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戮獨狼的刺客?猞猁到底多兇殘?三年間,狼群繁衍因其陷入停滯

2021-01-15 一寸蟲奇聞

經常有人說好虎抗不住一群狼,老虎雖然兇猛,有時候可以獵殺棕熊,但是碰見狼群的老虎也太適合纏鬥。這也從側面體現了狼在人們的認知中是非常兇猛的野生動物。被人們冠以「東方神犬」的藏獒,它們的體型雖然巨大,但是戰鬥力也不及狼的二分之一。

曾經有短片記錄了五隻藏獒圍攻一隻郊狼,結果是郊狼反殺一隻藏獒,漫不經心地吃了起來,其餘的藏獒鳥獸散。

所以狼的戰鬥力不容小覷,但是卻有一種貓科動物,體型比狼小,但還經常在野外中反殺狼。它就是號稱最神秘的動物,歐亞猞猁。

猞猁其實為一種貓科動物的統稱,分為四個種類,分別為伊比利亞猞猁,加難大猞猁,短尾貓,還有體型最大的歐亞猞猁。

猞猁家族中體型最小的就是短尾貓,而體型最大的就是歐亞猞猁了。歐亞猞猁,它們成年之後可以長到30斤至50多斤左右,屬於中型貓科動物。

歐亞猞猁,並不是放大後家貓,它們的體型要比家貓粗壯的多,類似縮小版的西伯利亞虎,尾巴非常短,類似斷尾的犬類。

四肢又粗又長,身形非常敏捷。和獰貓一樣,它的耳朵頂端長有黑色的長毛。身上長有斑點,腹部雪白或者黃色。在許多國家猞猁也被稱為最神秘的大腳貓。

現在已知的貓科動物大約有四十種左右。貓科下分為豹亞科和貓亞科兩種,一般體型巨大的貓科動物都歸到豹亞科中,例如老虎,獅子和豹子等,它們往往戰鬥力爆表,是陸地上最強悍的食肉動物之一。

而貓亞科中的動物大都體型較小,外表可愛,例如非洲野貓,沙漠貓,兔猻等。

如果要說豹亞科種中的西伯利亞虎(東北虎)作為頂級獵食者代表的話,那麼貓亞科中的代表肯定就是猞猁了。它們絕對是貓亞科中最驍勇善戰的成員。

在近幾十年的科學觀測中發現,猞猁在同等體型中的動物中,實力超群,成年的歐亞雄性猞猁可以單殺體重大於它的灰狼。

歐洲許多國家都認為猞猁行蹤詭秘,所以在許多傳說故事中,猞猁也被稱為最能保守秘密的動物。猞猁和一般的貓亞科動物確實不太相同,它們非常喜寒,忍飢挨餓耐力也很強。有的時候為了捕獵可以在雪地裡趴上幾天。

它們經常獨來獨往,不易被追蹤行蹤,所以一般情況下,人們認為猞猁是一種膽小慎微的動物,甚至從不與敵人發生正面衝突。但是經過科學家們的觀察,猞猁是一類敢於和其他食肉動物搏鬥的生物。猞猁甚至抑制了當地狼群的成員的數量。

猞猁和狼是一對生死冤家,狼的戰鬥力絕對不容小覷,它們甚至能捕食體重在200斤以下的亞成年棕熊。狼經常會搶奪猞猁的獵物,白俄羅斯的科學家一共觀測到三次狼群搶奪猞猁,其中有兩次是狼群搶奪帶崽的雌猞猁,還有一次是獨居的老年猞猁,狼群的數量為3隻至6隻。

但是,猞猁則要兇狠的多。猞猁經常會有目的性的殺狼,當猞猁的密度達到八隻/百平方千米的時候,狼群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猞猁會在幼狼階段,把它們全部咬死,曾經科學家就觀察到整窩幼狼全部被猞猁咬死的情況。

由於猞猁的兇殘,最近三年內納利博基森林裡狼群數量一直停滯不前,成年狼甚至抱著捕獸夾和獵人的危險,跑到森林邊緣去繁殖。

獨狼見了猞猁絕對要退避三舍。猞猁為了提高後代的存活率,在每年4月份到10月份之間,猞猁便會對狼群裡的擅自離開的獨狼和整窩的幼狼逐步剿滅。

根據白俄羅斯科學院的專家在納利波基森林和帕阿濟爾森林的研究結果來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歐亞猞猁對狼群具有非常強的抑制效果。狼群裡五分之三的幼崽的死亡都於猞猁有關,而這樣做的結果,使猞猁的幼崽成活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

歐亞猞猁和犬科動物有世仇,每隔半個月左右就會殺死一隻狐狸,每隔一個月左右就會殺死一隻貉,而對獨狼,猞猁也不會放過。但是猞猁僅有三分之一的機率會吃掉它們殺掉的犬科動物。這說明它們獵殺狼或者狐狸就是為了清除猞猁幼崽的天敵。

從23年之前,科學家就目擊到16起猞猁殺狼的事件,其中有11起猞猁殺死了幼狼,其中包括幾次殺掉一整窩狼崽,還有4次猞猁共殺死了4隻成年母狼,還包括一次獵殺成年雄性灰狼。

猞猁會定期清理生活區域中的狼,是為了幼崽更好的生存。其實猞猁最主要的食物是兔子。在冬季大雪皚皚的時候,一隻猞猁每天至少要吃掉一隻兔子。

它對於預防黏液瘤病毒在兔群之間的爆發,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無形之中減少了也維持了生態平衡。圖片來自網絡,侵聯必刪。

相關焦點

  • 歐亞大猞猁,長期打壓狼群的發展
    歐亞猞猁雖然兇猛,但它是絕對不會去主動招惹狼群的,即便是成年的雄性大猞猁,在遇到狼群的時候也會避開,但是在溫暖季的時候,獨狼數量增多,這個時候猞猁就會瞄準這些單獨行動的狼,伺機殺死它們。成年猞猁,尤其是雄性猞猁,經常捕殺狼幼崽,專家估計,在白俄羅斯,至少有一半的狼幼崽被猞猁殺死了。2017年4月下旬,研究人員記錄下了3隻懷孕的母狼以及兩隻公狼,之後它們生了三窩幼崽,但是在隨後的兩個星期內,這三窩幼崽都被一隻雄性大猞猁殺死了。
  • 狼見了都要繞道走,猞猁是狼的天敵嗎?大多數幼狼死亡與猞猁有關
    猞猁和狼的關係很顯然,猞猁和狼並不是天敵的關係,它們的關係確切的應該屬於類似於獅子和鬣狗之間世仇關係。狼是森林中最強悍的群居社會性食肉動物,它們等級分明,分工協作,捕食風格彪悍。而猞猁則是獨居食肉動物,它們是獨來獨往的刺客型食肉動物。
  • 猞猁真的是狼的天敵嗎?教你正確使用天敵的概念
    對「天敵」這個詞不宜太敏感那麼,猞猁是狼的天敵嗎?在白俄羅斯的研究非常清晰地表明,猞猁會積極殺死幼狼,而且殺的非常多。當猞猁密度很高的時候,大部分狼仔都被猞猁殺死了,近幾年已經導致納利博基森林狼繁殖的停滯。雖然猞猁殺死幼狼不是出於捕食目的,而是為了消除未來的競爭者,但也符合廣義的predator這一概念。
  • 狼常捕殺猞猁?被低估的猞猁,它們以自己的方式積極地活著
    ,但是與之相比體型則要小得多,體重為4-18.3千克,身上毛髮主要呈現出棕褐色或者灰褐色,會隨著季節更替而變化,耳朵尖的簇毛不如猞猁的長。顯然不是,到目前為止,鮮有狼群捕殺猞猁的報導,而猞猁咬死狼的報導卻很多,以下是一些具體的事例:1997-2015年間,共有8隻小狼崽和2隻即將產仔的母狼被猞猁分別於納利博基森林、帕齊爾森林咬死;2016年4-5月,納利博基森林一隻一個月大的小狼崽被猞猁咬死,2017年又咬死一隻同樣年齡的狼崽;2016
  • 亞洲金貓上位史:山中無虎豹,我與猞猁同稱霸
    20世紀50年代之前,雖然人們也捕殺豹子,但受限於裝備落後和技術等問題,對豹子整個種群的發展影響不大,但50-60年代這十多年間,豹子的數量大幅度減少,到了80年代末,專家估計全國的豹子不足百隻。其實不僅僅是中國,在整個世界範圍內,豹子的數量也一直在減少,即便是有野生動物天堂之稱的非洲,豹子的分布範圍也縮小了三分之一。
  • 狼群真的鬥不過老虎嗎?為什麼?
    ,同時也是食物鏈最頂端的存在,別看現存野生東北虎的數量僅有550隻左右(其中我國東北地區約有25-30隻),但是早在19世紀,野生東北虎的數量可是多達幾千頭的。(如下圖所示)該統計表記錄了近50年間,東北虎和狼的數量對比,在整個的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間,東北虎由於人為的獵殺數量降低到了極致,此時狼群的數量達到了頂峰,而在70-80年代之間,東北虎由於被保護數量有所回暖後,狼群的數量直線下降,到了80年代初,狼群的數量幾乎降低到了冰點,而目前來看,僅僅有500多頭東北虎的環境中,幾乎很少有狼的足跡。
  • 山中無老虎,野豬、狼、猞猁、熊等誰能稱霸王?
    除了狼之外,豹子、熊以及猞猁等都可以以體型較小的野豬為食。狼和猞猁能取代老虎的位置嗎?既然雜食動物野豬無法取代老虎的生態位,那猞猁和狼能取代嗎?猞猁非常兇猛,雖然它們個頭不大,也不依靠數量取勝,但獨居的猞猁經常會獵殺森林裡的食肉動物狐狸、獨狼以及狼獾等。猞猁殺食肉動物並不是為了獲取食物,而是為了清理對手。
  • 把6隻白唇鹿精準趕入冰窟的狼群是如何做到的:神預判+連環追擊
    【大自然是有靈性的,而我的任務是把Ta介紹給你——靈語自然】1月初,6隻白唇鹿在青海三江源陷入冰窟上了熱搜,體力幾乎耗盡的白唇鹿基本動彈不得。三江源海拔4000多米,氣溫-20℃,還是在冰面上,所以救援的難度很大。其中一頭白唇鹿還受了傷,傷口像是被撕咬所致,而三江源附近有狼群出沒,所以大概率是被狼群圍捕所致。
  • 猞猁 奇特的貓科動物
    第一次見到猞猁的時候,我在心中讚嘆,怎麼會有這麼漂亮的大貓。虎虎的腦袋,像獰貓一樣的尖耳朵,毛絨絨的身軀,粗短的四肢,看起來強健有力,特別是它的尾巴,毛茸茸的,又短又小,像一個球掛在屁股後面。經常會有新聞報導猞猁闖進民宅咬死狗。但是事實上猞猁可能還沒一般的狗大。體型最大的是歐亞猞猁,通常重達20-35公斤,體長85-130釐米在野外,體積稍大的狼甚至都不是它的對手,猞猁的速度更快,爪子強健有力猞猁喜寒,分布非常廣,在我國東北、西北、西南、華北都有分布,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青海狼群一夜咬死151隻羊,牧民損失嚴重
    青海狼群一夜咬死151隻羊,牧民損失嚴重狼群襲擊羊群,從牧民的角度,損失嚴重,值得同情,相關部門應該幫助,從生態的角度,這是壞事,說明狼群的領地被人類侵佔,需要驚醒。近日,就發生了這樣一件事,青海狼群一夜咬死151隻羊,現場「橫屍遍地」。
  • 狼見了都要叫大哥的「猞猁」,在森林裡究竟是個怎樣的存在?有多恐怖
    而且,如果猞猁每隔一段時間會定期清理自己領地內的狼,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提到猞猁殺狼事件,我們不得不介紹一下猞猁。猞猁家族分為四種,分別是歐亞猞猁,伊比利亞猞猁,加拿大猞猁以及短尾貓。除了短尾貓之外,其他的猞猁光聽名字就知道它們的分布位置。
  • 哈士奇混入狼群內部,成功帶偏狼群智商,網友:傻是可以傳染的
    談起雪橇三傻可能大家的腦海裡已經瞬間浮現出哈士奇、阿拉斯加和薩摩耶那蠢萌的身影了,而這三傻中智商最為「感人」的就是哈士奇了,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有哈士奇憑藉著自己和狼族的外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竟然混入了狼群內部,還當上了狼族的老大,這不得不讓人懷疑二哈把狼的智商也帶跑偏了。
  • 這4種貓科動物都被叫做「猞猁」,但它們卻有著不同的天敵
    這4種貓科動物都被叫做「猞猁」,但它們卻有著不同的天敵在很多新聞報導中,我們總能見到一些叫「猞猁」的動物。如果細心點你就會發現,這些被稱為「猞猁」的傢伙們,外表上卻有一些不同之處。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廣義上所謂的猞猁並不是只指一種貓科動物,猞猁屬的4個物種都常被人們叫做「猞猁」。在自然界中,這4種「猞猁」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也有著不同的天敵。一起來看看吧!1.猞猁(歐亞猞猁)猞猁也叫歐亞猞猁,狹義上的猞猁就是指這種貓科動物。它們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的寒冷地帶。在中國,歐亞猞猁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內蒙、黑龍江等地區。
  • 哈士奇闖進狼群內部,下一秒,網友:原來「二」也傳染
    哈士奇闖進狼群內部,竟帶偏狼族智商,網友:原來「二」也傳染!說到哈士奇,相信大家應該都很了解吧,畢竟這一隻狗,在平常的時候智商感人,而且經常會做出一些無釐頭的事情,讓人們看了啼笑皆非,然而我們都知道哈士奇長相雖然像是一隻狼,但是和狼有著極大的差別,性格上或者是氣場都是相差很大的,如果哈士奇混進了狼群的話,基本上是分不出來,而且長時間在裡面,狼群的智商也是容易被哈士奇帶跑。
  • 猞猁尾巴短,所以爬樹技術就爛?
    在歐洲,經常去野外的人都很熟悉狼嚎,但很少有人聽過猞猁叫。白俄羅斯科學院的瓦迪姆·西多羅維奇教授從事野生動物工作35年,在野外睡過700多個夜晚,他在2012年以前只聽到過三次猞猁叫,更不知道猞猁還會爬到樹頂上叫,當時猞猁密度普遍很低,僅為1隻/百平方千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