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2波變天 臺氣象專家:梅雨季第1道鋒面將到

2021-01-14 華夏經緯網

  華夏經緯網5月4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今天到周三(5/6)氣溫暖熱,南臺灣、臺東高溫37度,各地晴到多雲,午後山區偶有零星雨。臺氣象專家吳德榮指出,周三晚至周四(5/6~7)鋒面接近,北部、東北部有陣雨或雷雨,氣溫稍降。周日(5/10)晚起鋒面又接近,下周一(5/11)晨「梅雨季」第1道鋒面抵達,全臺有陣雨或雷雨,氣溫下降、北臺灣稍轉涼。

  據報導,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 老大洩天機」專欄指出,最新模式仿真顯示,周三晚至周四鋒面接近臺灣北部海面,北部、東北部有局部短暫陣雨、雷雨,氣溫稍降;其他地區雲量增多,中南部山區、花東有短暫降雨。周五至周日白天鋒面北移,臺灣在暖氣團內晴朗炎熱,午後山區有局部陣雨或雷雨,部分平地也有雨。

  吳德榮說,下周日晚起,鋒面再度接近,北臺灣雲量增多,下周一清晨「梅雨季」第1道移動性鋒面報到,全臺各地轉為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的天氣,氣溫下降、北臺灣稍轉涼。

 

責任編輯:侯哲

相關焦點

  • 雨比1號颱風更大!下周鋒面與西南風同來,專家警告有豪大雨出現
    中央氣象局氣象專家表示,黃蜂颱風昨晚轉為中臺,周六晚上至周日相對接近臺灣,將替花東、恆春半島帶來降雨,氣象局也不排除有發海警可能。不過,在颱風遠離後,下周更要注意今年首道典型滯留性梅雨鋒面將伴隨強西南風影響臺灣,天氣職人吳聖宇提醒,各地有陣雨或雷雨,並有豪大雨出現的可能性,尤其西半部地區,請大家提高警覺。氣象專家分析,周六黃蜂颱風順勢沿呂宋島北上,強度持續減弱,可能在晚間逐漸進入呂宋島北方海面,到時結構應該已經嚴重被破壞,強度銳減,並有逐漸沿高壓邊緣開始向北北東到東北順轉趨勢。
  • 全臺將起風變天 氣象專家:周四北臺灣急凍僅12度
    華夏經緯網1月7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今天全臺各地天氣穩定,西半部空氣品質不佳。氣象專家吳德榮說,明天(1/8)有一波鋒面,迎風面雲量略增、降雨並不明顯。接著鋒後的冷空氣南下,明晚、周四北臺灣氣溫遽降、起風轉冷,影響至周五(1/10)清晨。
  • 氣象專家:太平洋高壓太強
    中央氣象局氣象專家表示,今年6-7月太平洋高壓異常的強勢,勢力範圍已經完全壟罩到臺灣、華南甚至南海一帶,西南季風難以吹送到臺灣附近,臺灣的梅雨季早在6月初就已結束,開始天天都是高溫酷熱的日子。此外高壓霸佔低緯度海面,也讓熱帶擾動難以發展,7月到目前為止的颱風生成數量持續掛0,越來越有機會達成7月無颱風的紀錄。氣象專家解釋為何今年高溫破紀錄、颱風不生成、季風來不了的原因。事實上,在正常情況下,太平洋高壓平均的勢力範圍大概在中緯度的洋面,低緯度讓出空間讓颱風可以發展,西南季風進入南海,梅雨鋒面則依照時節南北擺動。
  • 明鋒面掠過 臺灣氣象專家曝這天起全臺迎大雨
    臺灣氣象部門臉書粉專「報天氣」表示, 5日是「立夏」,代表夏天已正式到來,全臺氣溫將持續悶熱。邁入5月後,即將迎來梅雨季,《天氣風險》忠瑋主播表示,昨日傍晚北部海面有鋒面掠過,明東北半部需注意局部陣雨,遇計周日(10)迎來完整鋒面,將帶來可觀雨量。
  • 史上最晚7月臺?破天荒最熱6月,氣象專家:颱風發展關鍵時間點
    史上最晚7月臺?中央氣象局氣象專家指出,歷史上7月份最少都有一個颱風生成,最晚的是1975年7月27日的瑪美(Mamie)颱風,也就是說今年7月第一個颱風生成如果落在7月28日就破紀錄了,且「目前看起來這個機率相當高。」
  • 雨連下一周! 臺灣氣象專家曝雨勢較大2時間
    臺灣氣象部門指出,明日鋒面逐漸由北往南移動,且近似滯留,整體上全臺各地都有陣雨、雷雨,並預期會出現較強的對流性降雨。此波鋒面預計到下周一才會遠離。    臺氣象部門臉書上表示,由於鋒面滯留在臺灣,全臺天氣不穩,各地有陣雨或雷雨,花東空檔時間會稍多,而西半部降雨較為持續,且雨勢較具規模,整體上有大雨或豪雨發生機會。
  • 鋒面雨帶開始北移,我國大河中總落差最小的「淮河」將面臨考驗
    根據《全國主要江河洪水編號規定》,此次洪水編號為「淮河2020年第1號洪水」。淮河形成2020年第1號洪水今年入夏以來,我國南方地區由於冷暖空氣的交鋒,從而形成了鋒面雨帶,雨帶長時間停留在我國秦嶺淮河以南的「江淮地區」。
  • 梅雨鋒面伴西南氣流 臺氣象部門:全臺注意豪大雨
    華夏經緯網6月1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中央氣象局」指出,梅雨滯留鋒面來到臺灣上空,加上西南氣流的影響,14日全臺會有大雨或豪雨的發生,尤其西半部地區有豪雨或大豪雨等級以上降雨的機率。據報導,「氣象局」提醒,鋒面帶上容易有很強的對流胞發展,引起強降雨,但受限行於科技,強降雨的位置不易提前數日預測,往往只能在幾小時前根據監測警示,請民眾提前做好防災準備,多留意「氣象局」發布的警特報訊息。氣溫方面,除東南部高溫仍有攝氏34度,並有焚風發生的機率外,其他地方由於降雨明顯,連日來悶熱的感覺將舒緩不少,高溫約29、30度。
  • 冷氣團鋒面到訪 臺灣地區今晚最冷將下探10度
    臺灣氣象部門提醒,周四、周五將有一道結構完整的鋒面影響,西半部及東北部地區轉為有短暫陣雨或雷雨的天氣,花東地區也有局部短暫陣雨。據臺灣《Ettoday新聞雲》報導,臺灣氣象專家吳德榮表示,受大陸冷氣團影響,今天(9日)晚間、周一清晨氣溫將降至最低,桃竹苗及中南部將降至10至12度。臺灣氣象部門提醒,周四、周五將有一道結構完整的鋒面影響,西半部及東北部地區轉為有短暫陣雨或雷雨的天氣,花東地區也有局部短暫陣雨。據報導,臺灣氣象部門觀測,今晨全臺最低溫出現在南投縣中寮的11.4度。
  • 武漢今日出梅,陣雨將時不時「串場」
    長江網7月21日訊 7月21日,在武漢駐足43天的「梅姑娘」,和大家揮手告別。不過今年出梅後,雨水暫時還不會輕易離開,未來一周,陣雨將時不時「串場」。另外,雖然近期氣溫抬升明顯,但真正的酷暑還要等到月底才完全開啟。
  • 梅雨鋒面深夜發威 豪雨襲臺最大時間出爐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今天鋒面逐漸接近,中南雲多偶雨,各地留意午後雷陣雨。臺「氣象局」表示,鋒面主要影響落在今天深夜以後,容易生成中尺度對流系統,消消長長偶而有較大雨勢發生,周三(5/27)鋒面影響最顯著,整天降雨明顯,西半部、東北部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
  • 颱風沙德爾今將轉中臺 周末極端降溫下探16度
    華夏經緯網10月22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沙德爾颱風持續發展,最快今天內轉中臺!喊了好幾天的「共伴效應」,影響接近尾聲;臺「中央氣象局」針對迎風面7縣市發布豪、大雨特報。明(霜降)起降雨趨緩、各地轉幹。周末受輻射冷卻效應影響,清晨急速降溫,空曠地區有機會下探16度。
  • 海神颱風眼超清晰 臺氣象專家:今有機會形成強臺
    華夏經緯網9月4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今年第10號颱風「海神」開眼!氣象專家吳德榮表示,「海神之眼」越來越清晰,強度也快速增強中,今日即有機會挑戰成為今年首個強臺。而目前海神正朝日本、韓國方向前進,預計6日晚間會侵襲日本西部。
  • 周三全臺水氣更多 臺氣象專家曝北臺灣最冷時間
    華夏經緯網3月2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今天東北季風影響北臺灣陰冷,明天回暖。臺氣象專家吳德榮指出,周三、周四(3/4、5)另一波鋒面加上冷空氣南下,北臺灣轉溼冷,最低溫約在13度,白天最高溫僅17、18度,且水氣比上一波更多,溼冷的感受明顯,仍要注意保暖。
  • 臺氣象專家:颱風"米塔"最快29日生成 預測逼近臺灣
    臺灣氣象專家吳德榮指出,若成臺將是第18號颱風「米塔」,同時,歐洲、美國最新模式仿真預測,該系統可能逼近臺灣北上,是否會影響臺灣?得持續觀察。    據報導,吳德榮在《三立準天氣》預報,周日(29日)菲律賓東北東方海域有一熱帶擾動發展,美國模式預估,熱帶擾動的強度較強,到了周日可能有接近颱風強度的系統發展;歐洲模式預測,它會從臺灣東邊北上,美國則顯示會離臺灣很近,但超過5天的預估仍有很多的不確定性。
  • 東北季風影響 臺氣象專家:下周臺灣北部溼冷
    臺灣氣象專家吳德榮昨天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中表示,18日至21日受到另一波強東北季風南下,北部、東半部因迎風面的抬升作用產生的雲雨,加上南海引進的中層水氣,將有明顯降雨;中南部中層雲增多,也有些零星短暫飄雨的機率、主要在山區。
  • 颶風命名即將用盡 氣象專家:額外風暴將使用希臘字母命名
    繼「薩莉」之後,被命名的「泰迪」和「薇姬」是出現在大西洋的第19個和第20個熱帶風暴。目前,這份名單上僅剩一個名字「威爾弗雷德」可供使用。氣象專家表示,鑑於今年颶風名稱可能用盡,額外的風暴將使用希臘字母命名。颶風「命名荒」也反映出,今年熱帶風暴異常活躍。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氣象專家介紹,今年颶風季從6月1日開始,將在11月30日結束。
  • 聽氣象專家解讀貴州的「霧」
    大方縣最容易出現鋒面霧在冷暖空氣的交匯處,常常有霧產生,稱為鋒面霧。鋒面霧一般出現在秋末到初春的季節,據杜正靜介紹,從貴州省84個氣象站點在1995~2004年期間的數據分析來看,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份,貴州有近50%左右的時間都受鋒面霧影響。