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藏狐為救幼崽,想用鼠兔引開猞猁,猞猁卻把頭伸進洞去抓小狐

2020-10-18 雪靈谷自然地理

羌塘無人區地形複雜多樣,旁有巍峨的崑崙雪山,還有冰川戈壁等多種地貌,但卻棲息著許多珍稀野生動物。

裡面生活著一種藏狐,它的長相辨識度非常高,一張大方臉醜萌醜萌的,不管是正面看,還是側面看,總是脫離不了土肥圓的外觀。

異常寒冷的雪天,藏狐往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去捕食。這一天,一對藏狐好不容易逮著一隻高原鼠兔,趕緊帶回家,藏在洞裡。原來,這一對藏狐夫婦不僅要餵飽自己的肚子,還要養活洞裡的一窩幼崽,好不容易得來的食物,捨不得吃,就先存著。

但不幸的是,藏狐這一家子被一隻猞猁盯上了!猞猁威名遠揚,戰鬥力很強,藏狐也意識到危險,但遲遲沒有逃跑。

只見猞猁在距離藏狐不遠的地方蹲坐著,一雙銳利的眼睛,緊盯著藏狐夫婦。藏狐不是猞猁的對手,如果遭到突然襲擊,它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逃入洞穴。

然而,藏狐夫婦最怕的不是猞猁突然襲擊,而是猞猁趁其不備,去偷獵洞中的幼崽,所以時刻不敢放鬆警惕。

對峙了好一陣子,其中一隻藏狐沉不住氣了,跑回洞裡,叼出好不容易捕來的高原鼠兔,將其放在距離洞口更遠一些的地方。藏狐顯然是想用捕來的高原鼠兔引開猞猁,仿佛在說:「捕來的鼠兔給你,你不要再惦記著我家娃了!」

但是,猞猁卻對它的鼠兔不感興趣,站起來伸了伸四肢,邁著傲嬌的步伐,朝藏狐的洞口走去。藏狐夫婦不敢與它正面交鋒,迅速退到一邊。

只見猞猁將頭伸進了藏狐洞裡,沒發現藏狐幼崽,繼續往裡探頭,幾乎將上半身都探進洞裡了,還是沒發現幼崽,只能失望地退了出來。

大家都知道,藏狐也挺霸道的,自己很少挖掘洞穴,就去打劫旱獺,不僅獵食旱獺,還搶佔旱獺的洞穴來住。地下洞穴七彎八繞,而且不止一個洞口,起到很不錯的防禦作用。所以,這隻猞猁連續打探了兩個洞口,都一無所獲。

猞猁有點不耐煩了,突然朝藏狐夫婦跑去,姿勢兇猛,勢在必得。藏狐夫婦早有防備,同時朝兩個方向跑開,從不同的洞口,鑽入了地下。

最終,因為藏狐夫婦的防守,猞猁沒能偷獵到它們的幼崽,也沒能佔什麼便宜,只好默默走了。

科普小知識

一說到猞猁,腦海中總會冒出又帥又萌又兇的面孔,它的耳朵上長有簇毛,臉頰下方有垂直的白色毛髮。它的四肢不長,長有濃密的絨毛,既保暖又方便在積雪中行走。

奔跑、遊泳、爬樹攀巖都是猞猁的長項,而且視覺、聽覺十分發達,性情既兇猛又謹慎,所以它擁有出色捕獵能力。野兔、旱獺等都是它的捕獵對象,經常偷偷潛近獵物,猛撲過去,一招突襲成功。但面對謹慎的藏狐,捕獵難度會增加。

平時,猞猁可以傲嬌地橫著走,但也有天敵,在虎、豹、雪豹等大型猛獸面前,猞猁會儘可能隱蔽自己,第一時間逃跑。

雪靈谷動物實驗室/出品

參考資料: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動物學、知識就是力量雜誌、中國林業網

相關焦點

  • 母豹懷著幼崽被撞死,藏狐命喪公路,馬來貘被撞忍痛爬起來
    沒想到的是,這隻母豹子以為遇到厲害的對手了,還掙扎著起身,爬了起來,對準汽車就是一頓怒吼,還試圖用它那鋒利的牙齒去撕咬汽車的前輪。慢慢地,這隻受傷嚴重的豹子很快就耗盡了力氣,奄奄一息,只有腹部還在一起一伏地動著,表明它還活著。
  • 狐狸遭猞猁攻擊,公狐被咬死母狐獲救,母狐生崽後常帶野兔來家裡
    去年冬天,阿傑莉娜進山去,早上的陽光穿過樹梢,撒在她的身上暖和和的。在冰天雪地的密林深處,阿傑莉娜發現一對狐狸走在前面,它們也許準備捕獵去。公狐狸為了救自己的「愛人」,猛地衝出了洞,它是想引走猞猁,結果還沒走100米遠,就被猞猁趕上,一口咬住公狐狸,公狐狸本領地掙扎著,無奈它哪裡是猞猁的對手,最後倒在地上,血流一地。
  • 常被黃鼬咬斷脖子,豹子叼它餵幼崽,猞猁靠它過日子
    01豹子:抓野兔回來餵幼崽,還讓幼崽玩它話說,豹子牛高馬大的,而野兔這麼小身子,儘管胖嘟嘟的,也沒多少肉,給豹子塞牙縫估計都不夠但是,豹子偏偏也抓野兔,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很多時候豹子抓野兔回去,有兩個目的,一是給它的幼崽當點心吃,二是用野兔來訓練幼崽的捕食技巧。野兔最怕的就是這樣,你說一口吃了也就死個痛快,你這樣讓自己的幼崽把自己叼來叼去,每次都咬幾口又放了,嚇都嚇死好幾回了,真不如死了痛苦。如此看來,豹子也算是夠壞的了。
  • 四川格聶雪山,雪豹偷吃山羊,猞猁帶仔曬太陽,白唇鹿下山找配偶
    雪豹來到山腰偷吃山羊,猞猁帶著幼崽曬太陽,白唇鹿開始下山去找「對象」…… 雪豹:來到山腰偷吃山羊冷龍溝裡,溪水潺潺,一隻雪豹行走在石堆裡,看起來體型十分壯碩,頭體長約1.3米,尾巴足足有1米長,體重目測也就100斤左右。這是一隻剛成年的雪豹,也許是剛剛從別處來格聶山上安家的。
  • 狼見了都要繞道走,猞猁是狼的天敵嗎?大多數幼狼死亡與猞猁有關
    狼和猞猁生活區域重合,這致使雙方要爭奪共有的資源和領地,所以它們都會互相清除對方的幼崽,保證自己幼崽的成活率,增加己方種群數量。猞猁與狼的戰鬥力比拼雖然狼的體型更大,有著尖牙和利爪,並不缺少一擊制敵的攻擊手段。雖然猞猁雖然無法抗衡狼群集體的攻擊,但是猞猁遇到單狼的時候,它們從不畏懼,單狼很難從猞猁的眼前逃走。
  • 阿爾卑斯山現大角獸,1米長角對付猞猁,遇狼就跑懸崖,最怕雪崩
    猞猁的兇猛,連狼都要忌憚。當猞猁在後面緊追不捨,羱羊會緊緊守護著幼崽,而長著大彎角的雄羱羊,會自覺肩負起禦敵的責任,頭一低,將大角對準猞猁。 猞猁一躍而起,想要撲上去,而羱羊早已準備著。頭部用力,看上去粗重的大角靈巧地撞倒猞猁,將它挑到了山崖下,墜落好一段距離才停下。
  • 行程200公裡跋涉2個月,一隻2歲大的猞猁找到配偶,還生下3隻幼崽
    01一身黃底黑斑如豹紋,靠絡腮鬍撐門面生活在在伊比利亞半島的擬虎貓,1827年命名為Lynx pardinus,其中文學名叫西班牙猞猁,又名南歐猞猁,人們習慣叫它伊比利亞猞猁。擬虎貓是食肉目下貓科猞猁屬動物,為伊比利亞半島特有的物種,也是歐洲本土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
  • 狼常捕殺猞猁?被低估的猞猁,它們以自己的方式積極地活著
    ,但是與之相比體型則要小得多,體重為4-18.3千克,身上毛髮主要呈現出棕褐色或者灰褐色,會隨著季節更替而變化,耳朵尖的簇毛不如猞猁的長。,成熟個體數量僅為62隻,自2002年人們加大保護力度,投放兔子、保護環境以來,伊比利亞猞猁得到了喘息的機會,到了2012年的時候,個體數量已經達到了326隻,其中成熟個體數量為156隻,目前呈現出來的趨勢也是上升。
  • 短尾貓也是一種猞猁!猞猁天線更長,短尾貓更威猛
    加拿大猞猁身體結構、飲食習性和性情加拿大猞猁要比短尾貓長一些,前者頭和身體的長度有74-107釐米,後者的體長只有50-100釐米。但它們的體重卻差不多,這顯示短尾貓更粗壯。因此,加拿大猞猁身形更加輕巧,後腿發達也更適於跳躍。抓有蹄類本是貓科動物最擅長的,然而加拿大猞猁上百萬年來一直吃野兔,已經喪失了這門技能。在紐芬蘭,當雪靴兔密度驟降時,加拿大猞猁轉而抓馴鹿幼仔充飢,但通常只抓幾周內的鹿仔。加拿大猞猁甚至連十千克的小鹿都不知道如何當場殺死,獵物多死於之後的細菌感染。
  • 歐亞大猞猁,長期打壓狼群的發展
    亞洲獅的棲息地類型多為林中開闊地帶,或者植被較多的平原地區,這樣的環境無法支撐大型獅群生活,正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所以一個亞洲獅群的規模往往很小,而亞洲的雄獅也多為單獨行動,不像非洲的雄獅那樣喜歡結盟。
  • 動物小百科:關於藏狐你不得不知道的知識!
    藏狐,拉丁文學名是Vulpes ferrilata,英文名Tibetan fox,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食肉目、裂腳亞目、犬科、狐亞科、狐屬的一種動物,藏名音譯是博吉瓦瑪。藏狐有明顯的窄淡紅色鼻吻,頭冠、頸、背部、四肢下部為淺紅色。耳小,耳後茶色,耳內白色;下腹部為淡白色到淡灰色。尾蓬鬆,除尾尖白色外其餘灰色。尾長小於頭體長的50%。上頜骨狹窄,牙齒發達,犬齒較長,眶前孔的前緣到吻尖的距離長於左右臼齒間的寬度。此物種見於海拔達2000~5200米的高山草甸、高山草原、荒漠草原和山地的半乾旱到乾旱地區。晝行性,獨居,但也可見繁殖對於幼崽在一起的家庭群。
  • 瀕危的伊比利亞猞猁 Lynx
    在每天光線微弱時以哺乳動物(包括齧齒目和食蟲目)、鳥類、爬行類和兩棲類為食。穴兔是其主糧(79.5-86.7%),野兔(格拉納達野兔,5.9%)和齧齒目(3.2%)佔小宗。雄性每天需要獵食一隻兔子,而處於育幼期的雌獸每天需要進食三隻兔子。
  • 猞猁現身懸崖捕食捻角山羊,母羊逃跑了,剩下小羊成了猞猁的獵物
    而母山羊則帶著小山羊,生活在半山腰或者低谷裡。這不,在一處陡峭的巖石上,母羊正帶著小捻角山羊出來覓食,母羊見到綠葉就啃,貌似就是吃上一整天也吃不飽。旁邊的小捻角山羊並不是很餓,也許是它不怎麼喜歡吃樹葉,緊挨著媽媽,東張西望,小蹄子踩在巖石上,穩穩噹噹,還時不時向媽媽撒嬌賣萌。
  • 美動物園小黑猩猩與小猞猁成鐵哥們 片刻不分離
    美動物園小黑猩猩與小猞猁成鐵哥們 片刻不分離 (1/4) "← →"翻頁
  • 猞猁到底多兇殘?三年間,狼群繁衍因其陷入停滯
    所以狼的戰鬥力不容小覷,但是卻有一種貓科動物,體型比狼小,但還經常在野外中反殺狼。它就是號稱最神秘的動物,歐亞猞猁。猞猁其實為一種貓科動物的統稱,分為四個種類,分別為伊比利亞猞猁,加難大猞猁,短尾貓,還有體型最大的歐亞猞猁。猞猁家族中體型最小的就是短尾貓,而體型最大的就是歐亞猞猁了。歐亞猞猁,它們成年之後可以長到30斤至50多斤左右,屬於中型貓科動物。
  • 西媒:瀕危動物伊比利亞猞猁長途跋涉170公裡跨國找配偶
    參考消息網5月9日報導 西媒稱,一隻出生於西班牙的伊比利亞猞猁長途跋涉170公裡到葡萄牙尋找配偶。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5月7日報導,一隻出生於西班牙的雄性伊比利亞猞猁長途跋涉170公裡,從西班牙的多尼亞納到達葡萄牙的塞爾帕地區,與一隻雌性伊比利亞猞猁交配並隨後生下3隻幼崽。
  • 伊比利亞猞猁從100隻到700隻,種群數量增長的背後經歷了什麼?
    事實證明這項計劃的確是人類對野生動物保護的一次壯舉,自從實施以來,人工所培育出來的伊比利亞猞猁幼崽很快就超出了當時保護中心所能夠容納的最大數量,以至於人們只好多開幾家保護和繁育中心。這麼多年來,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5個繁育中心裏面,前前後後所出生的猞猁幼崽數量已經接近5萬隻了。
  • 你見過藏狐嗎?它為表情包而生
    前方高能,一大波藏狐先生表情包襲來拿走不謝~關於藏狐藏狐又稱草地狐或抄狐,是典型的高原物種,主要分布在高於3400公尺的高原上,一身的厚毛可幫它抵擋高原上的低溫。它的體型嬌小,與一般常見的赤狐差不多,但毛髮蓬鬆度遠不如赤狐,尾巴也較赤狐來得短。
  • 動物世界-猞猁
    棲息於多巖石的森林中,主要在夜間活動,成年猞猁為獨居動物。猞猁平均體長85-105釐米,尾長20-31釐米,重量20-30公斤。體毛為灰色或紅灰色,常具有黑斑。猞猁棲息於多巖石的森林中,主要在夜間活動,成年猞猁為獨居動物。猞猁的叫聲極少能夠被覺察到。猞猁以野兔、嚙齒類、狐、狍甚至馴鹿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