猞猁現身懸崖捕食捻角山羊,母羊逃跑了,剩下小羊成了猞猁的獵物

2020-12-04 雪靈谷動物地理

興都庫什山山谷裡,偶爾也能見到一些珍稀的野生動物,比如雪豹、黑熊和棕熊。最難見到的就是猞猁了,這傢伙很狡猾,皮毛與巖石接近,還喜歡藏在巖石下面,只有捕食的時候才出來活動,就連當地人也很難發現。

01捻角山羊公母分開住,母羊在山谷裡,公羊在山上

在Chitral Valley巖石峭壁上,見得最多要數捻角山羊了,這種山羊的角的形狀猶如螺旋「電鑽」,直直立在頭頂上,它們在峭壁上行走自如,還能利用體色隱藏自己。

奇怪的是,公山羊一般喜歡生活在山上,只有交配的時候才下到半山腰來找母山羊。而母山羊則帶著小山羊,生活在半山腰或者低谷裡。

這不,在一處陡峭的巖石上,母羊正帶著小捻角山羊出來覓食,母羊見到綠葉就啃,貌似就是吃上一整天也吃不飽。

旁邊的小捻角山羊並不是很餓,也許是它不怎麼喜歡吃樹葉,緊挨著媽媽,東張西望,小蹄子踩在巖石上,穩穩噹噹,還時不時向媽媽撒嬌賣萌。

然而,它也許還不知道,危險已經悄悄來到了身邊。前不久,它的一個「小姐妹」就被一隻雪豹吃掉。當時,要不是自己跑得快,估計也成為雪豹的口中餐了。但是,它就是不長記心,從來不警惕四處的天敵。

02猞猁現身懸崖,開始捕食捻角山羊

興都庫什山儘管很荒涼,但是這裡到處是巖羊、盤羊,就連其他地方稀少的捻角山羊,在這裡也成群結隊。所以,生活在興都庫什山的雪豹、猞猁等猛獸都不愁吃的。

也許是昨天吃得太飽了,這隻棲息在山腰上的猞猁到了中午才起床。它伸了個懶腰,看了看山谷,一群捻角山羊帶著幼崽在覓食,這才放心了。看來今天的午餐有著落了,乾脆再休息一會兒,養養精神再說。

它比較討厭自己那個黑心的小尾巴,又短又醜,害得它喜歡上的同伴嘲笑它,竟然還跟著別的猞猁交配去了。哎!看來這輩子得打單身了。

時間不早,得去捕獵了,否則那群笨笨的捻角山羊怕要跑了。猞猁沿著巖石,偷偷地往山下走去,時不時東張西望。前進幾步後,又停下來,張開耳朵上的「天線寶寶」聽了聽,又繼續前進。

突然,它好像聽到了雪豹的腳步聲,嚇得連忙蹲下來,匍匐在地上,等了足足10多分鐘,沒見動靜,它這才起身,慢慢向捻角山羊群移動。

哈!看來今天不用多費力氣了,因為羊群中有幾隻「不諳世事」的小羊。

03母羊嚇得逃跑,小羊活活被咬死

母羊似乎聞到了天敵猞猁的氣息,它們忙帶著小羊往懸崖上走去,小羊不知道發生什麼,還是那樣優哉遊哉,根本不知道危險就在眼前。

前面的母羊開始奔跑了,它們也不管小羊的死活,拼命往懸崖上跑去,甚至連自己的孩子都不管了。食草動物也真是夠可以的,公的不管母的,母的不管小的,各管各的命,一點不團結。

猞猁衝了上去,不費吹飛之力,就把一隻小捻角山羊掀翻在地上,不等小羊掙扎,就一口咬住它的咽喉。

猞猁死死咬住小羊了,一點都沒敢大意,也許是以前出現過大意失荊州的事情,不小心讓到手的獵物跑了。足足咬了兩三分鐘,看來小羊已經斷氣了,猞猁才鬆開了嘴,把它放在雪地上。

04猞猁美美吃了一頓,還賣了個萌走了

猞猁圍著小羊轉了幾圈,開始找下口的地方,這次,它還是選擇了從小羊的肛門入口。只見它一口下去,直接就把小羊的腸子都拉了出來,猞猁大口大口美滋滋地品嘗它的大餐,一副陶醉的樣子,這次的獵物,它十分滿意。

遠處,那群捻角山羊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它們又開始四處覓食了。猞猁抬頭瞟了它們一眼,心裡似乎在暗暗發笑:等著,明天,你們就是我的美餐了。

吃得差不多了,猞猁準備打道回府了,這傢伙有點懶,並不想把食物拖回家去。山上有這麼多好吃的,何必勞神費力呢,晚上再來這地方吃便是了,反正雪豹老大也看不上這點東西。

05結語

世界上很多食草動物,明明長得牛高馬大的,就偏偏被比自己小很多的食肉動物捕殺,它們明明可以團結起來,保護自己的幼崽,可它們就是不聞不管,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雪靈谷動物實驗室/出品圖片來源:WWF、Chitral自然保護區參考資料:科學時報、生活科學網、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相關焦點

  • 喜馬拉雅藍羊被蒼鷹偷襲,公羊幫忙用角頂,母羊蒼鷹一同滾落山崖
    為躲避鷹、雪豹、灰狼、豺與猞猁等食肉動物的捕食,喜馬拉雅藍羊從小就練出了一套「飛簷走壁」的絕技,也進化出一身與周圍的巖石顏色極為相像的體色。如此一來,它們就能在懸崖峭壁上躲避天敵了。作為空中的霸主,蒼鷹的食譜上也有喜馬拉雅藍羊這一道菜,它們還經常在懸崖上狹路相逢,但是蒼鷹一般不會捕食比自己體型大很多的動物,成年喜馬拉雅藍羊的體重大都在40千克以上,蒼鷹一般不敢獵食成年羊,但對小羊絕不會手軟。一群喜馬拉雅藍羊在山崖上舔食鹽,突然,一隻盤旋半空中盤旋的蒼鷹瞄準了它們。早已飢腸轆轆的蒼鷹在空中轉了好幾個大圈,瞄準了一隻母羊,它獨自站在一塊石頭邊。
  • 北美特有「大貓殺手」,捕食豪豬、襲殺猞猁,對獵物大小不設限!
    曾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的一篇研究對它如此形容:「實際上對攻擊的獵物的大小沒有任何限制。」這句話顧名思義就是它對獵物大小不設上限呀。這漁貂真的有那麼厲害嗎?根據研究資料顯示,漁貂體型不大,卻異常兇猛,擁有許多不同的適應方法來幫助它們狩獵和生存。雖然研究人員從未親眼目睹過一次襲擊,但有證據表明它可以幹掉比自己體型大2-3倍的加拿大猞猁。是不是有點難以置信?
  • 沙漠狼追著羱羊跑,母羊流淚把小羊踢下懸崖,小羊落狼口羊群獲救
    母羊一般會選出一條最安全的路線下山,出生不久的小羊也沒辦法,也得跟著羊群,小心翼翼地前往山谷飲水。行進的懸崖上也充滿了危險,陡立的峭壁,鬆散的碎石,幾乎難以駐足,一不小心就掉下懸崖。即使下到谷底,還是危機四起。努比亞羱羊要隨時避開天敵的攻擊,否則死無葬身之地。
  • 瀕危的伊比利亞猞猁 Lynx
    小猞猁七至十個月大即可獨立,但通常會與母親在一起直到二十個月大。幼獸的生存率視乎獵物是否充足而定。在野生的環境中,兩性一歲就能達至性成熟,但在找到沒有其他猞猁的領土以前,很少繁殖。曾經有雌猞猁到了五歲,母親死去後才開始繁殖。在野外最高壽命可達十三年。
  • 四川格聶雪山,雪豹偷吃山羊,猞猁帶仔曬太陽,白唇鹿下山找配偶
    雪豹來到山腰偷吃山羊,猞猁帶著幼崽曬太陽,白唇鹿開始下山去找「對象」…… 雪豹:來到山腰偷吃山羊冷龍溝裡,溪水潺潺,一隻雪豹行走在石堆裡,看起來體型十分壯碩,頭體長約1.3米,尾巴足足有1米長,體重目測也就100斤左右。這是一隻剛成年的雪豹,也許是剛剛從別處來格聶山上安家的。
  • 狼見了都要繞道走,猞猁是狼的天敵嗎?大多數幼狼死亡與猞猁有關
    天敵的含義猞猁並不是狼的天敵。首先要明確天敵的含義,天敵是指在自然環境中某類生物絕對壓制,捕獵或損害其他種類的生物,也就是經常說的降維打擊,被捕食或者遭遇損害的一方毫無還手之力。猞猁和狼的關係很顯然,猞猁和狼並不是天敵的關係,它們的關係確切的應該屬於類似於獅子和鬣狗之間世仇關係。狼是森林中最強悍的群居社會性食肉動物,它們等級分明,分工協作,捕食風格彪悍。而猞猁則是獨居食肉動物,它們是獨來獨往的刺客型食肉動物。
  • 羌塘藏狐為救幼崽,想用鼠兔引開猞猁,猞猁卻把頭伸進洞去抓小狐
    異常寒冷的雪天,藏狐往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去捕食。這一天,一對藏狐好不容易逮著一隻高原鼠兔,趕緊帶回家,藏在洞裡。原來,這一對藏狐夫婦不僅要餵飽自己的肚子,還要養活洞裡的一窩幼崽,好不容易得來的食物,捨不得吃,就先存著。
  • 瀕危的貓科動物-伊比利亞猞猁
    伊比利亞猞猁 又稱西班牙猞猁、南歐猞猁,是南歐伊比利亞半島特有的、極危的一種貓科哺乳動物
  • 「夜行動物奇遇記·第3講」身為猛獸,猞猁竟是動物界的「裝死大師」?
    (▲圖:成年猞猁)有一天,雌貓在林中與蒙古豹相遇,竟然擦出了愛的火花。不久後,它生下了一群似豹非豹、像貓非貓的寶寶,它們機靈乖巧,可愛至極。忽一日,雌貓領著它們不辭而別,到大山裡過上了優哉遊哉的生活。它們逐漸演變,便成了後來的猞猁。(▲圖:成年猞猁)當然,這只是傳說,未必可信,但猞猁同貓的長相極為相似,確實是公認的。
  • 伊比利亞猞猁從100隻到700隻,種群數量增長的背後經歷了什麼?
    無論是三種猞猁還是短尾貓,都是性情狡黠的動物,它們常在森林間掠食,藉助草叢、灌木、巖石等作為掩體,埋伏在獵物常經過的地方,所捕食的對象包括兔子、老鼠、鹿等。猞猁屬的4個物種,伊比利亞猞猁是最少的,它們在伊比利亞半島曾一度瀕臨滅絕,好在人們拯救及時,到如今,個體數量已經恢復到700隻了。
  • 動物世界-歐亞猞猁
    界: 動物界 Animalia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 哺乳綱 Mammalia目: 食肉目 Carnivora科: 貓科 Felidae屬: 猞猁屬 Lynx種: 歐亞猞猁 L. lynx ( Linnaeus, 1758 )外形特徵 Description
  • 猞猁真的是狼的天敵嗎?教你正確使用天敵的概念
    這是有位讀者邀請動物志回答的問題,相信這也是很多讀者的疑問,現在整理成文章分享給大家。猞猁是狼的天敵,現在不少網友這麼說。先明確一點,我在學術文獻上從未見過有專家這麼說,所以這只是網友個人的說法,可能代表了一些網友的一種感性認識。
  • 對西班牙猞猁你了解多少?西班牙猞猁知識大全
    西班牙猞猁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食肉目、裂腳亞目、貓科、貓亞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Spanish Lynx,命名人為Temminck,命名時間在1827年。西班牙猞猁與歐亞猞猁在外貌上分別不大,非常相似,除了體形較小,體色較淺,斑點較深外,其他幾乎沒有區別。尾粗,尾端黑色。耳尖、觸鬚和鬢角各有一束黑色的毛。西班牙猞猁長腿短尾,臉龐上掛著一圈珠子似的毛髮。耳朵豎起,上有黑毛。和印記暗淡的歐亞猞猁相比,它身上有著很明顯的斑點,更像豹的樣子。不過,它的臉部則比其他猞猁更像貓。西班牙猞猁耳上的毛髮幫助它辨別聲音的來源。
  • 草原獨行俠——伊比利亞猞猁
    伊比利亞猞猁,又名西班牙猞猁或南歐猞猁,它是食肉目貓科猞猁屬同名物種,為伊比利亞半島特有物種。即便放眼整個歐洲,它也是相當珍貴的哺乳動物。伊比利亞猞猁是歐洲本土體形最大的貓科動物,同時也是世界上現存數量最少的貓科動物之一。
  • 短尾貓也是一種猞猁!猞猁天線更長,短尾貓更威猛
    歐亞猞猁猞猁屬成員又叫大山貓,全世界共有四種——歐亞猞猁、西班牙猞猁、加拿大猞猁和短尾貓。在野外最容易混淆的是加拿大猞猁和短尾貓,因為它們在加拿大、美國的邊界地區有一些分布重疊。加拿大猞猁(右)和短尾貓(左)標本對比加拿大猞猁和短尾貓在身體構造上的差異,反映了它們不同的飲食偏好。在加拿大猞猁的食譜中雪靴兔至少佔三分之二,個別地區甚至能達到97%。這種獵物沒什麼戰鬥力,但很能跑,猞猁最好是一躍就抓住它們,打鬥能力反而不重要。
  • 如何區分歐亞猞猁、西班牙猞猁、加拿大猞猁和短尾貓?
    貓科猞猁屬一共包括4個物種,分別是歐亞猞猁、西班牙猞猁、加拿大猞猁和短尾貓。這4個物種的外表看上去十分相似,區分難度不亞於區分豹和美洲豹、虎貓和豹貓,因此很多人總是把它們混淆。下面,大貓來了就對這4種動物加以介紹,相信看完本文後你一定會更容易區分它們。
  • 【動物百科】雪地中的獨行俠——加拿大猞猁
    加拿大猞猁(Canadian Lynx)加拿大猞猁是歐亞猞猁的親戚,也是分布緯度最高的貓科動物。它的外貌酷似家貓,但比家貓體型要大,體長通常為90~110釐米,體重為4.5~18公斤,雄性比雌性略大。通體灰色或紅棕色,有時會出現淡雅的「藍色型」,斑點不明顯。
  • 常被黃鼬咬斷脖子,豹子叼它餵幼崽,猞猁靠它過日子
    伊比利亞猞猁沒有野兔,就沒法生存,因為在它的食譜中,75-93%的都是野兔,絕對是野兔最鐵桿的粉絲。相對於成年野兔,它會更喜歡年輕點的,甚至以捕食野兔幼崽為樂。冬天,加拿大猞猁幾乎靠每2天1隻雪靴兔來填飽肚子,而在別的季節,雪靴兔也穩居加拿大猞猁的食物第一位。如果哪天雪靴兔滅絕了,估計加拿大猞猁也離消亡不遠了。反觀短尾貓,雖然它也以野兔為主食,但是別人可不依賴野兔,在它們的菜譜上,還有很多獵物,比如鹿類與嚙齒類等。
  • 狼獾和猞猁誰怕誰?猞猁打跑了狼獾,但狼獾丟了面子、贏了裡子
    通過GPS定位發現,猞猁的位置有36%位於鹿屍1000米以內;有趣的是,雖然是猞猁的獵物,狼獾也有29%出現在鹿屍1000米以內,這說明了狼獾具有很強的發現獸屍的能力,以及其對猞猁獵物非常渴求。猞猁主要在獵殺後的頭幾日去吃獵物,而狼獾則在猞猁丟棄獵物以後很久仍去啃食。
  • 小捻角山羊突然過世,一封遺書讓遊客眼睛紅了:怎麼會這樣
    某天,一家動物園公布了自家捻角山羊過世的消息,令人感到惋惜的是,這隻小山羊才十個月大,還沒來得及多看看這個世界 不少遊客都十分奇怪,明明自己去的時候小捻角山羊還十分健康,完全沒有生病的症狀,怎麼會突然去世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