數森林動物構成已經洗牌,就我國而言,較50年前,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猞猁現身懸崖捕食捻角山羊,母羊逃跑了,剩下小羊成了猞猁的獵物
    但是,它就是不長記心,從來不警惕四處的天敵。02猞猁現身懸崖,開始捕食捻角山羊興都庫什山儘管很荒涼,但是這裡到處是巖羊、盤羊,就連其他地方稀少的捻角山羊,在這裡也成群結隊。所以,生活在興都庫什山的雪豹、猞猁等猛獸都不愁吃的。
  • 詳解狼的社會等級,強悍的群體作戰能力,源自穩定的社群結構
    狼是經常出現在各種文學作品或者影視形象裡面的動物,狼群被認為是團結、堅韌、拼搏的代名詞,不少公司的企業文化都強調一個「狼性」,但實際上人們對狼這種動物並不是很了解,至少大多數人沒有了解得那麼全面。狼之所以能夠適應不同的地理環境,這與它們的生活習性有關,多數犬科動物都是群居生活的,狼也是一種社會屬性較高的動物,多數情況下能群居生活,但它們的生活模式可不僅僅只有群居。
  • 猞猁 奇特的貓科動物
    第一次見到猞猁的時候,我在心中讚嘆,怎麼會有這麼漂亮的大貓。虎虎的腦袋,像獰貓一樣的尖耳朵,毛絨絨的身軀,粗短的四肢,看起來強健有力,特別是它的尾巴,毛茸茸的,又短又小,像一個球掛在屁股後面。經常會有新聞報導猞猁闖進民宅咬死狗。但是事實上猞猁可能還沒一般的狗大。體型最大的是歐亞猞猁,通常重達20-35公斤,體長85-130釐米在野外,體積稍大的狼甚至都不是它的對手,猞猁的速度更快,爪子強健有力猞猁喜寒,分布非常廣,在我國東北、西北、西南、華北都有分布,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伊比利亞猞猁從100隻到700隻,種群數量增長的背後經歷了什麼?
    談及猞猁,不管大家是從什麼途徑認識這一動物的,但有一點是大多數人共通的,那就是都被猞猁那又兇又萌的樣子吸引住了,耳朵上有「天線」,嘴兩邊有「鬍鬚」,外形長得像貓,但比貓大許多,猞猁憑藉著與眾不同的長相成功引起了大家的興趣。與兔猻一樣,猞猁也是一名「網紅萌物」,在網絡上有著超高的人氣,在不少人的表情包裡佔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